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權,陳姣姣,劉運紅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河南鄭州 450045)
土石壩歷史悠久,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簡單、可以適用多種復雜地質條件等優(yōu)勢,已成為壩工界的主導壩型.隨著壩體高度的增加,除了滲流和穩(wěn)定計算外,其應力和變形分析已經(jīng)成為大型土石壩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限元法是進行應力和變形分析目前最準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ANSYS[1]是大型通用的有限元計算軟件,已經(jīng)成為土木建筑行業(yè)分析軟件的主流,但在ANSYS中卻沒有適合于土石壩材料的本構模型.鄧肯-張E-B模型是一種土體的本構模型[2],被廣泛應用于巖土工程中[3].筆者通過ANSYS提供的APDL語言二次開發(fā)平臺,實現(xiàn)了在ANSYS中對鄧肯-張E-B模型的模擬.
鄧肯(Duncan)和張(Chang)提出的鄧肯-張E-B模型是一種非線性彈性模型,非線性彈性模型是根據(jù)廣義胡克定律建立剛度矩陣D,但考慮到非線性,包含在矩陣D中的彈性常數(shù)E,ν不再視為常量,而是看作隨應力狀態(tài)而改變的變量.
1.1.1 彈性模量的計算
依據(jù)鄧肯-張模型,應當首先判斷單元處于卸荷還是加荷狀態(tài):當(σ1-σ3)<(σ1-σ3)0且S<S0時,單元處于卸荷狀態(tài),用彈性模量Eur表示;反之,單位處于加荷狀態(tài),彈性模量用Et表示.(σ1-σ3)0為歷史上曾經(jīng)達到的最大偏應力,S0為歷史上曾經(jīng)達到的最大應力水平.
對于加荷狀態(tài),切線彈性模量Et為
式中:c為材料凝聚力;φ為材料內摩擦角;pa為標準大氣壓;σ1,σ3分別為單元的大主應力、小主應力;Rf為破壞比;K為彈性模量系數(shù);n為彈性模量指數(shù);Kur為卸載和再加載時的彈性模量系數(shù);nur為卸載和再加載時的彈性模量指數(shù).1.1.2 體積模量的計算
切線體積模量采用下式計算
式中:Kb為體積模量系數(shù);m為體積模量指數(shù).
引入切線體積模量Bt后,相當于假定土的泊松比為
只要確定c,φ,Rf,K,n,Kur,nur,Kb,m這幾個參數(shù),就可以確定鄧肯-張E-B模型,而這些參數(shù)均可由常規(guī)三軸試驗獲得.
1.2.1 APDL語言編寫鄧肯-張E-B模型的宏命令
APDL[4-5]即 ANSYS 參數(shù)化設計語言,用其編寫的鄧肯-張E-B模型的宏命令如下:
1.2.2 ANSYS 模擬土石壩施工分層加載[6-7]
ANSYS模擬土石壩的施工填筑過程,主要利用ANSYS中的“激活”和“殺死”單元.按照填筑順序,首先只激活地基的單元,代表只有地基,荷載是地基的自重;然后在此基礎上激活第一層結構的單元,代表此時施工進行到第一層,荷載是該層結構的自重;進而按照施工順序繼續(xù)激活各層的結構,直至填筑到壩頂.
有限元法利用逐級加荷增量法進行土體的非線性計算.由于計算過程涉及到非線性計算和生死單元,因此應當應用自適應下降關閉的完全牛頓-拉普森選項,即每進行一次平衡迭代,修改剛度矩陣一次.
1.2.3 ANSYS 重啟動分析
在壩體施工階段,為了進行下一級施工,每完成一次施工求解,必須進行重啟動分析,以保證結果的正確.重啟動分析并不保存生死單元的設置,因此在重啟動分析時應當重新設置單元的生死情況.
1.2.4 初始應力狀態(tài)的設置
根據(jù)鄧肯-張E-B模型的公式可以看出,要計算單元的Et和Bt,必須知道單元的σ1和σ3,但每級新填筑層各單元的初始應力狀態(tài)是{σ}=0.如果以此代入鄧肯張公式,則Et=0,無法進行計算.通常采用下面方法確定新填筑層的初始應力狀態(tài)[8-9]:
式中:γ為填土的重度;h為單元形心在土層表面以下的深度;K0為土的靜止側壓力系數(shù);φ為此種材料的內摩擦角.
1.2.5 計算步驟
首先建立土石壩三維模型;然后通過控制單元生死來模擬土石壩的分層施工,在每一層施工完成后通過編制的宏命令來提取各個活單元的最大、最小主應力,執(zhí)行宏修改每個單元的彈性常數(shù);再把當前填筑高度所計算的結果作為下次繼續(xù)計算的初始條件進行重啟動計算.從而可動態(tài)模擬土石壩的施工過程,并在每一層填筑的過程中動態(tài)修改土石壩的彈性常數(shù),進而可實現(xiàn)鄧肯-張本構模型在土石壩中的應用.
1.2.6 對結果進行后處理
后處理程序的基本設計思想[10]是:將沒有填筑部分的壩體位移歸零.實現(xiàn)方法如下:假設壩體共分n層進行填筑,進行了n步計算,則每一步都包含所有壩體單元的計算結果.對于第一層,第n步的計算結果中的第一層單元的結果即為真實結果;第二層單元的結果需要用第n步的計算結果減去第1步的計算結果得到;同理,第i步的計算結果應當用第n步的計算結果減去第(i-1)步的計算結果得到.假如要求蓄水后正常運行期位移,則可以利用前述步驟求得的結果,加上水壓力單獨作用下壩體產(chǎn)生的位移.
安寧水電站攔河壩為瀝青混凝土心墻堆石壩,壩頂高程為2 135.00 m,最大壩高62.00 m,壩頂寬度10.00 m,壩頂軸線長度336.00 m.瀝青混凝土心墻厚度為0.80 m,心墻基礎位于混凝土墊座上,墊座寬3.00 m,高3.00 m.壩體河床覆蓋層最大深度約為92.00 m.壩基防滲形式采用混凝土防滲墻(壩基覆蓋層)和帷幕灌漿(壩基基巖),混凝土防滲墻最大深度為87.00 m,厚度為1.00 m.攔河壩筑壩材料分區(qū)從上游到下游分為上游干砌石護坡(厚度為1.00 m)、上游墊層(厚度為 0.50 m)、上游堆石區(qū)、上游2.00 m厚過渡層、瀝青混凝土心墻(厚度為0.80 m)、下游 3.00 m 厚過渡層、下游堆石區(qū)、下游墊層(厚度為0.50 m)、下游干砌石護坡(厚度為1.00 m).在下游壩基設置厚為1.00 m的過渡料和厚為1.00 m水平反濾層.水庫設計正常蓄水位高程為2 130.00 m.
計算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土石壩斷面建立二維有限元模型.共剖分2 671個節(jié)點,2 617個單元.分8個荷載步,地基為第1荷載步,壩體填筑分為6個荷載步,蓄水到正常蓄水位為1個荷載步.邊界條件:底部取豎直約束,上、下游取水平約束.計算取定的坐標系:x為順河向,指向下游;y為豎直向,方向向上.
計算工況:竣工期(壩體自重);蓄水期(壩體自重、浮托力、水壓力),蓄水期上游正常蓄水位57.00 m.計算參數(shù)見表1和表2.
表1 覆蓋層及壩體土石料計算參數(shù)
表2 混凝土及基巖參數(shù)
竣工期及蓄水期對應壩體及覆蓋層的大小主應力、位移如圖1至圖8所示.圖形只截取中間較重要的一段,自上游壩角向上游延伸132.42 m,自下游壩角向下游延伸138.03 m.圖中應力的符號規(guī)定為:壓應力為正,拉應力為負,單位為MPa;位移的符號規(guī)定為:豎向位移以向下為正,水平位移以向下游方向為正,單位都為cm.
竣工期壩體最大沉降為50.70 cm,占最大壩高
圖1 竣工期壩體及覆蓋層豎直位移(單位:cm)
竣工期大主應力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在防滲墻以及防滲帷幕與基巖接觸部位附近,有應力集中現(xiàn)象.壩體大主應力的最大值為1.48 MPa,發(fā)生在壩底靠近心墻的位置.竣工期小主應力如圖4所示.
圖3 竣工期壩體及覆蓋層大主應力(單位:MPa)
初次蓄水后壩體的最大沉降為56.60 cm,與竣工時相比沉降了5.90 cm,發(fā)生的位置仍然是在上、下游壩體中部與覆蓋層鄰近的位置處,如圖5所示.
竣工期大主應力如圖7所示.可以看出在防滲墻以及防滲帷幕與基巖接觸部位附近,有應力集中現(xiàn)象.壩體大主應力的最大值為1.58 MPa,依然發(fā)生在壩底靠近心墻位置處.竣工期小主應力如圖8所示.可以看出蓄水后,由于水荷載的作用,上游壩殼內的小主應力急劇減少,心墻及下游壩殼內的小主應力有所增大,不再是對稱分布.壩體小主應力的最大值為0.47 MPa,發(fā)生在下游堆石體下方靠近覆(62.00 m)的0.82%,發(fā)生在上、下游壩體中部與覆蓋層鄰近的位置處,如圖1所示.向上游水平位移最大值2.66 cm,占最大壩高的0.04%,發(fā)生在上游覆蓋層內;向下游水平位移最大值7.93 cm,占最大壩高的0.13%,發(fā)生在下游覆蓋層內,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小主應力關于心墻和防滲墻對稱分布,壩體小主應力的最大值為0.24 MPa,發(fā)生在圍堰下方接近覆蓋層位置處.與竣工期相比,蓄水后壩體及覆蓋層的水平位移變化較為明顯,覆蓋層的向下游水平位移達到了19.87 cm,占最大壩高0.32%,如圖6所示.蓋層處.
圖2 竣工期壩體及覆蓋層水平位移(單位:cm)
圖4 竣工期壩體及覆蓋層小主應力(單位:MPa)
圖6 初次蓄水壩體及覆蓋層水平位移(單位:cm)
圖7 初次蓄水壩體及覆蓋層大主應力圖(單位:MPa)
圖8 初次蓄水壩體及覆蓋層小主應力圖(單位:MPa)
1)在ANSYS軟件中,開發(fā)鄧肯-張E-B模型是完全可行的,ANSYS提供的二次開發(fā)功能能夠滿足實際的需要.
2)利用ANSYS二次開發(fā)功能進行的土石壩計算程序理論充足,計算過程由ANSYS自生的非線性求解器實現(xiàn),保證了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3)通過對安寧水電站瀝青混凝土心墻堆石壩的計算,結果表明,此程序能充分反映土石壩材料的特性和施工過程.
4)通過后處理之后,最終輸出的等值線能夠反映土石壩的豎直沉降和水平位移,符合一般規(guī)律,表明程序是可行的.
[1]張勝民.基于有限元軟件ANSYS7.0的結構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錢家歡,殷宗澤.土工原理與計算[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
[3]戴躍華,薛繼樂.ANSYS在土石壩有限元計算中的應用[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07,5(4):74 -77.
[4]龔曙光,謝桂蘭.ANSYS操作命令與參數(shù)化編程[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5]博弈創(chuàng)作室.APDL參數(shù)化有限元分析技術及其應用實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
[6]張愛軍,謝定義.復合地基三維數(shù)值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7]朱伯芳.有限單元法原理與應用[M].2版.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8.
[8]陳慧遠.土石壩有限元分析[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88.
[9]范泳賢,劉芳.鄧肯-張E-B模型的ANSYS二次開發(fā)及其應用[OL].[2009-02-12].中國科技論文在線,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0902 -568.
[10]彭國倫.FORTRAN 95程序設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