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仲華
(甘肅省臨洮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臨洮 730500)
臨洮縣位于甘肅中部,東經103°30′~104°19′、北緯35°03′~35°56′,海拔1730~3670m。年平均氣溫7℃,≥10℃的積溫2 145.2~3 631.4℃,無霜期113~172 d;年總日照時數(shù)2 437.9 h,日照率55%;年平均降水量465mm。全縣耕地面積7.2萬hm2。玉米是臨洮縣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種植區(qū)域由最初的水川區(qū)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山旱地,為了規(guī)范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技術,筆者結合生產實踐,將臨洮縣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總結如下。
選擇海拔在2 300m以下,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力中上、坡度在15℃以下的地塊,不宜選擇陡坡地、石礫地、重鹽堿地等瘠薄地。
采用伏秋深耕和覆膜前淺耕兩種方式。伏秋深耕即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耕滅茬,耕深達25~30 cm,耕后及時耙耱;覆膜前淺耕即平整地表,耕深18~20 cm。有條件的地區(qū)可采用旋耕機旋耕,做到“上虛下實無根茬、地面平整無坷垃”,為覆膜、播種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在幅寬110 cm的壟上,用木材或鋼筋制成的劃行器劃行,劃行器大行齒距70 cm、小行齒距40 cm。
一般結合整地施入優(yōu)質腐熟農家肥45 000~75 000 kg/hm2,肥力好的地塊施尿素450 kg/hm2、普通過磷酸鈣1 200 kg/hm2;肥力中等的地塊施尿素525 kg/hm2、普通過磷酸鈣1380 kg/hm2;肥力差的地塊施尿素600 kg/hm2、普通過磷酸鈣1 620 kg/hm2。另外加施硫酸鋅30~45 kg/hm2。2/3氮肥和全部磷肥、鋅肥結合起壟一次性施入小壟中間,剩余1/3氮肥于大喇叭口期在玉米株間穴施。
在劃好的小行中間開淺溝集中施入化肥。也可施于地表,然后用犁向小行中間翻土開溝,形成小壟,把落在大行上的土向大行中間耙形成大壟,使小壟高15 cm,大壟高10 cm。也可用起壟機起壟。壟起好后,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mL/hm2對水750 kg噴灑壟面防除雜草。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用40%辛硫磷乳油3.75 kg/hm2加細沙土450 kg拌成毒土撒施于播種溝殺蟲。用幅寬120 cm、厚0.008mm的白色普通透明地膜覆蓋。覆膜方式采用秋覆膜(10月下旬至土壤封凍前)和早春頂凌覆膜(3月上中旬土壤晝消夜凍時)。覆膜時靠地邊一面用土壓實,靠地里一面膜邊應接在大壟中間用土間斷點壓,每隔2~3m橫壓土腰帶攔截雨水,防止大風揭膜。第2幅地膜與第1幅地膜在大壟中間相接,相接處從下一大壟壟側取土壓實,依次類推鋪完全田。坡地按等高線劃行起壟。覆膜7 d后,地膜與地面緊貼,這時要在壟溝內每隔50 cm打直徑為3mm的滲水孔。切實抓好冬春季防護管理工作,嚴禁牲畜入地踐踏,防止大風造成揭膜。要經常沿壟溝逐行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破損,及時用細土蓋嚴。
海拔2 000m以下的區(qū)域選用豫玉22號、隴單4號、方玉36號、金穗4號、金穗5號、金穗8號等中晚熟玉米品種;海拔2 000~2 200m的區(qū)域選用中玉9號、金凱3號、先玉335、沈單16號、酒試20、金象3號、富農1號、金穗3號、金穗7號、酒單4號等中熟品種;海拔2 200~2 300m的區(qū)域選用新玉10號、新玉35號、酒單2號、酒單3號等早熟品種。
要求統(tǒng)一使用包衣種子,未經包衣處理的播前必須進行藥劑拌種。一般用5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重量的0.2%拌種可防治地下害蟲,用20%三唑酮乳油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拌種可防治瘤黑粉病等病害。一般先拌殺蟲劑,再拌殺菌劑。
當5 cm土層地溫穩(wěn)定通過10℃時為玉米適宜播期。海拔2000m以下的地區(qū)4月上旬播種,海拔在2000~2200m的地區(qū)4月中旬播種,海拔2200~2300 m的地區(qū)4月下旬播種。土壤過分干旱時要造墑播種,即采取點水播種的辦法,為種子萌發(fā)出苗創(chuàng)造條件。采用玉米點播器按適宜的株距將種子破膜穴播在壟溝內,每穴下籽2~3粒,播深3~5cm,點播后隨即按壓播種孔,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防止吊苗、粉籽現(xiàn)象發(fā)生。用細砂土、牲畜圈糞或草木灰等疏松物封嚴播種孔,以防播種孔大量散墑和遇雨板結影響出苗。
按照土壤肥力狀況和降水條件確定種植密度。年降水量300~350mm的地區(qū)以4.5萬株/hm2為宜,株距35~40 cm;年降水量350~450mm的地區(qū)以5.25萬~6.00萬株/hm2為宜,株距30~35 cm;年降水量450mm以上地區(qū)以6.00萬~6.75萬株/hm2為宜,株距27~30 cm。肥力較高的地塊可適當加大種植密度。
玉米苗期是長根、增葉、莖葉分化的營養(yǎng)生長階段,決定了玉米的葉片和節(jié)數(shù)。到拔節(jié)期,基本上形成了強大的根系,葉片又是地上部分生長的中心。管理的重點是促進根系發(fā)育、培育壯苗。
5.1.1 破土引苗 春旱時期遇雨,地膜上的覆土容易形成板結的“蘑菇帽”,導致幼苗難以出土,所以應及時破土引苗。
5.1.2 查苗、補苗 苗期隨時到田間查看,發(fā)現(xiàn)缺苗斷壟要及時移栽,補苗后澆少量水,然后用細濕土封住孔眼。
5.1.3 間苗、定苗 應堅持“三葉間、五葉定”的原則,即出苗后2~3片葉時開始間苗,除去病、弱、雜苗;幼苗達到4~5片葉時即可定苗,每穴留苗1株,保留生長整齊一致的壯苗。
5.1.4 打杈 全膜玉米生長旺盛,常常產生大量分蘗,這些分蘗不能形成果穗,只能消耗養(yǎng)分。定苗后至拔節(jié)期間要勤查勤看,及時將分蘗徹底從基部掰掉或割除。
玉米拔節(jié)后莖節(jié)間迅速伸長、葉片增大,根系繼續(xù)擴展,雌穗和雄穗分化形成,是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期。該階段管理的重點是促進葉面積增大,特別是中上部葉片,促進莖稈粗壯墩實。玉米進入大喇叭口期,即展開葉片達到10~12片時,追施壯稈攻穗肥。追肥方法是用玉米點播器或追肥槍從兩玉米株距間打孔深施。
玉米后期以生殖生長為中心,是決定穗粒數(shù)和粒重的時期。管理的重點是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蟲。肥力高的地塊一般不追肥,以防貪青。若發(fā)現(xiàn)植株發(fā)黃等缺肥癥狀時,應及時追施增粒肥,一般追施尿素75 kg/hm2為宜。
當玉米苞葉變黃、葉色變淡、籽粒變硬有光澤,而莖稈仍呈青綠色、水分含量在70%以上時及時收獲。果穗收后搭架或入囤晾曬,防止淋雨受潮導致籽粒霉變,待充分干燥水分含量降至13%以下后脫粒貯藏或銷售。除“一膜兩用”的地塊外,秸稈應及時收獲后入窖青貯作飼料用,然后清除殘膜,深耕耙耱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