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陳誠,鐘 漓,王振冉,田小林
(桂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胃腸外科,廣西桂林541001)
胃癌是中國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位居世界高發(fā)惡性腫瘤第4位[1],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胃癌早期癥狀不具有特異性,不易引起患者及醫(yī)生的重視,早期診斷率較低,較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為晚期,錯過了手術最佳時機或已無法行胃癌根治術。因此,胃癌患者晚期多采有化學治療,胃癌對化學治療相對敏感,可是迄今為止,對晚期胃癌尚無公認的、規(guī)范的統(tǒng)一化學治療方案[2]。臨床實踐表明,晚期胃癌患者化學治療效果差,復發(fā)治療者更差[3]。因此,開發(fā)新的藥物、設計新的方案已成為國內(nèi)、外胃癌領域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國外許多文獻報道表明,卡培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是治療胃腸惡性腫瘤療效較好且不良反應輕的兩種新藥[4],近年來,國內(nèi)也有不少報道已證實卡培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方案治療晚期胃癌效果顯著。而貝伐單抗作為一種分子靶向藥物,對其在晚期胃癌中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報道少見。本文旨在通過對38例胃癌患者采用貝伐單抗與卡培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方案治療,以觀察其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為臨床晚期胃癌的科學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38例晚期胃癌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34~65歲,平均 (54.4±13.5)歲;納入標準:胃鏡下活檢及細胞學、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胃癌,根據(jù)UICCI 1997年分期均為Ⅳ期;在本次研究之前無任何放身、化學治療;Kamofsky評分大于80分,預計生存期不低于5個月;無腫瘤相關的出血病史,且血常規(guī)檢查顯示,血紅蛋白大于100g/L;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嚴重心肺疾病。病理類型:低分化癌10例,高分化癌8例,黏液腺癌6例,菅狀腺癌6例,中分化癌4例,印戒細胞癌3例,未分化癌1例。轉移情況:肝轉移10例、肺轉移6例、腹腔轉移3例、淋巴結轉移2例,其中7例存在2個或2個以上的病灶轉移。手術史:10例有1次手術史、1例有2次手術史,27例無手術史。將38例患者分為兩組,19例患者采用卡培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方案化學治療,作為對照組;另外19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貝伐單抗化學治療,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第1~14天,卡培他濱2 000 mg/m2,每天分2次口服。第1天奧沙利鉑130mg/m2靜脈滴注,其后,每3周重復1次[5]?;瘜W治療前常規(guī)使用5-HT3拮抗劑及維生素B12(1 000g/d),前者可止嘔,后者可保護周圍神經(jīng)功能。用奧沙利鉑當天禁冷[6]。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第1天以7.5mg/kg貝伐單抗靜脈滴注,每3周重復1次[7]。治療期間每周監(jiān)測患者血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等,每21天為1個周期,所有患者均至少連續(xù)用藥2個周期。
1.3 評價標準 按照WHO實體腫瘤近期客觀療效評定標準進[8]行客觀療效評定,完全緩解(CR):腫瘤完全消失大于1個月;部分緩解(PR):腫瘤最大直徑及最大垂直直徑乘積縮小程度大于50%,其他病灶無明顯增大;穩(wěn)定(SD):腫瘤最大直徑及最大垂直直徑乘積縮小程度小于50%或增加小于25%;進展(PD):腫瘤最大直徑及最大垂直直徑乘積增加大于50%。近期客觀總有效率(RR)=CR(%)+PR(%)。毒性反應按照WHO抗癌藥物急性與惡急性不良反應和分級標準[8]進行判定。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 觀察組近期有效率為84.20%,對照組為52.63%,觀察組近期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CR、PR、SD、PD、RR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n(%),n=19]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均表現(xiàn)為骨髓抑制、口腔炎、消化道不適及周圍神經(jīng)毒性等,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3例發(fā)生腹痛、腹瀉,且1例腹痛明顯者經(jīng)相關檢查確診為胃腸穿孔,對照組患者無明顯腹痛腹瀉癥狀。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見表2,嚴重程度由輕至重按WHO抗癌藥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分級標準,分為0°~Ⅳ°。
表2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n)
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移與腫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關[9],因此,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即可對腫瘤產(chǎn)生抑制作用。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可誘導血管形成,其高水平表達與腫瘤轉移及疾病預后不良密切相關[10-11]。貝伐單抗是重組人源化抗VEGF的單克隆抗體靶向制劑,可識別并結合人VEGF受體樣的結合部位,發(fā)揮血管抑制作用,誘導腫瘤細胞凋亡[12]。研究表明,貝代單抗應用于晚期胃癌治療時,不僅可抑制瘤體生長,而且還為其他化學治療方案的治療爭取了更多的時間[13]。
目前新的有效的胃癌化學治療方案以紫杉醇、伊立替康、卡培他濱及奧沙利鉑等新藥為主,口服卡培他濱抗腫瘤效果類似于氟尿嘧啶的持續(xù)輸注,卡培他濱應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療,在達到與氟尿嘧啶同等療效的同時,避免了靜脈穿刺引起的各種并發(fā)癥,易被患者接受。奧沙利鉑為新一代鉑類衍生物,可通過產(chǎn)生烷化物抑制DNA的合成與復制,最終抑制腫瘤細胞增殖[14]。而奧沙利鉑聯(lián)合卡培他濱可發(fā)揮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增強抗腫瘤效果[15-16]。
從本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對照組患者近期總有效率(52.63%)。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近期總有效率為84.2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對兩組患者用藥后藥物毒副反應的比較結果可以看出,兩組患者骨髓抑制現(xiàn)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胃腸道反應明顯高于對照組,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及腹痛、腹瀉,觀察組患者中共3例發(fā)生腹痛,且1例為3度腹痛,經(jīng)相關檢查確診為胃腸穿孔。關于貝伐單抗應用時引起胃腸穿孔并發(fā)癥國外已有學者報道。因此,在采用貝代單抗聯(lián)合其他化學治療方案治療晚期胃癌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癥狀與體征,盡早發(fā)現(xiàn)患者持續(xù)性腹痛癥狀,以便及時停藥。
綜上所述,貝伐單抗與卡培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胃癌的近期療效確切,但由于貝伐單抗可引起嚴重的消化道不適反應,在用藥過程中,應加強病情觀察,避免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王愛英,張毛講.卡培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6):58-59.
[2]關麗莉.卡培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治療老年人晚期胃癌36例[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0,22(6):423-425.
[3]王衛(wèi)星.卡培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胃癌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1,32(16):3237-3238.
[4]田姍,李曾.卡培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胃癌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9(4):48-50.
[5]田姍,李曾.替吉奧與卡培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胃癌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1,9(4):48-50.
[6]黃小兵,崔德利.卡培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胃癌[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1):109-110.
[7]趙文英,陳冬云,齊全.伊立替康或奧沙利鉑聯(lián)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胃癌的療效比較[J].中華腫瘤雜志,2011,33(4):295-298.
[8]蔣代文,蔡君,李爽,等.奧沙利鉑聯(lián)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0,18(5):972-973.
[9]陸錫燕,周長芳,陳雷.紫杉醇聯(lián)合奧沙利鉑和卡培他濱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0,15(11):1023-1025.
[10]Liu SV,Gollard R,Iqbal S.Case report of perforation of an ileal neobladder after treatment of rectal Cancer with bevacizumab and comment on mechanisms of intestinal perforation associated with bevacizumab[J].J Clin Pharm Ther,2012,37(5):607-609.
[11]王磊,胡冰,季楚舒,等.XELOX與FLO方案治療晚期胃癌的近期療效及毒副反應比較[J].安徽醫(yī)藥,2011,15(3):329-330.
[12]倪田根,關泉林,王娜,等.貝伐單抗聯(lián)合化療一線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J].腫瘤,2010,30(3):232-238.
[13]趙靜,李航,張力,等.四例貝伐單抗所致腎損害臨床和病理特征分析[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2,34(2):153-158.
[14]趙靜,張文,李文樺,等.貝伐單抗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癌癥雜志,2011,21(10):799-802.
[15]Díaz-Rubio E,Gómez-Espa?a A,MassutíB,et al.Firstline XELOX plus bevacizumab followed by XELOX plus bevacizumab or single-agent bevacizumab as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The phase III MACRO TTD study[J].Oncologist,2012,17(1):15-25.
[16]袁媛,于靜,張昊,等.小劑量奧沙利鉑聯(lián)合卡培他濱治療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0,50(5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