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希艷
(武清區(qū)林業(yè)科技推廣中心,天津 301700)
隨著人們對造林認識的提高,造林已經(jīng)不僅是公益事業(yè),而且已成為農(nóng)民致富的途徑,因此,人們對造林管理技術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為了滿足本地區(qū)農(nóng)民對技術的需求,通過兩年的調查研究,并參考了相關資料,總結出了一套簡單實用的楊樹速生豐產(chǎn)林栽培撫育管理技術。
松土可減少土壤中水分的蒸發(fā),改善土壤的通氣性,有利于幼林的成活和樹木生長。除草可排除雜草對于水、肥、氣、熱及光的爭奪,避免雜草對樹木的傷害。
一般為3-7a,以幼林是否郁閉為準,到幼林全面郁閉時可停止。
隨著林齡的增加而減少,第一年為2~3次,第二年為1~2次。
掌握在樹木生長高峰來臨之前進行,一般在每年的5月份和8月份。
應根據(jù)生長情況和土壤條件而定,造林初期宜淺,一般為5~10cm;幽林年齡較大或地表板結,質地粘重時可加深,一般為20~30cm。
整地要均勻一致,不能行間整而株間不整,以避免造成土壤返堿等不良反應。一般情況下松土與鋤草應同時進行,必要時可應用化學方法除草。不要過多傷害樹木根系。
澆水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進林木生長的有效措施。
以大水漫灌為最好。
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當用手攥緊林地土壤而成團,松開手后土團不散就不用澆水,反之則應該澆水。
穴狀澆水時應注意澆水量,一定要澆足。澆水后應適時松土,減少水分蒸發(fā),提高灌溉效益。
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葉面積,縮短成材年限,提高經(jīng)濟效益。
人工林在生長過程中,要從土壤中吸取大量養(yǎng)料,因而土壤中養(yǎng)分的不足往往會成為幼林生長的限制性因子,所以施肥特別重要。
以施長效肥為主,因為楊樹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以施氮肥為主,幼林時適當增施磷肥。適當施用一些鈣質肥料,少量施用微肥。
楊樹全生育期施肥以三個周期為主,幼林期,全面郁閉期和主伐前幾年。幼林期施肥時間一般以春季和秋季為主,氮肥施肥量(100~150)g/株,施肥方法一般采用穴施。
幼林階段要控制雜草與幼樹爭奪養(yǎng)分。提倡間種綠肥,同時定期埋青。土壤條件不好的地塊,應注意對土壤的改良,如挖坑和換土等。
通過對樹木的個體及其器官進行抑制和調節(jié)等,改善其生活和生長條件,從而保證樹木更好地生長,迅速達到成林要求,是一項重要的樹木撫育管理措施。
包括間苗、平茬、除孽、修枝和摘芽等,在植苗造林中主要涉及平茬、除孽和修枝。
4.2.1 平茬
楊樹在造林后,由于各種原因(如:撫育粗、機械損傷、風折及病蟲害等)使之生長不良,失去培養(yǎng)前途;或在造林初期,當苗木失去水分平衡而可能影響成活率時,都可以進行齊地平茬,讓其重新萌發(fā)新條。
4.2.2 除孽
摘除移植后萌發(fā)的新條。
4.2.3 修枝
修枝主要有三種形式:整形、修枝和修剪盟條。
4.2.3.1 修枝標準
1-3a少量整形修剪,重點放在下部,特別是基部萌條沒有被及時摘除的。修枝高度一般不超過樹高的1/2,保證有1/2~2/3的樹冠,有利于樹木生長。
4.2.3.2 注意事項
平茬后應在生長季的中、后期選留1~2條健壯的枝條作為培養(yǎng)對象,余者全部除掉。修枝應嚴格按要求去做,過重時會影響樹木生長。
林農(nóng)間作運用合理可以達到以耕代扶、以農(nóng)促林及林糧雙收的目的。
林草、林糧及林經(jīng)。
不能妨礙樹木生長。避免種植耗水量大的植物,如:谷類作物。應盡量選擇矮稈耐陰作物。間作必須保證樹木在整地、中耕及收獲時不受機械損傷。
樹木保護主要內容:防火和防病蟲害。
間作物秸稈應及時清理,不要堆放在林中,其它田間的秸稈更不能運到林中堆放。
6.2.1 病蟲害的種類
樹木的病蟲害很多,病害有葉部病害(葉銹病、花葉病及葉枯病等)、枝干病害(爛皮病、干腐病及潰瘍病)和根部病害(根癌病等)。蟲害有葉部害蟲(楊黃卷葉螟、楊尺蛾及春齒蠖等)和枝干害蟲(天牛和楊干象等)。
6.2.2 藥劑的使用方法
具體用藥時要掌握好藥劑的使用方法和最佳時期。如:楊扇舟蛾的防治應掌握在發(fā)生期,于三齡前用滅幼脲三號2000倍液噴施于樹冠;春尺蠖的防治應在4月中、下旬用溴氰菊酯2000倍液噴施;潰瘍病的防治應將病部用刀刮后將843康復劑涂于病部。
6.2.3 防治
防治的宗旨以預防為主,加強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