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萌澤 李春玉
(延邊大學護理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的研究現狀
徐萌澤 李春玉
(延邊大學護理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自我管理已在慢性病患者中廣泛應用,尤其適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質量直接影響疾病的治愈,本文簡要介紹了自我管理的概念,就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提出自我管理模式長期效果評價有待于進一步驗證,以利于今后的研究。
心血管疾?。蛔晕夜芾?;綜述文獻
2005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2002年世界衛(wèi)生報告》中,世界衛(wèi)生組織與世界各地專家收集并分析了當今世界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的重大疾病,其中心腦血管的病死率最高,心血管病已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1]。
心血管疾病的發(fā)展、轉歸均與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2],而自我管理作為一種行為方法,對改善疾病的預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成為預防和控制心血管病的重要手段。為了更好地將自我管理應用到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現將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研究現狀作如下綜述。
1.1 詞典中自我管理的定義
《新語詞大詞典》對“自我管理”的解釋是:個人對自己的思想、言論和行動的控制和調節(jié)。其特點是自己自覺地管理自己,而不是依靠他人[3]?!缎屡=蛴⒄Z詞典》對“自我管理”的解釋是:通過自己來管理,對自己的行為和健康狀態(tài)承擔責任[4]。
1.2 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定義
Barlow[5]等提出:自我管理是為了適應慢性疾病過程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管理癥狀、治療、生理和心理社會變化以及改變生活方式的能力,而心血管病自我管理是指心血管病患者在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人員指導幫助下承擔的預防性任務和在自我管理技能協助下開展的自我保健。它的宗旨是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因素、減少其患病率和并發(fā)癥[2]。
自我管理方法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心理學、生態(tài)學、方法學、衛(wèi)生經濟學等各個領域。其中自我管理應用最早的是在臨床治療領域,主要針對哮喘、糖尿病、關節(jié)炎等慢性疾病,通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來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生活質量和降低醫(yī)療費用[6]。目前國內開展了一些心血管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特別是在對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控制中應用更為廣泛,其在研究內容、方法、干預和效果評價等方面具有很多探索。
2.1 研究內容
自我管理在心血管病領域中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臨床實踐、心血管病癥狀管理、心理護理、藥物依從性管理、飲食管理以及運動管理。心血管病自我管理是通過運用自我管理教育等教會患者主動學習并掌握相關的健康知識、技能,改變與疾病相關的行為,促進對疾病管理能力,達到保持健康的目的。
2.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目前,對于自我管理在心血管病領域中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社區(qū)、城鎮(zhèn)、農村心血管病患者;研究方法主要是現況調查和干預為主的實驗性研究。
2.3 干預的措施與方法
自我管理的干預措施主要建立在三個理論模式的基礎上,即社會認識理論模式、壓力應對模式、行為轉變理論模式[7]。心血管患者目前常見的自我管理干預措施主要有院外護理干預、社區(qū)護理干預、健康教育干預、綜合護理干預、個體化護理干預、家庭干預;采取的干預方法有出院健康指導以及電話和家庭隨訪;提供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教育講座、觀看錄像。
2.4 評價方法
心血管病自我管理效果評價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進行。定量評估包括健康狀況指標、測量值等,定性方法主要是通過訪談及量表對患者的疾病知識獲得情況、癥狀管理、情緒認知管理等進行評估。
成功有效的自我管理干預方法要有以下特征:知情決策和解決問題技能的操作和反饋:以患者的需要為出發(fā)點;除加強對自身醫(yī)療、心理和社會功能的管理;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即自我效能感.提高其管理疾病的能力;在干預過程中,更要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8],很多研究認為下列因素為有助于提高干預效果。
3.1 家庭成員參與
心血管疾病患者缺乏知識、社會支持減少、缺乏鼓勵與監(jiān)督、獨居以及病情嚴重會導致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在這種條件下,盡管醫(yī)護人員投入大量努力和時間,但簡單的宣傳教育不會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9]。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大部分時間是在家中進行治療,家屬是最先發(fā)現患者病情加重的人,他們的支持和監(jiān)督會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家庭成員的積極參與[10]能夠讓高血壓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壓,改善用藥依從性。
心力衰竭患者和他的家人一起參加管理病情,患者感受到有利自己身體狀況的變化時更積極進行自我管理,使患者的行為轉變?yōu)樽栽附邮芏抑鲃訄?zhí)行,從而來改變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11]。
3.2 社區(qū)自助團體
個體的成功經歷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失敗的經歷則降低自我管理效能[12],如1例冠心病患者通過飲食控制,將血脂和膽固醇維持在理想水平,無并發(fā)癥,減少了大量的醫(yī)療經費,另一同病患者在其經驗啟示下,意識到飲食調整對疾病控制的重要作用,自我管理行為得到激勵。
社區(qū)定期組織心血管患者開展病友交流會,病友們在一起交流病情管理、飲食營養(yǎng)、康復運動訓練等方面的經驗,讓更多的患者獲得有關疾病術后的康復知識,已經康復的病友的支持可以減輕同室患者的負性心理反應[13],幫助其解除焦慮與擔憂。
杜世正[14]等對19篇關于自我管理項目實施及其效果評價文獻的主要評價指標進行歸納和總結。普適性的評價指標包括自我效能感、抑郁情緒、健康行為、健康狀況、生活質量和衛(wèi)生服務利用率6項指標,不同種類的疾病在性質和治療目標上有所差異,所以自我管理評價的重點也不同。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反映其自我管理項目的效果評價指標主要有自我效能感、生活質量、癥狀控制、行為改變等指標。但需要進一步更全面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隨機對照試驗結果的檢驗。
自我管理項目用于許多發(fā)達國家心血管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在我國,自我管理模式從引進試點本土化創(chuàng)新及推廣已經經歷了十余年的時間,心血管病領域該項目的研究才剛剛開始,運用自我管理模式,使現行的醫(yī)療服務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轉變,包括患者自己對其健康做出的努力,不但節(jié)省了有限的醫(yī)療服務資源,患者的自身也得到的良好醫(yī)療服務。
綜上所述,自我管理研究在我國心血管疾病領域擁有很大的應用空間,我們要重視自我管理研究長期的評估和連續(xù)性隨訪的效果,在實踐中總結心血管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經驗、制定有效地干預措施,同時積極推廣這種新型的醫(yī)療保健方法,有助于控制患者癥狀,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1] 胡翠芬,木臺力甫·莫拉吾提.心血管疾病在治療中的一些困惑[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1,9(10)∶783-787.
[2] 施玉峰,孫立平.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J].護理學報,2007,14(2)∶32-33.
[3] 韓明安.新語詞大詞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655.
[4] 皮爾素.新牛津英語詞典[M].上?!蒙虾M庹Z教育出版社,2001∶1687.
[5] Barlow J,Wright C,Sheasby J,et al.Self-management approaches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condition∶ a review[J].Patient Educ Couns, 2002,48(2)∶177-187.
[6] Lorig KR,Holman HR.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history,definiti on,outcomes,and mechanisms[J].Ann Behav Med,2003,26(1)∶1-7.
[7] 傅曉鳳.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 24(6)∶511-513.
[8] 杜世正,袁長蓉.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實踐進展及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1)∶1048-1051.
[9] 蔣暉,蔡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J].心血管病學進展, 2008,29(2)∶248-251.
[10] Morisky D.Levine D.Green L.et a1.Five year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mortality following health education for hypertensive patients[J].Am J Public Health,1983,73(2)∶153-162.
[11] Clark PC,Dunbar SB.Family partnership intervention∶a guide For a family approach to care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AACN Clin Issues,2003,14(4)∶467-476.
[12] 李漓,劉雪琴.自我效能理論與心臟康復[J].護理研究,2002,16 (9)∶512-513.
[13] Parent N,Fortin F.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Vicarious Experience through Peer Support for Male First-time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On Anxiety,Self-efficacy Expectation and Serfreported Activity[J].Heart Lung,2000,29(6)∶389-395.
[14] 杜世正,袁長蓉.自我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文獻學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0,25(2)∶94-97.
R714.252
A
1671-8194(2013)13-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