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笛
復旦大學校內刊物《復旦研究生》報推出一個整版的“蹭課地圖”,供那些想要蹭好課的學生按圖索驥?!安湔n地圖”傳到網上后,立刻受到追捧,校外人士也紛紛對此表示極大的興趣,稱“如果有空,以后一定要利用上班的空閑時間,抽時間多多去蹭課”。(2012年11月5日《揚子晚報》報道)
說到高校課堂,我們所能想到的,往往不是蹭課而是逃課。確實,在如今的各大高校內,逃課早已成為普遍現象。大量學生坦承自己有過逃課經歷。為了整治日趨嚴重的逃課現象,不少高校一再與學生斗智斗勇,推出各種方法防止學生逃課,諸如點名法、簽到法、拍照法、固定座位法……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遺憾的是,各種方法收效都不甚理想。
雖說大學生逃課的理由五花八門,但歸根到底,最基本的原因還在于課堂乏味,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如今的高校內,一些老師已將重點放在了項目與研究上面,講課則抱著應付的態(tài)度。如此一來,教學質量難以保障,學生自然就不買賬,逃課也就成了必然選擇。再說了,面對那些毫無“營養(yǎng)”的課程,即使將學生強制固定在座位上,他們也心不在焉,最終難有所獲。
反過來說,若是高校的每一堂課都能夠講得生動精彩、翔實有據,讓人聽了大有收獲,還有誰會逃課呢?待到那時,大學生為了占據一席之地,可能早早就跑到教室去了。事實也是如此,在復旦“蹭課地圖”上列出的精彩課程,每一門都一座難求。
那么,那些“圖”上有名的課程又是憑什么來吸引學生的呢?這方面,我們不妨聽聽學生的說法。對于“上榜”的某老師的《英語口譯》課,學生如此評價:“能讓人學到真東西的課,并且有意思。如果按照老師的指導一步步做下來,一定會有提高的?!敝劣凇端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這樣常被大學生視作枯燥的課程,也上了“蹭課地圖”,而學生的推薦理由是主講人能用吸引人的語言講解一些看似乏味的道理。
由此可見,“蹭課地圖”之所以能夠熱傳,根本原因在于那些課程有趣有料。有趣,學生聽起來過癮;有料,學生聽過了有收獲。而求學,要的不就是收獲嗎?
但愿面對熱傳的“蹭課地圖”,那些備受逃課困擾的老師能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從而努力修煉自己,提高自己的個人魅力和授課水平,讓自己的課堂變得精彩生動、可圈可點,從而贏得學生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