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滿成,王學文,卜海峰,付曉平,劉維奇
摘要:寒地綠色優(yōu)質水稻秋季水打漿是寒地水稻生產技術的一個創(chuàng)新性突破,這項新技術的主要核心內容是:充分利用北方冬季寒冷資源和春季土壤凍溶交替作用,在秋季封凍前讓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并耙平成待種狀態(tài),進而破壞了各種真菌性土壤傳播病害、當季越冬蟲蛹、老熟幼蟲、水田一年生的草籽和多年生的根莖等惡性雜草越冬生存的環(huán)境,讓其失去萌發(fā)和繁殖發(fā)芽能力,同時將稻草秸稈也耙進泥里還田,利用凍害,用物理方式達到滅草、防蟲、控病及培肥地力的目的。
關鍵詞:寒地綠色優(yōu)質水稻;水打漿秸稈還田技術;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 S435.1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9.20.013
為了檢驗寒地綠色優(yōu)質水稻生產秋季水打漿秸稈還田技術的有效性,前郭灌區(qū)國營紅旗農場2017年在一分場進行了4.5畝地秋季水打漿稻草秸稈還田的試驗。
1 具體情況
試驗地點:紅旗農場一分場道北3號地。
灌水方式:潛水泵抽泄支水。
前茬草情:稗草、野慈菇、雨久花、鬼針等。
收割情況:日本久保田588收割機收獲,稻茬留10厘米以上,稻草呈10厘米節(jié)骨斷碎狀均勻散布地面。
整地機械:久保田954帶新型打漿機。
2 整地方式
2017年秋,在10月末封凍前給試驗地進行灌水施肥,水層深度為3~5厘米,每公頃施尿素50公斤(用以加快稻草腐爛),待泡透后形成花達水或寸水不露泥時,用機械進行滅茬、打漿、平整、一次性完成作業(yè)。
2018年5月1日潛水前進行秸稈腐爛情況調查,稻草已全部變黑,并一觸即斷。插秧前5~7天灌水施底肥(氮、磷、鉀肥),用打漿機再打漿平地,目的是做到全層施肥和攪起浮漿保證插秧質量。
3 調查情況
采用對比法,設三個處理小區(qū),用隔板隔離,每個小區(qū)各40平方米,單排單灌。
秋季水打漿不使用任何藥劑;
秋季水打漿使用藥劑(兩次封閉及滅蟲防?。?
春季整地水打漿使用藥劑(兩次封閉及滅蟲防?。┳鰧φ?
對三個處理進行跟蹤調查,調查內容有草情、蟲情、紋枯病,見表1。
從1中看出:處理1三次調查草情無變化(稗草可能是隨風飄來的),處理1、處理2紋枯病發(fā)病率低,無二化螟發(fā)生,證明該技術對二化螟有徹底防除作用。
4 結論
經過1年的試驗證明,一是秋季水打漿滅草、防蟲、控病。經過水打漿作業(yè),在泥漿浮力的作用下,各種當年生雜草草籽和惡性雜草的根莖,大部分都上浮在淺表層土壤層面,在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的情況下,這些草籽和根莖也吸透了水分呈萌動或發(fā)芽狀態(tài),隨著降溫封凍,這些吸飽水分的草籽和根莖便會因受到嚴重的凍害而失去萌芽的能力,再加上早春回暖期間的多次凍溶交替和短時間內較大溫差變化,可消滅草籽根莖以及蟲卵、蛹、病菌的存活條件,進而起到滅草、防蟲、控病的效果;二是秋季稻草秸稈還田對水稻生長發(fā)育無任何不良影響。在土壤達到飽和狀態(tài)下,每公頃施入50公斤尿素加快促腐爛作用,經過秋季及封凍前段時間和早春4月、5月上旬地溫升高在土壤里腐爛,到插秧前已基本腐爛結束,對水稻生長無任何不良影響;三是降低生產成本,省工省時基本上不用撈渣草等;四是減少農藥使用和對土壤、空氣、水資源的污染,對發(fā)展綠色水稻生產,提升水稻品質有重大意義;五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保護土壤資源,解決稻草的秸稈處理,不用焚燒,保護了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為生產綠色有機水稻創(chuàng)造了重要的先決條件。
參考文獻
[1]韓陽,潘惠文.寒地水稻秸稈直接還田技術[J].中國稻米,2015(03):57-59.
[2]郁延濤,劉兆國,初江.水稻秸稈還田技術模式[J].農村新技術,2017(06):8-9.
作者簡介:崔滿成,大專學歷,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