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學章
盛學章
在未來多聯機產品市場,空調產品的專業(yè)性和應用需求的復雜性,決定了客戶將選擇和信任更專業(yè)的品牌。如何利用好產品,進行最佳的方案組合,才是多聯機品牌未來取得競爭優(yōu)勢的關鍵所在。
近年來,多聯機產品在中央空調市場上的表現令人“嘆為觀止”。據《中央空調市場》雜志歷年年報統計顯示,2002—2011年10年間,多聯機市場容量年增長率均保持在25%以上;并且,其在2007年整體市場銷售額首次超過冷水機組市場后,與冷水機組市場的差距正逐年拉大,即便是行業(yè)整體下滑的2012年,冷水機組市場下滑近5%的情況下,多聯機市場依然增長了3.8%,可見,多聯機產品的行業(yè)冠軍地位已堅如磐石。
另外,在行業(yè)TOP10品牌中均有多聯機產品,而在行業(yè)排名前50名的暖通設備生產廠家中,70%以上的廠家擁有多聯機產品,并還有投資者源源不斷涌進來,似乎多聯機已經成為設備廠家的必備產品。不僅如此,多聯機產品在各品牌銷售額的占比也越來越高,甚至有品牌要求,寧可犧牲其他類別產品的銷售額,也要提升多聯機的市場份額。
到底是什么魔力讓市場如此青睞多聯機產品?多聯機市場“瘋狂”增長的背后有怎樣奧秘?
近年來,在中央空調領域,從數百平米到數十萬平米的建筑中都能見到多聯機的身影,而在家庭、餐飲、辦公樓、酒店、機場等各行各業(yè)項目中也少不了多聯機產品的應用。可見,無論是從建筑面積還是項目應用方面,多聯機似乎成為了一款全能產品。
多聯機果真的是一款全能產品嗎?顯然,這個答案是否定的。早在2005年,清華大學已故教授彥啟森就發(fā)表了一篇引起業(yè)內廣泛關注的文章——《漫談多聯機》,當時還引發(fā)了2萬m2以上建筑使用多聯機是否節(jié)能的大討論。對此,《中央空調市場》雜志特別邀請了暖通空調行業(yè)最有發(fā)言權的近20位制冷專家、設計院總工組織了一個《2萬m2多聯機的禁區(qū)? 》的專題討論,專家一致認為,從現實角度分析,建筑空調設備的選用由于建筑類型的差異,設備的需求也不一樣,對甲方和設計師而言都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單純用面積來決定能使用什么產品,不能使用什么產品。
2011年,《中央空調市場》專訪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教授、顧問總工鐘朝安時,鐘教授旗幟鮮明地表示,多聯機產品的鼻祖在日本,而日本單體面積1萬m2以上建筑很少采用多聯機產品,而在我國多聯機產品不限面積、不限環(huán)境的大規(guī)模采用現象較為嚴重。
多年來,關于多聯機在2萬m2以上建筑中使用是否節(jié)能的爭論一直沒有休止。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多聯機產品不限面積、不限環(huán)境的大規(guī)模采用肯定不合理。在公用大型項目中采用多聯機產品有幾個很明顯的弊端:首先,從能效比方面,多聯機的COP值遠不及大型冷水機組;其次,隨著配管長度的增加,其制冷效率隨之下降,多數專家認為多聯機的配管長度應該控制在50 m以內;此外,多聯機應用于大型項目,室外機太多,安放困難,安置不好還會互相影響。不僅如此,還存在喘震、新風等諸多問題??偠灾嗦摍C并非像宣傳的那樣適用于任何建筑,至少它不適用于公用大型建筑。即使在非公用大型建筑中,多聯機同樣存在著很多缺陷或局限,并非所謂理想、完美的方案,充其量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而已。
本刊認為,多聯機產品市場瘋長的原因主要有4點:(1)多聯機產品系統操作簡單、設計靈活,安裝簡便,可靠性高;(2)水機市場施工不規(guī)范、運行管理落后,給多聯機帶來了廣闊的契機;(3)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多聯機產品應用已經十分成熟,設計師貪圖便捷,不愿意設計水系統產品等,引導甲方選用多聯機產品;(4)廠家不遺余力地推廣,將多聯機產品優(yōu)勢過分夸大。
正如硬幣的正反兩面,多聯機市場正遭遇挑戰(zhàn)。
多聯機市場之火在中國已經阻擋不住了。數十年前,多聯機產品因其設計要求高、核心部件掌握在少數外資品牌手中,具有一定的技術壁壘,是制冷界公認的高端產品。當時,活躍在市場上的也僅僅只有以大金等日系品牌為主。
然而,10年過后,絕大多數暖通空調設備廠家都加入到多聯機陣營,以往大金等品牌引以為豪的看家產品似乎已淪為“通路貨”,少數品牌悶聲發(fā)大財的局面一去不復返,可見多聯機產品技術含量著實一斑。
顯然,多聯機企業(yè)快速增加,代表了中國產業(yè)資本對多聯機產品發(fā)展趨勢的認可。同時,多聯機產能的快速提升,也成為了暖通空調行業(yè)頗為頭疼的問題。
其實,一些企業(yè)上馬多聯機項目時,對市場的調研并不充分,對行業(yè)的發(fā)展并不十分了解,沖動中帶有幾分盲目,投資時不管不顧,對潛在的風險不加評估,對未來的結局不加考慮,其結果很可能是,項目成功之日,也許就是企業(yè)關門之時,淘金的夢想只能變成一個“美麗的神話”。
正如硬幣的正反兩面,多聯機市場正遭遇挑戰(zhàn)。
首先,魚龍混雜,產品品質得不到保障。目前國內生產多聯機產品的廠家眾多,其中多數是拼湊型企業(yè)。很多廠家缺少研發(fā)實力,貼牌銷售,沒有長期的發(fā)展理念。更為嚴重的是,部分企業(yè)為了短期利益,在原材料上弄虛作假,導致產品質量差,使用壽命短。
其次,產品升級緩慢,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事實上,多聯機作為一項較為先進的產品,具有一定的競爭優(yōu)勢,而多數廠家沒有潛心研究,一味抄襲模仿,導致了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
此外,價格競爭白熱化。不同品牌之間競爭激烈,企業(yè)相互壓價,搞惡性競爭,甚至出現多聯機產品賣出單元機產品的價格,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產品檔次和質量,在市場上造成了不良影響,嚴重影響了行業(yè)的美譽度,從根本上也阻礙了多聯機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筆者認為,在多聯機市場競爭混亂不堪表象下,行業(yè)洗牌大幕已經悄然開啟。對于空調用戶而言,更加在意的是產品的美譽度、品牌知名度,價格因素并不是主導。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多聯機市場上高、中、低端產品競爭格局才涇渭分明。事實上,高端消費群體不會因為價格而輕易改變消費習慣,因此,低價策略等對定位高端品牌的影響甚微,競爭還是集中在中、低端產品市場。
記得多年前三菱電機家用空調營銷部長胡紀與某知名家電連鎖的一次談判,對高端品牌有非常經典的詮釋。當時,家電連鎖要求三菱電機方面多出點費用可以爭取到好的展示位置,被胡紀一口回絕了。他表示,在賣場只要有位置放即可,哪怕是邊角,甚至放在洗手間旁邊都可以,理由是,即便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不是三菱電機的消費群體也不會考慮選購三菱電機品牌,反之,如果是三菱電機的消費者則更不會因為位置而放棄選擇三菱電機產品。
當然,在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市場環(huán)境下,胡紀的觀點并非完全正確。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無論未來市場如何變化,品質永遠是制勝市場的最重要砝碼。在未來多聯機產品市場,空調產品的專業(yè)性和應用需求的復雜性,決定了客戶將選擇和信任更專業(yè)的品牌。如何利用好產品,進行最佳的方案組合,才是多聯機品牌未來取得競爭優(yōu)勢的關鍵所在。
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見證了多聯機發(fā)展對行業(yè)的影響。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多聯機在行業(yè)發(fā)展中存在的種種詬病。那么,未來幾年其發(fā)展前景如何?是否繼續(xù)引領著行業(yè)的發(fā)展?高歌猛進的態(tài)勢能夠保持多久?
判斷多聯機產品市場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我們從分析多聯機產品市場的競爭對手著手,延續(xù)以往的分類,冷水機組(包括離心機、風冷螺桿、水冷螺桿、模塊機)、多聯機(包括變頻多聯機、數碼渦旋多聯機)、溴化鋰機組、水/地源熱泵機組(包括分體式水環(huán)熱泵機組、整體式水環(huán)熱泵機組)、單元機組,不難發(fā)現,5大類產品中,單元機組、溴化鋰機組、水/地源熱泵機組3大類產品市場容量在市場中的占比相對較小,對多聯機構成的影響不大,僅有冷水機組產品市場容量與之接近。因此,在未來產品陣營的博弈中,冷水機組依然是多聯機的最大敵手。
分析人士認為,在項目實際應用中,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空調系統沒有好壞一說,只有哪種空調系統更加匹配。大的方向上,尤其是大型建筑方面,從空調系統節(jié)能等因素綜合考量,冷水機組優(yōu)于多聯機產品。對此,鐘朝安教授持贊成意見。
鐘朝安認為,冷水機組市場不斷萎縮的主要原因有3點:(1)施工不規(guī)范。冷水機組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施工一定要規(guī)范?,F在工程公司普遍做法是,這邊買個主機,那邊買點配件,過多的考慮經濟利益,怎么劃算怎么操作。(2)監(jiān)理缺失。2000年以前,項目驗收都要有項目驗收合格報告,而如今90%以上項目簡化了這一程序,不驗收空調就開始進行工作,隱患顯而易見。(3)運行管理落后。冷水機組好比相機中的單反機,多聯機好似相機中的傻瓜機,正是因為多聯機簡單方便才廣受青睞。在國外有很多專業(yè)水準的管理公司,而中國在這方面還沒有起步。
“冷水機組如果能夠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前提下,規(guī)范施工,嚴格監(jiān)理,其市場前景廣闊,市場容量也不會遜于多聯機產品市場容量?!辩姵脖硎?,“冷水機組的出路在于設備供應商要實現機電一體化,格力中央空調提出的系統解決、一步到位的思路符合水機產品的發(fā)展方向,值得借鑒?!?/p>
盡管行業(yè)對冷水機組市場充滿了期待,但是,冷水機組市場沒落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其奮起直追的可能性似乎變得渺茫,就連歐美系冷水機產品大佬們也開始熱衷多聯機產品的推廣了。如此看來,多聯機產品在未來數十年內的行業(yè)霸主地位依然無可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