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飛
(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環(huán)保局 河北保定 073100)
由于塑料具有質輕、便攜帶、耐腐蝕等優(yōu)良性能,已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與鋼鐵、木材、水泥構成了現(xiàn)代工業(yè)的四大基礎材料,推動著工農業(yè)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但塑料制品的使用周期非常短,一次性使用后便以各種途徑進入到環(huán)境中,造成各種“白色”污染,不但污染了環(huán)境,而且塑料垃圾也會占用大量的土地。本文主要根據(jù)環(huán)境的污染,結合環(huán)境保護工程,介紹一些廢棄塑料的處理方法。
當下最為常見的垃圾處理技術是填埋技術。各地對待垃圾的方式,大多是采取在郊外選擇一處合適的地方,將垃圾進行深層掩埋處理。調查顯示,至1992年,德國每年的塑料垃圾約為255萬噸。其中有130萬噸用來填埋,70萬噸焚化,只有55萬噸用來再生利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通過檢測發(fā)現(xiàn),由于塑料垃圾中含有重金屬化合物等,若進行深層掩埋會通過滲透對地下水造成污染。研究表明,若采用填埋技術處理塑料垃圾應做好防滲措施以保護地下水環(huán)境。
研究表明塑料熱值比燃料油的熱值高,采取焚燒處理能夠回收大量熱量,但是塑料制品多為含氧制品,包含重金屬等,在焚燒時會產生氧化氫和二惡英致癌物等,同時也會造成重金屬污染,這些污染物若排到大氣中,不但會污染環(huán)境而且還會給人類帶來危害。因此,若采取焚燒處理,在焚燒裝置上應裝備凈化裝置,防止污染物排到環(huán)境中,危害環(huán)境,危害人類健康。
光分解就是在塑料中添加促光分解物質,在光的作用下自行分解。例如添加光敏劑或光敏基因。采取光分解主要是用來處理含有金屬的塑料制品,用來減少重金屬對空氣和水等的污染。常用的光敏劑是Fe等過渡金屬,在強光下,塑料中的金屬會吸收紫外線,從而使配合物中的離子進行分離,引起高分子鏈的分解反應。研究表明,經光分解后的含氧塑料制品質地變得易碎,抗張強度明顯降低,對于此類塑料垃圾的進一步處理創(chuàng)造了前提。
生物分解塑料就是利用生物分解或吸收塑料,主要方法是在塑料中添加淀粉及其衍生物。這種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和細菌將淀粉吸收后,造成塑料多孔,從而降低塑料強度,便于進一步的處理工作。但是這種方法也有一定的危害,將淀粉及其衍生物注入塑料中后,有可能會刺激細菌的生成,若沒有很好的防范措施,極易造成二次污染。另外,這種生物降解方式比焚燒處理,掩埋處理等處理方法的成本都要高,切仍具備一定的風險性。當下,許多研究機構正在致力研究利用自然分解塑料,在一定的防護措施下,這類分解方式成本更低,分解更徹底,對環(huán)境危害也不大甚至沒有。
是對工廠等生產地點生產的塑料邊角料等進行回收并重新利用、進行加工的方式。這種處理方式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浪費和污染、同時能夠降低處理廢品的成本。
簡單再生是對在工廠等生產場所產生的邊角料進行及時回收并加工成成品,而復合再生則是塑料產品在市場上流通之后,企業(yè)進行回收,并通過剪切、碾壓、重塑等工藝后產生的新的產品的過程。采取復合再生方式,一方面能夠使企業(yè)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夠使這些廢棄的塑料制品有專人回收,避免此類塑料到處丟棄成為“白色”垃圾,危害環(huán)境,危害人類健康。
無論采取何種塑料處理方式,在處理塑料廢棄物時,都要加強管理,制定相關的法律條文,規(guī)范管理者的職責,明確管理者的責任,在處理塑料廢棄物時應認真負責,不能偷工減料,不然會使廢棄塑料在回收加工的機器中造成二次污染,會更加難以治理,并且會對環(huán)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企業(yè)在生產塑料時應盡可能地充分利用資源,盡可能地在源頭上減少廢棄塑料制品的產生。同時,企業(yè)應加強對廢棄塑料的回收,以充分的進行復合再生,降低廢棄塑料成為垃圾的可能。提高監(jiān)管力度和機器的全新性,避免人為錯誤造成的資源浪費。
企業(yè)等應加強對塑料制品的研制工作,設計出新的塑料制品,使新產品的利用率增多,擺脫一次性產品的行列。同時加強對新的塑料產品的原料創(chuàng)新研制,使塑料產品更加便于降解,這樣不但可以減少處理廢棄塑料的成本,而且能夠保護環(huán)境,避免二次污染的產生。
總之,在對廢棄塑料進行處理時,既要考慮成本問題,更要關注環(huán)境保護問題。即處理了塑料廢棄物,也治理了環(huán)境。盡可能地提高廢棄塑料的再利用,采取最適宜本地情況的治理措施來進行廢棄塑料的處理。加強管理力度,減少二次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研制出更好地塑料制品。
[1]程瑞香.室內與家具設計人體工程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32-38.
[2]丁玉蘭,郭鋼,趙江洪.人機工程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44-48.
[3]李強,肖楊.淺談人體工程學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J].北京: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28):236-237.
[4]陳蓉蓉.基于維持健康坐姿的工作椅設計研究[D]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