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 楊曉玲
原發(fā)性肝癌是指由肝細胞或肝內(nèi)膽管上皮細胞發(fā)生的惡性腫瘤,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中居第三位,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本病多見于中年男性,男女之比約為2~5:1[1]。原發(fā)性肝癌早期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待癥狀出現(xiàn),腫瘤多已累及重要血管及臟器[2],多于體檢發(fā)現(xiàn)或者中晚期出現(xiàn)并發(fā)癥時就診。術前肝功能的損害及凝血酶原、凝血因子的降低、低蛋白血癥等,術后可出現(xiàn)腹腔內(nèi)大出血、腹水、水腫、肝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3]。故圍手術期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護理要求也較高,如護理不當,常導致延誤病情,出現(xiàn)諸多并發(fā)癥甚至患者死亡?,F(xiàn)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一年內(nèi)原發(fā)性肝癌腫物切除患者共87例。男61例,女26例,年齡22~71歲,平均40歲,位于左半肝30例,右半肝47例,膽管細胞癌10例。腫物大小在4~15 cm。
1.2 護理
1.2.1 術前護理
1.2.1.1 心理護理 談癌色變,患者在了解自己的病情時都會有一個強烈的心理波動,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心理,應給予耐心解釋和安慰, 積極介紹成功病例, 提升患者治療信心,強調心理因素可以促進疾病的治愈,并講解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配合好醫(yī)生的治療工作,讓患者對疾病有充分正確的認識,對于家屬要求對患者隱瞞病情時,應給予配合。
1.2.1.2 術前準備 術前檢查:任何手術都存在手術適應證及手術禁忌證,術前應充分完善相關檢查,包括三大常規(guī)、生化全套、AFP、CEA、術前四項、凝血時間、心電圖、胸片、肝臟CT等。對于較大年齡患者還應檢查心肺功能。評估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肝功能分級應在A級或者B級經(jīng)過治療達到A級)。完善的術前檢查評估對手術的成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對預防術后并發(fā)癥及預后情況具有重要意義。保肝治療: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導致凝血功能不足、低蛋白血癥、腹水等。術前應給予營養(yǎng)支持,補充缺乏物質,同時指導飲食以高蛋白、低脂為主,增加肝糖原儲備。胃腸道準備:預防性口服抗生素, 減少腸道菌群紊亂,術前一晚清潔腸道,禁用堿性肥皂水灌腸,因易誘發(fā)肝昏迷,可用番瀉葉、果導片等。術前半小時靜脈注射廣譜抗生素,插尿管。
1.2.2 術后護理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24 h心電監(jiān)護,持續(xù)吸氧,肝癌腫物切除的患者引流管較多,做好標記及24 h出入量工作,胃腸道通氣之前一般為禁食狀態(tài),患者應補充維生素K、白蛋白、氨基酸等營養(yǎng)物質,防止電解質紊亂,制酸、靜脈輸注抗生素,應特別注意24 h尿量,防止肝腎綜合征;術后1 d復查生化全套、血常規(guī)。
1.2.3 并發(fā)癥的護理
1.2.3.1 胸腔積液 Bhattacharya 等[4]報道,在腹腔內(nèi)注入99 mTc硫化膠體,觀察到胸腔內(nèi)膠體明顯增多,證實存在橫膈裂孔;何群鵬等[5]對頑固性肝性胸腔積液行胸腔鏡檢查時發(fā)現(xiàn)有膈肌小泡。腹水對膈肌的刺激引發(fā)的胸膜的滲出性反應也可導致胸腔積液的發(fā)生。少量胸腔積液可以自行吸收,無需處理,大量的可以行胸腔穿刺,每次抽液不超過1000 ml,穿刺時應特別注意有無胸膜反應。術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呼吸次數(shù)、血氧飽和度及兩肺呼吸音變化,一旦出現(xiàn)胸悶氣急、呼吸音減弱,需要高度懷疑并發(fā)胸腔積液可能[6]。
1.2.3.2 腹腔內(nèi)大出血 術后24 h應嚴密觀察腹腔引流管的液體量及顏色,同時監(jiān)測患者生命征的變化,血壓、呼吸、脈搏等;引流量>200 ml/h或引流液顏色接近血色時應及時告知醫(yī)生。
1.2.3.3 上消化道出血 多于術后4~14 d出現(xiàn),見于消化道應激性潰瘍,肝癌肝硬化后引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應注意大便顏色性質等情況;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嘔血時誤吸引起窒息,必要時吸氧,活動性出血時應禁食;大出血時可給予三腔二囊管、內(nèi)鏡及藥物止血。
1.2.3.4 切口感染 常因術中或者術后感染引起,低蛋白血癥使切口愈合緩慢,護理時應特別注意傷口的愈合情況,有無紅、腫、炎性分泌物,一旦感染,做到引流通暢,勤換藥,合理應用抗生素,加強全身支持治療。
1.2.3.5 膽汁漏 由于肝創(chuàng)面大,膽管分支結扎不牢或者脫落及膽管破潰等均可造成膽汁漏。護理中要注意觀察腹腔引流管的量及顏色?;颊哂袩o腹部劇烈疼痛、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應保持腹腔引流管引流通暢。一般術后1周左右肝斷面被纖維組織封閉,瘺口自行愈合。
1.2.3.6 肝功能衰竭 為術后最嚴重并發(fā)癥,常見于巨大肝癌切除或術中出血較多及肝門阻斷時間過長等。護理時需密切觀察患者精神癥狀及黃疸情況,術后第1、5、9天復查肝功能;持續(xù)吸氧,加強保肝治療, 禁用肝損害的藥物; 保持腸道通暢,禁用堿性物質灌腸。
1.2.3.7 術后定期復查AFP、肝功能、B超、CT等。
87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腫物全部切除,切除率100%,經(jīng)過圍手術期的積極護理,12例(17.8%)出現(xiàn)出現(xiàn)嚴重術后并發(fā)癥,其中胸腔積液4例,腹水5例,切口感染1例,雙下肢水腫2例,死亡1例。
肝癌較一般腫瘤具有起病隱匿,早期癥狀不明顯,惡性度高、進展快、侵襲性強、易轉移、預后差等特點,一旦發(fā)現(xiàn)大多屬于中晚期,且我國是一個肝癌高發(fā)的國家,占世界原發(fā)性肝癌的45.5%。有逐年上升趨勢。早期手術切除仍是目前肝癌治療首選而且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而圍手術期的護理質量好壞關系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因此加強術前、術后及并發(fā)癥的護理,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對整個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護士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做好各種引流管的護理及相關知識宣教,加強基礎護理,對各種并發(fā)癥有充分的預見和警惕,預防在先,處理及時,只有這樣才能大大提高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手術切除的治療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質量[7]。
[1]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457-458.
[2]宿桂霞.原發(fā)性肝癌術后并發(fā)癥分析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6,3(1):20-21.
[3]Chen X P,Wu Z D,Huang Z Y,et al.Use of hepatectomy and splenectomy to trea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cirrhotic hypers plenism[J].Br J Surg,2005,92(3):334-339.
[4]Bhattacharya A,Mittal B R,Biswas T,et al.Radioisotopescinti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c hydrothorax[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1,16(3):317-321.
[5]何群鵬,馮賢松.肝癌肝切除術后并發(fā)胸腔積液影響因素臨床分[J].腹部外科,2008,21(5):281-282.
[6]黃淑蘭,廖錦岐.原發(fā)性肝癌破裂出血15例急救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7,16(13):9-10.
[7]王玉珍.肝癌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4):1284-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