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昕煒
(復(fù)旦大學(xué) 中文系,上海 200433)
解析常建《送楚十少府》
陳昕煒
(復(fù)旦大學(xué) 中文系,上海 200433)
常建《送楚十少府》中“贈之雙鯉魚”、“鯉魚在金盤”二句眾家解讀不一。結(jié)合古代考據(jù)學(xué)和現(xiàn)代語言學(xué)考察,二句的“鯉魚”并非同樣的意義所指。前者“雙鯉魚”指的是鯉魚造型的信封,代指書信。后者“鯉魚”指的是可食用的鯉魚,借菜肴之貴重代指宴席之鄭重?!磅庺~在金盤”不是實景描繪,而是離別意象的塑造。
雙鯉魚;鯉魚;書信;銜接
一
唐代詩人常建的五言詩《送楚十少府》是一首送別友人的詩,但是其中的某些詩句因眾家解讀不一而造成其意義大相徑庭。在解析此詩前,先將此詩原文摘錄如下:
微風(fēng)吹霜氣,寒影流前除。
落日未能別,蕭蕭林木虛。
愁煙閉千里,仙尉其何如?
因送別鶴操,贈之雙鯉魚。
鯉魚在金盤,別鶴哀有余。
心事則如此,請君開素書。
這首詩爭議較大的詩句是“因送別鶴操”至“請君開素書”一段,而爭議的關(guān)鍵點就在于對“雙鯉魚”及“鯉魚”的解讀。蕭楓在《唐詩宋詞全卷(第四卷)》中認(rèn)為“雙鯉魚”指的是“樂府曲調(diào)名”[1];錢文輝在《中國歷代名家流傳詩派·唐代山水田園詩傳》中認(rèn)為“雙鯉魚”是朋友臨行贈送之禮品,祝賀高升之意[2];王賽時在《唐代飲食》中將此首詩作為“唐人訪客送行贈送鮮魚”的佐證[3];張明非在《唐賢三昧集譯注》中認(rèn)為“雙鯉魚”代指“書信”[4]。
在同一首詩文中,“鯉魚”及“雙鯉魚”為什么會出現(xiàn)以上幾種解讀意義呢?
一、蕭楓認(rèn)為“雙鯉魚”是樂府曲調(diào)名,也許是受詩句中“別鶴操”意義的影響?!秳e鶴操》是樂府曲調(diào)名,這點早有定論。崔豹在《古今注》中曾對《別鶴操》的來源有詳細(xì)說明:“《別鶴操》,商陵牧子所作也。娶妻五年而無子,父兄將為之改娶。妻聞之,中夜起,倚戶而悲嘯。牧子聞之,愴然而悲,乃援琴而歌:‘將乖比翼兮隔天端,山川悠遠(yuǎn)兮路漫漫,攬衣不寐兮食忘餐。'”后人為之譜曲,名曰《別鶴操》,比喻夫妻別離,后常用來指朋友離別。蕭楓或是根據(jù)《別鶴操》的意象來類推雙鯉魚,認(rèn)為雙鯉魚和《別鶴操》同屬于樂府曲調(diào)名,為朋友離別吟唱之曲調(diào)。但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尚未能證實雙鯉魚為樂府曲調(diào)名。
二、錢文輝認(rèn)為“雙鯉魚”是朋友臨行贈送之禮品,為祝賀朋友高升之意。這種解釋是根據(jù)中國自古已有的“鯉魚跳龍門”之說?!钝拧め岕~》:“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鼻宕钤度浞丁の矬w》:“鯉……黃者每歲季春逆流登龍門山,天火自后燒其尾,則化為龍?!薄赌暇└柚{·姐可愿做織女仙》:“三繡麒麟來送子,四繡鯉魚跳龍門。”傳說黃河的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后以“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dá)之事。本詩中出現(xiàn)的楚十根據(jù)“少府”、“仙尉”①《漢書·梅福傳》:“為郡文學(xué),補(bǔ)南昌尉。……至元始中,王莽專政。福一朝棄妻子,去九江,至今傳以為仙?!焙笠蛞浴跋晌尽睘榭h尉之美稱(《詩詞典故詞典》彭慶生、曲令啟編894頁)。等稱呼可以判定其官職是縣尉,但是其具體生平不明。就詩中的意境而言,基調(diào)浸染著哀傷,未有欣喜之意。目前沒有直接證據(jù)能證明楚十的離別是源于官職的升遷,因此雙鯉魚被認(rèn)為是慶賀之禮的說法值得商榷。
三、王賽時認(rèn)為詩文中的“雙鯉魚”指的是新鮮的活魚,為唐人訪客送行之必備。劉照淵在《河南水利大事記(公元前21世紀(jì)至1949年)》中也引用此詩,認(rèn)為唐代士大夫之間別離時,常有烹鯉餞行的習(xí)慣,迎送客人必是“鯉魚在金盤”[5]。但是唐朝并不提倡捕食鯉魚,相反朝廷還三令五申禁止這種捕食行為?!队详栯s俎》卷一七記載“國朝律,取得鯉魚即且放,仍不得吃,號赤餫公,賣者杖六十。言鯉為李也?!薄杜f唐書》卷八《玄宗紀(jì)上》記載開元三年“禁斷天下采捕鯉魚”。開元十九年,又“禁采捕鯉魚”。因此這種餞行必烹鯉的說法也似乎不太合理。
四、張明非認(rèn)為“雙鯉魚”代指書信。本文較為贊同此種說法,但是認(rèn)為釋義還不夠精確。詩中的“雙鯉魚”與“鯉魚”如果簡單地等同釋義為書信,那么“鯉魚在金盤”一句就難以理解,上下文的銜接就會顯得突兀。因此這首詩中“雙鯉魚”和“鯉魚”的意義既要考慮其中的關(guān)聯(lián),也要細(xì)分其中的區(qū)別。
二
“鯉魚”在我國古代詩文中常以“書信”的釋義出現(xiàn),那么為何“鯉魚”可以指代書信呢?這應(yīng)該溯源最早使用“鯉魚”作為“書信”意象的文學(xué)作品。
根據(jù)《全唐詩典故辭典》[6],“雙鯉”最早的出典是《文選》卷二十七《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的“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關(guān)于這首古樂府中的“鯉魚”一詞,也是意見紛紜。既有學(xué)者贊同“藏書之函”代指“書信”的釋義,也有學(xué)者②楊皚《〈飲馬長城窟行〉中“雙鯉魚”與“烹鯉魚”的指意管見》,《華南師范大學(xué)大學(xué)學(xué)報》,2001年第6期。認(rèn)為此處就是指能食用的魚。
聞一多先生曾對這段樂府詞有很精辟的見解,他在《樂府詩箋》中分析道:“雙鯉魚,藏書之函也。其物以兩木板為之,一底一蓋,刻線三道,鑿方孔一,線所以通繩,孔所以受封泥……或刻為魚形,一孔以當(dāng)魚目,一底一蓋,分之則為二魚,故曰雙鯉魚也?!倍勔欢嘞壬恼f法,是以近人傅振倫的《簡策說》(載《考古》雜志第六期)為理據(jù)。傅振倫在《簡策說》中說:“函者,咸也。咸者,緘也。凡封緘者,始謂之函。蓋凡封藏物者曰椷、曰櫝、曰函。其物為木板,上刻線三道,鑿方孔一,線所以通繩,孔所以封泥。《新唐序·禮樂志》所云:‘印齒',即此物也。就實物考之,函有書牘之函,物品之函兩類。”[7]從這些考證可以知道,在這里,“雙鯉魚”是古代的一種信封,用兩塊木板制成,一塊為底,一塊為蓋,底蓋分別雕刻有鯉魚形狀圖案,取出書信分開排列,就像兩條鯉魚。這種木函便于長途傳遞,內(nèi)裝尺牘不容易受損。鯉魚函出現(xiàn)于秦漢,應(yīng)該是我國最早的木質(zhì)信封。樂府曲中“呼兒烹鯉魚”,即解繩開函,“中有尺素書”,即開函看到用素帛寫的書信。
楊皚則認(rèn)為應(yīng)該理解為可食用的魚[8],因為如果理解為是藏書之函,輕細(xì)可折疊的絲布質(zhì)信函,外添生硬大笨的魚型木匣,則會增加行旅者的麻煩,不符合攜物遠(yuǎn)行的情況。本文不太認(rèn)同此觀點,一是找人長途捎信,為保私密性和完整性,信件外必有封套;二是即使是封套,也未必就是粗笨的魚型木匣,也可能是其他材質(zhì)制成的鯉魚式樣的封套。
根據(jù)《華夏風(fēng)物探源》的記載[9],鯉魚形的信封沿襲很久,一直到唐代還有仿制。唐代自貞觀年間開始,就用厚繭紙制信函,形若鯉魚,兩面俱畫鱗甲,腹中可以藏書,名曰“鯉魚函”?!冬?gòu)钟洝芬灿杏涊d:貞觀年間有人“以朝鮮厚繭紙作鯉魚函,兩面俱畫鱗甲,腹下令可藏書”。而且有詩云:“花箋制葉寄郎邊,江上尋魚為妾傳。郎處斜陽三五樹,路中莫近釣翁船?!边€有一種說法是,唐代用絹帛制成雙鯉魚式的信函封套,稱為雙鯉結(jié),以示吉祥,在紙張出現(xiàn)后又為紙制封套所替代。根據(jù)《中國古代詩話詞話辭典》記述,明人楊慎認(rèn)為“‘雙鯉魚'為尺素結(jié)為鯉魚形”。[10]楊慎在《升庵詩話》中做了如下考證:“尺素如殘雪,結(jié)成雙鯉魚。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書。(唐李季蘭《結(jié)素魚貽人》)據(jù)此詩,古人尺素結(jié)為鯉魚形即緘也,非如今人用蠟。下云烹魚得書,亦譬況之言耳,非真烹也。”清人吳景旭《歷代詩話》亦載:“《夷白齋詩話》解道‘魚腹中安得有書?古人以喻隱密也。魚,沉潛之物,故云。'”[10]60可見,因書信的封套形似鯉魚,鯉魚一詞就代指書信。雖然后來信封的形式變化豐富,但是最初木函的底蓋兩板形似兩條鯉魚的意象被保留了下來,“雙鯉魚”也就代指書信。[11]當(dāng)然,書信的封套形似鯉魚,從深層次的原因來看,或許與當(dāng)時書信傳遞不便,人們寄情于能遠(yuǎn)距離自由活動的魚的聯(lián)想心理有關(guān)。
這也是為何唐代詩文中能常見以魚代書信的用例。如盧象《追涼歷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喬木》“咫尺傳雙鯉,吹噓借一毛”,指就近致書;如劉長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因書事寄上浙西節(jié)度李侍郎中丞行營五十韻》“家憐雙鯉斷,才愧小鱗烹”,這里指與家中書信未通;如李白《贈漢陽輔錄事二首》(其二)“漢口雙魚白錦鱗,令傳尺素報情人”,這里指自述致書信給友人;如岑參《敷水歌送竇漸入京》“水底鯉魚幸無數(shù),愿君別后垂尺素”,指詩人盼望竇漸來信;如張九齡《武司功初有幽庭春暄見貽夏首獲見以詩報焉》“贈鯉情無間,求鶯思有余”,這里以“贈鯉”比喻武司功以詩文相贈;如岑參《送王錄事卻歸華陰》“雙魚莫不寄,縣外是黃河”,這里表示希望王錄事來信;如李商隱《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這里指詩人自己接到了令狐绹的遠(yuǎn)方來信;如白居易《歲暮枉衢州張使君書并以長句報之》“浮石潭邊停五馬,望濤樓上得雙魚”,這里用雙魚代指張使君的來信;如段成式《戲高侍御七首》(其二)“曾城自有三青鳥,不要蓮東雙鯉魚”,這里用“雙鯉魚”代指朋友的書信;如方干《寄江陵王少府》“波濤一阻兩鄉(xiāng)夢,歲月無過雙鯉魚”,這里指朋友別后沒有書信往來;如羅隱《秋日有寄姑蘇曹使君》“水寒不見雙魚信,風(fēng)便唯聞五袴謳”,這里指沒有接到曹使君的書信;如羅隱《寄楊秘書》“湖水平來見鯉魚,偶因烹處得瓊琚”,這里借以表示收到楊秘書的書信;如唐彥謙《寄臺省知己》“久懷聲籍甚,千里致雙魚”,這里用“雙魚”代指信函。以上所舉的例子都是唐人詩作,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詩作的主題都是朋友臨別或寄書友人,里面的“雙鯉”、“鯉魚”或“雙魚”等都是代指來往的書信。
正是“魚”常與“書信”義相聯(lián)系,因此在成語或詞語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意象用法。成語如“魚沉雁杳”,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唐代詩人戴叔倫在《相思曲》中寫道“魚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宋代詩人朱淑真的《寄情》中“欲寄相思滿紙愁,魚沉雁杳又還休”。成語如“魚封雁帖”,也是指書信。《吳騷·步步嬌·閨怨》:“湘江竭,燕山截,斷魚封雁帖?!薄赌蠈m詞紀(jì)·絳都春·四時怨別》:“傷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封雁帖?!薄队何鯓犯ざ幅g鶉·離恨》:“難憑信鵲驗龜靈,無定準(zhǔn)魚封鴈帖?!痹~語有如“魚函”、“魚信”、“魚書”和“魚雁”等?!棒~函”一是指古時所用的魚形信函、信封?!缎绿茣ぼ嚪尽罚骸坝袀鞣?、銅魚符者,給封符印,發(fā)驛、封符及封魚函用之?!?;一是代稱書信。“魚信”是指書信。唐代胡曾《車遙遙》詩:“玉枕夜殘魚信絶,金鈿秋盡雁書遙?!薄棒~書”也是書信的別稱,唐代韋皋《憶玉簫》詩:“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泵鞔鸁o名氏《鳴鳳記·秋夜女工》:“心似剖,為隴外魚書無有?!薄棒~雁”一是代稱書信,一是代稱傳遞書信的人。清代孫枝蔚《懷楊吉公司理》詩:“頻年魚雁絶,使我淚長垂。”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幾曾見寄書的顛倒瞞著魚雁,小則小心腸兒轉(zhuǎn)關(guān)?!?/p>
上文從“鯉魚”一詞用作書信義的溯源、信函的演變、詩文成語的用例等角度考察得出,“雙鯉魚”本指鯉魚樣式的信封,后代指書信。
三
這種釋義可以使“因送別鶴操,贈之雙鯉魚”、“心事則如此,請君開素書”兩句順利連接,但是又該如何理解“鯉魚在金盤”這句詩呢?查看歷代古詩文,“鯉魚”一詞與“金盤”或“盤”搭配使用的語例如下:東漢辛延年《羽林郎》是描繪西漢大將軍霍光的家奴調(diào)戲在酒店里干活的胡女,而受到胡女拒絕的故事。其中胡女有段說詞是“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就我求珍肴,金盤鲙鯉魚?!贝颂帯镑庺~”指把魚肉切成細(xì)絲薄片。古人食鲙講究刀工,以精細(xì)為尚。孔子云“食不厭精,鲙不厭細(xì)”,杜甫的《觀打漁歌》就有描繪鲙魚的精細(xì)“饔子左右揮霜刀,鲙飛金盤白雪高”。鲙魚從西周歷春秋、戰(zhàn)國,以及秦漢的上千年,都是以鯉魚為時尚的,漢魏間以鯔魚、刀魚為鲙,西晉則以鱸鲙為所重,唐人著《膳夫經(jīng)》“鲙莫先于鯽,鳊、魴、鯛、鱸次之”。唐代鲙魚以鯽魚為尚。其實黃河金鯉乃魚中之冠,唐人之所以鲙魚重鯽而非鯉是由于“鯉”與王朝姓氏“李”諧音,唐朝曾有法律條文嚴(yán)禁捕撈鯉魚。白居易《松江亭挾樂觀漁宴宿》“朝盤鲙紅鯉,夜?fàn)T舞青娥”,賀朝《贈酒店胡姬》“玉盤初鲙鯉,金鼎正烹羊”,王維《洛陽女兒行》“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良人玉勒乘聰馬,侍女金盤鲙鯉魚,”唐詩中出現(xiàn)的這些用例,都是用來描繪盛宴或者場合的隆重。楊皚曾提出“食魚為貴”的觀點,本文贊同此觀點,但是認(rèn)為描繪鲙魚并非實景敘述,而是已經(jīng)成為一種形容盛宴的象征手法,以菜肴的等級來映襯象征宴會的檔次。
同理,《送楚十少府》這首五言詩中,“鯉魚在金盤”也不應(yīng)該看作盛宴實景的描繪,而是應(yīng)該理解為友人離別意象的傳遞,表達(dá)詩人對朋友之情的珍重。自古離別,多設(shè)宴相送,以表鄭重。而此處明顯不是離別宴會實景的實時描繪,因為前六句的意境已暗指詩人與友人身處戶外,正處于別離之際。因此,“鯉魚在金盤”應(yīng)該與“別鶴哀有余”合句釋義,無論是別離宴會的置辦,還是離別曲調(diào)的彈奏,共同傳遞了詩人為友人送別的珍重情愫。
因此,“鯉魚在金盤”與“贈之雙鯉魚”中的“鯉魚”并非同樣的所指。前者“鯉魚”指的是可食用的鯉魚,雖然字面義描繪的是一種菜肴,但傳遞的是盛宴的離別意象;后者“雙鯉魚”指的是鯉魚造型的書函,代指書信。
雖然二者音形相同,共用“鯉魚”一詞,但是所指不一致。為了使上下句的意境融洽和諧,詩人常建調(diào)整了詩句描寫的先后順序,正好借“鯉魚”音形相同這一特點順利實現(xiàn)了上下文的銜接。錢鐘書先生也發(fā)現(xiàn)了此詩篇章布置的特殊性[12],稱之為“丫叉”③錢鐘書《管錐篇》114至115頁,1382至1385頁都有涉及丫叉法,指的是先呼后應(yīng)、有起必承,而應(yīng)承之次序與起呼之次序相反,錯綜以成對照,有意矯避平板。法?!耙蛩蛣e鶴操,贈之雙鯉魚”一句,先言《別鶴操》,后言雙鯉魚,而接下來的詩句本該對應(yīng),但是下句“鯉魚在金盤,別鶴哀有余”則調(diào)整了順序,先言鯉魚,后言《別鶴操》。以符號表示,即由ABAB式調(diào)整為ABBA式。
詩中最后一句“心事則如此,請君開素書”,“如此”指稱的是上句傳遞的情感,既指詩人對友人情誼的珍重,也包含詩人對友人離別的哀傷?!罢埦_素書”中的“素書”回指“雙鯉魚”,二者互為映照。唐代李季蘭《結(jié)素魚貽人》中的詩句“尺素如殘雪,結(jié)成雙鯉魚。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書”與《送楚十少府》中的“心事則如此,請君開素書”頗為相似,也可以作為“鯉魚”是代指書信的一個佐證。
四
此前,眾學(xué)者在理解此詩中的“鯉魚”一詞時,大多預(yù)設(shè)了一個前提,即認(rèn)為“雙鯉魚”與“鯉魚”的意義指向相同。正是基于這點,學(xué)者總是在尋找一個能夠保持上通下順的平衡釋義,這也就造成了詩文解讀的困難。
事實上,中國詩歌向來講究的是整體的意境,很多時候句義拆開解讀并不能落在實處,只有配合上下文的語境去理解篇章的結(jié)構(gòu)設(shè)置,才容易把握意象的實質(zhì)。
若從現(xiàn)代的篇章語言學(xué)角度來分析,詩中的“雙鯉魚”——“鯉魚”屬于因形同重復(fù)而結(jié)合的詞匯銜接手段,“素書”——“雙鯉魚”屬于暗含搭配關(guān)系的詞匯銜接手段,而“如此”與上句“鯉魚在金盤,別鶴哀有余”屬于照應(yīng)關(guān)系的語法銜接手段。銜接是構(gòu)建和解讀語篇的重要手段,運(yùn)用現(xiàn)代語言學(xué)手段來分析古代詩文,可以為難以釋義的詩文提供一種新的研究視角。當(dāng)然,在研究中國古代詩文的過程中,現(xiàn)代語言學(xué)方法的引入只有在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框架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地切合實際、發(fā)揮功效。
綜合以上分析,常建《送楚十少府》的譯文如下:微風(fēng)輕輕吹來秋霜的寒氣,寒冷的光影在臺階上流動。日落時分我們?nèi)晕慈谭謩e,林木蕭蕭,一片空曠。濃密愁慘的煙云彌漫千里,不知您此時的心情如何?為您送上一曲《別鶴操》,再贈與您一封書信。離別在即,盛宴也難以表達(dá)我對彼此友誼的珍重;古曲也都難以傳遞這別離時分深深的哀愁。我的心情正如這般,您只要打開我的書信閱讀,就能明白這份情愫的端詳。
[1]蕭楓.唐詩宋詞全集(第四卷)[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0:417.
[2]錢文輝.中國歷代名家流傳詩派·唐代山水田園詩傳[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43.
[3]王賽時.唐代飲食[M].濟(jì)南:齊魯書社,2003:80.
[4]張明非.唐賢三昧集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87.
[5]劉照淵.河南水利大事記(公元前21世紀(jì)至1949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44.
[6]范之麟,吳庚舜.全唐詩典故辭典(上)[Z].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89:443.
[7]文史知識編輯部.古代禮制風(fēng)俗漫談(二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288.
[8]楊皚.《飲馬長城窟行》中“雙鯉魚”與“烹鯉魚”的指意管見[J].華南師范大學(xué)大學(xué)學(xué)報,2001(6).
[9]郭伯南.華夏風(fēng)物探源[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1:51.
[10]張葆全.中國古代詩話詞話辭典[Z].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2.
[11]郭以格,劉先華,盧運(yùn)逸.古典詩辭中的特殊的形象[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89:146.
[12]錢鐘書.錢鐘書集·管錐篇[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1385.
[][]
A Study of Chang Jian's Poem A Farewell to Shao-fu Chu Shi
CHEN Xin-wei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There is a controversy in interpreting two verses:Send Them Double-carps and Carp in Gold Plate, which are from Chang Jian's poem A Farewell to Shao-fu Chu Shi.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cient textology and modern linguistics,the word Carp in two verses doesn't have the same signifed meaning.The former refers to a carp-shape envelope,referring to the letter,and,the latter refers to the edible fsh,expressing a feeling of putting a high value on friendship with the precious dish.The verse of Carps in Gold Plate isn't a realistic description,but a shape of a farewell image.
Double-carps;Carp;Letter;Cohesion
I206.2
:A
:1008-2395(2013)04-0029-04
2013-04-09
陳昕煒(1988-),女,復(fù)旦大學(xué)漢語言文字學(xué)專業(yè),博士,主要從事漢語修辭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