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范
(龍井市智新林業(yè)站,吉林 延邊 133418)
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為五加科五加屬半陰性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人參是珍貴藥材,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但由于環(huán)境破壞和過度采挖,野山參資源瀕臨枯竭,已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為了保護森林資源、提高人參品質,在適宜人參生長的林下種植人參是必然的選擇。
林下培育人參技術要求嚴格,關鍵是選擇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和采用正確的播種、移栽和管理方法。
選林樹齡在20 a以上的林分,樹種以椴、白樺、蒙古櫟、榆、槭樹等組成的闊葉林為好;林下還要有榛、胡枝子、刺五加等灌木,可構成雙層遮蔭,郁閉度以0.6左右為宜。土壤要有一定的枯枝落葉層、腐殖質層、黃土層,不漬水,透氣性良好。林地坡度在25°以下為宜,坡向以東南、北坡、西坡為好。
一是在選擇好的林地上,播種未經催芽處理的種子;另一種是播種經過催芽處理的種子,播種經催芽處理的種子比播種干籽參苗可以早出土1 a,而且出苗率高。林下播中有兩種方法:一是插孔播種,用長20 cm、粗1 cm的木棒,一頭削成尖狀,在選好的林地上扎眼,深4~5 cm,間隔5 cm,每個孔眼放2粒催芽斷根尖后的種子,或播種3粒未經催芽處理的種子,然后覆蓋孔眼踏實,把枯枝落葉覆回原處。另一種方法是開溝播種,用鎬在種植區(qū)內順等高線刨6 cm深溝,溝行距30~50 cm,在溝內采取等距點播,每隔5 cm點一粒種子,播種后,將原土回填、踏實后,再將原落葉覆蓋在表土層上。
從2 a生或3 a生園參小苗中挑選圓膀長蘆、類似橫靈體,支根八字型,須根清晰的參苗,移栽到林下。移栽時間以10月中旬或春季立夏之前較適宜。要開圓型穴,穴的直徑10~12 cm(主要根據(jù)參苗須根的長短而定),深度要達到10 cm,拌上活黃土攤平穴面。移植前把穴土開6 cm深小溝,放一塊能襯托人參苗主體的薄石片或純黃土土餅,然后把參苗放在上面,把參的形態(tài)擺好再蓋一層活黃土,然后把拌均勻的黑黃土(黑黃土比例4∶6)覆蓋上,要高于原地面5 cm,防止穴土沉實后形成小坑積水。覆蓋完土以后,再覆蓋上5~6 cm厚落葉。有條件的可以摘掉花蕾,助長參根增重。
在播種后的前5年,禁止進行任何生產經營活動。從第6年開始,可在冬季進行清除雜草灌木,并及時調整郁閉度。
鼠害對林下參培育危害巨大,在整個生長期內,要采用鼠夾、鼠籠和生物制劑等方法,嚴格控制鼠害。
盜采對林下參培育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不僅影響到參農的收貨量,而且嚴重降低了人參的銷售價格。因此,從播種后的第10年開始,要死看死守,防止盜采行為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