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鋒 薛云龍 張保國 何 鎏 夏 勇
(1.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2.“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fā)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石油長慶油田)
水平井技術是開發(fā)低滲透油氣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2],可以有效增大生產(chǎn)井段與生產(chǎn)層位的泄流面積,降低生產(chǎn)壓差,提高單井產(chǎn)能和油氣采收率。靖邊氣田下古生界馬五1氣藏為典型的低滲、低孔氣藏,為提高氣井單井產(chǎn)量和氣田采收率,自2006年起開始水平井鉆探開發(fā)。由于該區(qū)主力儲層馬五13厚度薄、非均質性強,小幅度構造變化快,水平井現(xiàn)場地質導向遇到馬五1各小層判識難、地層傾角預測難、氣層追蹤難、控制軌跡難等“四難”問題,完鉆1口水平井,有效儲層鉆遇率不足20%,水平井產(chǎn)能僅為鄰近直井的1~2倍。
如何利用現(xiàn)有技術手段,保證水平井精確入靶薄儲層,并提高水平井有效儲層鉆遇率,是靖邊氣田水平井開發(fā)的關鍵問題。
靖邊氣田馬五1氣藏屬古地貌-巖性復合圈閉的低滲透氣藏,沉積相為濱淺海蒸發(fā)潮坪沉積,儲層橫向分布穩(wěn)定,主力儲層馬五13優(yōu)勢明顯,單獨對馬五13進行水平井開發(fā)就能取得較好效果。
但由于其特殊的儲層情況,導致水平井開發(fā)存在“四難”:①馬五13小層厚度薄(僅3~5 m)[3],由于地表條件以黃土塬為主,地震儲層預測精度不夠,僅對地質導向起輔助作用,水平井入靶預測難;且工程鉆頭擺動幅度在±1 m,水平井極易出層,導致現(xiàn)場軌跡控制難度大;②主力儲層馬五13氣層厚度分布在1~3 m之間,滲透率分布在0.04~10 mD之間,孔隙度分布在2.0%~6.0%之間,儲層非均質性強,具體表現(xiàn)為含氣層橫向不連續(xù),細小含泥隔夾層發(fā)育,氣層追蹤難度大;③馬五1段巖性主要為白云巖、泥質白云巖、泥巖、凝灰?guī)r等,各小層巖性相近,其劃分依據(jù)主要是泥巖隔夾層分布,水平井因自身的井身結構和鉆井方式,小層判識困難,容易導致誤判;④小幅度構造變化大,局部隆起變化幅度在10~40 m/km[4],地層傾角預測不準,導致水平井出層。
另一方面,目前現(xiàn)場應用的MWD地質導向儀器隨鉆測斜與隨鉆伽瑪數(shù)據(jù)距離鉆頭位置約12 m左右,井底數(shù)據(jù)存在盲區(qū),也增加了薄層水平井地質導向難度。
根據(jù)水平井目的層上、下部儲層沉積接觸關系(圖1),充分利用現(xiàn)場錄井、鉆井資料,確定了5處靶點調整時機、4種入靶地層對比方法、3種水平段軌跡控制方法。
由于地下目標體的隱蔽性與小幅度構造變化的復雜性,水平井地質設計不能一次性準確預測靶點,但可以選取合適標志層,根據(jù)實鉆標志層海拔值,對初始水平井靶點進行調整。根據(jù)儲層沉積特征與巖性變化特點,確定山23頂煤、太原組頂部灰?guī)r、本溪組頂部煤層、奧陶系頂部鋁土巖、馬家溝組內部小層等5處標志層進行靶點調整。
圖1 靖邊氣田典型井測井曲線與巖性特征圖
(1) 山23頂煤
山23煤層厚度平面上變化不大,煤層下部山23地層厚度變化受控于其砂體發(fā)育程度,煤層至目的層頂部約80~110 m,因此,通過對造斜段斜深的校正,對比其與鄰井煤層之上地層變化趨勢,可以初步預判入靶點深度。
(2) 太原組頂部灰?guī)r
由于太原組灰?guī)r期是大面積的海進過程,灰?guī)r在整個區(qū)域大面積穩(wěn)定分布,因此可以將太原組灰?guī)r頂部做為入靶的參考標志層,由于該層距目的層60~80 m,實鉆中將井斜調整至55°以上,保證水平井能順利入靶。
(3) 本溪組頂部煤層
本溪組頂部煤層厚度較大(2~4 m),且分布穩(wěn)定,距離風化殼目的層較近(10~40 m),是入靶宏觀校正的良好時機,實鉆中將井斜調整至65°以上。
(4) 奧陶系頂部鋁土巖
馬家溝組頂部鋁土巖是碳酸鹽巖經(jīng)過風化后形成的“古土壤”表層,具有較強的等時性,巖性致密,堅硬,鉆時會從本溪組的低值跳躍為高值,通過對比鄰井奧陶系頂面起伏狀況,可以預測入靶深度,井斜需保證在80°以上。
(5) 馬家溝組內部小層
進入奧陶系馬家溝組后,一般距離目的層馬五13垂直距離還有5~15 m,是入靶調整的最后時機,但是因巖性相似,難以識別目的層上部馬五12地層。實鉆中將馬五12小層細化為4段,各段巖性分別為白云巖、泥質白云巖、含泥白云巖、泥質白云巖,據(jù)此與鄰井進行地層對比,并將馬五12底部泥質白云巖作為入靶巖性警戒線,一般此處隨鉆自然伽瑪大于70 API,鉆時大于30 min/m,氣測小于0.1%。
根據(jù)靖邊氣田水平井實施的特點和技術手段,建立了4種水平井現(xiàn)場地層對比方法,確保水平井準確入靶。
(1)厚度對比法
地層在一定環(huán)境下,其厚度具有一定的變換規(guī)律。靖邊氣田地層為濱海潮坪沉積,地層穩(wěn)定,為厚度對比奠定了基礎。但由于靖邊氣田小幅度構造的存在,若水平井鉆進方向為構造下傾, 利用工程測量儀器提供的井斜數(shù)據(jù)計算的水平井造斜段地層厚度值往往大于鄰井數(shù)據(jù)(圖2),其增量為B1A2×tgα=A1A2(式中:α—地層傾角;B1A2—水平位移;A1A2—視厚度增量);反之,若鉆進方向為構造上傾,其值往往小于導眼井或鄰井數(shù)據(jù)。因此首先需利用MWD隨鉆測量工具進行垂深校正,再與鄰井對比山23煤頂、太原組頂界、本溪組煤頂?shù)鹊貙咏缑?,預測地層傾角,將目的層上覆地層視厚度校正成實際地層厚度,在此基礎上,進行地層厚度對比,進而預測靶點位置。
圖2 水平井造斜段鉆穿地層示意圖
(2)巖性對比法
該方法工作原理是在沉積相研究基礎上,利用鄰井的各小層巖性和沉積相特征,在實際巖屑觀察、準確定性的基礎上,與斜井段進行地層對比,判識鉆遇層位,估測靶點位置。
(3)鉆時對比法
不同巖性內鉆進所需鉆時各有不同,可以利用該相關性來間接預測地層。相同鉆進方式下,泥巖比砂巖所需鉆時要大,主力氣層馬五13鉆速相對較快;但不同鉆進方式對于同一種巖性也有較大差異,螺桿鉆進(不開轉盤,主要用于定向)和復合鉆進(即用螺桿+轉盤轉動)相比,復合鉆進方式的鉆時較快。鉆時同時也受鉆壓、鉆速的影響,資料采用應慎重。
鉆時與鉆遇地層巖性有直接關系,因此可與鄰井進行鉆時對比來卡準地層,判斷地層歸屬與鉆頭位置。
表1 不同鉆進方式不同巖性的鉆時差別
(4)隨鉆測井對比法
現(xiàn)場隨鉆測井是最能直接反應地層變化的數(shù)據(jù)信息。可通過分析隨鉆自然伽馬與鄰井電測自然伽馬變化趨勢核實地層。由于測量儀器距離鉆頭12 m左右,數(shù)據(jù)明顯滯后,現(xiàn)場導向人員必須綜合各種信息,預測前12 m的軌跡情況。
實際水平井地質導向的過程中,綜合運用上述4種地層對比方法,注重斜井段鉆進過程中的軌跡控制和靶點調整。
目的層巖性一般為純白云巖或灰?guī)r,其頂部泥質含量較高,水平井進入目的層后,一般鉆時由20~60 min/m降至20~10 min/m,降幅達到50%以上,隨鉆伽瑪由70~200 API降至40 API以下,降幅達到80%左右,氣測一般由0.2% 升至1.0% ,升幅達到5~20倍左右。由于儲層較薄,水平井入靶后容易脫靶,因此,入靶后建議井斜控制在86°。
結合區(qū)域地質情況,利用現(xiàn)場的各種信息綜合分析,建立了3種水平段軌跡控制方法。
(1)水平井軌跡垂深控制
根據(jù)鄰井、斜井段等實鉆情況,預先判斷水平段的地層傾角的變化情況,重新計算水平段各個靶點海拔和目的層的頂、底位置,實鉆中,保證水平井軌跡在水平井段頂、底控制線之間鉆進。JPxx-14井實鉆軌跡基本在馬五13預測頂?shù)拙€之間鉆進(圖3)。
(2)巖性邊界警戒線控制
鉆頭鉆至目的層頂、底界泥巖時,鉆時會首先出現(xiàn)變化,有增大的趨勢,其次是泥漿循環(huán)一段時間后巖屑由純云巖變?yōu)槟噘|云巖,同時氣測降低,隨鉆伽馬值在滯后12 m左右后明顯增大;現(xiàn)場技術人員需綜合分析確定鉆頭位于目的層的頂部還是底部。比如JPxx-14鉆至B點,現(xiàn)場判斷該處鉆頭進入馬五13底部泥質云巖,同時地層傾角由陡變緩,通過井斜調整,使鉆頭位置順利回歸目的層。
根據(jù)巖性邊界控制方法確定鉆遇地層邊界時,可根據(jù)鉆遇的地層頂、底界面預測地層傾角,主要有4種地層傾角計算模式(圖4)。根據(jù)計算的地層傾角,可在目的層頂、底預測2條控制線,通過鉆井增斜或降斜,保證水平段在目的層頂?shù)字g鉆進。
圖3 JPxx-14井水平段實鉆軌跡圖
注: H’—目的層視厚度; H—地層厚度; △S—水平位移差。
(3)氣層追蹤控制
在氣層不穩(wěn)定、地層傾角平緩的情況下,根據(jù)現(xiàn)場錄井資料結合區(qū)塊地質信息,充分研究認識井區(qū)目的層的非均質性,綜合分析判斷鉆頭所在的地層性質,調整軌跡追蹤氣測,達到鉆遇有效儲層的目的。以JPxx-14井為例(圖3),鉆至A點,綜合分析認為該處鉆頭位于馬五13頂部致密地層中,為了能迅速鉆入馬五13底部含氣的白云巖地層,進行增大井斜調整,之后鉆遇氣層140 m。
通過水平井現(xiàn)場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地質導向技術也在不斷發(fā)展完善。在此基礎上,2010~2011年靖邊氣田完鉆的11口水平井水平段馬五13儲層鉆遇率達到85%以上,氣層鉆遇率達到65%以上,水平井單井產(chǎn)量達到臨近直井的3~5倍,水平井開發(fā)效果顯著提高。
(1)水平井現(xiàn)場地質導向技術是在水平井技術試驗和技術推廣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實用技術,是水平井技術推廣應用的重要支撐,尤其對于靖邊氣田低滲透、強非均質性、薄層的碳酸鹽巖氣藏,在地震達不到精細解釋要求與隨鉆測量資料滯后12 m左右的不利情況下,該項技術作用更加凸顯,直接關系到水平井鉆探成敗。
(2)水平井現(xiàn)場地質導向是“5處靶點調整時機、4種入靶地層對比方法、3種水平段軌跡控制方法”等技術手段的綜合應用,需根據(jù)現(xiàn)場隨鉆情況,綜合各方法技術特點,選取合適方法進行軌跡調整。
1 康雪林,郝世彥,趙晨虹. 延長低滲油藏水平井的突破—薛平 1 水平井的成功范例[J].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7(2): 67-72.
2 李建奇,楊志倫,陳啟文,等. 蘇里格氣田水平井開發(fā)技術[J].天然氣工業(yè),2011,31(8):60-64.
3 楊洪志,陳友蓮,陳偉,等.氣藏水平井開發(fā)條件探討[J].天然氣工業(yè),2005,25增刊A:95-99.
4 夏勇,馮強漢,劉海鋒,等.基于小幅度構造精細描述的薄儲層水平井優(yōu)化設計[J].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2011,12(4):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