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林
(潛江市二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湖北 潛江 433100)
腦脊液置換配合鞘內給藥治療結核性腦膜炎36例臨床效果
熊 林
(潛江市二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湖北 潛江 433100)
目的探討腦脊液置換配合鞘內給藥治療結核性腦膜炎臨床效果。方法選擇72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在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基礎上,實施腦脊液置換配合鞘內注射給藥,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兩組治療效果和癥狀消退時間。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2%,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體溫恢復時間、顱內壓恢復時間及腦脊液檢查恢復正常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腦脊液置換配合鞘內給藥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療效顯著,能夠縮短臨床癥狀消退時間,促使腦脊液盡快恢復正常,值得借鑒。
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置換;鞘內給藥
結核性腦膜炎是結核桿菌感染而引起的腦膜及脊膜發(fā)生非化膿性炎癥性疾病。結核性腦膜炎是肺外結核累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常見類型。本文觀察腦脊液置換配合鞘內給藥在結核性腦膜炎中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選72例患者均為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患者,均經(jīng)過體格檢查、臨床癥狀和體征、實驗室檢查、頭顱CT等確診為結核性腦膜炎[1],符合結核性腦膜炎的診斷標準。上述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最小為17歲,最大為61歲,平均年齡為(35.2±4.7)歲;入院后確診時間為2~8d,平均時間為(3.1±0.7)d;CT提示有腦積水共4例,合并肺結核共9例。對照組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齡最小為18歲,最大為62歲,平均年齡為(35.7±5.2)歲;入院后確診時間為2~7d,平均時間為(3.3 ±0.6)d;CT提示有腦積水共5例,合并肺結核共8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結核藥治療,給予保護肝細胞類藥物,給予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及控制顱內壓升高藥物等。對照組采用上述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上述常規(guī)治療中給予腦脊液置換配合鞘內給藥治療:常規(guī)腰穿成功后,取出5mL腦脊液棄掉,而后緩慢輸注無菌生理鹽水,重復前面步驟2~4次,最后1次腦脊液棄之后,在鞘內注入異煙肼50~100mg、地塞米松2~5mg,每周實施2~3次,直到腦脊液結果提示正?;蛘呓咏7秶€(wěn)定超過3周以上。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情況,定期對腦脊液進行檢測,觀察腦脊液成分恢復情況。
1.3 療效評定
根據(jù)《現(xiàn)代醫(yī)院診療規(guī)程》中提示的結核性腦膜炎治療標準,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腦脊液檢查提示恢復正常,為治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較治療前有所減輕,腦脊液檢查顯示較治療前顯著好轉,為好轉;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沒有改變,腦脊液顯示不正常,改善不明顯,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中,治愈、好轉、無效分別為23例、10例、3例;對照組患者中,治愈、好轉、無效分別為15例、11例、10例;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2%,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相關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所需時間比較
觀察組體溫恢復時間為(13.6±2.6)d、顱內壓恢復時間為(18.4 ±5.1)d;觀察組腦脊液中糖水平恢復時間為(37.1±8.7)d、氯化物水平恢復正常為(24.8±11.7)d、蛋白質水平恢復正常為(42.6± 5.4)d。對照組組體溫恢復時間為(20.4±3.6)d、顱內壓恢復時間為(27.6±4.7)d;觀察組腦脊液中糖水平恢復時間為(47.9±6.8)d、氯化物水平恢復正常為(37.8±4.9)d、蛋白質水平恢復正常為(53.4 ±6.2)d。觀察組體溫恢復時間、顱內壓恢復時間及腦脊液檢查恢復正常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結核性腦膜炎的治療措施中,常規(guī)的抗結核藥物治療是其主要的治療方法,但人體的血腦屏障存在阻礙了抗結核藥物在腦內或者腦脊液到達較高濃度,影響抗結核藥物的治療效果。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給藥治療方法不但能夠通過腦脊液置換可以稀釋腦脊液成分,能夠減少腦膜刺激征程度和發(fā)生,同時有助于減少腦膜的沉淀,有利于蛋白質類物質吸收,同時實施生理鹽水注射液進行液體置換,不但能夠有效的減少粘連發(fā)生,同時通過腦脊液置換,患者腦脊液中的毒素甚至病原體可被置換掉,同時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發(fā)生。腦脊液置換后能夠有效的防止腦膜發(fā)生粘連而增厚,有利于患者癥狀緩解,使患者體溫及顱內壓、腦脊液檢查指標等恢復正常。再者,通過鞘內注射液抗結核藥物,能夠使抗結核藥物在腦脊液內充分發(fā)揮藥理作用,同時避免的全身用藥對肝臟的損傷作用[2,3]。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應用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給藥治療,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相關癥狀和體征恢復時間也早于對照組,說明腦脊液置換配合鞘內給藥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療效顯著,能夠縮短臨床癥狀消退時間,促使腦脊液盡快恢復正常,值得借鑒。
[1] 潘孝彰,龐茂銀.結核性腦膜炎的診斷特點與治療原則[J].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7,10(4):212-213
[2] 李春芳.鞘內注射治療晚期重癥化膿性腦膜炎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1,33(6):914-915
[3] 沈金勇,劉君俊,周輝.腦脊液置換加鞘內注藥治療結核性腦膜炎及結核性腦膜腦炎療效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29):24-25.
R529.3
B
1671-8194(2013)16-01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