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與維修工程分會第七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邢 敏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設備與維修工程分會第七屆委員會自2008年12月成立以來,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領導下,在全體委員、各學術(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廣大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在省市區(qū)和地方設備維修學會的有力支持下,學會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較好地完成了第七屆委員會的工作計劃。
學術交流是學會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會員之間、科技工作者之間進行學術探討、經驗交流、知識傳播、信息溝通的平臺。我分會每年舉辦有主題的學術會議,收集論文,進行審核和出版論文集,同時評選優(yōu)秀論文,在大會上進行宣讀。通過論文交流,對設備管理及維修工作發(fā)展起到指導作用,受到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企業(yè)歡迎和高度關注。
設備與維修工程分會第七屆委員會四年中共出版了四本論文集(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第十三屆設備監(jiān)測與診斷學術會議論文集、第六屆全國設備管理學術會議論文集、第十四屆全國設備監(jiān)測與診斷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七屆全國設備維修與改造學術會議及第十屆全國設備潤滑與液壓學術會議論文集。入選的論文共計498篇,其中優(yōu)秀論文168篇,大會宣讀的優(yōu)秀論文47篇。
通過開展國際交流,為世界設備工程打造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促進設備技術改造、監(jiān)測診斷技術、潤滑與液壓技術、現代化設備管理,使企業(yè)競爭力不斷提升。參與主辦的國際交流會議有:2009年11月“世界維修論壇2009—廣州”,來自美國、英國、瑞士、荷蘭、澳大利亞、德國等32個國家共計150名代表參加;2010年5月“2010歐維聯(lián)第20屆國際會議及維修產品展覽會”,來自歐盟和其他16個國家共計122名代表參加;2011年4月“2011中國(北京)國際設備維護與狀態(tài)監(jiān)測、故障診斷及維修技術展覽會”,來自5個國家48個企業(yè)參展,同時舉辦設備管理與維修論壇,共計880名代表參加;2011年8月“國際先進設備管理及維修技術中心成立會議”,共計38名代表參加;2011年11月“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潤滑油品及應用技術展覽會及高端論壇”,來自美國、英國、意大利、德國等國內外120家知名潤滑油品牌企業(yè)現場展示,共計1.5萬人次參觀和參加論壇;2012年6月“2012中日先進設備管理與維修技術大會暨展覽會”,來自中日設備專家共計80名代表參加,51家企業(yè)參展商參加;2012年10月“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潤滑油品及應用技術展覽會及高端論壇”,來自美國、英國、意大利、德國等150家國內外知名潤滑油品牌企業(yè)現場展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設備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對設備管理與維修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yè)退休自然減員以及這些年的企業(yè)改革改組,很多具有豐富經驗的設備管理與維修人員提前退休和離崗,使得企業(yè)設備管理與維修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與維修人員嚴重缺乏。根據這一情況,分會和各地設備維修學會加大了技術培訓的力度,收到很好的效果。
(1)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設備與維修工程分會設備工程研修中心每年舉辦10~15期培訓班,主要有“現場實用潤滑技術普及培訓班”、“設備點檢管理與技能培訓班”、“PLC自動化及變頻調速應用技術高級培訓班”、“液壓系統(tǒng)維修及故障診斷實用技術培訓班”、“設備狀態(tài)監(jiān)測與故障診斷實用技術培訓班”等。
(2)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設備與維修工程分會TnPM推進中心,每年舉辦10~20期培訓班,同時圍繞設備管理主題與企業(yè)開展深層次合作,編制了TnPM推進計劃及評價體系手冊、編輯出版專著,為會員企業(yè)提供知識和技術支持。
(3)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設備與維修工程分會設備故障診斷中心十年來一直致力于國內工業(yè)設備診斷技術的推廣、服務和培訓,為企業(yè)提供最優(yōu)技術方案,培訓一批中高級技術人員,在行業(yè)中享有很高聲譽。
2011年設備故障診斷中心依托國外先進技術完成了:①利用SPM先進技術在鞍鋼成功安裝了天車在線監(jiān)控系統(tǒng),填補我國天車在線監(jiān)控技術方案空白;②到青島煉化廠和大連橡塑廠進行技術宣講,在青島煉化廠,中原乙烯公司造粒機上安裝了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在大連橡塑廠成功實施了設備在線監(jiān)測的OEM;③在勝利油田油氣集輸公司往復式壓縮機安裝在線監(jiān)控系統(tǒng),并在中石化、中石油系統(tǒng)推廣。
(1)堅持民主辦會。自2008年12月成立第七屆委員會以來,堅持每年召開一次全體委員會議,總結分會一年來的工作,研究布置下一年度的工作。
(2)第七屆設備管理學術委員會、監(jiān)測與診斷學術委員會、設備維修與改造學術委員會、設備潤滑與液壓學術委員會、《設備管理與維修》雜志編委會、科普與培訓委員會的工作開展正常。
(3)強化省市區(qū)和地方學會的聯(lián)系及溝通。省市區(qū)和地方設備維修學會是學會工作的主力軍和同盟軍,他們比較了解企業(yè)的情況和需求,通過加強聯(lián)系使學會工作更有生命力。省市區(qū)和地方學會通過刊物、信函、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分會密切聯(lián)系進行溝通和交流。
(1)辦好《設備管理與維修》和《設備維修動態(tài)》兩份會刊?!对O備管理與維修》雜志(月刊)是我會會刊,自1980年創(chuàng)刊以來,從內容到外觀質量都不斷提高,受到有關部門和廣大讀者、作者的歡迎和好評,擁有眾多的讀者和廣告用戶,口碑較好,發(fā)行量在同類期刊中居上,堅持每年召開編委工作會議,傾聽廣大讀者意見,研究如何提高辦刊質量,如何擴大信息量,進一步滿足了設備管理與維修行業(yè)廣大讀者的需求。
(2)《設備維修動態(tài)》(月刊)是我分會內部刊物,至2012年11月已出版369期,《設備維修動態(tài)》以報道學會活動、省市和地方學會動態(tài)為主,同時報道政府有關政策法規(guī)和重要經濟信息,開展經驗交流,提供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和有關信息,是貫徹執(zhí)行中國科協(xié)、學會工作總部對學會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工作安排,聯(lián)系分會委員、各學術委員會委員、省市和地方學會以及廣大會員的橋梁和紐帶。通過各省市區(qū)設備與維修分會及時提供活動信息,進行交流,優(yōu)勢互補。
(1)經過總會及上級部門認定,在2009年9月底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技術資格認證中心和設備與維修工程分會共同編制《設備工程師、見習設備工程師資格認證文件匯編》(以下簡稱《文件匯編》)。根據總會要求,2009—2011年分會按《關于開展設備工程師資格認證(試行說明)》執(zhí)行,同時在試行期間不斷地補充、完善這項資格認證工作。通過資格認證工作開展,促進我國設備工程人才成長和學科發(fā)展。
(2)開展設備工程師國際資格互認工作,經中國科協(xié)批準,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委托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技術資格認證中心和設備與維修工程分會,開展設備工程師與英國營運工程師學會特許工程師、技術工程師資格互認工作,一方面探索專業(yè)技術人才的評價模式,為企業(yè)人才選擇方面提供客觀的評價依據,另一方面通過開展專業(yè)工程師資格國際雙邊或多邊互認,為我國設備工程師資格獲得國際廣泛認可打下基礎。
過去的四年,是我分會開拓進取、取得豐碩成果的四年。四年來,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指導下,我分會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充分發(fā)揮學術團體的作用,在學術交流、編輯出版、咨詢服務、專業(yè)人員資格認證與教育培訓、表彰獎勵與人才舉薦、會員服務、展覽展示、國際交流、網絡與信息平臺建設、組織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四年來,學會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對學會自身的研究和學會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不夠,在學會工作方式創(chuàng)新上還顯得不足。二是對“會員為本”的認識還不夠。學會的凝聚力、吸引力還需加強。三是組織建設上尚需加強。專業(yè)學術委員會發(fā)展不平衡。少數委員的責任、權利與義務履行不到位,個別委員很少參加學會活動。四是網絡信息平臺建設步伐不快,與信息社會快速發(fā)展需求尚有差距。五是科學工作仍顯薄弱。顯示度、影響力和效果還不夠明顯,需要大力提高媒體科普傳播能力建設。這些問題與不足,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解決與改進,以使我會更好的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四年來,我分會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集中學會力量、集成學會活動,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分會工作開始呈現出“目標更加凝聚,重點更加突出,效果更加明顯”的良好局面。
我代表七屆委員會,感謝廣大會員的支持,感謝大家對學會做出的貢獻。希望在新一屆委員會領導下,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感,繼承傳統(tǒng),勇于開拓,求真務實,團結合作,在新的歷史時期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實現學會創(chuàng)新、和諧、快速和持續(xù)發(fā)展。為我國設備管理與維修學科發(fā)展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本文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