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臘梅 黃金元
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0;2.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10
尿潴留是中風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是以小腹脹滿,排尿困難,觸叩膀胱區(qū)脹滿感為特征。西醫(yī)多采用常規(guī)導尿、留置尿管等方法,但易引起尿路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與不便,造成心理上的恐懼。筆者采用針刺法結合耳穴壓豆法治療中風后尿潴留46例,效果理想,現(xiàn)報道如下。
46例患者均為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在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就診的中風后尿潴留患者。46位患者中風前均可自行排尿,中風后留置導尿。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45~85歲,平均60歲;腦梗死30例,腦出血16例,均經頭顱CT或MRI明確診斷。病程最短為3天,最長為30天。
中風病診斷標準參照1995年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尿潴留診斷標準參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外科學[2]。
3.1 針刺 針刺前囑患者家屬給病人穿上尿不濕,以防針刺途中患者排尿。針刺取八髎穴。針刺方法:患者取側臥位,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用0.25×40mm毫針直刺八髎穴,行強刺激,使針感向下腹部放射,并有酸、脹、麻等感覺,至患者排尿后取針,共刺4周。
3.2 耳穴壓豆 穴取:腎、膀胱、三焦、神門、皮質下、交感、尿道。具體方法:常規(guī)皮膚消毒后將王不留行籽小方塊膠布貼于所選穴位上,用拇食指腹按壓至有酸、脹痛等得氣感,每次每穴按壓2分鐘,每天3次,并教會病人或家屬按壓,共按壓4周。
依照文獻標準[4],痊愈:患者4周內拔尿管可自行排尿,排尿通暢;有效:治療4周內可拔除尿管,自主排尿,但欠通暢;無效:治療4周內仍需留置導尿,不能自主排尿。
46例患者中,痊愈1例,有效40例,無效5例,有效率為89.1%。
尿潴留中醫(yī)稱之為“癃閉”,基本病機為膀胱氣化不利,病位在膀胱與腎。中風者多因內虛邪中,正氣內虧,氣化失司,津液運化失常,潴留于膀胱,無力排除,而發(fā)癃閉。八髎穴最早出自于《黃帝內經》,系足太陽之脈,屬膀胱絡腎,分上髎、次髎、中髎、下髎,骶椎兩側各4個,總共8個,故稱八髎穴。具有補腎強腰、調補沖任、通調二便的作用?,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八髎穴乃1、2、3、4骶神經后支通過的地方,刺激八髎穴能引起逼尿肌和膀胱內括約肌節(jié)律性收縮,促進排尿。有研究[3]認為隨著刺激手法的加重,針刺次髎穴為主的穴位可使膀胱收縮、殘余尿顯著減少的效應加強。對于耳穴,古文云:“耳為宗脈之聚,……十二經通于耳?!倍c全身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刺激耳部相應的通調水道的穴位能疏通經絡,調理膀胱。
針刺結合耳穴壓豆,操作簡單,療效明顯,能減少留置導尿帶來的痛苦與并發(fā)尿路感染的風險,減輕患者痛苦。
[1]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2]吳在德.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699.
[3]謝占國.電針治療對宮頸癌術后膀胱功能恢復的影響[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
[4]陳健.針藥結合治療功能性尿潴留120例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1995,1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