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短評,也有人稱之為“鑒賞短文”。文學短評“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作為初中生,寫作文學短評,必須以作品材料為依據(jù),緊扣作品,有的放矢地評析原文的主要內容、主要特色或寫作技巧等。
《散文家談散文》是評論家曉雪為郭沫若先生的散文《白鷺》所寫的一篇經典評論,文章的筆法看似不經意,實則很講究。從喜歡散文之由,到欣賞風格各異的散文,從具體例析《白鷺》的寫法,到引用名言表達贊美之情,字里行間并不見一般評論文字的枯燥呆板,透著隨性的文字中蘊涵著嚴謹?shù)倪壿嫼涂茖W的道理,徐徐道來,老成大度,顯得大氣而不拘束。細細斟酌,借鑒其法,必有所獲。
整體閱讀,要準確把握評論對象及目的。文學評論的對象是文學作品,比如本文評論的是郭沫若先生的散文《白鷺》,而非動物白鷺。評論的目的是對該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創(chuàng)作風格、藝術特點等進行議論、評價,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閱讀感受,收獲閱讀體驗,從而提高閱讀鑒賞水平。細讀本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白鷺的美是客觀的,但需要借助散文語言的主觀描述才見效?!斑@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極其簡練的文字,抒寫了作者對白鷺的獨特的感受和獨到的認識,絕妙地描繪出白鷺‘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的美?!蔽覀兺ㄟ^細品其簡練的文字,便可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為何郭沫若先生筆下的白鷺是如此的美了。
精細閱讀,要學會多角度地進行評論。不同體裁的文章,評論的角度也應有所不同。但不管是哪一種作品,都不可貪大求全,面面俱到。評論家曉雪緊扣散文的風格、語言特點、寫作手法,娓娓而談,條分縷析,十分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的閱讀感受與獨到見解——作者喜歡《白鷺》“柔婉清麗、秀美含蓄”的風格,喜歡該散文“非常精彩、極其簡練”的文字,喜歡該散文的“言有盡而意無窮”。我們在閱讀時,要注意到評論的角度可因文、因人、因識而異。比如,可以通過比較閱讀來探討下面兩段文字在描寫白鷺之美上的異同:
【甲】白鷺,是一種喙長而美麗修長的鳥,更是頸長,腿長。深水捕魚,歇在樹枝的美麗一刻,特別有湖光山色的韻味。先懸定在水面,弓腰,收腿,然后伸頸捕魚。那一片平靜的處女水,便點化出微瀾令人遐想的漣漪。伸著纖細精致鐵綠色美腿,停在樹梢,波浪一樣地壓下來,那一種燦爛,任何芭蕾皇后都感到慚愧。
【乙】最高的香樟樹冠上,滿滿的鳥窩,看不清鳥,喜歡這份朦朧,低調。白鷺見到人便羞飛,只能在濃密的間隙里窺測只言片語。白鷺無冠羽,嘴腳是黑的。蓑衣變換起來,立體的,像孔雀一樣形成平面。
(注:【甲】【乙】兩段文字均選自康強的《白鷺為珞珈所贊歌》)
深度閱讀,要有獨到的閱讀感受或見解?!翱觳褪健遍喿x、“不求甚解”的閱讀是難以產生獨到的感受與見解的。恩格斯為了對拉薩爾的劇本《弗蘭茨·馮·濟金根》進行評論,至少先后將作品讀了四遍。他在《致斐迪南·拉薩爾》中說,“為了有一個完全公正、完全‘批判’的‘態(tài)度’”,為了“在讀了之后提出詳細的評價、明確的意見”,所以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我才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因此,只有深度閱讀作品,才能使自己對評論的對象了如指掌,評論時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要做到深度閱讀,建議同學們多讀幾遍作品。對作品的閱讀要鉆得透一點,對作品要像對人一樣,要知其心,成為其知音。評論家曉雪之所以會在閱讀作品時聯(lián)想到古人的描述,引用德國啟蒙思想家、著名文藝理論家萊辛的語言,追根溯源,正是因為深度閱讀后產生了獨特的閱讀感受。試想,如果作者不太了解原作品,何以引發(fā)聯(lián)想,何以發(fā)表真知灼見呢?
學寫文學短評,若能以此單元的文學評論為例,用心揣摩,并為我所用,相信同學們定會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