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穎, 葛洪良, 衛(wèi)國英, 余云丹, 樓俊尉, 孟祥鳳
(中國計量學(xué)院 材料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浙江 杭州310018)
Ni-Co合金鍍層的硬度較高,可用于電鑄;同時其具有較高的耐蝕性和耐磨性,可用作防護裝飾性鍍層。此外,當(dāng)鍍層中鈷的質(zhì)量分數(shù)高于80%時,鍍層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屬于軟磁材料領(lǐng)域,可用于光學(xué)磁盤[1-2]。近期的研究表明:Ni-Co合金的沉積條件嚴重影響其形貌和性能[3-4]。Cojocaru P等[5]采 用CoSO4·7H2O,NiSO4·7H2O,(NH4)2C6H6O7,糖精,十二烷基磺酸鈉的配方電鍍薄膜,然后以鐵酸鋇鍶作為分散相合成金屬復(fù)合材料。本文在此基礎(chǔ)上利用電化學(xué)方法制備Ni-Co薄膜,通過改變電流密度和溫度,研究Ni-Co薄膜形貌及磁性能的變化。
CoSO4·7H2O 0.064mol/L,NiSO4·7H2O 0.35mol/L,(NH4)2C6H6O70.2mol/L,H3BO335 g/L,糖精1.5g/L,十二烷基磺酸鈉0.15g/L,pH值2.5,100~250A/m2,55~70℃,1 200s。
利用恒電流電沉積法在黃銅片表面制備Ni-Co磁性薄膜。陰極黃銅的工作面尺寸為2cm×3cm,陽極鉑片的尺寸為3cm×4cm。將所需藥品配成100mL的鍍液,pH值控制在2.5。待鍍銅片的未鍍部分用膠帶黏住,與鍍液隔離。分別控制電流密度和溫度,最終制得電鍍樣品。
利用CuKa的X射線衍射儀(ThermoARL)對沉積的薄膜進行測試,觀察薄膜的晶體結(jié)構(gòu)和生長取向。采用配有能譜的掃描電子顯微鏡(HITACHI S-4700)觀察樣品的微觀形貌,并分析其成分。振動樣品磁強計(VSM 7407)用于表征樣品的磁性能。
控制溫度為60℃,鍍液的pH值為2.5,在不同的電流密度下制備樣品。對樣品進行表征,分析電流密度對Ni-Co薄膜的影響。圖1為不同電流密度下所得Ni-Co薄膜的磁滯回線。由圖1可知:Ni-Co薄膜的矯頑力隨電流密度的增加變化不大;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加,Ni-Co薄膜的比飽和磁化強度先增大后減小,在200A/m2時達到最大值。
圖1 不同電流密度下所得Ni-Co薄膜的磁滯回線
為了弄清楚樣品的晶體結(jié)構(gòu),對其進行XRD測試,結(jié)果如圖2所示。對比JCPDF卡上粉末衍射晶面的衍射強度可知:改變電流密度并不改變樣品的晶體結(jié)構(gòu),改變的只是不同晶面衍射峰的強度。在XRD譜圖中,采用2θ<60°的主要衍射峰的半高峰寬,根據(jù)Scherrer公式計算晶體的粒徑。結(jié)果表明:在電流密度為150A/m2和250A/m2的條件下得到的Ni-Co薄膜,其晶粒尺寸分別約為13.0nm和13.5nm。
圖2 不同電流密度下所得Ni-Co薄膜的XRD譜圖
通過計算可知:Ni-Co薄膜在(111)晶面具有最高的取向指數(shù)。這表明在可控溫度條件下制備的Ni-Co薄膜均沿著[111]方向擇優(yōu)生長。
為了研究沉積條件對薄膜形貌的影響,采用原子力顯微鏡(AFM)對不同條件下制備的薄膜進行表面測試,結(jié)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薄膜的晶粒尺寸隨電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圖3(b)所示薄膜的晶粒尺寸較均勻,約為20nm。繼續(xù)增加電流密度,晶粒大小不一,呈島狀生長。
對樣品進行SEM測試。結(jié)果表明:當(dāng)電流密度為100A/m2時,表面有少許孔洞;當(dāng)電流密度為150A/m2時,表面的致密度增加;當(dāng)電流密度較高時,表面的粗糙度增加。這主要是由于增加電流密度加快了反應(yīng)速率,氫氣的析出速率也隨之加快,導(dǎo)致孔洞增加。
圖3 不同電流密度下所得Ni-Co薄膜的AFM圖
控制其他條件不變,在不同溫度下電化學(xué)沉積Ni-Co薄膜。對所制備的樣品進行一系列表征,從而研究溫度對Ni-Co薄膜形貌及磁性能的影響。圖4為不同溫度下所得Ni-Co薄膜的磁滯回線。由圖4可知:在60℃和65℃下制備的樣品,其矯頑力約為1 280A/m;在55℃和70℃下制備的樣品,其矯頑力分別為880A/m和1 120A/m。實驗證明:一定溫度下,Ni-Co薄膜的矯頑力受溫度影響甚小;其他溫度下,矯頑力有明顯的變化。從曲線的縱坐標(biāo)可以看出,溫度對Ni-Co薄膜的比飽和磁化強度有明顯的影響。在55℃下制備的樣品的比飽和磁化強度最大,而此溫度下的矯頑力是最小的。
圖4 不同溫度下所得Ni-Co薄膜的磁滯回線
圖5為不同溫度下所得Ni-Co薄膜的XRD譜圖。由圖5可知:不同溫度下所得Ni-Co薄膜的衍射晶面相同,改變的僅僅是衍射峰的強度。在60℃下,薄膜在(111)和(200)晶面的衍射峰強度較強。通過計算得到的仍是Ni-Co薄膜在(111)晶面具有最高的取向指數(shù),薄膜沿著[111]方向擇優(yōu)生長。在(200)晶面,Ni峰和Co峰重疊在一起。在XRD譜圖中,采用2θ<60°的主要衍射峰的半高峰寬,根據(jù)Scherrer公式計算晶體的粒徑。結(jié)果表明:在60℃和70℃下得到的Ni-Co薄膜的平均粒徑分別約為13.0nm和13.7nm。
圖5 不同溫度下所得Ni-Co薄膜的XRD譜圖
對不同溫度下所得Ni-Co薄膜進行SEM測試。結(jié)果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樣品表面從粗糙逐漸變得光滑,之后又轉(zhuǎn)為粗糙。這是由于當(dāng)溫度升高到適合薄膜生長時,薄膜較致密。因為鎳鈷屬于固溶體,故是擴散機制,鎳鈷之間擴散的驅(qū)動力是化學(xué)位梯度[6]。當(dāng)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達到化學(xué)位的平衡,晶粒生長就會較致密。
(1)Ni-Co薄膜的矯頑力隨電流密度的增加變化不大。當(dāng)電流密度為200A/m2時,Ni-Co薄膜的比飽和磁化強度最大。改變電流密度,晶體的結(jié)晶度、晶粒尺寸和薄膜表面的粗糙度發(fā)生變化。這是由于在基底表面生長薄膜的過程中析氫導(dǎo)致的。
(2)在55℃下樣品的比飽和磁化強度最大,而此溫度環(huán)境下的矯頑力最小。升高溫度,晶體的結(jié)晶度和晶粒尺寸發(fā)生變化。隨著溫度的升高,薄膜表面從粗糙逐漸變得光滑,之后又轉(zhuǎn)為粗糙。鎳鈷在生長成薄膜時由于是擴散生長,受化學(xué)位梯度的影響。當(dāng)達到適當(dāng)溫度時最適合薄膜生長,故此溫度下得到的薄膜較致密。
[1]王正品,張路,要玉宏.金屬功能材料[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4.
[2]張允誠,胡如南,向榮.電鍍手冊[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7.
[3]LEW K S,RAJA M,THANIKAIKARASAN S,etal.Effect of pH and current density in electrodeposited Co-Ni-P alloy thin films[J].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8,112(1):249-253.
[4]KIM J S,KWAK J H,NA S H,etal.The deposit stress behavior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electrodeposited Ni-Co-Fe ternary alloy films[J].Journal of the Korean Physical Society,2012,61(4):609-612.
[5]COJOCARU P,SPREAFICO M,GOMEZ E,etal.Electrocodeposition of CoNi/barium ferrite using a forced flow cell[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10,205(1):195-199.
[6]徐恒鈞,劉國勛.材料科學(xué)基礎(chǔ)[M].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xué)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