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一略
生活中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有些缺憾雖無法彌補,令人痛徹心扉,但懷揣夢想和信念的人總能創(chuàng)造奇跡,為人們帶來驚喜,讓那些令人心痛的缺憾變成一個個美好的回憶。
【速讀】請在4分鐘的時間內(nèi)讀完下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
信念的翅膀
陳亦權
1968年,帕斯卡爾·克雷曼出生在法國小城圖盧茲,他天生就雙手殘疾,上學的時候,父母還請了一個保姆幫他打理生活,包括翻書和寫字。
克雷曼非??释砷L與獨立,父親就為他安裝了兩個假肢。由于假肢又笨又重,除了讓他能在鏡子面前感受自己長出雙臂的假象之外,就再也不能帶給他什么。他從小喜愛音樂,但他只能玩哨子。一個夏天,他坐在小椅子上吹哨子,哨子掉落到了地上,他的假肢無法把那個哨子撿起來,他就下意識地伸出腳用腳趾想把哨子夾起來。在那一刻,他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腳趾竟然比假肢更靈活,于是,他萌生了一個想法:用雙腳代替雙手!
從那以后,他就開始用雙腳練習自理生活,看書,寫字,打電子游戲,彈奏吉它和電子琴。夏天還行,冬天冷得讓人受不了,但是他在室內(nèi)都是堅持赤腳,即便是出門,也是拖一雙棉拖鞋,因為他的雙腳隨時都會用來購物,拿食物,翻報紙。腳趾凍得發(fā)紫,磨得破皮,他也不肯中斷練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的雙腳已經(jīng)漸漸成為了他的“雙手”。
大學畢業(yè)前的校園音樂會上,他看到一些同學玩DJ音樂,非常神往,于是決定也要做一名DJ音樂人。他的父母為他購買了電腦和電唱機,克雷曼就開始在家里用雙腳練習搓盤。憑著一股韌勁和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幾年之后,他制作的DJ音樂膠片已經(jīng)開始小規(guī)模地進入當?shù)厥袌觥?/p>
在圖盧茲,許多舞會和酒吧開始用他制作的DJ音樂。法國著名的DJ音樂人勞倫特·蓋尼爾,也邀請他加入自己的音樂小組一起前往巴黎演出。演出那天,當觀眾們得知這一次演出中將會出現(xiàn)一位沒有雙臂的DJ音樂人時,表示出了強烈的不滿,紛紛要求撤換克雷曼的節(jié)目。一直到克雷曼走上舞臺,這種喊聲依舊沒有停止。帕斯卡爾·克雷曼說:“我沒有雙臂卻能快樂地生活著,是因為我從不和別人比較;我沒有雙臂卻愿放棄法律專業(yè)走上DJ音樂制作這條路,也是因為我沒從來不和別人比較;我之所以來到這里演出,也是因為我從來不和別人比較!我只是酷愛DJ音樂,所以,我只是希望大家也別拿我和別人比較!”
克雷曼的這番話讓觀眾們從內(nèi)心生出了一些敬仰和感動,再也沒有人反對他演出了。隨著他充滿激情的表演,觀眾們都被震憾了,一次又一次的掌聲從舞臺下響起,人們在盡情的舞蹈中向他投去贊賞的目光!
現(xiàn)在,帕斯卡爾·克雷曼在法國已經(jīng)是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DJ音樂人,他的新專輯《va-psylove》更是創(chuàng)下了在全球500萬張的超高發(fā)行紀錄,這在法國的DJ音樂人里面是絕無僅有的!
克雷曼用一雙隱形的翅膀翱翔在了DJ音樂的天堂里,有人說他的雙腳就是他的翅膀,因為他用雙腳創(chuàng)作出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DJ作品。其實,這還只是說對了一半,他那雙翅膀的真正名字應該叫做——信念!
(選自《青春期健康》)
【速讀檢測】
相信你在快速閱讀完本文后,對文章的內(nèi)容已經(jīng)有了大致的了解。請憑借記憶回答下面的問題:
1.是一件什么事情令克雷曼萌生了用雙腳代替雙手的想法?
2.當克雷曼站在舞臺上面對觀眾的不滿時,說了一段怎樣的話?(用自己的話復述,意思相同即可)
【精讀】請先將下文初讀一遍,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再仔細閱讀一遍,著重感悟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我沒有手腳,我也不需要
雜雜
在美國曼哈頓體育中心進行著一場少年摔跤比賽,當11歲的代頓·韋伯上臺后,現(xiàn)場頓時響起了異常熱烈的掌聲,許多觀眾甚至流著眼淚為他加油,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是一個沒有雙手和雙腳的孩子。
代頓來自曼哈頓下城。在11個月大的時候,代頓持續(xù)高燒,身體也變得特別腫脹。代頓的父母只能把他送到診所。醫(yī)生經(jīng)過檢查后發(fā)現(xiàn),代頓天生就沒有脾。代頓在那里度過了4個月的時間,但病情仍然沒有好轉。
代頓高燒不斷,隨時都有可能離開人世。無奈之下,醫(yī)生們決定切除代頓膝蓋和小臂以下的部分肢體,只有這樣才能保住他的性命。失去雙手和雙腳的代頓一天天長大,傷口一愈合,他就開始用那半截的手和腳在地板上爬行,雖然經(jīng)常被磕得鼻青臉腫,但他的堅強似乎也是與生俱來,不哭也不鬧。稍大些后,有一次母親突然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代頓居然憑靠自己的半截腿站了起來,而且還行走了好幾步。
他的母親興奮極了,為了避免截口的皮膚遭受磨損,母親就用橡膠皮為他縫制了一雙“鞋子”。穿上“鞋子”后的代頓行動更加方便了,他開始玩滑板,開始玩跳高跳遠,甚至讓母親給他買回一只足球,在家門口的草坪上學著踢。漸漸地,代頓覺得自己完全不需要具備一雙和正常人一樣的手和腳,而且他還要證明給所有的人看,他能夠做到一些人認為他做不到的事情。
8歲時,代頓從電視里看到摔跤比賽后,就告訴父母他也想學摔跤。代頓的父母嚇了一跳,勸他說:“孩子,你沒有一雙完整的手和腳,根本不能學習摔跤,你還是另外選擇一件感興趣的事情做吧?!?/p>
代頓說:“我沒有完整的手和腳,既然這是事實,那我現(xiàn)在就想告訴你們,我即使沒有完整的手和腳,也一定能學好摔跤!”
代頓的話終于打動了父母,他們把代頓送進了“狂暴摔跤”俱樂部。進入俱樂部后,代頓先是努力鍛煉身體提高體能,最艱難的是隨后的摔跤練習。他經(jīng)常被隊友們摔得全身青紫,就連教練都覺得摔跤實在不適合他,勸他回家算了。但是代頓卻堅定地對教練說:“我不放棄,我覺得我可以學好。我沒有手腳,我也不需要手腳。”
就因為代頓身上這種堅強的信念,教練終于被打動了,他特意設計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摔跤技巧傳授給代頓,代頓的摔跤成績也提高得很快,三年的時間過去了,他甚至可以和許多隊友一較高下了。
在這次的少年摔跤比賽中,因為代頓沒有雙手和雙腳,無法完成一些摔跤的基本動作,為了公平起見,每個和代頓過招的對手也都不允許使用這些動作。但即便如此,代頓還是在緊要關頭輸給了他那12歲的對手斯科特,只獲得了第六名的“鼓勵獎”。不過代頓依然很開心,他對教練和父母說:“學習摔跤讓我變得靈活多了。”
領獎時,就連對手斯科特的母親也哭著對代頓的教練說:“這實在不是一場好看的比賽,我們每個人都會迎接挑戰(zhàn),但是代頓顯然要承受得更多。他的名次雖不是最優(yōu)秀的,但他是你們整個俱樂部的驕傲?!?/p>
是的,代頓是值得人敬佩的,他最使人動容的地方不是他的成績,而是那種“我沒有,但我不需要”的精神。如果說“我沒有”意味著沮喪與放棄,那么“我不需要”則包含著積極與堅強。
(選自《感悟》)
【精讀感悟】
“我沒有,但我不需要”,這是對代頓精神的精煉概括,是文中極富哲理的一句話。在生活中,我們也經(jīng)常能聽到對某種精神的精煉概括,例如大家很熟悉的“不拋棄,不放棄”。這類句子在表達上有何特殊的魅力?
【品讀】用15分鐘的時間仔細品讀下面這篇文章,著重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
一個夢想著的孩子
孫君飛
有一個搞攝影的朋友告訴我,他拍了那么多的照片,只有一次是最令他滿意并感動至今的。聽完他的講述,我有些信了。
朋友有一次到農(nóng)村去采風,一走進那個秀麗但貧窮的小山村,他就看見了一個小孩,約莫八九歲的樣子,身體單薄,臉色蒼白,不像農(nóng)村其他孩子那種鏗鏘的沉甸甸的膚色。他正趴在廢棄不用的石磨上很專注地畫畫,一兩只鳥雀飛到他的附近悠然自得地啄食。
朋友走到他的跟前,讓他大吃一驚的是,這個小孩竟然是個殘疾兒童,先天沒有雙手,細長的胳膊像兩根光禿禿的肉棒,隨著孩子的用力晃得讓人心痛。他竟然是叫人把畫筆緊緊地綁縛在殘缺的右手臂上來畫畫的。
看到我的朋友,這個孩子頑皮地朝他笑了笑,一點兒也沒有警覺,反而對他的照相機很感興趣,嘴里還“唔唔”有聲。終于聽明白了,他用方言說讓他只等那么一小會兒,畫馬上就好了。朋友就蹲下來,專心致志地看著他畫出很流暢很漂亮的線條,心想孩子竟然用這么一種奇特的方式來傾訴自己內(nèi)心的快樂和苦悶,在這樣一個缺少文化底蘊的山村里真是罕見。他找了一個最佳的時機和角度拍攝了一張人物特寫照片。
朋友說,這張照片的名字就叫做《一個夢想著的孩子》,一眼就讓人看見孩子觸目驚心的雙臂以及孩子那雙燃燒著火焰的眼睛,眼睛里的目光可以像棍子一樣,擊中你的心靈,讓你痛,也讓你震撼、清醒,最后才是一種想要流淚的感覺。
畫很快畫好了,孩子慢慢彎下腰,小心翼翼地用嘴叼起畫稿讓面前的陌生人看。也許他的作品以前鮮有人留意吧,現(xiàn)在有人能夠這么虔誠地來觀賞、拍照,他顯得很興奮、很幸福。朋友湊近來看,原來是幾個不同膚色的孩子手拉著手在開滿鮮花的田野上跳著一種“轉圈圈兒”的舞蹈,他們頭頂上的幾只小鳥也翅膀拉著翅膀跳著這種舞蹈,綠色的“太陽公公”朝著大家張開夸張的大嘴巴歡笑,使勁兒地鼓掌,把手掌都拍紅了。
孩子放下畫,告訴我的朋友,畫中那個笑得最開心、蹦得最高的男孩子就是他。對了,畫中的他是有雙手的,十根手指,雖然都彎曲著,卻畫得很突兀醒目;這個孩子的雙臂在大伙兒里面張的幅度也是最大的,好像要把小伙伴們都擁抱過來向天上飛翔的樣子。朋友的眼淚不由奪眶而出,他明白這個孩子的夢想,就像明白他的鏡頭應該對準誰。
孩子的家庭背景很簡單,所有的親人都是農(nóng)民,讓人傷心的是父母都外出打工掙錢去了,家里現(xiàn)在只剩下爺爺、奶奶他們幾個人。老人年紀大了,難以按時照顧他去十幾里外的學校讀書,時斷時續(xù),何況他在學校里還真是不方便。但是,他還是從老師那兒發(fā)現(xiàn)了畫畫的樂趣,他已經(jīng)堅持畫了兩年的時間?!拔沂裁匆膊幌氘?,就是想當個畫家,同學們都笑我,爺爺、奶奶也罵我,我就是想當個畫家!”只要爺爺把畫筆綁在他的手臂上,他就能夠畫上老半天,不需要麻煩別人,除非是“鬧了肚子”。
朋友真想逃離這個孩子。剛才他還誤解了孩子,他不僅僅夢想著自己有兩只健全的手,而且他還夢想著要成為一個驕傲地站立在大家面前的畫家!孩子其實什么也不殘缺,畫筆就是這個孩子延伸出來的雙手和生命,他因為夢想而堅強,因為夢想而改變著生活中的困厄、迷惘和單調(diào)乏味,就可以生活得這樣快樂、滿足和恬靜自得。
聽完朋友的講述,我半晌沒有說話。我想起自己在上初中時,夢想著自己能夠擁有一箱子的書,曾經(jīng)多次翻山越嶺,每次來回步行一天的路程,到鎮(zhèn)上的新華書店去買夢寐以求的名著。這種癡勁兒也夠瘋狂的,只因為心中有夢想,才做出這樣不平常的事情來。
現(xiàn)在我在想,不管是什么都無法剝奪一個人的夢想,我們平凡的生活不能沒有夢想,夢想就是我們生活的“畫筆”,可以調(diào)出色彩,畫出方向,讓一張誰也不在意的白紙有了高貴的品質和非凡的意義。
(摘自廣東作家網(wǎng))
【品讀思考】
讀了這篇文章,聯(lián)系前面兩篇文章,思考克雷曼、代頓和將畫筆綁在殘缺的右臂上畫畫的小男孩在精神品質方面,除了都具有夢想和信念以外,還有別的共同之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