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 娜,李穎俠
(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近年來,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的步伐日益加快,國際國內的形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家的日益強盛對于人才的需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經濟結構的轉型對于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已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需要他們在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殘酷的就業(yè)壓力、復雜的人際關系等等的面前展現出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近年來,國家為了適應社會的轉型的需求,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其中培養(yǎng)有知識、有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的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高職生作為新興的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焦點.處于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甘肅省的高等職業(yè)教育,近年來也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但是由于地域經濟、大眾觀念等各個因素的影響,使得甘肅省的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心理健康問題上既與其他高校的專科、本科生有相似性,又有差異性.本文主要就影響甘肅省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予以分析.
大學生的普遍年齡一般在18-25歲之間,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正處于青年中期,有人把大學階段稱為“人生的第二次心理斷乳期”.既存在積極面,又存在消極面.因而他們總是面臨著矛盾和沖突:一方面積極追求獨立,另一方面遇到的困難又有依賴心理;一方面對未來充滿了理想與追求,另一方面面對現實又充滿沮喪與恐懼.總之,在這一過程中,種種矛盾沖突交織在一起,成為了需要大學生認真對待的課題[1].處于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相對落后、社會觀念相對落后的甘肅省的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臨的問題更加嚴峻,更加復雜.他們既遇到與普通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一樣的問題,又有自己相對特殊的心理健康問題.早在1999年在國家教委對全國12.6萬大學生的調查中顯示,約有20.23%的在校學生曾經或現在面臨心理問題;由于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多,自殺、兇殺等一些反常或惡性事件也不時見諸報端[2].
高職生作為人們眼中的特殊大學生群體,他們所承受的壓力比之普通院校的大學生更為嚴重.首先,他們同樣也和普通院校的大學生一樣,在人生的轉折期產生的適應環(huán)境能力差、情緒不穩(wěn)定、人際關系敏感等普遍的心理問題.其次,作為在高考中失利的他們,又存在和普通大學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心理問題的特殊性也就顯現出來.作為處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甘肅省,社會觀念的落后使得大眾對于高等職業(yè)教育的不認同,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相對歧視,更加導致了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尤其是表現在自卑、焦慮、煩惱、抑郁等.特別是自卑感較普遍,很多學生認為高職院校是另類的大學,高職生是低人一等的“二等公民”.最后,有許多高職院校學生對于自我的認知上也缺乏客觀性,自我定位的不準確,使得他們對于職業(yè)教育要求培養(yǎng)的人才的目標認識不足,現實與理想的差距過大,也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yè)生身上,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滿意程度不高,總感覺自己大材小用,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否定一個工作,很難實現個人的發(fā)展.
2.1.1 社會因素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階段,連續(xù)多年的擴招使得全民的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來越高.但是社會對于高職院校的認同度相對較低,作為欠發(fā)達地區(qū)的甘肅省,由于經濟的落后,導致社會觀念的更加落后,社會對于職業(yè)教育認同度就更低,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也另眼相看.這樣巨大的壓力使得學生的心理備受煎熬的同時又得不到有效的緩解,從而形成了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2.1.2 家庭因素
目前,在校的高職生都已經是90后,很多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十分優(yōu)越,“溫室”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往往自理能力差、交往能力不足、承受挫折能力差.導致學生進入學校后對于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差、人際關系相處困難.此外,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在家長的眼里,只有公務員等工作.導致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挫敗感很強.這樣的情緒往往伴隨他們整個大學生涯,自卑、孤獨、抑郁等心理問題也較為嚴重.
2.1.3 學校因素
盡管國家十分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要求各個院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劃撥???,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和方式大力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甘肅省作為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相對滯后,很多的高等職業(yè)院校都是由較早的中專、職校等升格形成的,學校各項設施不足、師資水平有限等原因導致各個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咨詢體系不完善.
很多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僅僅局限于課堂的說教式的理論教學,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難深入學生的心靈.而心理咨詢等形式的心理輔導幫助機構基本上形同虛設,沒有專職人員給予學生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雖然很多院校在學生團體上都有心理社,但是同樣是缺乏具有專業(yè)知識的教師予以指導,心理教育引導的效果也十分有限.最后,由于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導致很多職業(yè)院校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將大量的時間都用來安排學生的實踐實訓,盡管很多的學校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協(xié)會,實際上由于時間的原因,學生們很少參與到協(xié)會的活動中去.
以上的種種原因導致甘肅省很多高等職業(yè)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的問題的改善引導的作用很小,從而導致學生心理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的解決.
大學生正處于從未成熟到成熟、未定型到定型的變化時期,往往很難科學準確地觀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學生中不少人的集體主義觀念比較淡漠,凡事以我為中心,自我主義傾向嚴重,這對當前大學生包括高職院校學生培養(yǎng)良好健康的心理無疑有很大的影響[3].
有效迅速的改善甘肅省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得到學生的積極參與.應倡導家庭、學校、社會和學生共同參與,即發(fā)揮家庭的引導作用、學校的教育功能以及社會的倡導效果,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和學生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和工作體系[4].
其中,重點是各個高職院校切實有效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規(guī)劃和實施,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實處,才有可能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為國家輸送有知識、有技能、高素質的職業(yè)人才.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是解決問題的主力.學校應組織從學校領導到學生社團的無縫隙、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角度、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首先,學校應積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制定.既要有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作為課程支撐,又不能流于理論形式,而應該具體細化.例如,最好能夠針對新生進行自我的重新認知,使他們盡快的從高考失利的陰影中走出來,重塑自信,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另外針對新生還應該有對于職業(yè)教育樹立正確的觀念,對自己將來的發(fā)展有個實際的認識.對于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yè)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擇業(yè)價值觀,做好艱苦的創(chuàng)業(yè)心理準備,把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社會價值的實現有機的結合起來.并且應該針對各個專業(yè)學生未來工作崗位的不同要求,進行心理健康的引導和建構.
其次,建立起能夠真正幫助到學生的心理咨詢體系.各個學校應該投入一定的財力建立起心理咨詢網頁,具備具有心理咨詢師資格的教師專職承擔心理咨詢工作,并為咨詢工作提供獨立的環(huán)境,打消學生的顧慮.
再次,學校應定期舉行和心理健康相關的講座,并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參與到各個協(xié)會的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類似于志愿者協(xié)會的社會活動中.使得學生能夠深入的了解社會,樹立起社會責任感.
最后,學校應培養(yǎng)起一只具有較高專業(yè)素養(yǎng)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無論是學院領導、學生管理人員、普通教師,還是輔導員、后勤人員,都應該進行基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只有這樣的一只隊伍才能及時的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的問題,及時的引導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學校單方面的加強教育就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還需要社會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行之有效的引導好學生.
從社會層面上來說,尤其是處于經濟欠發(fā)達、社會觀念相對落后的甘肅省,社會認同感的增強,是有效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這就需要國家和政府加大對于職業(yè)教育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對于高職院校的認同度,使高職院校的學生從心理上不在有落敗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源上解決高職院校學生自卑情緒.
從家庭層面上來說,學校應積極和發(fā)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家長聯手,爭取家長能夠積極配合學校從家庭環(huán)境教育入手,準確的找到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幫助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順利健康積極的完成學業(yè),投入社會.
〔1〕〔2〕王莉.高職院校學生心理亞健康影響因素調查及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3〕〔4〕陶成玉.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分析[J].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