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 璞 郭愛波
沭河岸邊,有一座新建的仿古院落,白墻青瓦,掩映在綠樹叢中;站房不高,比周圍的民居略大而已;三座鐵塔,擎起跨河纜道的鋼索。這就是沭河重溝水文站。
重溝水文站是目前唯一由淮河水利委員會直接建設和管理的水文站。建站伊始,秉承“求實、團結、奉獻、進取”的水文行業(yè)精神,克服“新站、新人、新業(yè)務”帶來的各種困難,在防汛中充分發(fā)揮了“耳目”和“尖兵”的作用。重溝站自2011年開始運行,學習業(yè)務,提高技術水平,成了全站水文人首要任務。一是走出去,學習并掌握雨量、水位和流量等測驗的過程方法;二是請進來,請當地水文站有經驗的師傅來現場指導,手把手教授水位觀測和纜道操作等方面的技巧要領;三是刻苦學習鉆研,急用先學,對照教科書一遍遍的練習實踐,按照規(guī)范反復分析計算,控制誤差、提高精度??崾盍胰?,他們揮汗如雨,測蒸發(fā),引水準;暴雨傾盆,他們往返穿梭,測降水,看水位;波濤洶涌,他們駕駛纜道,測流速,算流量;夜深人靜,他們校數據,發(fā)電報。用勤奮和敬業(yè)彌補技術上的不足,這就是重溝水文站的水文人。
沭河古稱沭水,當地俗名茅河,其歷史演變劇烈,可謂命運多舛。自古以來,沭河曾入梁、入灌、入沂,尾閭不暢的問題一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東面的大海雖近在咫尺,然山高難越,只能于馬陵山纏繞南流,水猛、灘險、彎陡、堤薄,易出現毀滅性的洪澇災害。下游的多次改道,更加大了治理的難度。直到新中國成立,東調工程的實施,劈開馬陵山,挖出新沭河,才實現了沭河就近入海的夢想。這就是多災多難又青春煥發(fā)的沭河。
沭河在大官莊以上流域面積只有4529km2,河長不足200km。然而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天氣變化劇烈,地理上位于海濱地區(qū),又易受登陸后的臺風影響,暴雨集中、次雨量特別大。流域坡降陡,洪水匯集快。1974年,正是受臺風影響,8月13日,22個小時流域平均降雨量251mm,沭河大官莊以上68處決口,大官莊實測洪峰流量4500m3/s,如無上游水庫攔蓄和堤防決口,大官莊洪峰流量將達到11100m3/s。據史料記載,清雍正八年(1730年),沭河洪水更大,“東至屋樓西至浮來,接連四十里平地深淵”,經還原計算,洪峰流量在16000m3/s以上。這么小的流域面積孕育出如此高的洪峰,不但在淮河流域,就是在全國也是罕見的。這就是桀驁不馴的沭河洪水。
大官莊樞紐是沭河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多年來苦于沒有沭河來水的流量依據,防汛調度中存在諸多困難。盡管重溝到大官莊的洪水傳播時間只有短短的3個小時,但重溝水文站測報的水情信息為大官莊樞紐的調度會商、指令下達、閘門操作等提供了很好的水情信息支持。大官莊樞紐的調度又關系著沂河劉道口樞紐的調度,乃至整個沂沭泗河洪水的安排。2012年7月10日,沂沭河洪水并發(fā),沂河臨沂站洪峰流量8100m3/s,分沂入沭水道彭道口閘10日14點最大分洪流量983m3/s。重溝水文站10日14點12分實測流量1870m3/s。分沂入沭來水洪峰和沭河上游來水洪峰在大官莊遭遇,10日17時大官莊樞紐洪峰流量2860m3/s,列有實測資料以來歷史第5位。也正是依據彭道口閘和重溝水文站等水情信息,結合工程情況,10日12時,大官莊樞紐兩閘開啟,17時大官莊樞紐的勝利堰閘和新沭河閘最大下泄流量分別為910m3/s和1970m3/s,實現了兩閘的“三七”分洪,成功調度和防御了這場20多年來的最大洪水。
2012年7月10日早晨,連續(xù)兩天的暴雨稍有停歇,但水文人預感到,更大的洪峰即將來臨。大家顧不上吃飯睡覺,全力投入到工作中,雨量、水位、流量觀測,計算、存儲、報汛、接聽指令,忙而不亂。14點,依據洪水預報和本站水位上漲趨勢,洪峰就要出現,最緊張的搶測洪峰的時刻到了。掛ADCP(流量測驗設備)、運行軟件、啟動纜道、往返測驗,有條不紊。計算、打印、校核、復核,規(guī)范有序,成功測到洪峰流量1870m3/s。夜深了,探照燈發(fā)出刺眼的光束直射沭河水面,避開漂浮物,拂去臉上的雨水和蚊蟲,繼續(xù)測驗著退水流量過程。7月23日,沭河上游又下暴雨,這次洪水漲的更猛,8個小時水位漲了3.26m,最快1小時水位上漲了1.11m。流量測的也很快,借助較為先進的測驗設施,一天連續(xù)測流11次,成功實測到洪峰流量2070m3/s,這是沭河20多年都未遇的大洪水。24日黎明洪水消退,大家緊張的心才稍感放松,拖著疲憊的身體,又投入到新的測驗項目中。
今日的沭河蜿蜒南流,兩岸綠樹成蔭,像一條絲帶曼妙飄逸,然而在溫柔的背后,也有桀驁不馴的一面。河流可以滋養(yǎng)兩岸的沃土,也能讓兩岸淪為澤國。駕馭河流,就要先了解河流,掌握其秉性脾氣。重溝水文站就是沭河的把脈者,通過高技術手段的測驗工作,趨利避害,讓沭河造福兩岸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