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民主共和”:中國式契約政治的構(gòu)建

        2013-04-06 22:45:46賀福中張文俊

        賀福中,張文俊

        (山西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山西 太原030006)

        由兵變引起的武昌首義,在全國多數(shù)省份引起轟動,各省相繼效仿,紛紛宣告獨立。然而,這一舉義情景中的政治行為者,并非都是真正的革命者。他們的構(gòu)成多以引發(fā)兵變的軍人為主,以革命黨和同情革命的清朝官紳等為輔。在各地動搖清政府原有統(tǒng)治基礎后,各股政治勢力都試圖建構(gòu)一種新型的政治秩序。然而到底建立何種政治秩序,才能為大眾所接受并成為民族國家構(gòu)建的出路?對此,各方政治勢力各有企圖,于是在推翻帝制基礎上進行了權力博弈,最終采取嫁接西方的“民主共和”體制,以在中國開創(chuàng)契約政治的憲政先河。但是,這種契約政治是通過強弱力量間的妥協(xié)來構(gòu)建的,同時以確立強勢軍人執(zhí)政為條件的政治折中,而非西方式的“民主共和”政體,故武主文從的政治表達在“共和”體制確立時已基本奠定,而非如以往研究中所論:“共和”體制確立后由于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才導致民國北京政府時期的北洋勢力控政。事實上,袁世凱的強勢固然是北洋勢力控政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關鍵因素是契約政治在建立過程中由于各股勢力資源和力量的不對等,致使建立了一種軍主紳輔的政治權力格局。這為“民主共和”的真正踐行,埋下了“夭折”的伏筆。

        一 新型政治秩序構(gòu)建中的權力博弈

        當辛亥革命波及全國之時,清廷為延續(xù)其統(tǒng)治,一面下罪己詔,一面拉攏握有軍權的袁世凱,力勸袁出任內(nèi)閣總理大臣,并授予他一等侯爵,但遭到袁世凱婉拒。[1]201-216這從一側(cè)面反映出統(tǒng)治階層內(nèi)部的政治離心,并表明清統(tǒng)治秩序已無法維持。[2]9-15結(jié)果清廷不惜再次做出犧牲,加快立憲步伐,卻于事無補。滿族權貴載漪決定與民軍商議平分中國,同意讓出南半部歸民軍所有,北半部仍歸溥儀。其時的各股政治勢力亦意識到清朝統(tǒng)治即將覆滅,于是也都在為其爭取各自的政治生存空間而奔走。外國在華勢力開始考慮中國政局的變化,遂做出應對,以保護其在華利益,駐漢口各國領事于1911年11月16日公推英領事職員潘恩持公函至武昌軍政府晉謁黎元洪,表示各國嚴守中立。次日,駐漢英、法、俄、德、日五國領事正式會銜布告嚴守中立。[3]16211月18日,日公使伊集院往訪袁世凱,探詢袁對時局方針。袁世凱主張中國應行立憲政體,日使表示“以民主、立憲統(tǒng)一全國,實為萬全之策”。[3]162-163隨后,英公使又續(xù)議停戰(zhàn)事宜,建議南北軍停戰(zhàn)15日,并派唐紹儀充總理大臣代表與黎元洪或其代表討論大局。[1]48

        袁世凱知道革命派只可養(yǎng),不可剿,而大清氣數(shù)已盡,是“扶不起的阿斗”;縱是可扶,他也無扶清滅孫的興趣和義務。9月中旬,當兩軍在漢口激戰(zhàn)之時,袁世凱督師到漢,一面奏請清室停止進攻民軍,一面遣員與黎元洪議和,以劉承恩和黎元洪有同鄉(xiāng)之誼,囑劉函達其意旨,而黎元洪對劉氏兩信卻不予理睬。于是劉承恩在9月11日再續(xù)寄一信,黎元洪亦不答。[4]6510月,袁世凱等函電清軍,主張對武漢民軍暫緩進攻。[1]189-190楊度、汪精衛(wèi)等人在天津組織“國事共濟會”,發(fā)表宣言,主張雙方停戰(zhàn),召開臨時國民會議,公決君主、民主政體。[3]16211月30日,梁啟超亦再電袁世凱堅辭司法副大臣,建議清廷“皇室定姓,改號中國”,召集國會,“以順輿情定國體”。[3]166“革命”陣營一方則自湖北軍政府成立后,各省相繼獨立,成立革命軍政分府,與清政權相抗,以革去清在全國統(tǒng)治。10月29日,袁世凱再次讓劉承恩致函黎元洪,要求早息兵事,和平了結(jié)。次日,武漢都督府對北軍舉措開會討論,孫武、胡瑛主張復信談判,但因反對者較多,不得已作罷。[3]155

        當時南北雙方在軍事上的較量未能分出勝負,北軍一時很難撲滅全國的“革命星火”,而南軍自創(chuàng)建一種新型政治秩序后,也試圖在全國建立一種全新的政治秩序,但在現(xiàn)實情境中南軍僅靠軍事實力難以擊垮北軍。不過,對新型政治秩序構(gòu)建有興趣的是那些熱衷于政治改革的參與者,如袁世凱和清朝官紳等覺得清統(tǒng)治秩序?qū)嶋y以維系,遂以反滿為導向,掀起和談聲浪,以構(gòu)建一種不同于滿族權貴統(tǒng)治的政治秩序。這樣一種政治演進的實態(tài),誠如亨廷頓所言“當一個政治體系的政治制度不能接納或滿足社會階級的要求時,這些階級的集團或領袖們開始產(chǎn)生疏離感,便聯(lián)合起來為相同的目標而奮斗。”[5]229-230盧梭亦意識到“社會秩序乃是為其他一切權利提供了基礎的一項神圣權利。然而這項權利決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約定之上的?!保?]8-9

        基于這種秩序構(gòu)建的目的,各方勢力積極醞釀的和議逐步升溫。11月1日,袁世凱第三次致書黎元洪,提出清廷已下罪己詔,決定實行立憲,要求黎“務宜設法和平了結(jié)”,保證“不獨不咎既往,尚可重用,相助辦理朝政”。[3]157對此,湖北軍政府也做出回應,于14日派代表李國鏞、孫發(fā)緒、夏維松在漢口俄領署與清軍代表王遇甲、易甲鷴會談,鄂方主張建立“民主共和”,但清方表示此與憲命不合,不能協(xié)議。[3]16117日,楊度以國事共濟會君主立憲黨領袖名義,上陳情書于資政院,建議南北雙方停戰(zhàn),請旨召集臨時國民會議,解決君主、民主問題。張謇亦于18日致電清內(nèi)閣,主張共和,促請清帝退位。[3]16229日,黎元洪又派特使往訪駐漢英總領事葛福,要求先行停戰(zhàn)3日,以便商談長期停戰(zhàn)條件。葛福當即轉(zhuǎn)告馮國璋,馮提出要停戰(zhàn)須完全交出武昌城等三項談判條件,才予接受談判。[3]165而出使俄國的外交使臣陸征祥受命袁世凱表示反對帝制,于12月1日致外務部請代奏電,勸清室退位。

        馮國璋對議和不太感興趣,而外交大臣陸征祥則認為和議利于大局改善,建議清室和平退位,以定“共和”之局。而此時已有議和企圖的袁世凱,遂在陸征祥發(fā)電之日即電令馮國璋,停止渡江進攻武昌。12月2日,駐漢口英領署總領事葛福派員分別與武昌軍政府及黃德道、黃開文磋商,致使南北雙方首次達成停戰(zhàn)協(xié)議:自3日早8時起至6日早8時止,武漢地區(qū)停戰(zhàn)3日。[3]166馮國璋接袁電后,亦致電清內(nèi)閣商談停戰(zhàn)具體事宜,認為息戰(zhàn)須定4項條件,即區(qū)域、起止時刻、息戰(zhàn)期內(nèi)投匪軍艦,應交何人看守、誰負責任。針對這些問題,袁世凱等代擬暫時停戰(zhàn)條款,當即電知馮國璋。[7]47隨后,駐漢英領事葛福又從中斡旋繼續(xù)停戰(zhàn)3日。9日,南北雙方再次議定停戰(zhàn)15日。同日,馮國璋再次電函清內(nèi)閣,商討停戰(zhàn)事宜。

        電文中對停戰(zhàn)具體時間做了嚴格規(guī)定,并就停戰(zhàn)期間的軍事行為或特殊區(qū)域等有關事項也做了一定規(guī)范。然正如馮電所透露秦、晉、蜀三省可能不會受停戰(zhàn)協(xié)定約束。就在北方和議代表唐紹儀準備赴滬之時,得知部分清軍進攻山西,唐只好電請清內(nèi)閣勸阻北軍攻擊山西娘子關,以此作為赴滬的條件。清內(nèi)閣立即同意唐紹儀赴滬會議,答應阻止北軍再進。[7]50隨之袁世凱傳令段祺瑞立刻停戰(zhàn),并照會民軍于停戰(zhàn)期內(nèi)勿再開戰(zhàn)。停戰(zhàn)問題達成協(xié)議后,各方勢力的目光開始轉(zhuǎn)移到新型政治秩序的構(gòu)建上,進而南北政治和談著手進行。平心而論,南北停戰(zhàn)的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個區(qū)別于昔日的政治共同體,故在商談停戰(zhàn)過程中,政治體制構(gòu)建成為和談的主題。12月5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lián)合會議決議和條件有四:1.推倒?jié)M洲政府;2.主張共和政體;3.禮遇舊皇室;4.以人道主義待滿人。同時將其密電議和代表伍廷芳,并公舉胡瑛、王正廷副之。[3]167

        孫中山派與南方政府力主在中國實行“民主共和”體制,以實現(xiàn)西方經(jīng)典理論家所言的“人是生而自由與平等的,國家職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協(xié)議的產(chǎn)物,如果自由被強力所剝奪,則被剝奪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權利,可以用強力奪回自己的自由;國家的主權在人民,而最好的政體是民主共和國。”[6]1為踐行這一政治目標,革命黨與南方政府尋求外國在華勢力對其政制構(gòu)想的支持。共和黨代表汪精衛(wèi)接黃興電“愿以總統(tǒng)之任畀袁世凱,惟袁須運動各國承認中國之共和”,汪氏當即電函袁世凱,將其意愿轉(zhuǎn)達于袁,但得到袁世凱的回復卻是“余料各國決不承認共和政體”。(《申報》1911年12月14日)事實上,袁世凱的本意是想搞君主立憲,但各官紳的態(tài)度與其相反,據(jù)他通諭各衙署電文所述“無論大小官員對于中國政體,宜行君主宜行共和,皆可各抒所見,條陳利害,茲悉呈遞此項說帖者已達千人,而主張共和者竟有八百二十余件,其主張君主立憲者尚不到二百件”??梢娫绖P是借西人之口搪塞汪精衛(wèi)。汪精衛(wèi)為了弄清各國對中國政制的真實態(tài)度,特于12月13日親赴各使館,探詢各國政府對于中國共和之意見,各公使的態(tài)度是“此事全視新政府之能力如何?設新政府能代表全國,且能維持秩序,各國自無反對之理”。(《申報》1911年12月14日)

        得此訊息后,南方政府排除在華勢力對建立“共和”體制干涉的顧慮,從而將其障礙因素聚焦于國內(nèi)。14日晨,各省代表在南京諮議局開會,討論議和問題,蒞會者為江蘇、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浙江、陜西、山西、云南和貴州12省代表,討論要點即為中國應行民主共和,抑用君主立憲問題。會議結(jié)果當時并未宣布,但會后聽到與會各員大半主張建設共和政體。18日,民國總代表伍廷芳與袁內(nèi)閣全權代表唐紹儀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市政廳召開南北議和首次會議。伍提出9日停戰(zhàn)協(xié)議必須遵守,俟得袁世凱承認后,方可正式開議,唐答應將此議即可電袁。[3]170然而,議和期內(nèi),北軍卻意圖以軍事實力壓制南方政府,增加和議中利于袁世凱派的談判砝碼,從而使局部地區(qū)并未真正做到停戰(zhàn),戰(zhàn)事仍在持續(xù)。除北軍仍進攻山西外,據(jù)《字林西報》葛里曷教士函稱:“徐州府之停車場及該處鐵路為張勛逃兵占據(jù)。張勛自稱曾在南京、徐州之中間與民軍開戰(zhàn),當場殺死民軍二百人,被擒而斬決者百人。該教士于本月十六日由徐州府乘坐火車前往濟南府,途中遇火車數(shù)輛滿載軍隊,并攜帶野戰(zhàn)炮多尊,系奉袁世凱之命令,開往徐州援助張勛者”。

        袁世凱慫恿部下進襲民軍的行為,遭到南方代表伍廷芳的嚴厲駁斥,袁世凱為表議和誠意,一面答應由伍廷芳以其名致電北方不能通電之各處清軍,令議和期內(nèi)停止開戰(zhàn),一面加速逼迫清帝退位,于12月28日上書清帝,分析了其時國家的政治形勢、各方利益者的博弈,以及他們對構(gòu)建“共和”契約政治的認同。袁電從武昌首義談起,向滿清權貴陳述了全國反抗清政權的革命浪潮以及清地方政權的大部丟失,同時也詳談了清政府財政匱乏、軍事疲弱、“友邦”擁護“共和”等種種不利于清王朝為繼的因素,意在通過描述多方面的生存困境,進而敲擊滿清權貴,逼迫清室讓出政權。

        二 契約政治確立過程中軍人強勢的凸顯

        軍人在一個激進普力奪社會里卻可能在建立秩序方面具有更大的能力。軍事干預的效力來自于其組織上的特性,這至少不亞于它通過掌握和使用暴力而達到的效力。[5]196這一論斷在南北議和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即軍人對議和的影響特別顯著。12月19日,南方代表蘇浙聯(lián)軍總參謀顧忠琛,北方代表保定姚村陸軍小學堂監(jiān)督廖宇春,中間調(diào)人聯(lián)軍先鋒隊隊長朱葆誠和洪承典,及參議者民軍大元帥府秘書俞復與北軍紅十字會會員夏清詒,在上海甘肅路文明書店簽訂議和草約5條:1、確定共和政體;2、優(yōu)待清皇室;3、先推覆清政府者為大總統(tǒng);4、南北滿漢軍出力將士,各享其應得優(yōu)待,不負戰(zhàn)時害敵責任;5、組織臨時議會,恢復各地秩序。[4]103吳祿貞部屬藍天蔚致電袁世凱,有“時事日非,惟公任之,曹操、王莽、華盛頓,惟公擇之”等語。(《申報》1911年12月19日)由此可知,這些對議和成敗及政制選擇起決定性的因素都掌握在實力軍人手中。袁世凱為了獲得南方軍人團體在議和中開出的條件,即事事都要唐紹儀秉承其意旨談判,當唐與南方軍政府所議許多事項不合他意時,便訓斥唐逾越權限,準其辭去議和代表職務。[4]103唐紹儀等不得不于1912年1月1日致電清內(nèi)閣,辭去議和代表之職。隨后袁世凱致電伍廷芳,告其可直接與他往返電商。[7]53此時作為強勢軍人的袁世凱除操控北方議和代表外,還加速逼宮行動,進見清太后,告以各省民軍已預備北上,勢難羈縻,并謂“屢請英日兩國贊助君主立憲,皆不應允,實已無可挽回”。(《申報》1912年1月11日)面對朝野的離心和袁的逼宮,清權貴奕劻對載灃、毓朗言:“全國已去大半,幸能偏安,亦難持久,果能融合滿漢,改良政體,似不妨和衷商辦,設因固執(zhí),而至決裂,則滿人均為我一家所累”,載灃聞言大哭??梢娷娙藙萘υ谧兙种械耐癸@無異給“共和”體制的創(chuàng)立帶來一定障礙,但在某種意義上它又推動了舊政權的覆滅,清廷雖不愿輕易退位,然袁世凱也不允另派專使赴滬續(xù)議和約。袁欲先解決滿族政權問題,以增加其在契約政治構(gòu)建中的政治資源,然后再尋求新舊勢力對其政治身份的認同。

        就在袁世凱設計政治美夢之時,南京臨時政府卻于1912年1月3日成立,孫中山被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對此變局,袁世凱特電伍廷芳質(zhì)問各省代表“選舉總統(tǒng)是何用意”,“設國會議決為君主立憲,該政府暨總統(tǒng)是否立即取消”,并稱“孫文受任總統(tǒng)之日,宣示驅(qū)逐滿清政府,是顯與前議國會解決問題相背”,伍廷芳只好電促袁召開國民會議議決國體,會議地點宜選在上海。[3]175并將民、清兩軍停戰(zhàn)之約展至1月15日為止。袁為了防止南京臨時政府實力壯大攻擊北軍,遂擬再展長停戰(zhàn)期限,電詢伍廷芳“接續(xù)停戰(zhàn)是否有益?如以為能獲效果,擬即宣布實行”。(《申報》1912年1月16日)袁的建議雖得到伍廷芳允可,但民軍則將議和未成原因歸咎于袁世凱。如山西軍務部長溫壽泉致電南京臨時政府,揭露袁世凱陽議和暗進兵的行為。[7]551月10日,湘軍都督亦致電南京臨時政府,“深知袁賊狡謀,議和萬不可恃,無非充彼戰(zhàn)備,懈我軍心,正擬聯(lián)合各省要,請大總統(tǒng)及伍外長不再遷延議和,布告開戰(zhàn)?!薄叭糁镣?zhàn)期滿,尚未將君主民主問題解決,即令各路開戰(zhàn)”。(《申報》1912年1月14日)

        事實上,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也存在自身的合法性認同問題,故與袁世凱博弈中表現(xiàn)得不是很強硬。臨時政府雖成立,但國際對其認同是持保留態(tài)度的。孫中山于1月11日照會各國政府,聲明已建立臨時政府,選舉臨時總統(tǒng),組織內(nèi)閣,要求承認中華民國。[3]176但美國務卿諾克斯電示駐漢口總領事顧臨,“可與當?shù)孛褴婎I袖保持非正式關系,但此種關系不得認為美已承認民軍政府?!保?]177臨時政府得不到國際正式承認,孫中山只好讓步,復電伍廷芳,堅持以各國承認中華民國為舉袁世凱為大總統(tǒng)的條件,提出民國未舉袁之前,袁不得接受清朝統(tǒng)治權以自重。[3]178

        此外,雙方對議和不成的政局也持不同態(tài)度。南軍主張北進,北軍卻通電贊成“共和”,而處于兩軍之間的士紳階層亦贊成南北議和與五族“共和”。如蔡鍔電孫中山及各省都督,滇軍已挑選精兵,組成第三師團,添配機關槍械,受孫、黃指揮調(diào)度,準備即日北伐。[8]184黎元洪則主張停戰(zhàn)期滿,議和不成,將不再展期,取消所提優(yōu)待皇室條件,不愿與滿清“共和”,鄂軍已做好北伐準備。而段祺瑞率領湖北前線北洋軍將領46人電奏清政府,“請定共和政體。都中已有布置,切告各路民軍,萬勿稍有沖突,以免貽誤大局?!保?]58同時又與北京42將校聯(lián)名電奏清廷,速行宣布共和。伍廷芳主張應與段祺瑞接洽,少生兩軍沖突,以免外國干涉。況段祺瑞統(tǒng)領第一、第二兩軍,處武漢前線。如黎副總統(tǒng)與之接洽,則在28日武漢方面可聯(lián)為一氣,不復致有戰(zhàn)爭之事。至于張勛軍隊,唐紹儀屢電勸其共和,張電示反對,唐只好電袁內(nèi)閣,讓其嚴飭張軍,勿得暴動。[7]62-63

        在獲得北軍將領與士紳階層對“民主共和”的體認后,孫中山于1月29日電勸信陽州統(tǒng)制王占元、濟南統(tǒng)制張永成、大同府統(tǒng)制何宗蓮、河南統(tǒng)領張士鈺、南苑統(tǒng)制張殿儒、北京毅軍姜桂題、天津張懷芝、潁州朱家寶、倪嗣沖、與新民府潘統(tǒng)制,不要與南軍為敵,應效法段祺瑞,轉(zhuǎn)敵為友,贊成共和。黎元洪亦函電孫中山,商討派員與段祺瑞接洽,雙方軍隊應停止對抗,早日籌建共和政體。[7]64-65是日,楊度等14人在北京組織共和促進會,發(fā)表“宣言書”,“目前主君主立憲為時已晚,國家危亡在即,為‘保全皇室’、‘保全國家’計,應速實行共和”。[3]181另據(jù)伍廷芳電武漢前線的段祺瑞部,“廷已電黎副總統(tǒng)與之接洽,如能聯(lián)為一致,則武漢方面,當不復再有戰(zhàn)事。至于陜西、皖北、徐州等處清軍屢攻違約,而反以違約責我,迭經(jīng)詰駁,袁已允飭張勛、倪嗣沖勿得暴動?!保?]672月 2日,袁世凱擬定漢陽、漢口退兵詳細辦法六條,電令段祺瑞與黎元洪就近磋商。[3]182

        至此,南北兩軍基本處于停戰(zhàn)狀態(tài),“民主共和”政治共同體的構(gòu)建逐漸成為中國政治的中心議題。各方勢力通過多次議和,最終形成一種契約式的政治認同,并將這種創(chuàng)制見諸報端,如“官民兩方面以順流直下之勢而進,其結(jié)果遂斷行皇帝讓位,政體采共和制,以袁世凱建新政府而為大統(tǒng)領,革命政府大統(tǒng)領孫逸仙為副事。官民兩派之協(xié)商成,而新政府之組織案,遂以袁世凱為大統(tǒng)領,孫逸仙為副大統(tǒng)領,唐紹儀為總理大臣?!?《申報》1912年1月26日)通過這樣一種權力的折中,得以成功構(gòu)建中國式契約政治的雛形。

        當皇權終結(jié)和契約政治已成定勢后,2月3日,清帝授權袁世凱愿與民軍商酌退位條件,答應“速定共和國體,以免生靈涂炭”等語,“惟是宗廟陵寢關系重要,以及皇室之優(yōu)禮,皇族之安全,八旗之生計,蒙古、回、藏之待遇,均應預為籌劃?!保?]71在清室有所行動后,孫中山也做出應對,于2月5日召開內(nèi)閣會議,討論南北聯(lián)合及清帝退位問題,議決五項內(nèi)容,要旨是清帝遜位書發(fā)表后,參議院始舉袁世凱為大總統(tǒng),但須蒞任南京。然對于初步形成的清皇室優(yōu)待一項,滿清權貴不是很愿意接受,后經(jīng)袁世凱、清室和南京臨時政府再次協(xié)商調(diào)整,裕隆太后于11日認可了新訂的優(yōu)待條件,決定清帝下詔退位。[3]18512日,大清皇帝宣告贊成共和國體,宣布退位,頒發(fā)退位詔書,“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政府,與民軍協(xié)商統(tǒng)一辦法??偲谌嗣癜捕?,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保?]72-75袁世凱于 13 日發(fā)出組織臨時共和政府電,宣告組織臨時政府,“所有舊日政務,目下仍當繼續(xù)進行。庶政方新,百端待舉。”[7]76-77至此,契約式的“民主共和”體制得以上演。

        三 結(jié)論

        辛亥革命期間,南、北等多方勢力通過妥協(xié)商定,以結(jié)束清統(tǒng)治和嫁接帶有西方色彩的“民主共和”為條件,初創(chuàng)了中國式的契約政治,從而使傳統(tǒng)的政權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政治體制出現(xiàn)一定轉(zhuǎn)型。誠如歷史學家茅家琦所言,南北議和是犧牲最小的改朝換代。據(jù)亨廷頓的政治學理論,也可將辛亥之際的政治變革看做是“從絕對君主制或寡頭普力奪轉(zhuǎn)變到激進普力奪政體,軍人起到了關鍵作用”①亨廷頓認為,在政治制度化程度低而參與程度高的政治體制內(nèi),社會力量借助它們各自的方式直接在政治領域里進行活動,稱這樣的政治體制為普力奪政體是恰當?shù)?。參見[美]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中譯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1頁。。而且,“在寡頭普力奪社會,權力之爭常常是政變,但這些只不過是寡頭統(tǒng)治者內(nèi)部彼此取代的一種“宮廷革命”罷了。最高領導人更換了,但在政府權威和政治參與的范圍內(nèi),并沒有發(fā)生重大的改觀?!保?]167以此經(jīng)典論斷與“民主共和”體制的創(chuàng)建相結(jié)合可發(fā)現(xiàn),辛亥革命引發(fā)的政治轉(zhuǎn)型是基于新舊勢力合流而顛覆清政權的一場“宮廷革命”。其必然的結(jié)果是國家政權為推翻清政府的各派勢力把持,其中大多為舊式政權的遺老或軍人,他們掌握著絕對的政治資源,特別是對軍隊的占有,而真正的革命黨人和士紳階層則因?qū)嵙τ邢?,無法與之抗衡,遂以合作與順從的態(tài)度加入新的政治體系。當然,在新型政治秩序構(gòu)建過程中權力博弈的最終結(jié)果是選擇“民主共和”的契約政治,由新舊勢力共同執(zhí)掌政權,但實際上軍人的強勢導致權柄為武人掌控,契約對武人并沒有多少實質(zhì)性的約束。隨后的“二次革命”和“袁世凱稱帝”就是對這一契約政治挑戰(zhàn)的有力例證,以契約一方的妥協(xié)或失敗而告終,契約政治失去了當初的政治構(gòu)想和活力,從而被各“山頭”間的政治紛爭所取代。

        [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一輯[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2]陳志讓.軍紳政權——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0.

        [3]韓信夫,姜克文.中華民國大事記(一)[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

        [4]中國史學會.辛亥革命(八)[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5][美]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法]盧 梭.社會契約論[M].中譯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7]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二輯[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8]曾業(yè)英.蔡松坡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亚洲日本在线中文字幕|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表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被暴雨淋湿爆乳少妇正在播放 | 真人男女做爰无遮挡免费视频| 亚洲AV乱码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av极品尤物不卡在线观看| 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日韩成人大屁股内射喷水| 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99国语激情对白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日本黑人乱偷人妻在线播放|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少妇内射视频播放舔大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 亚洲AV无码国产永久播放蜜芽| 国内人妖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午夜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毛片精品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 色老汉免费网站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99久久| 美女主播福利一区二区|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 | 午夜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vⅰdeoxxxx国产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二页|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亚洲最新偷拍网站| 日韩国产自拍成人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91一区二区三区 | 手机在线免费看av网站| 大尺度免费观看av网站| 影音先锋每日av色资源站| 国产亚洲日本人在线观看 | 人妻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