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與貿仲委之爭的法律問題研究(二)
        ——貿仲委修訂實施其2012規(guī)則合法正當有效*

        2013-04-10 13:55:22
        時代法學 2013年1期
        關鍵詞:仲裁條款華南分會

        高 菲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辦公室,上海 200122)

        前言

        貿仲委通過近兩年的仲裁規(guī)則修訂工作,其2012規(guī)則最終于2012年2月3日經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批準通過,于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以貿仲委委員會議審議通過12規(guī)則程序違法、實體違法為由,自2012年3月31日起,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對外宣稱其為獨立的仲裁委員會;自5月1日起不適用貿仲委12仲裁規(guī)則,貿仲委上海分會施行其自行違法制定的《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仲裁規(guī)則》(“上海分會規(guī)則”),貿仲委華南分會則仍舊施行貿仲委2005仲裁規(guī)則(“05規(guī)則”)。

        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拒不施行貿仲委12仲裁規(guī)則的理由主要分為三大類:一類主要以上海分會和華南分會均是獨立的仲裁委員會、與貿仲委不是一個仲裁委員會而是合作關系為基礎,指責貿仲委12規(guī)則改變了“大貿仲的合作基礎”*見貿仲委華南分會2012年5月14日郵發(fā)貿仲委仲裁員的《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華南分會關于仲裁規(guī)則適用問題的說明》(“《5.14說明》”)。,因而貿仲委上海分會制定并適用其自己的《上海分會規(guī)則》,貿仲委華南分會暫時繼續(xù)適用貿仲委05規(guī)則,此以2012年8月4日兩分會的《聯(lián)合聲明》所稱最為典型:“上海貿仲、華南貿仲與貿仲委在1994年合并三地獨立的仲裁員名冊,合并委員會的運作,合作制定仲裁規(guī)則”*參見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網頁,2012年8月4日下載。;第二類為指責貿仲委修訂12規(guī)則程序違法,鼓掌通過違反貿仲委章程規(guī)定的委員會議決議的通過方式,從而兩分會均拒不適用貿仲委12規(guī)則;第三類為指責12規(guī)則通過實體違法,抨擊貿仲委改革為違法“改革”,12規(guī)則取消“大條款擇地仲裁”*即貿仲委自1994規(guī)則開始,允許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受理當事人簽署的貿仲委仲裁條款案件,也是貿仲委上海分會在其5月2日的《5.2聲明》中、貿仲委華南分會在其致貿仲委仲裁員的《5.14說明》中所稱之的“通用仲裁條款”,對此,下文將細述。的做法是為了追求機構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將共同發(fā)展的成果歸貿仲委獨享從而拒不適用貿仲委12規(guī)則。

        但就本質而言,兩分會指責12規(guī)則修訂的核心之核心是:取消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

        對上述問題,試分析如下:

        一、12規(guī)則的修訂程序合法有效

        12規(guī)則的修訂程序是否合法有效,必須從修訂的主體是否合法、程序是否合法有效兩個層面進行考察。

        (一)12規(guī)則的修訂主體合法

        依據我國仲裁法第73條規(guī)定,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是制定及修改涉外仲裁委員會貿仲委仲裁規(guī)則的主體。

        據此,12規(guī)則于2012年2月3日經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修訂通過并頒布實施,符合仲裁法規(guī)定。

        (二)12規(guī)則修訂草案審議通過的程序合法有效

        貿仲委修訂其仲裁規(guī)則的具體程序,規(guī)定在歷屆的章程中。

        自貿仲委第一部章程1988章程起,至1993、1995、1999、2005章程,均規(guī)定了仲裁委員會的委員會議負有“審議、通過仲裁委員會關于制訂和修改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的草案,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核準公布”*1988章程第3條、4條;1993章程第3條、4條;1995章程第4條、5條;1999章程第5條、6條;2005章程第5條、6條。的職責,但委員會議如何審議通過或以何種方式審議通過規(guī)則修訂草案,上述五部章程均未作出規(guī)定,僅規(guī)定委員會議“每次會議須有半數以上委員出席,方能舉行。會議的決議須經出席會議的半數以上的委員通過,方為有效”。

        2012章程將審議、通過規(guī)則修訂草案的職責規(guī)定由主任會議負責“審議、通過仲裁規(guī)則和其他爭議解決規(guī)則及其修訂”。*2012章程第14條1款。同樣,2012章程也沒有詳細規(guī)定主任會議如何進行仲裁規(guī)則修訂草案的審議和通過,只是簡單規(guī)定主任會議的決議須經主任會議多數組成人員同意方為有效。未參加會議的人員可提交書面意見,其書面意見與出席會議人員的意見具有同等效力*2012章程第16條。。

        鑒于12規(guī)則在2012章程生效之前已經過委員會議的審議和通過,因此2012章程有關主任會議負有審議和通過規(guī)則修訂草案的規(guī)定,與兩分會指責貿仲委通過12規(guī)則的程序違法無關,據此本文暫且不論2012章程如何規(guī)定。

        但問題是,無論是委員會議還是主任會議負有審議和通過貿仲委制定和修訂仲裁規(guī)則的職責,歷屆章程都沒有明確規(guī)定,貿仲委制定及或修改的仲裁規(guī)則草案或其他爭議規(guī)則草案,必須經過委員會議或者主任會議的決議通過。據此,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指責貿仲委通過2012規(guī)則“在沒有統(tǒng)計到會委員人數和表決票數的情況下,以‘鼓掌’的方式強行‘通過’了2012仲裁規(guī)則和章程的修訂,此舉違反了其自己的章程中關于委員會議的決議‘須經出席會議的半數以上的委員包括主任及/或副主任通過,方為有效’的規(guī)定”,沒有章程依據,不能成立。

        既然歷屆章程都沒有規(guī)定規(guī)則修訂草案必須經委員會議的決議通過,亦沒有規(guī)定委員會議如何審議和通過規(guī)則修訂草案,那么結論就只有一個:即貿仲委的委員會議無論通過什么方式對貿仲委規(guī)則修訂草案進行審議和通過,本質上都是正當的,無可非議的。比如通過舉手表決、鼓掌通過、抑或在大多數委員都沒有不同意見并聽取少數不同意見之后由主持會議的貿仲委主任或副主任宣布規(guī)則修訂草案已經會議審議和通過等等方式,就都是符合章程規(guī)定的。

        更重要的是:委員會議負有審議和通過仲裁規(guī)則修訂草案的職責,只是整個修訂規(guī)則的程序之一,最終的審批權即規(guī)則的修訂權在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而不是貿仲委,也不是貿仲委委員會議,因為眾所周知依據《仲裁法》第73條規(guī)定制定和修改涉外仲裁委員會貿仲委仲裁規(guī)則的真正職權在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

        據此,貿仲委12規(guī)則即使是在貿仲委2012年1月5日的委員會議上通過鼓掌方式進行審議并通過,亦沒什么可指責的;更何況,在審議和通過2012規(guī)則草案的委員會議上,有數位委員發(fā)言,除上海分會代表發(fā)表不同意見之外,其他沒有不同意見。至于委員會議人數,二三百人的會場內,即使有非委員參加會議,也早已超過了2005章程規(guī)定的委員會議須有半數以上委員包括主任、副主任出席才能召開委員會議的規(guī)定,因為畢竟貿仲委在任第十七屆委員包括正副主任只有142名*貿仲委第十七屆委員會中,共有委員128名,正副主任共14名。,據此只要有包括正副主任在內的72名委員參加即可召開委員會議。為了廣泛聽取意見,貿仲委在召開委員會議前,向所有委員寄送了《仲裁規(guī)則》修訂稿,請委員提交書面審議意見。

        重申:貿仲委不可能以委員會議方式強行通過貿仲委仲裁規(guī)則修訂,因為貿仲委及其委員會議均沒有審議、通過涉外仲裁規(guī)則修訂的法定授權及職能,其職責只是審議通過規(guī)則修訂草案。貿仲委只是將規(guī)則修訂草案提經委員會議審議和通過之后提交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由后者審核、修訂、批準、通過并實施罷了。

        總之,貿仲委12規(guī)則由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于2012年2月3日修訂通過于2012年5月1日起實施,符合《仲裁法》規(guī)定,不存在兩分會指責的程序違法一說,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沒有任何法定理由及章程依據,拒不適用貿仲委12規(guī)則。

        結論: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是修訂貿仲委12規(guī)則的法定主體;貿仲委歷屆章程均未規(guī)定貿仲委規(guī)則修訂草案的審議通過須經委員會議決議通過,亦未規(guī)定審議和通過規(guī)則修訂草案的具體方式方法;貿仲委無論以何種方式進行規(guī)則修訂草案的審議和通過然后提交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修訂并通過,其程序均是合法的正當的。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指責貿仲委12規(guī)則通過程序違法,沒有法律和章程依據,依法依章程均不成立。

        二、12規(guī)則修訂的實體內容合法有據

        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以貿仲委違法“改革”以及12規(guī)則修訂“實體違法”*參見貿仲委上海分會《5.2聲明》?;騼热莶缓戏?參見貿仲委華南分會《5.14說明》。為由拒不適用12規(guī)則,同樣不成立。

        兩分會指責12規(guī)則實體內容不合法包括:取消“大貿仲條款” 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裁決書統(tǒng)一加蓋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印章,明確規(guī)定貿仲委分會是貿仲委的派出機構,明確規(guī)定貿仲委分會根據貿仲委授權接受仲裁申請并管理仲裁案件等等,其中關鍵的一點是取消“大貿仲條款” 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

        且不論貿仲委上海分會指責貿仲委違法“改革”有指責經國務院批準并在中國貿促會黨組領導下進行的貿仲委的財務、人事制度改革之嫌從而筆者不愿在本文述及這些之外,也不論所謂的“實體違法”概念不清筆者也不想就此多說之外,筆者只想從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指責12規(guī)則取消“大貿仲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入手,說明兩分會所稱的“通用仲裁條款”的概念及事實根本不存在,并兼顧其他,說明兩分會的指責不成立。

        (一)關于“大貿仲條款” 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及概念

        所謂大貿仲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指的是自1994規(guī)則起至2005規(guī)則止,貿仲委均在仲裁規(guī)則中作出這樣的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將爭議提交貿仲委仲裁的,可以據此選擇在貿仲委分會進行仲裁。

        簡言之,大貿仲條款(“大條款”)擇地仲裁即是當事人約定了提交貿仲委仲裁,卻可以據此選擇到貿仲委分會申請仲裁的規(guī)定。

        1994規(guī)則第12條首次規(guī)定了當事人約定大條款卻可以擇地去貿仲委分會仲裁的內容:

        “雙方當事人可以約定將其爭議提交仲裁委員會在北京進行仲裁,或者約定將其爭議提交仲裁委員會深圳分會在深圳進行仲裁,或者約定將其爭議提交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在上海進行仲裁;如無此約定,則由申訴人選擇,由仲裁委員會在北京進行仲裁,或者由其深圳分會在深圳進行仲裁,或者由其上海分會在上海進行仲裁;作此選擇時,以首先提出選擇的為準;如有爭議,應由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p>

        自1994規(guī)則的上述規(guī)定至2012規(guī)則止,貿仲委歷屆規(guī)則如1995規(guī)則、1998規(guī)則、2000規(guī)則、2005規(guī)則共五部規(guī)則均作了相同的規(guī)定,除了將申訴人改為申請人,2005規(guī)則將深圳分會改為華南分會以外,余均相同,前后長達約18年時間(自1994年6月1日起至2012年4月30日止)。

        12規(guī)則正是取消了上述長達18年共五部規(guī)則規(guī)定的大條款可以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才“揭竿而起”,“打響了分會獨立第一槍”。

        (二)兩分會所謂“通用仲裁條款”規(guī)定為偷換概念根本不存在

        作為在貿仲委工作二十年余的貿仲人,對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為反對12規(guī)則取消“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而生編活造出所謂的貿仲委“通用仲裁條款”概念,表示極其不屑!

        依據兩分會的解釋,所謂“通用仲裁條款”指的是“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與本合同有關的任何爭議,均應提交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按照申請仲裁時該會現行有效的仲裁規(guī)則進行仲裁?!碑斒氯藫丝梢赃x擇在北京、上海、深圳進行仲裁*參見貿仲委上海分會的《5.2聲明》和貿仲委華南分會的《5.14說明》。。

        對“通用仲裁條款”的使用年限,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說法各不相同,上海分會宣稱二十多年來當事人可據此進行選擇,以申請人首先選擇的為準*參見貿仲委上海分會的《5.2聲明》。,看來是自其被批準成立時的1988年算起;貿仲委華南分會的說法則是自1994年始開始合作,經過充分討論協(xié)商共同設計了該示范性“通用仲裁條款”,成為仲裁規(guī)則的組成部分*參見貿仲委華南分會的《5.14說明》。,看來多少是依據1994規(guī)則而出此言。

        但事實絕非如此!

        首先,“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與本合同有關的任何爭議,均應提交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按照申請仲裁時該會現行有效的仲裁規(guī)則進行仲裁”,是貿仲委從成立時起至今一直在使用的貿仲委的示范仲裁條款的基本內容,但絕不是貿仲委分會仲裁條款的基本內容,因為貿仲委分會的仲裁條款均應直接加上貿仲委所屬上海分會或華南分會的名稱,否則就只能是提交貿仲委仲裁的仲裁條款了。

        其次,上述條款也絕不可能是貿仲委及其分會共同使用的所謂“通用仲裁條款”,因為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均遠離北京有其自己的辦公場所,為方便涉外仲裁案件當事人就地辦案才設立的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自成立時起,就有其各自的分會示范仲裁條款,依據其各自的分會仲裁條款受理案件,至今未變,否則兩分會分別自1989年和1990年成立時起,就不可能受理任何仲裁案件了。尤其是1988規(guī)則根本沒有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兩分會成立后不可能依據1988規(guī)則受理大貿仲條款案件,如果沒有自己的示范仲裁條款,兩分會成立后總不能不受理任何案件吧!

        換句話說,兩分會正式成立于1989年和1990年,適用的是貿仲委1988規(guī)則,而此時的1988規(guī)則雖規(guī)定分會與總會一起適用貿仲委仲裁規(guī)則,但并未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擇地仲裁的大條款,因此貿仲委的上海分會、華南分會自成立后至1994規(guī)則實施起這一段期間,只能受理其各自分會仲裁條款案件而不能同時亦受理貿仲委大仲裁條款案件。

        事實上,貿仲委自1956年成立時起至今半個世紀之多向當事人推薦的上述貿仲委示范仲裁條款其基本內容從來就沒有改變過;而三十年后才成立的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自成立時起也各自有其各自分會的示范仲裁條款,至今二十余年也從來就沒有改變過;總分會的示范仲裁條款從來就沒有混淆過或交叉過,也從來就沒有所謂的總分會通用的仲裁條款或各分會通用的仲裁條款之事實存在,即使1994規(guī)則之后,當事人可以依據貿仲委的大仲裁條款到分會去申請仲裁。

        第三,兩分會所謂“通用仲裁條款”的實質及內容絕不僅僅在于利用貿仲委的示范仲裁條款內容,而在于在貿仲委的示范仲裁條款之后又加上“當事人可以據此選擇在北京、上海、深圳進行仲裁”這句話。這就非常明確地表明了,兩分會上述所謂的“通用仲裁條款”的全部內容,就是貿仲委自1994規(guī)則起至2005規(guī)則止貿仲委往屆仲裁規(guī)則中規(guī)定的“大條款”擇地仲裁的內容,絕不是兩分會曖昧不明所稱之的貿仲委及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合作共同向國內外當事人推廣的成為仲裁規(guī)則組成部分的示范性“通用仲裁條款”*參見貿仲委上海分會《5.2聲明》。。

        可見,兩分會所謂的“通用仲裁條款”不過是其杜撰兼生編硬造為其違法獨立不適用12規(guī)則所作的借口罷了,亦不過是以貿仲委示范仲裁條款為核心而編造出來的概念偷換而已,其實就是被貿仲委12規(guī)則所取消的大條款。

        結論:兩分會自成立至1994規(guī)則止,只能受理其各自分會仲裁條款案件,不能受理貿仲委大仲裁條款案件;貿仲委迄今為止從未有兩分會所謂的“通用仲裁條款”;兩分會所謂“通用仲裁條款”是以貿仲委示范仲裁條款為核心加上其他內容構成的偷換概念,即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12規(guī)則已經取消了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

        (三)大條款擇地仲裁規(guī)定的內容

        鑒于大貿仲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從1994規(guī)則起至2005規(guī)則止所規(guī)定的實體內容均一致,又鑒于貿仲委天津、重慶兩分會均成立于2008年,因此2005規(guī)則根本未涉及到對該兩會的規(guī)定,因此現僅以上述1994規(guī)則有關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為藍本進行分析。

        上述大條款擇地仲裁的內容,明顯分為三個層次的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當事人可以約定貿仲委的仲裁條款在北京仲裁、約定貿仲委華南分會的仲裁條款在深圳仲裁、約定貿仲委上海分會的仲裁條款在上海仲裁。據此顯然表明貿仲委及其上海、華南分會各自有各自的仲裁條款,并依據其各自的仲裁條款受理仲裁案件,余此類推。

        第二層意思是:如果當事人只約定貿仲委條款但沒有約定在北京仲裁,也沒有約定提交貿仲委上海、華南分會仲裁的,當事人可以選擇提交貿仲委在北京仲裁,或選擇提交華南分會在深圳仲裁,或選擇提交上海分會在上海仲裁。

        第三層意思是:作選擇時以申請人選擇為準,而且以首先提出選擇的為準。如果選擇產生爭議,由貿仲委作出決定。

        上述內容,用一句話概括:約定貿仲委大仲裁條款的當事人可以選擇在貿仲委分會申請仲裁。

        (四)大條款擇地仲裁的實質及本質

        1.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極為不科學

        為什么說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極不科學?

        首先,當事人約定提交貿仲委仲裁的仲裁條款,無論是否寫明在北京進行仲裁,都明確地表達了當事人明白仲裁程序應該在北京進行的意愿,因為貿仲委所在地在北京這個事實,至1994規(guī)則修訂時已存在近40年,相對而言可謂是眾所周知。

        據此,當事人約定將爭議提交貿仲委仲裁的條款根本無須多此一舉地規(guī)定當事人還要約定提交貿仲委“在北京進行仲裁”。

        其次,當事人若沒有約定在貿仲委上海分會或者華南分會仲裁,在貿仲委2008年之前只設有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個分會的條件下,約定提交貿仲委仲裁的案件顯然應提交貿仲委審理,但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卻不是這樣,而是以規(guī)則的形式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對提交貿仲委還是提交貿仲委上海分會抑或是貿仲委華南分會仲裁進行第二次選擇。

        第三,規(guī)定雙方當事人合意進行第二次選擇倒也罷了,但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卻不是這樣,不是規(guī)定雙方當事人而是僅規(guī)定申請人可以進行第二次選擇,無論是選擇貿仲委北京仲裁,還是選擇貿仲委上海分會上海仲裁,或是選擇貿仲委華南分會深圳仲裁。

        這顯然不符合當事人應協(xié)商一致選定貿仲委還是貿仲委上?;蛸Q仲委華南仲裁的意思自治原則和仲裁法第6條規(guī)定。

        第四,選擇有爭議時,由貿仲委決定,可問題是,仲裁實踐中,貿仲委難以抉擇雙方當事人均以申請人身份分別在貿仲委及其上?;蛉A南分會提起仲裁的諸多情況。

        相信上述這些潛在的矛盾和沖突,筆者作為1994規(guī)則的修訂執(zhí)筆者絕未意識到這一點,而對所有負責本次規(guī)則修訂者們來說,充斥滿腦海的大約只有一個概念,即貿仲委及其分會是一個仲裁委員會,因此當事人約定貿仲委仲裁的大條款,當然可以進行第二次選擇到分會去仲裁,以支持扶持剛剛成立不久的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的發(fā)展。舍此無他意。

        2.大條款擇地仲裁規(guī)定的本質是支持兩分會的發(fā)展

        但用什么來證明貿仲委當年作出此決策是為了支持扶持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的發(fā)展而不是為了其他?!

        首先,上述已說,貿仲委設在北京,這一事實確定無疑且通常不可能改變。迄今為止貿仲委八部仲裁規(guī)則中七部都作了如此規(guī)定,除第一部暫行程序規(guī)則規(guī)定貿仲委設在中國貿促會內從而當然也在北京外。據此,當事人約定將爭議提交貿仲委仲裁的,無論是否多此一舉地寫明仲裁在北京進行,理所當然的當事人都應在北京總會申請仲裁,但大條款擇地仲裁卻規(guī)定申請人對貿仲委大條款可以進行第二次選擇。

        第二,1988規(guī)則至1994規(guī)則實施之前,即使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已正式成立,兩分會也不能受理貿仲委仲裁條款案件,因為1988規(guī)則沒有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兩分會不能依據1988規(guī)則受理貿仲委大仲裁條款案件,據此表明貿仲委及其兩分會之間在1994年之前沒有什么通用仲裁條款。

        第三,自1994規(guī)則起到2005規(guī)則止,整整18年時間,由于當事人可以依據大貿仲條款而選擇在貿仲委上海、或華南分會仲裁,從而獲益的是貿仲委的上海、華南兩分會,受損的是貿仲委總會北京,由此證明貿仲委及其兩分會之間從來就沒有什么通用仲裁條款,因為通用仲裁條款肯定應該是貿仲委及其兩分會共同受益的條款而不應是貿仲委單向付出受損的條款。

        第四,1994規(guī)則至2005規(guī)則均未規(guī)定當事人對約定在貿仲委分會仲裁的小條款也可以進行選擇從而在貿仲委北京申請仲裁,這顯然不對等,由此同樣證明貿仲委及其兩分會之間從來就沒有什么通用仲裁條款,因為通用仲裁條款肯定不可能是不對等的條款。

        作出這樣單方面向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傾斜的不對等的決策規(guī)定,其原因除了因為貿仲委及其上海、華南兩分會為一個仲裁委員會因而貿仲委支持扶持兩分會發(fā)展是理所應當的理由之外,還能有什么理由?!

        正是這一決策,18年后,導致了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鬧分裂、搞獨立,打響了貿仲委分會與總會決裂的獨立第一槍,造成了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與貿仲委之爭的嚴酷現實!

        18年前的這一決策,好耶?!壞耶?!任歷史及后人評說!

        結論: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是貿仲委單向向其上海、華南兩分會傾斜的支持兩分會發(fā)展的不對等的規(guī)定。

        3.大條款擇地仲裁規(guī)定的實質是貿仲委單向付出沒有對價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從1994規(guī)則至2012規(guī)則實施止,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整整18年,導致18年來貿仲委向其上海、華南兩分會單向付出,沒有對價沒有任何回報,獲益的只是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絕不是貿仲委及其上海、華南兩分會因共同付出而共同受益。

        貿仲委至今成立五十六年,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成立二十二三年,貿仲委品牌的創(chuàng)立的確也凝聚著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的心血和努力,但很難據此說貿仲委的品牌就是貿仲委和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共同創(chuàng)立的,畢竟兩分會成立時,貿仲委已經走過了一半的路程。

        如果說在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成立的這二十余年里,兩分會對貿仲委的品牌與發(fā)展作出了貢獻,那么道理同樣,在兩分會成立的這二十余年里,貿仲委對兩分會的發(fā)展以及兩分會仲裁條款的訂立同樣付出了汗水和心血,不說別的,單就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18年來,就凝聚著貿仲委北京對兩分會不懈的扶持與支持,更無須說貿仲委北京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在宣傳拓展時,從來都是對兩分會一并進行宣傳和拓展。

        但18年來,宣傳拓展是總分會共同的,聲譽也是共同的,而真正實質受益的卻只有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18年來兩分會一直受理當事人約定提交貿仲委仲裁的大條款案件,一直是單向受益,貿仲委北京總會卻從未受理過兩分會的仲裁條款案件,一直是單向付出,究竟是誰在獲益誰在付出,豈不一目了然?

        4.大條款擇地仲裁規(guī)定的本質是貿仲委及其分會是一個仲裁委員會

        既然大條款的規(guī)定,不利于貿仲委北京,那為什么18年來,貿仲委歷屆仲裁規(guī)則仍舊作出這樣的規(guī)定?

        拋開其他因素不論,其實理由非常簡單:貿仲委及其分會是一個仲裁委員會。貿仲委支持扶持其上海分會、華南分會是份內之事,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據此亦見,大條款的規(guī)定根本不是基于什么“通用仲裁條款”,也不是基于什么三家共同合作協(xié)商設計出來廣為推廣的示范條款,而是基于貿仲委及其分會是一個仲裁委員會、適用統(tǒng)一仲裁規(guī)則與仲裁員名冊的法律基本原則及事實,貿仲委總會才對其兩分會的事業(yè)發(fā)展作出如此大的支持與讓與,尤其是在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成立之初,貿仲委支持扶持其兩分會的發(fā)展更是必須的。

        如果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是獨立的涉外仲裁機構,與貿仲委是合作關系共同協(xié)商共同設計了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就應該是互有對價相互平等的規(guī)定。兩分會可以因當事人選擇受理貿仲委大仲裁條款案件,貿仲委也可因當事人選擇受理兩分會仲裁條款案件,兩分會相互之間也可以因當事人選擇而受理對方仲裁條款案件,如此才是公平的、平等的、互有對價的,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通用仲裁條款。

        綜上,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稱其是獨立的仲裁委員會,12規(guī)則取消大條款擇地仲裁是取消兩分會的獨立仲裁權,就沒有任何事實依據!

        正是由于貿仲委及其分會是一家,才有了貿仲委的讓與,這一讓與就是18年。

        5.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指責取消大條款擇地仲裁沒有道理

        貿仲委修訂12規(guī)則并最終取消大條款擇地仲裁代之以明確規(guī)定的貿仲委及其各分會必須依據當事人約定明確的貿仲委仲裁條款或貿仲委分會仲裁條款受理案件;約定不明或約定的分會、中心不存在的由貿仲委秘書局受理案件;對此有爭議時由貿仲委作出決定*參見2012規(guī)則第2條6款。。對此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極力反對,指責貿仲委修訂規(guī)則是為了“實現其自身的非公益性目的”*參見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8月4日的《聯(lián)合聲明》(“《8.4聯(lián)合聲明》”)。;實質是“追求經濟利益,擅自改變分會性質和取消分會獨立仲裁權,以強化其對分會仲裁程序及仲裁裁決的內部干預,結果必然是損害仲裁裁決的公正性和仲裁機構的社會公信力,加大了機構腐敗的風險,對貿仲整體事業(yè)的發(fā)展帶來重大影響”*參見貿仲委上海分會《5.2聲明》。時,為什么不反向思考,難道18年來兩分會均可以受理貿仲委仲裁條款案件,貿仲委卻沒有反向受理兩分會仲裁條款案件,貿仲委這種單向向兩分會傾斜支持兩分會發(fā)展的決策最終換來的就是對貿仲委“‘改革’的動機都是為了追求機構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心思想是將共同發(fā)展的成果歸貿仲委獨享,通過修改《章程》和《仲裁規(guī)則》的方式進一步實現追求部門經濟利益的目的,與仲裁機構非營利的本質屬性相背離”*參見貿仲委上海分會《5.2聲明》。的指責及不實之詞?!令人扼腕!

        同樣,當貿仲委上海分會指責貿仲委12規(guī)則的修訂將導致貿仲委上海分會無法受理“大貿仲條款”案件,將由此減少35%案源的時候*參見上海市貿促會2012年3月21日致會領導的信函。,且不管此說法的準確度多高,貿仲委上海分會是否亦反向思維:18年來,正是貿仲委的讓與,貿仲委上海分會才受理了貿仲委35%的大條款案源;也正是貿仲委的讓與,貿仲委每年才減少了已被貿仲委上海分會受理的35%的大條款案源;加上貿仲委華南分會受理的大條款案源,貿仲委總會18年來讓與兩分會受理的案源有多少?

        從另一角度來說,大條款擇地仲裁單向傾斜的規(guī)定破壞了貿仲委內部的公平競爭,削弱了兩分會努力開拓市場的斗志。

        這種不科學的、不公平的條款,不但破壞了貿仲委內部的平衡,還損害了當事人利益的條款,難道不應該進行修訂?!

        所有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貿仲委及其上海、華南兩分會是一個仲裁委員會,這是本質問題。貿仲委讓與其兩分會受理貿仲委大條款案源,只要符合其整個戰(zhàn)略發(fā)展部署,無可非議。同樣的,如果貿仲委因仲裁實踐與理論問題以及客觀條件的變遷而不再允許其上海、華南兩分會受理貿仲委大條款案源,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也應無可非議不要大動干戈才是!若貿仲委分會據此違法獨立,就已經不是內部發(fā)展、協(xié)商、可討論的問題,而是有關是非曲直的大是大非的法律問題了。

        結論:大條款擇地仲裁規(guī)定的本質是貿仲委及其分會是一個仲裁委員會;實質是貿仲委北京總會的單向付出,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的單向受益,違反貿仲委總分會應公平平等地共同享有貿仲委品牌聲譽及貿仲委總分會案源資源的基本原則,早應予以修訂。

        (五)取消大條款擇地仲裁是為了真正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

        貿仲上海、華南兩分會認為,12規(guī)則取消了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違反當事人訂立仲裁條款時的意思自治原則和選擇權利,不尊重當事人訂約時對于申請仲裁地點的預期,違背了貿仲委對當事人的承諾,剝奪了當事人就近選擇在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申請仲裁的合法權益,也違背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法律精神,損害了當事人的利益,因而有效性和合法性受到質疑,據此,兩分會均拒不適用貿仲委2012規(guī)則。

        但恰恰相反,依筆者之見,貿仲委事隔18年之后,在當事人對仲裁的主觀認識和客觀仲裁環(huán)境均已有極大改變的條件下,適時地取消大條款規(guī)定,正是為了真正地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則,保護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不致因一方當事人的擇地仲裁而造成對另一方當事人正當行使其仲裁權利的損害,且修訂大條款與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沒有關系,具體理由如下:

        一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指的是當事人已經發(fā)生的申請仲裁的行為適用行為發(fā)生時的舊法即舊仲裁規(guī)則而不適用新頒布實施的新法即新仲裁規(guī)則,但在當事人沒有爭議未提起仲裁案件的條件下,不管其簽署的是提交貿仲委仲裁的大條款還是提交貿仲委分會仲裁的小條款,這些仲裁條款的簽署從本質上來說都還不是案源,都不是提起仲裁的行為。據此,貿仲委12規(guī)則取消大條款與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毫不相干。

        二是,貿仲委12規(guī)則第74條“本規(guī)則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本規(guī)則施行前仲裁委員會秘書局及其分會/中心秘書處管理的案件,仍適用受理案件時適用的仲裁規(guī)則; 雙方當事人同意的,也可以適用本規(guī)則”的規(guī)定,體現的本來就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并未要求當事人在12規(guī)則實施前提交貿仲委及其分會仲裁的案件也要硬性地適用12規(guī)則。據此,指責12規(guī)則的修訂違反法不溯及既往的法律原則,不成立。

        三是當事人簽署的本來就是提交貿仲委仲裁的大條款,不是提交分會仲裁的小條款,在未發(fā)生爭議的條件下,任何人都難以斷定一旦當事人發(fā)生爭議時申請人就一定會選擇到貿仲委的上海分會或華南分會仲裁而不是依據大條款的本意直接到貿仲委北京申請仲裁。當事人可能會依據貿仲委大條款選擇到貿仲委任何一個分會申請仲裁的可能性并非是現實或真實,且當事人也并不一定選擇到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而不是到貿仲委的天津分會或西南分會仲裁??傊赡馨l(fā)生的行為不是法不溯及既往的要件,只有已經發(fā)生的提起仲裁案件的行為才可以構成法律不溯及既往的要件。據此,指責12規(guī)則修訂違反法不溯及既往法律原則,也不成立。

        四是如果當事人愿意到貿仲委上海分會或華南分會仲裁,兩分會均已成立二十年余,當事人早就知曉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個分會的存在,簽署仲裁條款時可以直接簽署貿仲委上海分會仲裁條款或貿仲委華南分會仲裁條款,沒有必要違背其內心的真實意愿,將本應簽署到貿仲委上海分會或貿仲委華南分會仲裁的條款簽署為提交貿仲委仲裁的大條款。如果當事人簽署了提交貿仲委仲裁的大條款,只能表明這才是當事人的真實愿意。在此條件下,遵循當事人的真實意愿將爭議提交貿仲委北京總會仲裁才是真正的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則。

        從另一角度來說,當雙方當事人發(fā)生爭議提交仲裁時,大條款規(guī)定的選擇權僅在一方當事人即申請人的手中,與對方當事人根本不可能形成合意選擇,就此而言,允許簽署貿仲委大條款的申請人而不是雙方當事人的共同合意選擇任一貿仲委分會進行“擇地”仲裁,才是真正地違背了當事人的真實意愿。這正是1994規(guī)則起至2005規(guī)則止有關大條款擇地仲裁規(guī)定存在著的內在的本質的缺陷。

        正是大條款擇地仲裁存在的這一內在的本質缺陷及在仲裁實踐中的弊端,導致人們至今才充分認識到大條款擇地仲裁違反了仲裁法第6條規(guī)定的“仲裁委員會應當由當事人協(xié)議選定”*貿仲委的上海分會、華南分會即使其法律地位只是貿仲委的分會而不是獨立的仲裁委員會,但其本質屬性同樣是仲裁機構,不是別的什么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比如化工廠或百貨公司等,從而根本不可能享有法律通過設立仲裁機構并在仲裁機構的章程和規(guī)則中體現出來的享有受理并管理仲裁案件的權利,因此,當事人約定了提交貿仲委及或其分會仲裁的條款,同樣應該是雙方當事人協(xié)議選定而不應該由一方當事人自由選擇而任意改變原選定。的規(guī)定而任由一方當事人選擇而定。也正是這一內在的本質的缺陷,致使貿仲委決心修訂12規(guī)則并取消大條款的擇地仲裁規(guī)定。

        結論:12規(guī)則取消了大條款規(guī)定的申請人可以擇地去貿仲委分會仲裁的規(guī)定,正是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的本質要求和體現。

        (六)大條款擇地仲裁與仲裁法第16條規(guī)定不符

        上文說取消大條款的當事人可以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是真正體現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則,這是就仲裁的基本理論而言,但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事實上也違反了仲裁法第16條規(guī)定的仲裁協(xié)議三要素之一,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大條款最早規(guī)定于1994規(guī)則,當時仲裁法尚未頒布實施,尚沒有嚴格的仲裁協(xié)議三要素之說。但即使仲裁法頒布實施后貿仲委立即進行的1995規(guī)則修訂,對于仲裁法第16條規(guī)定的仲裁協(xié)議三要素的理解,也是基于貿仲委及其分會為一個仲裁委員會的原則及事實再次做出規(guī)定,完全沒有考慮到即使貿仲委及其分會為同一個仲裁委員會,即使貿仲委的分會在仲裁業(yè)務及仲裁程序的管理上接受貿仲委的直接領導,但貿仲委分會都享有依據貿仲委章程和仲裁規(guī)則規(guī)定接受仲裁申請及管理仲裁案件的仲裁權利,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日后必然會在貿仲委總分會的案件受理上引起爭議;更沒有考慮到在那個特殊歷史年代成立的貿仲委上海分會和華南分會的財務管理與其享有的仲裁權利相分離,即仲裁權由貿仲委章程及規(guī)則規(guī)定并授予兩分會,但與之緊密相隨的財務管理,卻完全不屬于作為總會的貿仲委而只屬于兩分會自身,從而這種仲裁權利和與之密切相關的財務管理相分離的管理體制及事實之間存在的內在矛盾,早晚必然爆發(fā)爭議,這正是目前貿仲委所面臨的嚴酷現實。

        據此,就享有接受仲裁申請管理仲裁案件的仲裁權利而言,貿仲委北京總會與分會并無本質區(qū)別,但當事人約定提交貿仲委仲裁的大條款,貿仲委卻以規(guī)則規(guī)定的方式讓當事人再次進行單向選擇從而可以任意到貿仲委的任一分會去申請仲裁,本質上與仲裁法第16條規(guī)定的選定的仲裁委員會不符。

        換句話說,雖然貿仲委及其分會是同一個仲裁委員會,貿仲委直接領導其分會的業(yè)務,但鑒于依據仲裁法的規(guī)定對外接受仲裁申請管理仲裁案件必須依據明確有效的仲裁條款進行,因此即使總分會是一個仲裁委員會,也應根據當事人約定的貿仲委仲裁條款或是某一分會的仲裁條款而分別受理案件,以免實踐中引起混亂。

        這也是最高法院認為貿仲委修改12規(guī)則應予以特別注意的問題:選定準確的仲裁委員會的名稱,不管是貿仲委還是其分會,都必須具體明確。

        (七)大條款擇地仲裁在仲裁實踐中經常被濫用導致混亂

        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不僅違反了一方當事人的意愿,與仲裁法第16條規(guī)定不盡相符,而且在仲裁實踐中,常為一方當事人濫用,導致仲裁程序復雜拖延,既損害了對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浪費了貿仲委及其分會的仲裁資源、時間和金錢,更重要的是對仲裁法規(guī)定的仲裁協(xié)議三要素原則的實施造成混亂。

        實踐中常發(fā)生這種情況,貿仲委大條款的一方當事人在貿仲裁委提起仲裁,對方當事人據此立即在貿仲委的某一分會也以申請人的身份提起仲裁,導致同一合同同一仲裁條款項下,雙方當事人利用貿仲委的大條款擇地仲裁規(guī)定,分別地或幾乎同時地在貿仲委及其某一分會提起仲裁,據此導致無盡的麻煩和窘境。

        事實上,漫說是大條款的擇地仲裁,在貿仲委的仲裁實踐中,就是分別明確地約定了提交貿仲委北京仲裁的條款,當事人也經常利用在幾份合同中的某一份合同,或者一方當事人以不同的主體資格身份簽署幾份不同的合同,并在不同的合同當中分別簽署貿仲委在北京仲裁的大條款以及在貿仲委分會仲裁的小條款,由此在仲裁實踐中可能導致總分會案件的裁決結果產生沖突或爭議。

        比如,“廣州高速公路案”中,雙方當事人分別簽署的三份協(xié)議中主要的租賃合同規(guī)定在貿仲委北京仲裁,補充管理協(xié)議中簽署的是在貿仲委華南分會仲裁。雙方當事人分別于1997年在貿仲委華南分會提起仲裁并于2000年3月作出裁決;于1998年在貿仲委北京總會提起仲裁并于2000年5月作出裁決。

        兩案中,深圳案要求交付租賃合同項下承租面積中的小部分面積供使用,北京案要求終止租賃合同。后深圳案先做出裁決:被申請人廣州大酒店交付申請人高速貨運120平方米面積使用。北京案后深圳案兩個月做出裁決:終止本案租賃合同。于是,有人驚呼:兩份矛盾裁決“愁煞”廣州中院,如何執(zhí)行?

        本文不探究此案的是非曲直,只想說明一點:貿仲委大條款的擇地仲裁在實踐中引起的麻煩更多。

        綜上,正是由于大條款擇地仲裁的規(guī)定本質上存在著違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的內在缺陷,與仲裁法第16條規(guī)定不嚴格相符,實踐中極易被濫用導致?lián)p害一方當事人的利益,浪費了仲裁資源以及不符合貿仲委及其分會應共同發(fā)展共同享有仲裁資源不應單向傾向貿仲委分會的基本理念和原則,才導致12規(guī)則取消了大條款的規(guī)定。

        結論:12規(guī)則取消大條款擇地仲裁規(guī)定是正確的,合法、有理、符合貿仲委的發(fā)展方向,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據此違法獨立,沒有法律、章程和規(guī)則依據。

        三、關于兩分會稱12規(guī)則擅自改變分會性質問題

        關于兩分會的法律地位及性質,在本文第一篇《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不是獨立的仲裁委員會》*高菲.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與貿仲委之爭的法律問題研究(一)——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不是獨立的仲裁委員會[J].時代法學,2012,(6).中,筆者已明確指出,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作為貿仲委的派出機構性質,不是修訂12規(guī)則作出的獨出心裁規(guī)定,而是自1993章程起至2012章程貿仲委共五部章程均作出的同一規(guī)定,兩分會稱12規(guī)則擅自改變貿仲委的分會性質,沒有章程及事實依據。真正改變兩分會性質的,是兩分會自己。依據所謂的地方政府批文以及不合法的司法登記證書公開宣稱其是獨立的仲裁機構,才是真正的改變了兩分會的機構性質。

        至于貿仲委上海分會《5.2聲明》稱“財政部和發(fā)改委下發(fā)的《關于調整仲裁收費管理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綜〔2010〕19號)僅同意對貿仲委仲裁收費管理政策的調整。貿仲委稱經國務院批準并以此文件為依據將財務管理制度改革演變?yōu)樾薷摹墩鲁獭泛汀吨俨靡?guī)則》、制定六個配套文件、改變我會性質和取消我會獨立仲裁權以及對我會機構、人事和財務的全面‘改革’,缺乏政策和法律依據”問題,確切地說,不完全屬于本文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但鑒于《5.2聲明》在網站上公開發(fā)表,影響極大,且改變貿仲委上海分會性質、獨立仲裁權以及對其機構、人事和財務進行全面改革的說法失之偏頗,故不得不引之以簡單駁之。

        貿仲委上海分會的人事管理,依據上海市政府1988年的188號通知,本質上屬于上海市貿促會進行的行政管理范圍,貿仲委如何通過修改規(guī)則和章程予以全面改革?貿仲委的章程是規(guī)定貿仲委及其分會運作的基本“法律”,但也只是從仲裁機構以及作為仲裁機構其享有的仲裁職能、組織機構以及應該如何運作這個范疇而言,并未也不可能涉及到組成仲裁機構的勞動人事管理及其性質等問題。這些問題連我國仲裁法都沒有涉及,貿仲委的章程又如何能夠說得清楚?仲裁機構的職能和組成仲裁機構的勞動人事管理性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和事項,而貿仲委的仲裁規(guī)則則是調整仲裁案件如何進行的程序規(guī)則,所有這些如何能與貿仲委上海分會的勞動人事管理及性質牽扯得上并作出規(guī)定?!

        至于財務,依據188號文,貿仲委上海分會經濟上為獨立核算的事業(yè)性單位。自成立二十余年來,貿仲委上海分會的財務,貿仲委從不知曉,貿仲委在改革中制定了有關財務制度的文件,要求貿仲委的各分會每年上報財務報表及預算,作為總會,了解分會運作的財務狀況,這樣的要求不合理?!反之,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成立二十余年來,貿仲委從不能知曉其上海、華南兩分會的財務狀況,作為總會,倒真是不正常!

        筆者認為,正是由于貿仲委對其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的人事管理、財務管理不能知情,但兩分會享有的接受仲裁申請管理仲裁案件的權限從法律及實踐的角度而言卻是貿仲委作為總會賦予兩分會的,這種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稱等深層次的矛盾,才是導致貿仲委兩分會鬧獨立搞分裂的真正原因。

        這些筆者將在以后的篇幅中談到。

        四、關于仲裁機構的仲裁權

        仲裁機構與其他任何機構都不一樣,享有受理、管理、處理仲裁案件的權限,這是作為仲裁機構的本質屬性。

        與臨時仲裁不同,臨時仲裁庭享有的仲裁權限直接來自于當事人的授權以及所適用法律對此的認同和確認,那么,仲裁機構享有的仲裁權限來自何方?

        (一)仲裁機構的仲裁權限首先來自于法律規(guī)定

        我國實行機構仲裁制度,因此,仲裁機構的仲裁權限均來自于我國仲裁法律的規(guī)定。

        仲裁法首先必須對設立組建仲裁機構的主體作出規(guī)定,否則沒有組織設立者便沒有仲裁機構,沒仲裁機構,機構仲裁便無從進行。

        依據我國仲裁法第10條以及第66條規(guī)定,賦予直轄市和省、自治區(qū)的人民政府享有組織有關部門和商會統(tǒng)一組建國內仲裁委員會的權力和職權;賦予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享有組建涉外仲裁委員會的權力和職權。

        (二)仲裁機構的仲裁權限其次來自于其設立主體的授權。

        依據一般的法律原理,任何機構的組建設立者,作為主體均享有依法賦予其所組建機構的職能權限。正是從這一意義而言,設立仲裁機構的主體享有通過某一形式依法賦予仲裁機構仲裁權限的職能及權限。

        在我國,鑒于依據仲裁法第10條規(guī)定國內仲裁機構由地方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商會統(tǒng)一組建”,因此政府作為組織組建者,從仲裁法規(guī)定的嚴格角度來說,并不享有作為組織設立國內仲裁委員會主體依法應賦予其所組建設立的國內仲裁機構仲裁權限的職能及權限,因為我國《仲裁法》第14條明確規(guī)定“仲裁委員會獨立于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沒有隸屬關系”。據此,作為行政機關的地方人民政府,依據仲裁法的上述規(guī)定,很難作為真正的組建設立者而享有賦予其組織設立的國內仲裁委員會的仲裁權限了。不過,仲裁法上述規(guī)定存在的內在矛盾或沖突不是本文所要探討的范疇,順便提及而已。

        但組建設立涉外仲裁委員會的主體的情況卻完全不同,因為仲裁法第66條明確規(guī)定的涉外仲裁委員會由中國國際商會組織設立的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不是行政機關,而是商會組織、社會團體,據此我國《仲裁法》第14條的上述規(guī)定對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這一設立涉外仲裁委員會的主體來說,完全不適用。據此,作為組織設立主體,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依法享有賦予其組織設立的涉外仲裁委員會的仲裁權限。

        (三) 仲裁機構的仲裁權限第三體現于其章程的規(guī)定

        依法享有授予其設立的仲裁機構以仲裁權限的主體,是通過依法制定仲裁機構章程及仲裁規(guī)則的形式體現的,簡言之,仲裁機構的仲裁權限依據其章程及規(guī)則享有。

        換句話說,在我國,任何仲裁機構成立之后,都必須依據仲裁法第11條第2款*“仲裁委員會的章程應當依照本法制定”。的規(guī)定制定仲裁機構的章程以調整規(guī)范仲裁機構的仲裁行為。仲裁機構的章程必須依據仲裁法的規(guī)定制定,仲裁機構的仲裁行為必須依據其章程規(guī)定進行,據此,仲裁機構的仲裁權限表面上來自于其章程的規(guī)定,本質上則來自于法律的規(guī)定及授權。

        就貿仲委作為涉外仲裁委員會來說,其仲裁授權初始不是來自于法律的授權而是來自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的行政特別授權《決定》,后則來自于國務院1988年的《批復》,直到1988年第一次、1993年第二次通過章程的形式表現出來。

        仲裁法實施之后,貿仲委的仲裁授權則來自于仲裁法第66條和第73條的規(guī)定,并通過貿仲委1995、1999、2005以及2012章程的形式表現出來。

        (四) 仲裁機構的仲裁權限第四體現于其仲裁規(guī)則的規(guī)定

        由于仲裁權限是仲裁機構享有的受理仲裁案件管理仲裁案件的基本職能和權限,因此,不但仲裁機構的章程應該對此作出規(guī)定,仲裁機構的仲裁規(guī)則也應該對此作出規(guī)定,兩者并行不悖。據此,無論是仲裁機構的章程還是仲裁機構的仲裁規(guī)則,都具有賦予仲裁機構仲裁權限的職能,反過來說,任何仲裁機構的仲裁權限都是通過其章程和規(guī)則的規(guī)定而表現出來的,而任何仲裁機構通過其章程和規(guī)則的表現形式賦予其自身或其分支機構享有的仲裁權限,本質上均來自于仲裁法律的規(guī)定以及依法享有組織設立仲裁機構的主體的授權。

        結論:仲裁機構進行仲裁行為的仲裁權限來自于法律規(guī)定為法定授權,通過法律授權的主體組織設立仲裁機構以及仲裁機構章程和規(guī)則的形式現出來。

        (五) 仲裁機構的仲裁管轄權限來自于當事人的約定仲裁授權

        仲裁機構依法進行仲裁行為的仲裁權限為法定授權,無此仲裁機構不得進行任何仲裁行為,這是仲裁機構的本質屬性。

        但仲裁機構即使享有法律賦予的受理管理處理仲裁案件進行仲裁行為的法定權限,沒有當事人通過仲裁協(xié)議的方式選定,仲裁機構進行仲裁行為的法定權限便無從行使,就此點而言,仲裁機構的仲裁權限還包括當事人的約定授權,沒有當事人的約定授權,仲裁機構便無從進行仲裁行為,類似一個銅幣的正反兩面,缺一不可構成銅幣,缺一不可構成仲裁機構完整的仲裁行為。

        但仲裁機構享有的法定權限與約定權限有著極大不同。法定仲裁權限體現著仲裁機構的本質和職能,具有普遍性,是仲裁機構依法享有的對任何一個仲裁案件都具有的管轄權和裁決權,而當事人在個案當中依據仲裁協(xié)議賦予仲裁機構、仲裁庭及或仲裁員的約定授權只是當事人對仲裁機構處理具體個案的授權,具有個性和特殊性,仲裁機構、仲裁庭及或仲裁員據此約定授權享有的僅是對具體個案的管轄權以及審理和裁決的權利,這一權利包溶在仲裁機構依法享有的法定仲裁權限之中。

        換言之,仲裁委員會的仲裁權限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法定授權,由組織設立仲裁委員會的主體依據法律規(guī)定通過仲裁機構的章程和仲裁規(guī)則具體表現出來,其本質特性是接受管理裁決仲裁案件,是仲裁機構賴以存在的基礎、核心、主體,無此法定授權不構成仲裁機構,無此也不存在當事人選定仲裁機構并授權處理仲裁案件的約定權限;二方面是當事人的約定授權,由當事人通過仲裁協(xié)議選定仲裁機構體現出來,其本質特征是仲裁機構因當事人的選定而享有對個案的仲裁管轄權,并通過指定仲裁庭及或仲裁員對個案進行審理和裁決從而完成整個案件的仲裁程序,是附屬的、非決定性的、有主次之分的、依據仲裁機構的法定授權存在而存在的,與仲裁機構依法享有的仲裁權限及職能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混淆顛倒。

        結論:仲裁機構的仲裁權限包括法定和約定。法定權限是核心根本,約定權限是附屬依前者存在而存在。仲裁機構受理管理和裁決仲裁案件的仲裁權限法定依據其設立主體的授權并通過章程及規(guī)則的形式表現出來;當事人賦予仲裁機構享有對個案的仲裁管轄權為約定并通過仲裁庭及或仲裁員審理和裁決仲裁案件的方式完成。

        五、關于獨立仲裁權

        獨立仲裁權這一概念表明依法享有的仲裁權必須獨立行使。

        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稱12規(guī)則取消了其分會的獨立仲裁權,據此勢必涉及到:什么是獨立的仲裁權?貿仲委及其分會享有的獨立仲裁權淵源何處?貿仲委12規(guī)則修訂是否取消了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的獨立仲裁權?如果取消了,是否合法有理有據?

        (一)獨立仲裁權的概念及分類

        1.什么是獨立的仲裁權

        依據我國《仲裁法》第8條規(guī)定,仲裁獨立進行,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應該是對行使獨立仲裁權的一般的普遍的法律詮釋,普遍適用于任何主體的仲裁行為,不管是仲裁機構、還是進行仲裁案件審理和裁決的仲裁庭及或仲裁員,辦案秘書以及當事人,都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依據這一普遍規(guī)定,獨立的仲裁權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獨立于行政機關,二獨立于社會團體,三獨立于個人,非常明確。

        筆者認為,上述獨立仲裁權的概念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在我國仲裁法律制度下以仲裁方式解決民商事爭議所涉的一切人與事。

        鑒于依據我國仲裁法,民商事仲裁實行的是機構仲裁制度,臨時仲裁在中國現有的法律構架下不能進行,因此首先必須清楚何為仲裁機構的獨立仲裁權。

        2.仲裁機構的獨立仲裁權

        仲裁機構的獨立仲裁權由法律作出規(guī)定。

        《仲裁法》第14條規(guī)定:“仲裁委員會獨立于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沒有隸屬關系。仲裁委員會之間也沒有隸屬關系?!?/p>

        上述規(guī)定說得也很清楚,仲裁委員會不是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之間也沒有隸屬關系;仲裁委員會之間也沒有隸屬關系,這指的當然是獨立的仲裁委員會之間沒有隸屬關系,一個不能獨立存在的仲裁委員會的分會,只能隸屬于成立它的仲裁委員會,否則它將無從成立,亦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上述有關仲裁機構獨立仲裁權的概念是狹義的概念,僅就仲裁機構的性質不是行政機構而言。

        3.當事人的平等仲裁權

        就平等主體的當事人依據法律規(guī)定享有將爭議提交仲裁*我國《仲裁法》第2條規(guī)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fā)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糾紛,可以仲裁。而言,當事人享有的仲裁權限其核心是自愿、協(xié)商而不是獨立,比如,當事人自愿簽署仲裁協(xié)議,自愿選定仲裁委員會*我國《仲裁法》第4條、第6條。,這與仲裁機構受理并管理仲裁案件的法定授權以及仲裁庭及或仲裁員經仲裁機構的選定或指定而進行個案的審理并裁決的仲裁權限,均有著極大的不同。

        上文也說過,但當事人享有的仲裁權與仲裁機構享有的獨立行使的仲裁權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前者構成后者的一部分,即只有當事人依據其簽署的仲裁協(xié)議將其爭議提交仲裁機構審理、管理并裁決時,仲裁機構享有的受理仲裁案件的獨立仲裁權才開始發(fā)生作用;同樣的道理,只有當仲裁庭及或仲裁員通過仲裁機構仲裁規(guī)則的規(guī)定或指引而享有對具體仲裁案件進行審理和裁決的仲裁權限時,仲裁機構享有的管理仲裁案件的權限也才開始發(fā)生作用。

        總之,仲裁機構享有的獨立的仲裁權,首先涉及的是仲裁機構依法組織設立而享有的獨立的仲裁權限,然后是當事人授予仲裁機構受理仲裁案件的獨立的仲裁權限,最后則是仲裁機構享有對仲裁庭及或仲裁員進行審理和裁決仲裁案件的管理仲裁權限。

        (二)貿仲委及貿仲委分會的獨立仲裁權限

        我國仲裁法并未明確規(guī)定國內仲裁委員會有設立分支機構的權限,雖然實踐中比比皆是。對涉外仲裁委員會貿仲委早于仲裁法頒布實施之前就已經設立的上海分會和華南分會,仲裁法也是通過確認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可以組織設立涉外仲裁委員會的規(guī)定予以確認貿仲委及其兩分會的合法存在,據此可以認為,我國仲裁法允許涉外仲裁委員會設立分支機構。

        作為涉外仲裁機構,貿仲委及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的仲裁權限不言自明,仲裁法頒布實施前是經國務院批準由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設立,仲裁法頒布后由仲裁法確認并規(guī)定涉外仲裁委員會仍舊由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組織設立,因此,貿仲委及其上海、華南兩分會的仲裁授權本質上即來源于法律賦予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組織設立貿仲委及其分會的授權,具體則通過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依法批準通過的貿仲委章程及仲裁規(guī)則表現出來。

        1.貿仲委歷屆章程對貿仲委秘書局和分會秘書處的仲裁授權

        貿仲委自1993章程起歷屆章程(1995章、1999章程、2005章程*1995章程第11條;1999章程第12條;2005章程第12條。)均明確規(guī)定了貿仲委對其秘書局以及貿仲委分會秘書處享有受理仲裁案件和管理仲裁案件等職權的如下類似的仲裁授權:受理案件的登記管理;仲裁費用的收取;仲裁程序的管理;非仲裁庭調解的案件的調解*1993章程第14條。,或仲裁委員會交辦的其他事項*1995章程第11條4款。。

        2012章程貿仲委對貿仲委秘書局及貿仲委分會秘書處的仲裁授權作了擴大的規(guī)定。除與上述歷屆章程規(guī)定相同的受理管理仲裁案件、財務收支和管理外,還包括其他諸如仲裁研究、宣傳;仲裁員的培訓監(jiān)督;主任會議交辦的事項等*2012規(guī)則第19條。;對貿仲委分會秘書處的仲裁授權除受理和管理仲裁案件、財務收支和管理外,還包括仲裁業(yè)務的宣傳推廣;定期向貿仲上報上述工作情況以及辦理秘書局交辦的事務等*2012規(guī)則第22條。。

        綜上可見,就章程對貿仲委分會的仲裁授權而言,不但沒有取消對貿仲委分會的授權,相反還明確擴大了貿仲委分會進行仲裁宣傳推廣的仲裁授權。這一點是2005章程沒有規(guī)定的,在2005章程中,這一項權限僅屬于貿仲委秘書局*2005章程第12條第2款規(guī)定:“仲裁委員會秘書局應設立專門的工作機構,負責仲裁宣傳推廣、仲裁監(jiān)督和仲裁研究代作。”。

        2.貿仲委歷屆仲裁規(guī)則對貿仲委秘書局和貿仲委分會秘書處的仲裁授權

        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成立之前,貿仲委1988規(guī)則比貿仲委章程更早地規(guī)定了對貿仲委分會的組織設立及仲裁規(guī)則的統(tǒng)一適用從而最早規(guī)定了對貿仲委分會的仲裁授權*1988規(guī)則第5條和第42條明確規(guī)定,貿仲委根據業(yè)務發(fā)展需要可以在中國境內設立仲裁委員會分會。貿仲委及其分會適用貿仲委仲裁規(guī)則。。

        自此,貿仲委的歷屆仲裁規(guī)則,1994規(guī)則、1995規(guī)則、1998規(guī)則、2000規(guī)則、2005規(guī)則均在組織一節(jié)中,隨著貿仲委秘書處變更為秘書局,貿仲委上海分會、深圳分會的成立以及深圳分會變更為華南分會,1995章程之后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不再設立分會委員會的變化,從而明確規(guī)定如下內容:

        (1)貿仲委設秘書局,貿仲委分會設秘書處,分別在貿仲委秘書長、貿仲委分會秘書長領導下負責處理仲裁委員會的日常事務;

        (2)貿仲委設在北京。貿仲委在深圳設有貿仲委華南分會,在上海設有貿仲委上海分會。貿仲委及其分會是—個整體,或貿仲委分會是貿仲委的組成部分;

        (3)貿仲委仲裁規(guī)則統(tǒng)一適用于貿仲委會及其分會。在分會進行仲裁時,規(guī)則規(guī)定由貿仲委主任和貿仲委秘書局分別履行的職責,由貿仲委主任授權的副主任和貿仲委分會秘書處或秘書長分別履行*1994規(guī)則規(guī)定略有不同,因此時有分會委員會,所以規(guī)定“本仲裁規(guī)則規(guī)定由仲裁委員會主席和仲裁委員會秘書局分別履行的職責,由仲裁委員會分會主席和仲裁委員會分會秘書處分別履行”。。

        貿仲委12規(guī)則第2條第3款、4款、5款同樣對貿仲委分會的仲裁授權作了規(guī)定:

        “仲裁委員會設在北京。仲裁委員會在深圳、上海、天津和重慶設有分會或中心。仲裁委員會的分會/中心是仲裁委員會的派出機構,根據仲裁委員會的授權接受仲裁申請并管理仲裁案件。

        仲裁委員會分會/中心設秘書處,在仲裁委員會分會/中心秘書長的領導下,負責處理分會/中心的日常事務并履行本規(guī)則規(guī)定由仲裁委員會秘書局履行的職責。

        案件由分會/中心管理的,本規(guī)則規(guī)定由仲裁委員會秘書長履行的職責,由仲裁委員會秘書長授權的分會/中心秘書長履行?!?/p>

        與以前任何一部仲裁規(guī)則相比,貿仲委12規(guī)則上述對貿仲委分會的仲裁授權規(guī)定與前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第2條第3款最后加了半句話即仲裁委員會的分會/中心“根據仲裁委員會的授權接受仲裁申請并管理仲裁案件”,其他部分均無修訂。

        也許是約定俗成,也許是習慣自然,人們從未關注或仔細研究貿仲委及其貿仲委分會的仲裁權限究竟來自何處,又是以何種方式表現出來的。事實上,即使不寫上這樣半句貿仲委分會是“根據仲裁委員會的授權接受仲裁申請并管理仲裁案件”,事實上也是如此,因分會就是分會,構成貿仲委的組成部分,法定授權只能授予獨立的仲裁機構,不可能直接授予貿仲委的組成部分分會,故即使以前的規(guī)則未明確寫明貿仲委的分會依據貿仲委的授權接受仲裁申請和管理仲裁案件這一點,又如何?法理上、邏輯上貿仲委分會受理仲裁案件的仲裁權限只能由設立它的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通過貿仲委授予并在章程或規(guī)則上體現出來的事實,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它依然存在。

        比如,貿仲委六部章程均一樣,均未規(guī)定貿仲委分會的任務或職能,而只直接規(guī)定了貿仲委是依據仲裁法規(guī)定由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設立的,其主要職能是受理國際國內仲裁案件;法律、法規(guī)特別授權處理的案件;或政府、國際組織或其他國內外機構授權處理的爭議等等,因為一個獨立的涉外仲裁委員會的職能體現的是法定授權,而貿仲委的分會不可能享有法定授權。這也正是貿仲委歷屆章程均規(guī)定了貿仲委設立貿仲委分會;貿仲委分會秘書處與貿仲委秘書局一樣享有受理管理仲裁案件的授權權限的原因。

        事實上,依據貿仲委歷屆規(guī)則規(guī)定,貿仲委秘書局與貿仲委分會秘書處管理和受理仲裁案件的權限基本一樣,只是由于依據章程規(guī)定,貿仲委分會的業(yè)務受貿仲委直接領導和管理,因此在具體的程序管理上,比如組庭、管轄權決定、仲裁員回避、裁決草稿核閱等等方面,貿仲委分會均須提交貿仲委審核并依據規(guī)則規(guī)定分別作出不同的決定或裁決。

        至于當事人通過選定貿仲委或貿仲委分會的方式授予貿仲委或其分會享有對個案的仲裁管轄權,與貿仲委享有的法定仲裁授權與貿仲委分會經貿仲委授權而享有的受理處理仲裁案件的仲裁權限雖緊密相關但卻是本質不同的兩類仲裁權限,不能一概而論。

        結論:貿仲委的仲裁權限是法定的并通過章程及規(guī)則的形式表現出來;貿仲委分會的仲裁權限不是法定的,而是貿仲委授予并通過章程和規(guī)則的形式表現出來;貿仲委12規(guī)則和章程并未取消貿仲委授予貿仲委分會的獨立仲裁權。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稱12 規(guī)則取消了其獨立的仲裁權,其仲裁權限僅來自于當事人的授權,沒有章程、規(guī)則依據和事實依據。

        (三)貿仲委分會享有獨立仲裁權不能反證其是獨立的仲裁機構

        與獨立的仲裁機構肯定享有獨立的仲裁權限不同,享有獨立仲裁權限的任何仲裁機構的分支機構,都不可能同時是一個獨立的仲裁機構;如果是一個獨立的仲裁機構,就不必稱為某某仲裁機構的分會。這是基本的法律邏輯概念,不能混淆。

        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以其享有獨立的仲裁權限從而反證其為獨立的仲裁機構,只能是概念混亂邏輯混淆,不能成立,因為不管是獨立存在的仲裁委員會還是作為貿仲委組成部分的貿仲委分會,作為仲裁機構其各自均具有作為仲裁機構的本質屬性即受理管理仲裁案件的職能,只不過作為獨立仲裁機構的貿仲委其仲裁權限是法律授予的,而作為貿仲委分會的上海、華南兩分會,其受理管理仲裁案件的仲裁權限是設立其的母體貿仲委通過章程及規(guī)則的形式授予的罷了。這是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貿仲委總會與作為其分會之間的本質區(qū)別!

        簡言之,法律直接規(guī)定并授予的仲裁權限只能賦予依法設立的獨立的仲裁機構,而不能直接對獨立仲裁機構設立的分會授予權限,后者的權限誰設立誰授予。

        至于當事人的約定授權,則不論是總會貿仲委還是分會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都不能強行要求,只能依據當事人的約定受理仲裁案件。如果當事人選定了總會貿仲委,則由貿仲委受理管理仲裁案件;如果選定了貿仲委任何一分會,則由貿仲委任何一分會受理管理仲裁案件,這正是法律規(guī)定與當事人意思自治的本質要求,是現代商事仲裁的基本原理,無論貿仲委還是其分會都必須嚴格遵守。這同時也是貿仲委12規(guī)則取消大條款擇地仲裁規(guī)定的法律理論及依據。

        結論: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依據貿仲委授權而享有獨立的仲裁權,故享有獨立的仲裁權不能據此反證其為獨立的仲裁委員會。

        六、關于貿仲委八一公告中止貿仲委兩分會仲裁授權問題

        鑒于貿仲委作為一個獨立的涉外仲裁委員會其仲裁權限為法定授權,而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的仲裁權限則來自于設立其的母體貿仲委的授權,故貿仲委享有中止其上海、華南兩分會的權力。

        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只認識到仲裁機構對仲裁個案的管轄權來自于當事人的授權,卻忽視了仲裁機構之所以是仲裁機構而不是別的什么部門或組織,其根本原因在于法律的許可或授權,更沒有意識到只有法定授權才是一個獨立的仲裁委員會享有受理并管理仲裁案件進行仲裁行為的根本與基礎,沒有這一根本與基礎,當事人授予仲裁委員享有的對個案的仲裁管轄權便不能行使這個道理。

        據此,兩分會《聯(lián)合公告》稱其管轄權只來自當事人的約定而非任何其他機構的授權,更不存在任何中止授權的問題,貿仲委在其《管理公告》中杜撰了授權和中止授權的說法,便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懂得或者是漠視了沒有仲裁機構何談當事人的約定授權?沒有貿仲委哪來的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沒有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的組建設立哪來的貿仲委?沒有仲裁法第73條規(guī)定、政務院1954年的《決定》、國務院1988的《批復》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如何能夠成立貿仲委及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如此一理,豈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貿仲委享有的獨立仲裁權限來自哪里?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作為貿仲委的分支仲裁機構其享有的獨立仲裁權限又來自何處淵源何方?!

        既然貿仲委享有的受理并管理仲裁案件的權限法定,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享有的受理并管理仲裁案件的權限由貿仲委授予,那么,貿仲委又如何不能中止兩分會的仲裁授權?!

        結論:由于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的仲裁權限來自于貿仲委的授權,由貿仲委章程及規(guī)則作出明確規(guī)定,因此貿仲委作為授權主體依法自然享有中止乃至撤銷兩分會仲裁權限的權力。

        七、關于八一公告由貿仲委秘書局受理約定兩分會仲裁條款案件問題

        (一)貿仲委秘書局受理貿仲委原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仲裁條款案件是無奈之舉措

        依據貿仲委的八一公告,當事人約定將爭議提交貿仲委上海分會或貿仲委華南分會仲裁的案件,自2012年8月1日起,應向貿仲委秘書局申請仲裁,由貿仲委秘書局接受仲裁申請管理仲裁案件,其他任何機構未經貿仲委授權,均無權接受上述仲裁申請并管理仲裁案件。

        的確,正常條件下,無論是依據仲裁法第6條規(guī)定,還是依據貿仲委12規(guī)則第2條第6款的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提交貿仲委或貿仲委分會仲裁的案件應依據約定分別提交貿仲委或貿仲委分會審理并裁決,這一點無庸置疑。

        但問題在于,由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依據國務院1988年89號*《國務院關于將對外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改名為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和修訂仲裁規(guī)則的批復》。批復同意而分別于1989年和1990年成立的貿仲委華南分會、上海分會,明明是貿仲委的分會,不是獨立的仲裁機構,自成立二十余年以來一直如此,卻偏偏自今年五月一日起分別打出獨立仲裁委員會的旗號,再不承認其分別是貿仲委的上海分會和華南分會,拒不與以往一樣適用貿仲委規(guī)則和仲裁員名冊,且貿仲委華南分會未經貿仲委及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同意批準,擅自同時起用深圳國際仲裁院名稱,據此,早已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了,即使其仍舊使用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的名稱。

        既然早已不再是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如何還能夠受理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的仲裁條款案件?!

        當事人簽署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仲裁條款,是基于貿仲委及其分會均是同一仲裁委員會的前提和認識下簽署的,是以適用貿仲委仲裁規(guī)則、貿仲委仲裁員名冊為前提簽署的,當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對外宣稱其不再是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而是一個獨立的仲裁機構時,其不僅無權而且也無能再受理當事人約定的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仲裁條款案件了!

        宣稱獨立的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不能再受理當事人約定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仲裁條款案件,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仲裁條款案件怎么辦?與此所涉的當事人仲裁權利怎么行使?!由貿仲委秘書局受理并管理應該是無奈之舉措。

        (二)貿仲委秘書局受理兩分會仲裁條款案件不違反仲裁法第6條規(guī)定

        不知貿仲委采取此舉措的法律依據是否是貿仲委12規(guī)則第2條第6款規(guī)定的“約定的分會/中心不存在或約定不明的,由仲裁委員會秘書局接受仲裁申請并管理仲裁案件”的規(guī)定。

        如果果真是適用該條規(guī)定,那是否意味著,貿仲委認為,在兩分會獨立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條件下,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視同不存在,故據此兩分會仲裁條款案件由貿仲委秘書局受理并管理。

        但筆者認為,貿仲委秘書局受理兩分會仲裁條款案件,應該另有合法的依據和理由。

        比如,依據上海市政府1988年188號《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隸屬關系的通知》,貿仲委的上海分會“對外是獨立的民間仲裁機構,即在中國國際經貿仲委員會的垂直領導下獨立辦案?!?/p>

        再比如,依據中共深圳市委深委[1984]10號《關于設立深圳特區(qū)仲裁機構的通知》第2條,深圳辦事處的“業(yè)務主要由貿促會領導”。

        最后比如,依據貿仲委自1993章程起歷屆章程都作出的相同的規(guī)定:仲裁委員會和仲裁委員會分會是一個仲裁委員會。仲裁委員會分會是仲裁委員會的派出機構,在業(yè)務上受仲裁委員會的直接領導。

        既然自兩分會成立時起,兩分會的業(yè)務就由貿仲委垂直領導或直接領導,而作為仲裁委員會,無論是總會還是分會,其本質屬性都是受理管理處理仲裁案件的仲裁行為,而就此點而言,貿仲委對兩分會的業(yè)務一直享有領導權力并實際進行管理,據此,在目前的特殊條件下,貿仲委秘書局受理貿仲委原上海分會、華南分會的仲裁條款案件沒有法律上的障礙。

        換句話說,鑒于兩分會的成立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因而對兩分會的業(yè)務管理有著特殊的直接由貿仲委領導的約定,章程、規(guī)則對此作了同樣的明確規(guī)定,且仲裁實踐中兩分會受理的仲裁案件至少自2003年起就一直在接受貿仲委的程序管理,凡此種種都表明,當事人約定由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仲裁的案件,本質上沒有拋開貿仲委的業(yè)務管理,據此貿仲委秘書局受理并管理兩分會仲裁條款案件,符合當事人的意思自治選擇,沒有違反仲裁法第6條規(guī)定的當事人協(xié)議選定仲裁委員會的規(guī)定。

        至于兩分會《聯(lián)合聲明》稱貿仲委“強行要求當事人將明確約定由上海貿仲和華南貿仲仲裁的案件向位于北京的貿仲委申請仲裁,損害了當事人就近、自愿選定仲裁機構的權利,徒增當事人爭議解決成本,進而剝奪了當事人向其選定的仲裁機構所在地法院尋求司法救濟的權利,將使當事人在仲裁程序、裁決合法性及其實體權益方面蒙受巨大的法律風險”問題, 筆者認為:

        (1)貿仲委秘書局已派人就地辦案,因此所謂損害當事人就近仲裁徒增當事人爭議解決成本的指責不成立。

        (2)至于由貿仲委秘書局受理兩分會案件,據此司法審查法院將屬于貿仲委所在地的北京一中院而不是原來的上海市二中院或深圳中院問題,確實存在,但并不能因此使當事人在仲裁程序、裁決合法性及其實體權益方面蒙受巨大的法律風險,因為貿仲委及其分會本是一個仲裁委員會,適用同一仲裁規(guī)則和仲裁員名冊,貿仲委秘書局作此決策有規(guī)則依據和章程依據,不存在管轄權問題,也就不存在仲裁法第58條規(guī)定的撤銷仲裁裁決的風險以及仲裁裁決依法不予強制執(zhí)行的風險,恰恰相反,當事人如果繼續(xù)到已經公開獨立的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申請仲裁的話,才會真正將當事人推到蒙受巨大法律風險的境地!

        一句話,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違法獨立,改變了一切,使一切本來屬于其合法正常行使的仲裁權限都成為泡影從而不得行使。此舉不但危害了兩分會自身,更重要的是危害了簽署兩分會仲裁條款的當事人,也使貿仲委及兩分會的名譽、聲譽、信譽遭受重創(chuàng)!實為痛心!

        順便提及,以筆者之見,在兩分會獨立不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條件下,真正意義上的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不僅在法律上就是在事實上也應該依然存在。據此,貿仲委若以真正的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名義受理所涉兩分會仲裁條款案件,是否也是一條出路?即使客觀上形成真假武松的局面,即使有一些技術障礙需要克服!

        八、關于兩分會指責12規(guī)則的其他問題

        (一)關于總分會裁決書均應加蓋貿仲委印章問題

        僅說一點,貿仲委總分會裁決均應加蓋貿仲委印章的問題,絕非是12規(guī)則的新創(chuàng)。

        1994規(guī)則第54條2款第一次以規(guī)則的形式規(guī)定了“仲裁裁決書應由仲裁庭全體或者多數仲裁員署名,加蓋仲裁委員會印章并寫明作出仲裁裁決的日期和地點”。而仲裁委員會,依據1994規(guī)則第2條規(guī)定為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在規(guī)則當中的簡稱*“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原名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對外貿易仲裁委員會,后名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對外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現名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仲裁委員會)……?!?。據此自1994規(guī)則實施的1994年6月1日起,貿仲委及其分會所作出的裁決,嚴格地依據規(guī)則規(guī)定同,即應加蓋“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的印章。

        此后1995規(guī)則第56條2款,1998規(guī)則第56條3款,2000規(guī)則第56條3款,2005規(guī)則第43條3款均作了同樣規(guī)定“裁決書應加蓋仲裁委員會印章”即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印章。

        2012規(guī)則第47條4款規(guī)定“裁決書應加蓋‘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印章”。

        上述規(guī)定,自1994規(guī)則到2012規(guī)則,貿仲委及其分會仲裁裁決應加蓋“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印章的規(guī)定,從未改變過,只不過12規(guī)則的規(guī)定方式是用引號將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括起來以示重要,而以前的五部規(guī)則只是直接用簡稱仲裁委員會而已,但簡稱仲裁委員會就是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在每部規(guī)則的第2條均作了說明。

        據此,貿仲委華南分會強詞奪理地硬說貿仲委12規(guī)則擅自規(guī)定兩分會的仲裁裁決必須加蓋“北京貿仲”的印章,至少產生如下六個負面影響,就真真地令作為法律人的筆者感到啼笑皆非:

        (1)變相制造仲裁裁決的“級別管轄”,可能造成行政干預,嚴重影響仲裁裁決的獨立性,與仲裁法規(guī)定和國際慣例背道而馳;

        (2)仲裁裁決效率大大降低;

        (3)與現行的仲裁司法審查機構屬地管轄的原則發(fā)生沖突;

        (4)變相取消兩分會獨立仲裁權;

        (5)導致華南貿仲裁決書境內外受到挑戰(zhàn);

        (6)可能引發(fā)兩分會獨立蓋章的過萬份涉外和國內裁決遭受挑戰(zhàn),影響中國國際法制形象。

        的確,雖然自1994規(guī)則至今歷屆規(guī)則都明確規(guī)定貿仲委及其分會仲裁裁決應加蓋貿仲委印章,但實踐中貿仲委上海、華南兩分會一直使用其各自分會印章加蓋仲裁裁決書,人民法院進行司法監(jiān)督也從未就此提出異議,但人民法院在司法監(jiān)督實踐中未對貿仲委分會的不規(guī)范作法提出質疑只能表明人民法院對貿仲委分會仲裁工作的支持,不能反證為貿仲委分會的不規(guī)范作法就是正確的符合貿仲委歷屆仲裁規(guī)則所作的規(guī)定。

        更有甚者,筆者認為,人民法院之所以沒有對兩分會所作裁決書加蓋的印章問題提出質疑,應該與貿仲委的仲裁規(guī)則均明確規(guī)定了貿仲委設有兩分會并對貿仲委分會秘書處受理和管理仲裁案件的職權作了明確規(guī)定有關,畢竟貿仲委兩分會享有受理管理仲裁案件的權限,以分會印章加蓋仲裁裁決似也無可非議。但事至今天,如果兩分會繼續(xù)以原貿仲委上海分會、華南分會印章加蓋仲裁裁決書,人民法院是否還會承認且不加質疑,將是個問題!

        無論如何,在裁決書加蓋印章上大做文章,完全不顧歷屆仲裁規(guī)則的規(guī)定,終讓人覺得不解!

        (二)關于提高仲裁費用簡易程序金額問題

        貿仲上海分會在其《5.2聲明》中以動機不純指責貿仲委打著改革旗號,大幅度提高仲裁費標準,增幅四倍之多,濫用修改規(guī)則權力任意加重當事人負擔,從而增加貿仲委仲裁費收入等等。

        對此,已有文對此以圖表方式作出詳細評述說明貿仲委事實上收費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是降低了,仲裁收費“機構整體收費沒有增加,且略有下降,但仲裁收費標準和使用情況更加科學合理,基本保持了案件仲裁費的收支平衡”。*參見《尊重歷史 興利除弊 實現長遠發(fā)展—貿仲委《仲裁規(guī)則》修訂原則分析》,2012年8月24日下載于貿仲委官網http://www.cietac.org故在此不對此作出過多評述。只想說:貿仲委仲裁費用的調整,內部經過多次征求意見,貿仲委上海分會對此也均參加討論,未見過上海分會有上述那樣的說法;如果有上述說法,就應該早向貿仲委提出類似的意見;未見提出這樣的意見,一旦公開宣稱獨立,便以如此手段貶損貿仲委,就格調而言,實不敢恭維!

        至于12規(guī)則將簡易程序金額從人民幣50萬元提高至200萬元,對此貿仲委上海分會也貶損一番,就更不敢恭維了!不想多說,北仲早將簡易程序金額改為人民幣100萬元,貿仲委已經是步子太慢了。這本不是什么原則問題,而是依據客觀情況適當作出調整,更何況當事人還可據此合議提出修改。

        筆者一慣認為,任何單位和部門,都會有矛盾有爭議,作為解決爭議的仲裁機構也不例外,但畢竟作為仲裁機構,大部分人都是學法律的出身,有法說法有理說理,沒必要故意貶損貿仲委,更何況兩分會與貿仲委一起共同工作了二十余年,貿仲委的每一聲譽都與兩分會血肉相關,有什么必要非要如此?!

        九、貿仲委上海分會無權制定其上海分會仲裁規(guī)則

        (一)貿仲委上海分會成立分會委員會沒有章程依據

        貿仲委上海分會于2012年3月31日上網公布其違法制定的《上海規(guī)則》,率先打響貿仲委分會獨立第一槍,并在其《4.30公告》稱其第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上海分會規(guī)則》及其章程。

        依據貿仲委1995章程第10條規(guī)定,貿仲委派一名副主任在貿仲委分會履行職責。依據《關于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和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章程修訂草案的說明》第4條關于仲裁委員會的組織機構問題所稱“根據原章程規(guī)定設立的分會主席、副主席、顧問、專家咨詢委員會及分會主席會議予以撤銷,由總會統(tǒng)一設置”。*參見《仲裁與法律通訊》1995年第4期第16頁。據此,自1995年7月20日起,貿仲委分會不再設立分會委員會,分會主席、副主席、顧問一概取消。

        據此,貿仲委上海分會稱其第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章程,沒有章程依據。

        (二)貿仲委上海分會所謂分會委員會無權制定《上海分會規(guī)則》

        鑒于如下兩點理由,貿仲委上海分會無權制定其分會自己的仲裁規(guī)則:

        1.貿仲委上海分會作為貿仲委的分會只是貿仲委的組成部分,依據貿仲委歷屆章程及仲裁規(guī)則規(guī)定,都與貿仲委一起適用貿仲委規(guī)則,無權制定其分會自己的仲裁規(guī)則;

        2.涉外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規(guī)則依仲裁法第73條規(guī)定,應由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制定,據此,別說貿仲委上海分會只是貿仲委的分會,就是貿仲委本身依法也無權制定貿仲委的仲裁規(guī)則,貿仲委上海分會就更無權制定其分會自己的仲裁規(guī)則了。

        結論:貿仲委上海分會違法制定的《上海分會規(guī)則》,因違法而無效。

        猜你喜歡
        仲裁條款華南分會
        跨境網絡瀏覽合同仲裁條款的司法規(guī)制
        天中學刊(2022年3期)2022-11-08 08:35:01
        中國農學會農業(yè)信息分會
        論主合同準據法對仲裁條款的可適用性:以有效性原則為視角
        仲裁研究(2019年2期)2019-09-25 07:31:30
        華南風采
        海峽姐妹(2019年8期)2019-09-03 01:00:46
        聚焦國際仲裁條款的起草
        中國外匯(2019年22期)2019-05-21 03:14:54
        記華南女院前三任校長
        海峽姐妹(2018年10期)2018-12-26 01:20:56
        華南掠影
        海峽姐妹(2018年10期)2018-12-26 01:20:54
        蘇萌娜 初心不渝 情牽華南
        海峽姐妹(2018年10期)2018-12-26 01:20:52
        中勘協(xié)園林和景觀設計分會
        風景園林(2017年2期)2017-06-05 09:36:18
        分會風采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在线a人片免费观看国产| 一区二区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好看的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久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百度| av一区二区三区有码| 极品美女扒开粉嫩小泬图片| 天天躁狠狠躁狠狠躁夜夜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乐下载|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 亚洲高潮喷水无码av电影| 亚洲男人堂色偷偷一区 | 久久红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被公侵犯的漂亮人妻| 日韩AV有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激情久久综合| 亚洲最新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麻豆密入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专区路线一路线二网| 少妇性bbb搡bbb爽爽爽| 暖暖免费 高清 日本社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射进去av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色妺妺在线视频| 新久久久高清黄色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视频一| 日本黄页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爆白浆|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欧美人伦禁忌dvd放荡欲情| 一级片久久| 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 内射后入在线观看一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av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色偷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