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xué)教材。它采用四言體例,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nèi)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xué)好記,與《三字經(jīng)》《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我國古代蒙學(xué)中的固定教材。該書頗具實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據(jù)南宋學(xué)者王明清考證,該書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yīng)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dāng)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梢娺@本書是北宋初年問世的。
趙:
趙姓其起源有三,其中之一是以金天氏少昊為源起。司馬貞的《史記索隱》指出:“《左傳》郯國,少昊之后,而嬴姓蓋起族也,則秦、趙亦祖少昊氏。”西周時,少昊之裔造父因功被賜于趙城,其后在戰(zhàn)國時建立趙國,趙國亡后,子孫以國為氏。
李:
李姓是當(dāng)今中國第一大姓,也是世界頭號大姓。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夠環(huán)繞地球一圈半。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鹿邑古稱苦縣,春秋時先屬陳國,后歸楚國,是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即李姓始祖老子(李耳)的出生地。從遠祖皋陶到大唐脈裔是李姓由萌芽到壯大的歷程。李姓血脈中的12個政權(quán)(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58個帝王,無數(shù)將相名臣,是中國歷史上所建的政權(quán)最多的姓氏。李姓為唐代國姓,唐以后蕃衍興旺,蔚為望族。
考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歸結(jié)起來,主要有九種。其中一種說法是:“木子”救命成李姓。商紂時,皋陶后裔理征,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理利貞逃到陳國苦縣,為躲避紂王的追殺,利貞母子隱姓埋名一路乞討。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因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
王:
王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古時的太原郡、瑯琊郡、京兆郡是王姓重要的發(fā)源地。王姓歷史悠久,名人眾多,如書法家王羲之,改革家王安石,思想家王陽明。
王姓源流主要有五,其中之一是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后裔,屬于以王族身份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后,因本來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又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民,遷居于瑯琊,世人稱其為“王”家,其后亦以“王”為姓,稱為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