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問題研究
        ——以長沙市為例

        2013-03-15 03:22:20孫建娥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3年6期
        關鍵詞:養(yǎng)老老年人服務

        孫建娥,王 慧

        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問題研究
        ——以長沙市為例

        孫建娥,王 慧

        隨著人口老齡化、失能化,我國老年長期照護需求與供給的矛盾日益加劇。需要整合家庭、社區(qū)和養(yǎng)老機構的照護資源,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qū)為依托、以機構為支撐”的“四位一體”的老年長期照護服務體系,為失能老人提供集生活照料、醫(yī)療康復、精神慰藉等一系列內容的長期照護服務。

        人口老齡化;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

        長期照護服務是指為那些因衰老、疾病或身心功能障礙而導致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提供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綜合性、長期性、持續(xù)性的服務①。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和失能化,我國老年長期照護服務問題越來越突出。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大陸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78億,占總人口的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19億,占8.87%②。在未來,老年人口還將以每年3.32%的速度增長,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伴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失能老人的人口數量也迅速增多。相關數據顯示,到2015年我國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將達4 000萬人,占總體老年人口的19.5%③。因此,銀發(fā)浪潮的到來,使得城市中的醫(yī)療資源、養(yǎng)老照護資源緊缺。一方面是長期照護服務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長期照護服務的供給不足,面對這樣的壓力,城市失能老人進入我們的研究視野④。

        一、研究設計與方法

        為深入研究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問題,掌握城市失能老人對長期照護服務的需求情況以及現階段城市中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的供給現狀。筆者在湖南省長沙市開展了關于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的調研。

        1.研究對象確定

        城市失能老人。失能老人是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導致各種機體功能出現障礙,從而影響個體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種情況⑤。本研究以國際上通用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為標準界定失能老人。一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包括兩個組成部分,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兩個指標⑥。與此同時,本研究將重點定位于城市中的失能老人,即擁有城鎮(zhèn)戶口或者居住在城市中的失能老人。

        2.調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個案訪談法。

        問卷調查法:本文的調查涉及居家失能老人與機構失能老人。通過多階段隨機抽樣選取本研究的調查對象。首先從長沙市六個行政區(qū)——岳麓區(qū)、雨花區(qū)、天心區(qū)、芙蓉區(qū)、開福區(qū)、望城區(qū)中隨機抽取三個區(qū)。其次再以街道為單位,在兩個區(qū)內隨機抽取一條街道,再次隨機抽取所在街道的兩個社區(qū),共六個社區(qū)作為居家照護的調查點。最后在每個社區(qū)抽取15名調查對象,調查樣本90。同時再隨機抽取每個行政區(qū)內的一所養(yǎng)老機構,共三所作為機構照護情況調查點,調查樣本60。共發(fā)放1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回收率80%。

        個案訪談法:筆者對部分比較典型的失能老人以及為失能老人提供照護服務的人員(包括家庭成員、社區(qū)工作者和機構護理人員)進行了深度訪談,一共選取5位家庭照護的失能老人和5位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和5位照護服務提供者進行訪談。

        在資料分析方面,筆者對深度訪談的資料做了深度的質性分析,同時對問卷調查中的有效樣本進行編碼,錄入計算機,利用SPSS19.0對有效樣本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進而了解城市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服務現狀。

        3.調查地基本情況

        長沙是我國南方地區(qū)重要的中心城市,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經濟總量位居中部城市第二位。長沙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全市常住人口為7 044 118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2 075 381戶,家庭戶人口為6 097 92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94人,65歲及以上人口為636 009人,占9.03%。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全國水平,其中部分失能老人已達15萬人,完全失能老人將近5萬人,共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8.7%⑦,面臨如此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失能化趨勢,2011年長沙市政府出臺了《長沙市民政事業(yè)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提出形成“9073”的養(yǎng)老格局:“90%的老人在社會化服務協(xié)助下進行家庭養(yǎng)老,7%的老人通過社區(qū)照顧和政府購買服務實現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3%的老人通過入住養(yǎng)老機構進行集中養(yǎng)老。”因此在長沙開展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結果與分析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我國提出了新時期的養(yǎng)老服務體系——以居家養(yǎng)老為基礎、社區(qū)服務為依托、機構養(yǎng)老為支撐⑧。本文以城市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服務提供主體為切入點,通過調查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供給主體,揭示城市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服務的現狀。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發(fā)現失能老人照護需求增加,其需求增加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家庭已經無法完全滿足其照護需求,問卷調查顯示78%的老人希望獲得居家照護,但只有48.3%的老人能夠獲得充分的家庭照護。第二,失能老人照護需求多樣化,失能老人已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起居照料,在調查中89.1%的失能老人表示對專業(yè)康復訓練需求強烈,53.9%的失能老人希望獲得臨終關懷服務,25.0%的失能老人希望獲得文娛活動。與此同時,調查研究顯示失能老人照護服務供給存在不足,主要是從家庭、社區(qū)、機構這三個供給主體調查分析出失能老人照護服務現狀。

        1.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現狀

        (1)家庭照護困難重重

        在我國傳統(tǒng)觀念中,家庭始終是養(yǎng)老照護的唯一場所,絕大部分老年人將家庭照護作為首選。調查顯示,48.3%的失能老人選擇家庭照護,其余均選擇機構照護。在機構照護需求意愿中,21.7%的失能老人選擇護理型的老年公寓;6.7%的失能老人選擇養(yǎng)老院;16.7%的失能老人選擇社會福利院;還有6.7%的失能老人選擇醫(yī)院。然而家庭作為主體,提供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過程中面臨重重困難。

        家庭照護資源不足,城市失能老人在家庭中獲得長期照護服務,就意味著家庭不僅要提供經濟方面的支持,同時也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來提供具體的照護服務⑧。城市失能老人絕大部分都有養(yǎng)老金或者福利金,在經濟方面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其主要的問題,就是家庭能夠提供的照護服務資源不足,也就是家庭能夠為失能老人照護所給予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在本次的60份居家失能老人問卷調查中,當問及您目前主要由誰照顧時,3%的失能老人自己照顧自己,20%的是由配偶照顧,兒子(兒媳)照顧的占31.7%,女兒(女婿)照顧的占26.7%。此外由孫子女及其他人員照顧的所在比例不足20%。由此可見,家庭內部成員中,配偶、兒子(兒媳)和女兒(女婿)承擔了主要的照護責任,失能老人的老伴也都是進入暮年的老人,大多也患有1種以上的慢性疾病,其在體力和照護能力上都不能滿足照護失能老人的需要。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子女擔任照護者的比例在一半以上,那么,子女就完全有能力提供失能老人所需的服務嗎?其實不然,在筆者進行深度訪談時發(fā)現,子女照護失能老人會出現兩個方面的問題,從而導致家庭照護資源不足的問題。一方面,子女自身角色沖突,很多失業(yè)在家和退休的子女不能充分提供照護服務的根源就是子女多元化的角色沖突,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是家庭中下一代的父母,要承擔撫養(yǎng)子女的責任,同時也要履行對配偶的責任,因此,在子女全天照護失能老人過程中,會出現照護子女家庭矛盾、角色沖突等問題,從而影響失能老人長期照護的供給。另一方面,子女工作與照護父母的矛盾,一些失能老人的子女都在職場打拼,面對生活和事業(yè)的壓力,子女不得不認真堅守崗位,但是面對年老失能的父母,他們不能置之不理,于是很多子女就選擇用經濟上支持來彌補,而經濟上的支持并不能解決具體的家庭照料資源不足的問題。

        家庭照料缺乏專業(yè)性,由于家庭照料者沒有經歷過專業(yè)的護理培訓,其只能滿足失能老人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調查得出,家庭長期照護主要以日常生活照護為主,協(xié)助老年人進行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動,并輔之醫(yī)療護理和精神照護等項目(見表1)。

        表1 家庭長期照料服務內容

        從表1看出,家庭提供的照護服務內容都是簡單基本的照護,以日常生活照料為主,而涉及專業(yè)的醫(yī)療康復等方面的專業(yè)護理則是相當缺乏。調查中筆者發(fā)現89.1%的失能老人對專業(yè)康復訓練需求強烈,筆者也觀察到失能人普遍存在聽力、視力、肢體上的障礙,正是這些身體功能障礙導致生活不能自理,由“健康人”變?yōu)榱恕笆苋恕?。然而缺乏專業(yè)康復護理的家庭照護,不能幫助失能老人通過康復訓練改善健康狀況,而且由于照護不當,沒有專業(yè)指導,會加速病情的惡化。

        (2)社區(qū)照護嚴重缺位

        社區(qū)在我國新時期構建的養(yǎng)老服務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依托社區(qū)服務,彌補家庭養(yǎng)老的缺陷⑨。在筆者對長沙市失能老人的調查中發(fā)現,社區(qū)在失能老人長期照護中存在嚴重缺位的現象。

        社區(qū)照護依托功能缺位。社區(qū)只向少數失能老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在本次調查的60位老年人中,只有13位享受過社區(qū)居家照護服務,占調查總數的21.7%。資料顯示,長沙市社區(qū)照護服務主要是面對政府購買服務對象,這些服務對象是年滿70周歲的散居“三無”老人、年滿60周歲且日常生活需要半護理或全護理的散居“三無”老人、市級以上勞動模范;年滿70周歲子女不在當地無力照顧的重度殘疾老人;年滿60周歲且日常生活需要半護理或全護理且子女不在當地(長沙范圍內)的低保戶老人;年滿80周歲,本人月收入低于上年度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空巢老人或子女殘疾的高齡老人⑩??梢?,社區(qū)照護的前提條件是家庭照護的完全缺失,不能為家庭照護提供喘息或者補充服務,沒有發(fā)揮依托和補充的功能。

        社區(qū)照護服務內容缺失。社區(qū)作為養(yǎng)老服務的依托,就是因為其能作為家庭和專業(yè)養(yǎng)老機構的紐帶,讓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區(qū)環(huán)境中接受相對專業(yè)的養(yǎng)老服務。然而,社區(qū)針對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服務缺乏專業(yè)服務項目,與普通家庭照護服務項目無差別。本次調查中,21.7%的失能老人接受了飲食照料,20.0%的接受了衛(wèi)生清潔服務,接受代辦服務的占11.7%,接受陪同看病服務的占8.3%,獲得聊天解悶服務的僅有3.3%。社區(qū)本應該組織專業(yè)的醫(yī)療照護人員幫助失能老人進行醫(yī)療康復訓練,招募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為失能老人提供專業(yè)的心理輔導,然而實際情況是專業(yè)照護服務的缺失,以普通日常照料作為主要服務內容。

        (3)機構照護門檻高

        機構作為養(yǎng)老服務的支撐,為老年人提供專業(yè)的照護服務。以調查地點之一的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頤養(yǎng)園為例,目前頤養(yǎng)園入住老人總數共229名,其中失能老人178名,占總數的77.7%。而頤養(yǎng)園目前配有醫(yī)生7名,床位配比大約1∶33。護師和護士13名,床位配比大約1∶18。護理人員58名,床位配比大約1∶4。此外,從文化水平來看,醫(yī)務人員以大專文化水平為主,護理人員以初中文化為主,都接受了上崗培訓。從照護人員來看,機構較之家庭、社區(qū),能夠為失能老人配備更專業(yè)的照護人員。從照護服務內容來看,據筆者了解長沙市目前的長期照護機構都是根據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級來提供相應的照護服務內容。以長沙市第一福利院的頤養(yǎng)園為例,其根據失能老人的身體狀況,提供分級服務。這種分級服務不僅能為失能老人提供滿足其需求的服務,而且也避免了照護資源的浪費(具體見表2)。

        從照護人員和照護內容這兩個角度來看,機構能夠給予失能老人專業(yè)的長期照護服務,但是正因為其專業(yè)性強,照護水平高,也就存在門檻高的問題。

        機構照護資源短缺。在調查中發(fā)現,許多失能老人都希望能夠獲得專業(yè)的機構照護,可養(yǎng)老照護機構數量有限,床位不足,使得老人們不能如愿以償。就長沙市而言,養(yǎng)老機構床位數與老年人口數比例是1∶3,這表明長沙市老年人口對養(yǎng)老機構所需床位數缺口巨大,其養(yǎng)老需求無法滿足。就長沙的養(yǎng)老機構來說,真正能夠達到專業(yè)化照護水平的養(yǎng)老機構也是為數不多的,因此在這樣資源緊缺的情況下,老年人以及家人不得不“擠破頭”來爭取一個床位。

        機構照護費用高。在訪談中發(fā)現,一些老人不選擇養(yǎng)老機構提供照護服務主要是因為來自經濟方面的壓力。養(yǎng)老機構針對失能老人的照護費用比較高,筆者在實地調查時發(fā)現入住長沙市老年公寓的失能老人不僅入院前要繳納一筆3 000元以上的保證金,入住后還應繳納的床位費、伙食費、水電費和洗澡費等日常費用,算下來平均每月開支3 000以上。雖然大部分的城市失能老人有退休金,也有一部分來自子女的供養(yǎng),但總體來說,面對剛性增長的服務費用,家庭及個人的經濟負擔非常沉重(11)。

        2.原因探究

        筆者認為前面分析的長期照護服務存在的問題只是本質問題的部分表現形式,為了更加透徹地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更加準確地提出完善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的對策建議,還需要對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原因分析。

        (1)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

        目前關于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問題的法律法規(guī)基本處于空白,除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外,與長期照護服務有關的法條基本上是分散于不同的法律法規(guī)中,缺乏全國性的專門用于規(guī)范長期照護服務發(fā)展的單項行政法規(guī),主要依靠部門規(guī)章、地方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指導長期照護服務事業(yè)。由于法制不完善、立法層次低、法律體系不健全,一方面不僅不能保障失能老人獲得長期照護服務的權利,另一方面也致使長期照護服務在實踐中無法可依或者部分政策落實不到位。

        (2)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一方面,政府對長期照護服務工作的財政投入不足。由于籌資渠道單一,財政投入不足,不僅導致社區(qū)居家照護覆蓋面和開展項目的有限,也制約了養(yǎng)老機構尤其是民辦養(yǎng)老機構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國家和省、市制定了針對養(yǎng)老機構用水、用電、用地、稅收等方面的優(yōu)惠政策,但實際上大部分民辦養(yǎng)老機構還未能享受這些優(yōu)惠政策,特別是在用地方面,基本享受不到劃撥土地的優(yōu)惠,只能通過協(xié)議出讓獲取,過高的土地價格讓大多數民辦養(yǎng)老機構望而卻步。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強等因素,長沙市部分民辦養(yǎng)老機構設施簡陋、規(guī)模較小,只能進行單純的生活照顧及一般性醫(yī)療護理,養(yǎng)護條件較差,服務檔次與水平較低,在競爭激烈、成本高收費低的環(huán)境下,往往難以為繼。

        (3)服務資源缺乏有效整合

        目前,長期照護服務資源條塊分割,家庭、社區(qū)和機構在整合照護服務資源方面的能力還比較薄弱,不能有效地滿足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服務需求。首先是長期照護服務的資源較為分散。家庭、社區(qū)、養(yǎng)老機構等都提供著各自的照護服務,但各主體之間互聯(lián)、互補、互動不足,資源之間的銜接不夠順暢,無法充分利用現有的和潛在的照護資源,難以形成合力。其次是人力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從事公益活動的老年服務組織、志愿者隊伍以及老年人的鄰里朋友沒有被充分動員來幫助失能老人。社區(qū)和機構的凝聚力、歸屬感較弱,同時,缺乏專門的組織機構來推動長期照護服務的整合以形成相互溝通相互幫助的機制。最后,部門之間沒有形成合理機制。

        (4)社會關注不夠

        就政府部門而言,未能對轄區(qū)內的所有失能老人的生活狀況進行調查,也沒有根據數據來推算失能老人的發(fā)展規(guī)模,以提前預防老年人的失能風險。同時已出臺的養(yǎng)老政策文件中,大多是針對60歲以上的全體老年人,不分是否失能,因此,對于失能老人需要一些什么樣的照護服務也尚無明確指標,更沒有涉及如何解決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服務費用的對策建議。對于社會組織來說,在政策指導下,更多的也是關注全體老人,真正為失能老人提供的長期照護服務的項目和設施也非常少。由此可見,缺乏社會各方的重視制約了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的發(fā)展。

        三、完善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體系的對策建議

        通過對長沙市居家和機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現狀的調查分析,發(fā)現目前長沙市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存在供需不平衡、服務供給不足、費用負擔重、設施不完善以及服務隊伍欠專業(yè)等問題,制約了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的發(fā)展。解決城市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服務問題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工程,需要協(xié)同各方的力量來完成。根據福利多元主義理論,當前我國城市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服務應按照“以政府為主導、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qū)為依托、以機構為支撐”的“四位一體”的整體思路來構建。

        1.健全長期照護服務相關法律法規(guī)

        西方發(fā)達國家在制定社會政策時將老年人的長期照護納入其中,并出臺了相關的法律予以保障。如美國從1965年開始陸續(xù)出臺的老年福利法案,德國1997年出臺的《長期護理保險法》、日本2000年出臺的《長期照護公共保險計劃》,這些法律的出臺促使發(fā)達國家形成了養(yǎng)老金、醫(yī)療保障與長期照護制度三者相結合的老年生活保障體系,因而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制度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因此,我國應在充分借鑒國外長期照護相關法律法規(guī)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老年人及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服務現狀,以規(guī)范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服務為目標,制定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人的專項法律。諸如出臺《老年護理法》或將長期照護納入《社會保險法》中,從法律層面上不僅規(guī)定失能老人享有長期照護服務的權利,還要明確受益主體審核資格、服務項目、服務隊伍、服務資金與使用、管理機構、服務質量評估等。通過健全法律法規(guī),嚴格的法律監(jiān)控,保障各項長期照護服務制度政策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終促進我國老年長期照護服務的長效發(fā)展。

        2.拓寬長期照護服務的籌資渠道

        資金保障是各項制度有效執(zhí)行的關鍵,也是服務體系正常運行的經濟基礎。因此,完善長期照護服務的籌資制度是保障長期照護服務制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更是緩解失能老人服務費用負擔的有力舉措。一方面,我們要建立持續(xù)穩(wěn)定的財政投入機制,將長期照護服務資金項目納入政府公共財政預算中,保障財政對長期照護服務的投入支出形成固定的比例。另一方面,完善個人和社會組織的捐贈機制。政府應積極宣揚“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tǒng)美德,提高社會公眾對失能老人的關注度,形成關愛失能老人的良好氛圍,有利于開展社會捐贈活動。同時實施稅收減免政策和低息貸款等優(yōu)惠政策,鼓勵社會組織投入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事業(yè)中,有利于廣泛吸收社會資本。此外還要發(fā)揮“紅十字會”等慈善捐贈機構,積極開展社會募捐,通過募捐款來設立長期照護專項基金,以此來扶助經濟困難的失能老人家庭,特別是空巢、獨居的失能老人,保障他們能平等地獲取長期照護服務資源。

        3.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

        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是以保險的形式確立制度化的護理費用分擔機制,能夠減輕受保人的護理費用負擔。根據我國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狀況,筆者認為應初步建立商業(yè)照護保險和社會照護保險相結合,即在東部發(fā)達地區(qū)和高收入人群中,開展商業(yè)保險模式,個人完全負擔保費;在中部地區(qū)和收入中等水平人群中,開展個人、企業(yè)、政府共同籌資的照護保險模式;在西部地區(qū)和低收入人群中,開展政府全部負擔的照護保險制度(12)。隨著國力的增強,逐步過渡到覆蓋全民的長期照護保險。具體而言,在保險資金籌集上可根據德國“長期照護保險”的做法,使企業(yè)、個人和國家三方共同負擔,并建立護理基金專戶,實行??顚S茫欢kU費的支付方式上,可按照日本的做法,按照年齡特征來將護理保險的參加對象進行分類以確定保險費的支付范圍。積極探索適合我國的失能老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從而更好地為失能老人分擔高額的護理費用,保障失能老人享有舒適安逸的晚年生活。

        4.加快建設護理型長期照護機構建設

        護理型照護機構是集“養(yǎng)護”為一體的養(yǎng)老機構,主要為失能老人提供長期的照料和護理。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失能化的發(fā)展,大力培育護理型長期照護機構是社會事業(yè)的新增點,是未來老齡服務事業(yè)的主力軍,是有效地緩解失能老人長期護理服務供需矛盾的有力保證。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出臺優(yōu)惠政策鼓勵現有的養(yǎng)老機構向護理型轉變,大力推進政府對民辦養(yǎng)老機構的建設床位補貼、公建民營、稅費優(yōu)惠、寄養(yǎng)補助、以獎代補、政府購買服務等(13)。同時放寬市場準入機制,實施資金補貼或稅收優(yōu)惠等政策,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大力發(fā)展護理型養(yǎng)老機構。另一方面護理型機構要加強院內服務設施建設。首先應完善與失能老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和失能老人醫(yī)療服務設施。

        5.創(chuàng)新多樣化的長期照護服務內容

        長期照護的服務內容或養(yǎng)老服務項目也應隨著時間變化呈現出多元化和細分化,改變長期以生活照料為主的失能老人長期照料服務體系,擴大醫(yī)療康復服務能力和范圍,提高精神慰藉服務質量,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項目,進一步豐富和細化養(yǎng)老服務內容,積極探索和研究當前形勢下的失能老人在養(yǎng)老服務需求方面的時代性特征和發(fā)展性的變化。在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建設中,應該強化醫(y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的相關服務內容(14)。在醫(yī)療康復服務方面,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人員要積極學習護理知識,為失能老人提供簡單的醫(yī)療護理工作;積極探索多種醫(yī)療康復服務項目,為失能老人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治療計劃。在精神慰藉服務方面,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人員應時刻關注失能老人的精神心理狀態(tài),加強與失能老人的溝通交流,增強失能老人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6.培育專業(yè)化的長期照護服務人才隊伍

        首先,推進老年照護專業(yè)學歷教育制度。政府應積極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增設與養(yǎng)老服務有關的專業(yè),如康復專業(yè)、老年護理專業(yè)、社會工作專業(yè)等,加強高層次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其次,完善繼續(xù)教育制度,加強現有服務隊伍的專業(yè)培訓。依托現有的職業(yè)院校和養(yǎng)老機構建立養(yǎng)老服務隊伍的實踐基地,通過定期開展職業(yè)培訓,不斷提高養(yǎng)老服務隊伍的專業(yè)服務技能和職業(yè)道德素質,特別是要重視對志愿者隊伍和家庭成員照護技能的指導。再次,健全養(yǎng)老服務隊伍的資格認證機制和績效考核機制。通過不同層次的培訓和再培訓,為優(yōu)秀合格的從業(yè)人員頒發(fā)相關資格認證書,保障從業(yè)人員持證上崗。最后,提高服務隊伍的待遇水平,確保人才建設機制的長效發(fā)展。

        注釋:

        ①尹尚菁:《中國老年人長期照護需求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18-119頁。

        ②資料來源:2010年度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③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課題組,張愷悌、孫陸軍、牟新渝、王海濤、李明鎮(zhèn):《全國城鄉(xiāng)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殘疾人研究》2011年第2期。

        ④閔瑰、胡曉瑩:《我國老年人長期護理及其需求研究現狀》,《護理研究》2009年第24期。

        ⑤Kinney Jennifer M:“Home care and caregiving”,Encyelopedia of Gerontology,Vol.667,No.12,1996.

        ⑥Agree E.M.Freedman:Reconsidering substitution in long-term care:when does assistive technology take the Place of Personal care Journal of Gerontology:Social Sciences,Vol.72,No.5,2005.

        ⑦資料來源:長沙市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⑧張堪:《失能老人長期照料的現況分析和政策建議》,《上海醫(yī)藥》2010年第1期。

        ⑨李維浩:《城市老年人長期護理需求調查及服務體系探討》,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23-24頁。

        ⑩資料來源:長沙市《關于推進城鄉(xiāng)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的實施意見》。

        (11)趙向紅:《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料問題的對應之策》,《貴州社會科學》2012年第10期。

        (12)孫建娥、王慧:《中國老年長期護理產業(yè)發(fā)展路徑研究》,《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第2期。

        (13)孫建娥:《湖南民辦養(yǎng)老機構發(fā)展機遇淺析》,《湖湘論壇》2012年第4期。

        (14)許琳、唐麗娜:《殘障老年人居家養(yǎng)老服務需求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甘肅社會科學》2013年第1期。

        A Research of the Long-Term care Services for Disabled Elderly in Cities——Take Changsha for Example

        SUN Jian-e,WANG Hui

        With the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disability of the elder population,there appears and increasingly sharp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long-term care for elderly people in China.We should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of the family,community and institutuions to establish a“government-led,home-based,community-relied and institution-supported”four-in-one long-term care servic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to provide the disabled elderly with care services featured by daily care,medical rehabilitation and mental solace.

        ageing of population;disabled elderly;long-term care

        孫建娥,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 長沙 410081)王 慧,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井岡山大學教師(江西 吉安 343009)

        (責任編校:文 建)

        湖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立項項目“湖南老年長期護理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2012zk3013)

        猜你喜歡
        養(yǎng)老老年人服務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養(yǎng)生不是養(yǎng)老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養(yǎng)老更無憂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91在线免费|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av| 国产女主播大秀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桃花影院理论片在线| 久久6国产| 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 男女av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白白青青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看黄视频亚洲网站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四| 久久99久久99精品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专区一|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专区| 成年人观看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免费av在线国模| 漂亮人妻被强中文字幕乱码|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网址| 国产福利酱国产一区二区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 夜夜春精品视频| 久久伊人久久伊人久久|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 | 高清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dv内射一区二区| 日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密殿| 少妇又骚又多水的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欧美伊人网| 日本高清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乱码| 丰满女人又爽又紧又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