整整一個下午,爸爸和媽媽都在準備遠行的事:收拾行李,收拾“專車”上的床鋪,買成箱的方便面塞到“床”底下,準備路上修車的工具和配件……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我們就起來了,每個人都吃得飽飽的,喝得足足的。然后,我和媽媽爬上“席夢思”,爸爸在前面一踩啟動桿,“嗚”的一聲,三輪摩托就啟動了……
說實在的,我不想回去。一點也不想!
我不想回去,并不是因為我害怕路上受罪,而是因為我對這趟旅程的終點,也就是小胡莊,一點兒也不感興趣。
我不喜歡小胡莊并不是因為小胡莊位置遙遠,偏僻;也不是因為小胡莊房子低矮,破舊;也不是因為小胡莊人煙稀少,冷清;也不是因為小胡莊道路不平,磕絆……和這些通通沒關系。
我不喜歡小胡莊,是因為小胡莊不喜歡我!
我這樣說好像有些沒良心,因為爺爺奶奶在小胡莊,爺爺奶奶就喜歡我;叔叔嬸嬸在小胡莊,叔叔嬸嬸就喜歡我;還有小胡莊上其他一些大人,也是喜歡我的。我每次回來過年,他們都會很熱情地看著我說:“看啊,四?;貋砹?!四海比上一次回來時長高了!”顯得非常喜歡,也顯得非常新奇和陌生……
是的,問題就出在這里,就出在這新奇和陌生上——他們打量我的時候,就像在打量一群雞中間的一只鴨子,或者一群鴨子中間的一只雞;就像在打量一個難得一見的客人。
可我不是客人啊,我本來就是小胡莊人。
我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小胡莊人的時候是五歲。我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爸爸媽媽帶著我跑遍附近的所有幼兒園,得到的卻是一致的拒絕!
一致的拒絕都出自同一個原因:我沒有這個城市的戶口,我不是這個城市的孩子!
以前,我還一直以為自己就是這個城市的孩子呢!因為我的爸爸媽媽就在這個城市啊,我也一直就在這個城市啊。而且,我很少見到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叔叔嬸嬸,舅舅舅媽……還有小胡莊上的許多大人,都認為我是一個城里的孩子——每當爸爸媽媽千里迢迢地帶著我回桃花縣過年的時候,他們都會疼愛地說:“在城里養(yǎng)的孩子就是不一樣,皮白肉嫩的,看著洋氣呢……”
可是我這個“城里養(yǎng)”的“洋氣”孩子,城里的幼兒園卻不要我!
我非常難過地問爸爸和媽媽:“我的戶口在哪里呢?我究竟是哪里的孩子呢?”他們說:“你的戶口在小胡莊,你是小胡莊的孩子。”
后來發(fā)生了很多事情,件件都在證明我是小胡莊的孩子,而且這些事情接連不斷,似乎擔心我會忘記一樣。
別的不說了,單說這每年一次的回家過年吧,以前我對此很是不解:我們?yōu)槭裁匆S诒济??幾千里路地來了,又幾千里路地返回去,花在路上的錢和時間遠比花在小胡莊的多。
“難道就為了除夕晚上的那一頓飯嗎?難道不回來就不行嗎?”有一次,我終于按捺不住地問。
(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