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娟
增權、靈活、專業(yè):英國殘疾人直接支付制度透視
陳奇娟
英國殘疾人直接支付制度不但增強殘疾人福利產(chǎn)品的多元化,同時也能夠促進了殘疾人的自我發(fā)展,滿足殘疾人家庭的需求。本文通過剖析英國殘疾人直接支付制度的優(yōu)勢和特征,并從中得到對中國殘疾人社會福利體系的幾點啟示:一是增權理念的引入;二是政府與服務機構之間的良性互動;三是專業(yè)社會工作者的介入。這些皆有利于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殘疾人社會福利體系。
英國 殘疾人直接支付制度 服務機構 社會工作
陳奇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師,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江蘇南京 210044)。
英國殘疾人社會福利政策的四大基本目標是:包容,補償,福利提供和公民權利(Robert Drake,2010)。在英國,殘疾人除了可以享受一般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中的相關待遇之外,還有殘疾人專項福利政策,這些政策體現(xiàn)在殘疾人財政補貼、殘疾人法律、教育、醫(yī)療、就業(yè)等各個方面。其中,殘疾人直接支付制度(direct payments)是政府為有照料服務需要的殘疾人或其家庭照顧者提供的專門補助項目。當個體被政府認定是需要接受社會服務,但他(她)又希望自己來安排照料服務,而不是直接獲得當?shù)卣峁┑纳鐣諘r,他(她)就可以向政府申請“直接支付”福利項目。
殘疾人直接支付補助的申請者為16歲及以上的殘疾人、未成年殘疾的照顧者。地方政府的社會服務部門首先要對直接支付申請者進行社區(qū)照顧評估(community care assessment),以此決定申請者的實際需求和補助數(shù)額。一旦個人的申請得到批準,政府就會把補助金打入申請人的賬號里。殘疾人申請到“直接支付”補助之后,就具備更大的靈活性和權利去選擇服務,但政府對該福利項目的監(jiān)管十分嚴格。政府明確規(guī)定“直接支付”補助金所能購買服務的范圍和種類;同時要求
使用者提供詳細的信息和憑證,說明這些補助的使用情況,例如簽過字的個人服務時間表、服務機構提供服務的憑證和記錄等。
直接支付制度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制定的,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方面,英國殘疾人積極爭取權利,希望政府直接提供現(xiàn)金、自己購買服務,以此代替由地方政府社會服務部門和健康部門直接為他們提供的服務。他們認為,傳統(tǒng)的服務主導權掌握在服務提供者一方,殘疾人則處于弱勢地位,這種模式實質上是削弱殘疾人的權力而不是增權;每個人都有權利和能力去選擇接受什么樣的服務;再加上自由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認為應該允許殘疾人在市場中購買他們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從而帶動市場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提高殘疾人的獨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也成為政府日益關注的課題之一。在此背景下,直接支付制度作為一種關鍵性的機制,使得殘疾人能夠有機會選擇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能夠根據(jù)自身的特殊需求去選擇照顧者,能夠更好地控制自身的日常生活,而這些正是傳統(tǒng)的直接服務之弊端所在。給殘疾人提供可以自我支配的財政資源,這是一種全新的福利產(chǎn)品類型,是對有關權力、依賴的傳統(tǒng)觀念的挑戰(zhàn),也是重新定義購買者、提供者和使用者三者之間的關系。面對不斷上升的家庭需求和社會需要,殘疾人直接支付制度的價值越來越得到?jīng)Q策者和殘疾人群體的廣泛認可,并且成為英國政府決策的重要參考。
1996年的《社區(qū)照顧法(直接支付法)》是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轉折點,該法律授權英國的地方政府可以針對一些殘疾人(65歲以下)設立直接支付賬戶資金,從而代替一部分直接服務。比如,英格蘭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從1997年開始就可以申請直接支付資金去購買所需的服務。由于各個地方政府對該項法律的最初反映各不相同,因此對政策執(zhí)行的投入水平也各不相同。并且對直接支付制度的內容和權益只是從狹隘的專業(yè)角度進行解釋,許多合乎條件的殘疾人仍然沒有完全理解該種制度,這種現(xiàn)象在有聽力障礙或精神疾病的殘疾人身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殘疾人去申請該項福利產(chǎn)品。
盡管有上述限制,但是從1997年以來,總體而言,申請使用直接支付的殘疾人數(shù)量有可觀的增長。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社會公眾開始關注和認知直接支付制度;二是英國政府法律的不斷完善和不斷投入的財政支持。2000年時,《社區(qū)照顧法(直接支付法)》把老年人被列為直接支付對象。2001年時,《照顧者和殘疾孩子法》又把照顧者、殘疾孩子的家長和殘疾青年也成為直接支付制度新增的對象。在2003年時,英國政府設立了發(fā)展基金(development fund),每年投入三百萬英鎊去推動直接支付制度的實施,并且還明確規(guī)定:給相關對象提供現(xiàn)金支付是地方政府的強制責任,而不再是由地方政府自由選擇執(zhí)行與否。由于上述兩大原因,直接支付的使用人群大增。根據(jù)有關研究顯示,直接支付制度的使用者數(shù)量在2001年至2003年間實現(xiàn)了成倍增長,而且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又出現(xiàn)了同樣情況。根據(jù)英國社會科學現(xiàn)象評估框架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英格蘭,接受直接支付服務的老年人和成年人的數(shù)量從2005年初的13800人增加到2005年3月底的22100人。即便是實現(xiàn)程度較低的北愛爾蘭,在這段時期內,同樣實現(xiàn)了成倍增長。同時,在蘇格蘭,接受直接支付服務的人員數(shù)量甚至增長了7倍,從2001年的207人增加到2005年3月底的1438人(Deb-
bie Jolly,Charlotte Pearson,2007)。
2005年,英國《促進殘疾人生活機會》(Improving the Life Chances of Disabled People)的出臺標志著英國政府實施直接支付制度的巨大決心?,F(xiàn)在,直接支付制度成為英國政府政策和福利制度的顯著特點,是英國殘疾人福利體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支付制度由于符合殘疾人獨立生活的需求,又有較大的靈活性,使得殘疾人有更多的自我選擇機會,符合殘疾人自我發(fā)展和獨立生活的趨勢。
然而,在直接支付制度立法十幾年之后,該項制度的實行程度存在地區(qū)差異。諸多研究報告顯示,英格蘭實施率一直是英國其他地區(qū)的兩倍,由此引起的殘疾人福利的公平問題和權力問題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之一。此外,中產(chǎn)階層、富裕者、具有較好教育背景的殘疾人,他們更容易獲取信息,也具備更強的能力去利用直接支付制度,并且他們傾向于用直接支付代替?zhèn)鹘y(tǒng)的政府提供的直接服務(David Leece,2006),這不但對英國殘疾人的公平和機會帶來沖擊,同時也引起政府和學者們思考:應該如何處理直接支付制度和傳統(tǒng)的直接服務之間的關系。
英國殘疾人直接支付制度不但增強了殘疾人福利產(chǎn)品的多元化,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促進殘疾人的自我發(fā)展。本文認為,直接支付制度之所以能夠獲得一定的成效,主要在于該項制度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和特征。
(一)體現(xiàn)了增權理念在殘疾人社會福利中的運用
在英國,由政府提供的傳統(tǒng)的殘疾人服務,一般分成三類(Morris,J.,1993):一是社會服務部門提供社會服務(social services),二是健康部門提供健康服務(health services),三是日常生活照顧(daily life care)。政府各個部門在提供這三類服務時往往是獨立進行、各自為戰(zhàn)的,一般而言,社會服務部門工作人員不提供健康護理照顧,而健康部門工作人員也不提供日常生活照顧等。在這種模式下,殘疾人難以享受到綜合照顧(integrated care)。然而在殘疾人看來,這些照顧是難以明確界定并加以分類的。直接支付制度使得殘疾人有權利拒絕政府提供的直接服務,有權利去選擇合適的照顧者,讓照顧者提供什么樣的服務以及怎樣服務等。更重要的是,殘疾人主動去選擇照顧者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殘疾人走向社會、參與社會的過程,有利于殘疾人的心理健康和情緒發(fā)展。這從根本上而言,體現(xiàn)了“增權”(empowerment)理念在殘疾人社會福利政策中的運用。
(二)有利于解放家庭照顧者,提高家庭生活質量
大部分殘疾人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和照顧壓力,這已經(jīng)成為不爭的事實。殘疾人接受康復服務、醫(yī)療服務本身就需要較大的經(jīng)濟開支;同時,家庭照顧者很可能為了殘疾人而放棄工作,整個家庭的經(jīng)濟來源就會得不到保證或會減少。直接支付制度會在一定程度減輕殘疾人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使得他們能夠有經(jīng)濟能力去購買某些服務,一方面讓殘疾人本身享受更加專業(yè)的綜合服務,另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解放家庭照顧者,讓他們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實現(xiàn)就業(yè),提高家庭經(jīng)濟收入,以更好的經(jīng)濟基礎和心態(tài)去面對和支持殘疾人。
(三)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直接支付制度的優(yōu)勢還在于其靈活性,殘疾人及其照顧者可以靈活支配這項費用。英國健康部門(department of health)在2003年就曾明確指出,直接支付制度的核心原則是殘疾人可以靈活地安排這種資金支持,這也正是直接支付制度的鮮明特征。這種方式可以讓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多種合適的服務,從而更好地滿足殘疾人自身及其家庭的需求。例如,直接支付制度讓年輕的殘疾人可以走出家庭,有機會經(jīng)歷家庭以外的活動,也就是說,這種制度不但解放了家庭照顧者,而且也解放了殘疾人自身。而這往往是家庭成員充當照顧者角色時無法做到的,因為他們力不從心或者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解決,因此不管是家庭照顧者還是殘疾人自身都被束縛在家中。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家庭已經(jīng)認識到這一點,認為靈活性是直接支付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直接支付制度可以使接受者(殘疾家庭)能夠更積極地花一定的費用去選擇殘疾人照顧者,這也成為這項制度廣受歡迎的一大因素。鑒于此,很多家庭認為,相對于政府直接提供服務而言,他們更傾向于直接支付制度。當然,對于政府而言,一定要有效地平衡提供服務與提供資金之間的關系,并且要保證直接支付制度對象選擇的公正性和監(jiān)督的有效性。
(四)殘疾人照顧者類型的多樣化
英國殘疾人照顧者有多種的類型(clare ungerson,2010):傳統(tǒng)的正式照顧者(“traditional”formal carers),受聘于政府的健康機構和社會照顧機構,薪水由政府發(fā)放;混合經(jīng)濟的正式照顧者(“mixed economy”formal carers),受聘于志愿者組織和非盈利組織,薪水較之一般機構的工作人員要低廉;義工照顧者(volunteer carers),他們在社會服務機構中從事志愿者服務,一般沒有報酬或者象征性的報酬,為了保證服務的連續(xù)性,機構往往會要求他們簽訂合約;獨立的正式照顧者(“independent”formal carers),他們一般受聘于私人服務機構,為殘疾人提供臨時性或短期的服務,根據(jù)服務數(shù)量和質量從機構獲取一定的報酬;個人助理照顧者(“personal assistant”carers),他們一般直接和服務購買者聯(lián)系。購買者可以通過勞動力市場或者專門的報紙、雜志等媒體找到合適的照顧者,購買者直接付費給照顧者。根據(jù)研究顯示,許多殘疾人家庭會傾向于選擇個人助理照顧者(Caroline Glendinning,2000)由此一來,直接支付制度在客觀上激活了英國的照顧服務業(yè);非正式照顧者(informal carers),一般是被照顧者的親戚、朋友或者鄰居,往往是無償?shù)膸椭?。英國健康部門在2003年時曾發(fā)布過有關殘疾人照顧者的政策指引,該指引明確表示地方政府應該允許殘疾人的近親或者朋友作為照顧者,即這些非正式照顧者可以通過殘疾人的直接支付賬戶中獲得報酬。這一變化使直接支付制度被越來越多的接受者所認可。在該制度實施之前,親屬、朋友和鄰居若為殘疾人提供照料服務,往往是出于人道主義免費進行服務,難以保證服務的持續(xù)性。政府的直接支付制度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殘疾人既可以享受到親屬或者朋友提供的優(yōu)質服務,同時對親屬或者朋友而言,又可以獲得一定報酬,增加經(jīng)濟來源。
對殘疾人來說,直接支付制度使得他們可以組織自己所需要的服務,選擇合適的照顧者,這是殘疾人獨立生活的鮮明標志。跟傳統(tǒng)的政府直接提供服務相比,直接支付制度使得許多殘疾人從依賴福利專家、專業(yè)人士和家庭成員的免費照顧中解放出來,從相互分割的服務模式中解放出來。再者,多種類型的照顧選擇,可以使殘疾人的正式支持網(wǎng)絡和非正式支持網(wǎng)絡更好地進行溝通和整合,從而為殘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五)地方政府為直接支付制度的有效實施提供保障
地方政府之所以不斷執(zhí)行和推廣直接支付制度,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法律的要求;二是現(xiàn)有直接服務的弊端。把直接支付制度和直接服務輸送融合在一起,這是地方政府的義務和責任。學者們得到的共識是,這一融合機制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充足的資金和人力資源,并且還需要有相應的措施去保證其持續(xù)性。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其一,地方政府任命高級經(jīng)理去負責推動直接支付方案,包括如何宣傳信息、如何發(fā)動殘疾人及其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參與到整個項目中,如何對各種類型的照顧者提供培訓、如何監(jiān)管照顧者對殘疾人的服務質量。其二,地方政府聘任專業(yè)的社會工作者或者社會工作者團隊參與直接支付制度的實施。社會工作者因為其專業(yè)價值、專業(yè)方法和專業(yè)技巧,在殘疾人社會福利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可以發(fā)揮多種作用。他們既可以以地方政府為對象,提供相關專業(yè)服務,讓直接支付制度能夠發(fā)揮最大的功能;同時又可以以殘疾人為對象,為他們提供服務,讓他們更有效地享受直接支付制度。
簡言之,當高級經(jīng)理人和一線的社會工作者有效合作時,直接支付制度才能得到科學的推展。當然,直接支付制度的實施和發(fā)展都以充足的資金作為基礎,這必然會給地方政府帶來一定的財政壓力。不過很多研究表明,雖然有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家庭接受并使用直接支付項目,不過和政府以往直接提供服務相比,財政支出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
(六)獨立的支持服務組織(Support service)的配合
英國的直接支付支持服務組織(Direct Payments Support Service,DPSS)是一個以地方政府為基礎的獨立組織。該組織提供的支持服務包括招聘支持(recruitment support)、就業(yè)咨詢(employment advice)和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所有的直接支付使用者除了能夠獲得地方政府的賬戶資金支持之外,皆可享受該組織提供的免費服務。任何個體的需要都是多層次的,殘疾人服務接受者往往除了實際支持(如資金支持)之外,同時又需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等。比如,該組織可以向殘疾人接受者提供合適的建議,讓他們更好地去使用直接支付賬戶上的資金,去購買專業(yè)、合適的服務。
完善的支持體系對于直接支付制度的有效推展十分必要,為直接支付制度提供了相關的服務保障。DPSS從優(yōu)先權、實務操作和內涵幾個不同層面,對獨立設置方案(independently provided schemes)和內部方案(‘in-house’schemes)作了明確的劃分,根據(jù)不同的殘疾人對象,DPSS提供不同的服務方案。例如,DPSS在接受者招聘照顧者的過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表示,許多接受者在招聘照顧者時會碰到困難(Leece,2004;Glasby&Littlechild,2002)。針對這一問題,DPSS重新調整其招聘決策,找到了更為本土化的方法,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功。他們在當?shù)氐纳痰?、中小學校和大學張貼廣告,學校網(wǎng)站上發(fā)布相關信息,目的在于吸引家長了解彈性的工作時間,有興趣的家長可以找到合適的崗位。DPSS在指定服務策略時也會考慮到當?shù)氐恼?、?jīng)濟和文化等背景,從而為接受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尤其對那些缺乏信心和相關知識去合理支配直接支付賬戶資金的使用者來說,支持服務就顯得更加重要,它使得使用者能夠解除“有了錢但是購買不到合適服務”的難題,能夠享受到更為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顯然,為獨立的支持服務組織提供必要的資金是地方政府的一大責任,而組織的獨立對于直接支付服務的順利推展是至關重要的。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應該以開放、客觀的心態(tài)去認識、學習其他國家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的先進理念和方法。通過深入理解英國殘疾人直接支付制度,發(fā)現(xiàn)其優(yōu)勢和特征,能夠從中得到對中國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一)引入增權理念,使社會保障制度成為殘疾人發(fā)展的巨大推動力量
“增權”(empowerment)是現(xiàn)代社會工作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意指賦予或充實個人、群體的權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社會利益分化、社會制度安排不合理等原因,處于社會底層和邊緣的弱勢群體總是缺乏維護和實現(xiàn)自我利益的權力和能力。在社會工作看來,增權是改變這種狀況的重要途徑之一。增權概念的價值取向在于:通過提供資源和培養(yǎng)能力,引導個人、家庭和社區(qū)采取樂觀的態(tài)度,積極參與決策和通過行動來改變自己的不利處境,提升自己的權力和能力,同時也使得整個社會的權力結構更趨公正。正是增權概念這種特有的價值功能,使其在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得以成為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整個社會福利、社會政策和社會服務的重要目標和介入過程(范斌,2004)。對于殘疾人來說,社會福利制度是相當重要的一種“外力推動模式”的增權,通過制度、政策、專業(yè)的社會工作服務等外部力量的推動,可以有助于殘疾人群體消除社會交往的障礙,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機會,改變其社會環(huán)境,挖掘潛能,培養(yǎng)能力和技巧,進而能夠獲得更好的獨立發(fā)展。
英國殘疾人直接支付制度的實質是,希望通過直接支付這種方式,賦予殘疾人更多的資源和權力,從而獲得自我發(fā)展。我國在構建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時,也可以引入增權理念,努力營造有利于殘疾人的福利制度環(huán)境,讓福利制度成為推動殘疾人增加能力的巨大外部推動力量。
(二)要正確處理政府與社會服務機構之間的關系,構建完善的殘疾人社會服務體系
政府和服務機構,這兩者對殘疾人及其家庭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其社會支持網(wǎng)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前者一般提供制度支持與經(jīng)濟支持,而后者提供服務支持。如前文所述,英國地方政府提供直接支付的所需資金,同時獨立的服務組織為殘疾人提供建議、信息和服務等。英國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社會組織眾多,大多按照市場化的運作模式,政府往往通過購買服務,引導和發(fā)展大量的社會服務機構,為殘疾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充分依靠社會力量,帶動社會參與,這是英國殘疾人工作方式的特點之一。這種政府與服務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為我國政府職能改革、公共服務社會化、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我國在推進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時,以政府作為主導,充分發(fā)揮社會服務機構的作用,為殘疾人提供專業(yè)的、個性化的服務。一方面,由于殘疾人的特殊性,不同類別、不同程度的殘疾人所需的服務存在較大差異,有些殘疾人可能需要多種專業(yè)服務,因此政府應該整合社會資源,組織相關的服務機構或者專業(yè)團隊,提升殘疾人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另一方面,在引導社會服務機構和組織參與到殘疾人服務領域的同時,政府需要建立系統(tǒng)科學的服務管理和評價考核體系,保障殘疾人能夠享受到有質量的服務。各方主體可以共同構建以殘疾人公共服務機構為主干,以社會化服務機構為重要組成部分,以個性化服務為主要特色,涵蓋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多個方面的立體式的殘疾人服務體系。
(三)充分發(fā)揮社會工作者的作用,增強殘疾人社會福利的專業(yè)性
社會工作作為一種專業(yè)活動,不僅有助于微觀的個人問題解決和個人潛能挖掘,同時也有助于宏觀的社會政策制定、社會服務輸送和社會問題解決。殘疾人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工作方法幫助殘疾人補償自身缺陷,克服環(huán)境障礙,使他們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分享社會發(fā)展成果的專業(yè)活動。英國社會工作的理論發(fā)展和實踐操作比中國要成熟,殘疾人社會工作者具有相對豐富的實務經(jīng)驗,為殘疾人提供各種專業(yè)服務。中國的社會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最近幾年也取得很大的發(fā)展,日益得到政府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在構建殘疾人社會福利系統(tǒng)中,專業(yè)的社會工作不可或缺。為此,一方面要加強對社會工作者的殘疾人生理、心理知識的考核,加強社會工作者在價值觀與實務方法等方面的考核,從而提高服務于殘疾人群體的社會工作者的專業(yè)素質。另一方面,政府社會福利部門、公共服務機構和社會服務機構,應該充分吸納社會工作者的加入,發(fā)揮其專業(yè)技巧、方法和能力,在殘疾人社會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社會服務的輸送和評估、殘疾人自身問題的界定和解決中發(fā)揮作用。
通過本文分析,既可以發(fā)現(xiàn)英國的殘疾人直接支付制度的實施概況、特征與優(yōu)勢,同時也認識到該福利項目并不僅僅是提供資金支持這么簡單,而是有一系列與此相關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問題值得深思:如何讓殘疾人真正實現(xiàn)增權?如何處理直接支付與直接服務的關系?如何處理政府與專業(yè)服務機構的關系?如何構建殘疾人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包括專業(yè)的社會工作者的介入,和非專業(yè)的親戚、鄰居、朋友等的支持?而這些問題,也是現(xiàn)在和今后中國殘疾人福利制度發(fā)展過程中需要加以正視和解決的。在中國殘疾人福利體系的理論研究與實務工作中,一方面需要提供豐富的、多元化的殘疾人福利產(chǎn)品和服務,另一方面更需要關注如何使這些福利產(chǎn)品能夠最大程度地為殘疾人服務。筆者認為,秉持“助人自助”的核心理念、提升殘疾人群體自我發(fā)展的能力,實現(xiàn)政府與殘疾人社會服務機構及其他支持元素的良性互動、構建殘疾人社會服務支持網(wǎng)絡,充分發(fā)揮社會工作者的作用、提高整個殘疾人服務過程的科學性和專業(yè)性,這幾點應該能夠有效推動中國殘疾人福利制度的發(fā)展和殘疾人服務實踐的開展。
[1]范斌,2004,《弱勢群體的增權及其模式選擇》,《學術研究》第12期。
[2]Clare Ungerson,2010,Give Them the Money:Is Cash a Route to Empowerment?Social Policy&Administration.
[3]Department of Health,1996,Community Care(Direct Payments)Bill,Consultation Paper.
[4]Debbie Jolly,Charlotte Pearson,2007.Direct Payments and Disabled People in the UK:Supply,Demand and Devolution.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5]Morris,J.,1993,Independent Lives:Community Care and Disabled People,Basingstoke:Macmillan.
編輯/汪鴻波
C979
A
1672-4828(2013)05-0053-07
10.3969/j.issn.1672-4828.2013.05.00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預研項目“優(yōu)勢視角下的殘疾人社會服務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