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華,徐艷峰,黃 瀾,劉 穎,秦 川
(衛(wèi)生部人類疾病比較醫(yī)學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人類疾病動物模型三級實驗室,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比較醫(yī)學中心,北京 100021)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逐年升高。但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糖尿病的防治已成為科學工作者的一個重要課題。研究資料表明,本病與遺傳、環(huán)境及免疫等多種因素有關(guān)。研究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和抗糖尿病藥物的作用都需要建立合適的動物模型。對糖尿病動物模型的評價除血糖、C胎、胰島素、血生化等常規(guī)指標,胰腺、腎臟等受侵害組織的病理學觀察也是評價模型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本文在使用小劑量多次注射鏈脲佐菌素(STZ)的方法成功誘導恒河猴糖尿病動物模型的基礎(chǔ)上,用特殊染色、免疫組化雙染的方法顯示胰腺等組織中的特征性病變,現(xiàn)介紹如下。
成年雄性恒河猴5只,購自軍事醫(y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年齡4~6歲,體重5.5~6.5 kg。動物合格證號[SCXK-(軍)2007-001]。動物使用許可證號[SYXK(京)2010-0030]。模型制作方法見參考文獻[1]
動物血糖逐漸升高,經(jīng)長期觀察,在瀕死狀態(tài)時股動脈放血處死。取胰腺、心臟、腎臟、脾臟、肝臟、眼球、腦等器官,10%中性甲醛液固定,組織經(jīng)常規(guī)脫水,石蠟包埋,進行連續(xù)切片,厚度4 μm。
1.3.1 HE染色:所有切片均進行 HE染色,根據(jù)H.E染色結(jié)果對分別對胰腺、腎臟、脾臟、肝臟等進行Masson三色染色、PAS、甲苯胺藍、天狼星紅染色。染色方法見參考文獻[2]。
1.3.2 免疫組化雙重染色:切片經(jīng)脫蠟、水化、蒸餾水洗,進行SP法雙重免疫組化染色。具體步驟如下:(1)3%H2O2消除內(nèi)源性過氧化物酶,室溫10 min,PBS洗。(2)正常血清封閉15 min,滴加第一抗體混合液(rabbit anti-insulin,Santa Cruz公司產(chǎn)品,貨 號 SC-9618,稀 釋 度 1∶300;mouse antiglucagon,福建邁新,貨號 BM1621,稀釋度 1∶200),4℃過夜,PBS沖洗。(3)滴加第二抗體混合液(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山羊抗小鼠IgG聚合物,堿性磷酸酶標記山羊抗兔IgG聚合物等比例混合,北京中杉金橋,貨號 DS-0001),室溫孵育 30 min,PBS沖洗。(4)DAB顯色1~5 min(北京中杉金橋,貨號DS-0001),顯微鏡下控制顯色程度,蒸餾水終止顯色。(5)AP-red顯色(北京中杉金橋,貨號 DS-0001)5~10 min,鏡下觀察顯色程度。(6)蘇木素襯染后甘油封片。
模型動物的胰島萎縮,數(shù)量減少,胰島內(nèi)細胞排列紊亂,部分胰島細胞固縮,細胞體積縮小,胞漿濃縮紅染,胞核圓形深染(圖1A)。Masson染色外分泌部間質(zhì)內(nèi)纖維增生,灶狀腺泡萎縮(圖2E)。間質(zhì)大血管壁平滑肌增厚,血管周圍結(jié)締組織增生。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元變性、數(shù)量減少、排列紊亂(圖1C)。脾臟白髓萎縮(圖1D),天狼星紅染色可見中央動脈管壁增厚(圖2D)。局灶性慢性腎炎,病變區(qū)腎間質(zhì)纖維組織增生,少量炎細胞浸潤,腎小球及腎小管萎縮。部分腎小管擴張。腎臟內(nèi)小動脈管壁增厚個別腎小球球囊腔消失,臟層及壁層上皮細胞融合,毛細血管腔閉鎖。(圖1E,F(xiàn);圖2B)。心內(nèi)膜小灶性炎細胞浸潤(圖1B)。肥大細胞脫顆粒(圖 2F)。
胰島A細胞增生,細胞密集,胰高血糖素表達增多,胞漿呈棕褐色,細胞核藍色。B細胞數(shù)量減少,胰島素表達減少,胰島細胞分布雜亂,胞漿粉紅色,細胞核藍色(圖3,圖1~3見文后彩插1~2)。
糖尿病模型研究需要形態(tài)學提供直觀的結(jié)果支持。而形態(tài)學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通過染色顯示出各臟器的病理變化。常用的蘇木素-伊紅(HE)染色,只能顯示一般組織結(jié)構(gòu)及病變,但一些特異的組織成分、化學物質(zhì)等,則需要用特殊染色方法進行分析與鑒別[3]。免疫組織化學問世后,組織和細胞中大部分化學成分和一些反應基團都可以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進行檢測,許多特殊染色方法被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所替代[4]。但特殊染色具有定性準確、方法簡單、結(jié)果可靠的特點,在科研工作中做對比觀察可起到相互印證作用[5]。如膠原纖維在HE染色中呈均一的粉紅色,與周圍間質(zhì)區(qū)分不是很清楚。網(wǎng)狀纖維在HE染色中不易顯色。HE染色中也無法顯示細胞中糖原顆粒的沉積。而STZ誘導的I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改變之一即胰島纖維化和糖原堆積引起的腎小球基底膜增厚繼而導致腎小球硬化癥[6]。本研究在 HE染色基礎(chǔ)上,通過Masson三色染色法顯示胰島及胰腺外分泌部中增多的網(wǎng)狀纖維,通過天狼猩紅染色顯示脾臟膠原纖維增多導致動脈管壁增厚,用PAS染色法顯示腎小球系膜基質(zhì)增生,基底膜增厚,取得了滿意效果。
胰腺內(nèi)分泌細胞損傷時形態(tài)學上主要表現(xiàn)為胰島萎縮、B細胞凋亡,細胞數(shù)量減少,殘存B細胞肥大代償,A細胞增生。要觀察模型動物胰腺A、B細胞情況,普通HE染色切片無法辨別,而單一的免疫組化染色因切片的不一致,觀察結(jié)果存在一定主觀性。本研究采用免疫組化雙重染色技術(shù),在同一張切片上顯示A、B細胞分泌顆粒的表達情況,結(jié)果與文獻報道一致[7]。在染色過程中對實驗步驟進行優(yōu)化,采用不同眾種屬來源和標記系統(tǒng)的一抗和二抗混合孵育,分別顯色,與一抗、二抗單獨反應相比,大大減少了操作時間而并不影響反應結(jié)果。但要注意顯色時要先用DAB對辣根酶進行顯色,再用AEC對堿磷酶顯色。因為AEC為較淺的粉紅色,且顯色時間較長。如果先顯色,易被較深的棕色DAB所覆蓋。
本文在使用STZ成功誘導恒河猴糖尿病動物模型后,利用HE染色結(jié)合能體現(xiàn)糖尿病特征性病理改變的特殊染色和免疫組織化學雙重染色法可更好的對模型進行組織病理學評價,為模型的應用提供參考。
[1] 朱華,劉穎,馬春梅,等.STZ誘導恒河猴糖尿病動物模型的建立[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12,22(6):53-56.
[2] 潘琳.實驗性糖尿病病理圖譜[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87-194.
[3] 高美欽,袁芳平,黃愛民,等.彈力纖維染色與免疫組織化學雙重染色技術(shù)[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3,32(2):176-177.
[4] TaylorCR. The totaltestapproach to standardization of immunohistochemistry[J].Arch Pathol Lab Med,2000,124(7):945-951.
[5] 胥維勇.現(xiàn)代病理學條件下特殊染色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2,19(3):313-314.
[6] Kenneth NL,William TC,Janice DW.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es mellitus in cynomolgus monkeys: changes in carbohydrate metabolism,skin glycation and pancreatic islets[J].Lab Anim Sci,1998,48(2):172 -178.
[7] Wagner JD,Carlson CS,O'Brien TD,et al.Diabetes mellitus and islet amyloidosis in cynomolgus monkeys[J].Lab Anim Sci.1996,46(1):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