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君
(山西省汾河水庫管理局 山西婁煩030302)
呼延調蓄池位于太原市呼延村西與引黃工程聯(lián)接段出口之間好李子溝內,設計容積為200萬m3,池底面積5.26萬m2,正常蓄水位對應蓄水面積13.28萬m2,根據(jù)現(xiàn)場地形地貌半挖半填而成。調蓄池大壩由主壩和副壩兩部分組成,大壩壩頂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2.1 m。主壩軸線長度589.1 m,最大壩高36.7 m;副壩軸線長度125.4 m,最大壩高10.7 m。
主壩迎水面、背水面壩坡各設二級壩坡,變坡處設馬道和鑿冰設備平臺。背水面在變坡處設2 m寬的馬道,以便匯集雨水,便于觀測和檢修,并做施工交通用。迎水面壩坡采用兩層砂墊層夾二布一膜防滲,上部鋪碎石過渡層,爾后采用干砌石護坡。背水面壩坡采用混凝土框格防護,并在橫向100 m左右設一道豎向排水溝,每級馬道平臺內側及壩腳設環(huán)向排水溝。在引黃專用公路一側,為防止庫盆內滲水逸出,攜帶細顆粒引起管涌發(fā)生,在坡腳處設貼坡式排水。
筑壩土料的土料場主要為調蓄池庫盆開挖及邊坡開挖土料,在實施開挖過程中,根據(jù)前期進行的料場復查資料制定土料利用和棄渣措施,進行土石方平衡規(guī)劃。根據(jù)池盆內土料分布情況和壩體填筑施工進度要求,將池盆土料場分為五個區(qū):三個主料場,二個輔助料場。土料開采先在經(jīng)過加水后,按高程段循環(huán)進行開采;在水源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可在下雨之后,含水量達到要求后進行開采。
調蓄池庫盆和邊坡開挖土方料達267萬m3,雖然土料儲量遠大于土料需求量,但根據(jù)《料場復查報告》,土料場有用土料還差17.39萬m3,因此,在開挖過程中嚴格控制棄土量,若實際施工確實存在土料不足,可從棄土場取較好土料,用于次要部位一般土方回填。
(1)施工道路。根據(jù)現(xiàn)場實地勘察,結合現(xiàn)場施工的需要,填筑施工道路。在填筑施工時,在原始道路的基礎上再修建到土料場各個高程的分支施工道路。
(2)施工用電。施工用電主要為夜間填筑照明用電,在主壩壩肩處布置照明燈塔,每個燈塔裝設1個1000 W可自由調整照射范圍的金屬鹵化碘鎢燈,并輔以碘鎢燈照明。
(3)施工用水。施工用水主要為土料含水量調整用水,通過高位水池用Ф60PVC水管沿壩坡面引至開采面,用Ф50消防帶接入開采面,采用開槽注水的方法浸潤土體,并分區(qū)注水、分區(qū)開采,每區(qū)土體浸潤后不得小于30d開采。另配備1臺8 t灑水車作為填筑輔助灑水之用。
(1)土料加工。根據(jù)《料場復查報告》,土料的含水率偏低,須對土料進行加水。在土料場不同區(qū)域布置浸水坑槽,進行加水悶料,30d后進行試驗性開采,通過多次調整最終確定加水方法、加水量、悶放歷時和一次開采深度等技術參數(shù)。
成品土料將含水量指標的誤差控制在1%~2%之間。根據(jù)土料開采的工藝流程和料場分布特點,將料場分為若干區(qū)域按合理的順序進行流水作業(yè),料場質檢人員隨時控制和調整土料加水指標,不斷改進土料生產(chǎn)的施工工藝。
(2)土料開采。每個采區(qū)的開采均由外向里,自上而下分段、分層開采。每次開采區(qū)域取2000~5000 m2。根據(jù)注水后土體的含水率大小,采取立采或平采的施工方法,若含水量過大,則以立采的方式,否則,進行平采開挖。
悶好的土料用1.6 m3反鏟裝20 t或15 t自卸汽車直接運輸上壩;土層較薄時或反鏟裝料的剩余部分,采用推土機集料,3 m3裝載機裝20 t或15 t自卸汽車直接運輸上壩,土料含水率小于最優(yōu)含水率時超過3個百分點以下時,不得開采,并加水重新浸潤。
進行現(xiàn)場填筑碾壓試驗,根據(jù)試驗結果分析,得到以下施工參數(shù)。
(1)壓實機械選用YZK18J型振動凸塊碾,最大激振力為330 kN;振幅1.1 cm,振動頻率28 HZ,總重量18 t;
(2)填筑干密度控制在不小于1.68 g/cm3范圍內;
(3)選擇的施工參數(shù):Q2、Q3上壩土料含水率在14%~18%,鋪料厚度為40 cm,碾壓遍數(shù)為6遍,行車速度為2 km/h左右,進占法卸料;
(4)填筑工藝:運料→卸料→攤鋪→碾壓→檢測。
(1)2009年2月施工人員和設備進場后抓緊壩體填筑的各項準備工作。
(2)填筑施工按照先主壩后副壩的順序展開,主壩分四區(qū),副壩分一區(qū),采用自下而上平起上升全斷面填筑的總體施工程序安排施工。
(3)各月的填筑量應盡量均衡,避免出現(xiàn)填筑量不均衡的現(xiàn)象發(fā)生。
(4)土方填筑施工避免在冬季冰凍期施工。
主壩長度589.1 m。為了使大壩填筑各個工序盡量連續(xù)施工、不停頓,將大壩填筑劃分填筑區(qū),采取單元循環(huán)填筑的原則(第一個單元鋪料平料,第二個單元灑水碾壓,第三個單元質量檢查通過驗收,照此循環(huán)往復),從壩基最低處開始填筑。因此,必須優(yōu)化施工作業(yè),在填筑作業(yè)時按單元施工,以提高壩面上各類施工機械的使用效率,提高上壩強度。
壩料運輸是關系大壩填筑強度的關鍵,工程高峰期填筑強度12.5萬m3/月,不均衡系數(shù)取1.4,得出日最大填筑強度達5800 m3,為保主運輸強度,采用15輛20 t或15 t自卸汽車進行上壩料運輸。
土料采用進占法卸料,見圖1。自卸汽車在已平好的松土層上行駛、卸料,用推土機向前進占平料,避免自卸汽車在已碾壓合格的層面行走,影響層間刨毛效果。
卸料前,應檢查層面的刨毛情況及層面的濕潤情況,必要時,用灑水車進行灑水。
圖1 進占法填筑方法示意圖
土料填筑的施工程序見圖2。
圖2 單元填筑施工程序圖
鋪料厚度為40 cm,采用TY160推土機攤鋪。推土機平料過程中,采用儀器或鋼尺及時檢查鋪層厚度,發(fā)現(xiàn)超厚部位立即進行處理。
土料與岸坡等交界處輔以人工仔細整平。鋪料時,上下游邊坡各超填50~100 cm。
碾壓采用YZ18型自行式振動凸塊碾靜碾兩遍,然后再振動碾壓四遍。碾壓行走方向與壩軸線平行,行走速度為2 km/h,碾壓方法:采用進退錯距法(碾輪寬/碾壓遍數(shù)),即從一側到另一側一次碾壓完成。碾壓遍數(shù)和錯距寬度通過碾壓試驗最終確定。
各碾壓單元碾壓搭接寬度,垂直碾壓方向不小于0.3~0.5 m,順碾壓方向應為1.0~1.5 m。
調蓄池迎水面防滲體采用砂墊層夾兩布一膜后,上鋪碎石過渡層,頂部采用干砌石保護。防滲體料施工前,先采用人工掛線進行坡面修整,以滿足鋪設時平整度的要求。調蓄池邊坡修整隨開挖時進行,在邊坡開挖時,坡面法向方向預留30 cm用于人工修坡,大壩迎水面填筑時超填10~30 cm,采用人工平整修坡。
防滲料鋪填時,采用3 m3裝載機裝15 t自卸汽車運輸,反鏟配合攤鋪,人工找平。鋪筑第一層砂墊層后,采用DD110振動平碾進行壓實,經(jīng)表面驗收合格后,鋪設二布一膜。二布一膜完成后,再分層鋪砂墊層或碎石過渡層,采用HZR250型振動平板夯分層進行,夯實碾壓參數(shù)在施工前通過試驗確定。為增強壓實效果,砂墊層、碎石過渡層在夯實碾壓前應加水濕潤。
庫底防滲體施工時,先用平地機對庫底進行找平,采用3 m3裝載機裝15 t自卸汽車運輸,鋪設夯實土。鋪料時,采用水準儀控制厚度,設專人控制厚度并指揮平料。壓實采用YZ18型自行式振動碾進行碾壓密實,爾后鋪設二布一膜,在完成土工膜鋪設后,鋪設第二層夯實土,采用YZ1.8型自行式振動碾靜碾或振動碾壓,鋪料方法和厚度控制同第一層。干砌石鋪筑,由裝載機運輸至工作面,人工進行鋪筑。
岸坡接觸部位的土料,選用黏粒含量較多的土料,其含水率應調至施工含水率上限,采用小型振動碾壓實,振動碾行走方向順岸坡方向,與壩體部位結合帶的碾壓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 m。振動碾難以到達部位采用HW-60蛙式打夯機夯實。
若岸坡過緩,結合處碾壓后土料因側向位移,出現(xiàn)“爬坡、脫空”現(xiàn)象,應將其挖除。
結合帶碾壓取樣合格后方可繼續(xù)鋪填土料。鋪料前壓實合格面應灑水或刨毛。
(1)土料橫向接縫處的接坡不陡于1:3.0,隨著壩體填筑的上升,接縫必須陸續(xù)削坡,直到合格方可填筑。土料接縫削坡取樣檢查合格后,必須邊灑水、邊刨毛、邊鋪料壓實,其含水量為施工含水率的上限。
(2)對壩基,應將表面含水率調整到施工含水率上限,用凸塊振動碾壓密實。第一層料的鋪土厚度可適當減薄,含水率調整到施工上限,采用輕型壓實機具壓實。
(3)上壩路與壩體接合部,壩區(qū)內采用壩體相同料區(qū)的土料進行分層填筑。填筑質量按相同區(qū)料的填筑要求控制。當壩體填筑上升淹蓋該路段時,路兩側的松渣采用反鏟分層挖除至相應填筑層,并與刨松后的路面一起平料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