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強
(宜興214221)
“如意壺”有形與神、意與象、氣與韻、理與法的美學準則,運用得恰到好處,并在傳統紫砂壺的經典式樣中融入了現代的人文精神元素。但紫砂壺藝發(fā)展的動力在于創(chuàng)新,一把美侖美奐的紫砂壺器,加上吉利的蘊意,能久久熨貼著人的心靈。
紫砂“錦繡如意壺”(見圖1)是在傳統“如意壺”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的。壺鈕周圍有如意紋飾裝飾,整體錯落有致、骨肉勻亭;壺的口沿與壺蓋截成一條圓線,口蓋各占一半,蓋子蓋上即合成飽滿的圓線;壺流胥出自然,且有如意紋裝飾;壺把勻勢而起,且與壺流如意貫氣,平緩舒展合體,使整器精美絕倫,在泥色的襯托下呈悠然、典雅之美。紫砂“錦繡如意壺”設計的巧妙之處在于壺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圓扁葫蘆,長流的轉折呼應重心略向上的環(huán)形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蓋鈕凸起令壺的重心上移,腹似虛實,顯得精實有神,并結合現在線條藝術簡約化、抽象化的特征,在壺器的蓋、流、把處融入了如意的雕塑以及線條裝飾,使整器簡約大方、美輪美奐。
圖1錦繡如意壺
紫砂壺藝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tài)四個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輪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韻,一種能令人意會體驗出精神美的韻味;氣,即氣質,壺藝所內涵的本質的美;態(tài),即形態(tài),作品的高、低、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姿態(tài)。從這幾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板\繡如意壺”將傳統壺的“圓”運用得淋漓盡致,對傳統紫砂壺實用性第一的理念作了很好的詮釋,展現了圓壺的線條之美。壺體小巧、精致,手感輕巧,抓握方便;壺身扁圓,飽滿充實,氣度不凡,有圓圓滿滿之寓意;壺口較大,蓋面平圓,口沿和蓋沿銜接自然、平穩(wěn),形成兩個線圈,對簡潔的壺型起到了裝飾作用,增強了形式美;一粒圓壺鈕安靜地落在壺蓋正中間,顯得乖巧可愛,形狀與壺身相似,也呈扁圓形,似一對母子一上一下、一大一小、相映成趣;壺把纖細,彎曲自然成圓,弧度平滑,形成耳圈,正適合一指穿過,把持舒適;與壺把對應的是壺身另一側的一彎小嘴,微微翹出而顯勁道,頗顯圓潤?!板\繡如意壺”整器無不體現出“圓”的味道,一氣呵成,實乃此中精品。
在紫砂藝術上汲取前人的經驗藝術精華,師古不泥,又勤于研修,大膽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在探索陶藝的道路上注重挖掘素材,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真正做到其壺如其人,其物言其意,作品古樸雋永、氣勢磅礴、意蘊悠長,盡可能展示出紫砂作品的藝術造詣和藝術品味。但是,不管“如意壺”的造型如何的變化,其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符號及其蘊意是不會改變的。就像這把“錦繡如意壺”,其圖案仍舊保持著蘊含的吉祥蘊意?!叭缫狻蔽幕侵袊鴤鹘y文化中的一支代表性文化,按如意形狀做成各種紋樣,喻為“稱心”、“如意”。在中國人的文字里,生活中“如意”二字永遠都是一件很向往的、美麗的事?!叭缫狻币辉~最早來源于印度梵語“阿娜律”。據傳,“如意”的起源與我們日常生活中俗稱“不求”的搔癢工具有著一定的關系。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稱“如意”。后其作用發(fā)生變化,除了有實用功能外,還有強調吉祥的含義,向純粹陳設珍玩演化,寄托人們向往吉祥美好如意的愿望。
“如意壺”是紫砂傳統造型里的經典作品之一,造型最初來源于鼓型,壺身筒便是取自鼓身經過演繹后而得?!叭缫鈮亍倍嗄陙斫浘貌凰?,除了造型的典雅端莊,線條的流暢和各比例的協調也深得人們喜歡。正如“錦繡如意壺”,它簡潔大方、古樸、典雅;線條流暢挺括,藝術語言寓古于新,散發(fā)著濃郁的東方藝術特色。尤為重要的是,在現代線條藝術發(fā)展的背景下,“錦繡如意壺”對傳統意義上的“如意壺”進行的重構,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1]趙艷紅.茶文化簡明教程[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2]宋詩杰.如意·吉祥[J].上海工藝美術.2011(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