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名師導學”配合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四單元學習
本期主持人:俞永軍(簡介見封二)
學習語文,特別是初中語文,很難找到一個速成的方法,況且方法也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千萬不能盲目照搬,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那才是最好的。但對于語文學習,一直有一個普遍適用的方法,那就是廣泛閱讀,不斷積累。常言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那么,我們該怎樣閱讀,尤其是結(jié)合所學的課文去閱讀呢?首先,我們要了解課本中單元設計的深意。八年級上冊,編者按主題劃分為六個單元,分別是“長征之歌”“愛國情懷”“至愛親情”“江山多嬌”“人與環(huán)境”“高新科技”。其中,第三、四單元的10篇課文分別被納入“至愛親情”和“江山多嬌”兩個主題。在“至愛親情”單元,我們應該獲得“家庭是生命的起點、人生的慰藉和社會的組成元素”這樣的感悟,我們要愛自己的家庭,愛親人,甚至是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江山多嬌”單元,我們要細細領略古今中外的美麗景觀,品味這些景觀帶給人的或愉悅或沉郁的感受,并要學習寫作參觀游覽類的文章。
了解了第三、四單元的主題深意之后,再去閱讀和學習這10篇課文時,除了隨課文同步識字記詞,豐富自己的語言基礎知識,把握文章內(nèi)涵之外,我們還應當有意識地針對單元主題,繼續(xù)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從而獲取必備的語文素養(yǎng)。
那么,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我們又需要掌握什么技巧以提高閱讀效果呢?這就要求我們針對不同的文章,分別運用精讀和泛讀的方法;當然,在閱讀某些文章時,我們也可以將精讀與泛讀結(jié)合。以課文為例,“至愛親情”主題單元的5篇課文,我們不妨精讀,細細咀嚼,細細琢磨,通過文章中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外貌、心理等描寫,體會作者著力要表達的情感。我們不妨自問:一個習以為常的背影,是怎樣融注了深深的父愛的?一抔甜甜的泥土,又是怎樣蘊含著母愛的春暉的?一把亡琴,一個悲痛欲絕的人,是如何展現(xiàn)兄弟之間濃濃的手足之情的?金錢為何無法隔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通過反復閱讀來理解感悟。再如,“江山多嬌”主題單元的5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神奇秀麗的西雙版納,風光如畫的阿里山,清幽靜謐的小石潭,積水空明的承天寺,別具魅力、自有神韻的威尼斯,令人神往,引人遐思。對這5篇課文,我們既要精讀,又要泛讀。有些章節(jié)可以熟讀成誦,甚至還要學以致用,模仿這些文章,把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真真切切地寫下來。讀中思,讀后寫,這不僅是編者的真實意圖,也是提升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品讀文字,領悟意蘊,吸收內(nèi)化。長此以往,學習欲望就會不斷增強,語文素養(yǎng)也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