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子二人經(jīng)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對他的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肚子里一定沒有學問!”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口袋里一定沒有錢!”
(悟:你對事情的看法,并不一定總是反映出你內(nèi)心真正的思想。)
2.晚飯后,母親和女兒一塊兒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廚房里傳來打破盤子的響聲,然后一片沉寂。于是兒子望著父親,說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沒有罵人?!?/p>
(悟: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準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
3.有兩個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游,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導游連聲抱歉,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而另一個導游卻詩意盎然地對游客說:“諸位先生女士,我們現(xiàn)在走的這條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p>
(悟:雖是同樣的情況,然而不同的意念,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態(tài)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決定權(quán)在你。)
4.同樣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說他們將來的志愿是當小丑。中國的老師斥之為:“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國的老師則會說:“愿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
(悟:身為長輩的我們,不但要求多于鼓勵,更狹窄地界定了成功的定義。)
5.在故宮博物院中,有一個太太不耐煩地對她先生說:“我說你為什么走得這么慢。原來你老是停下來看這些東西?!?/p>
(悟: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結(jié)果失去了觀看兩旁美麗花朵的機會。)
6.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扃P起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呀!”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薄澳惝斎欢?,太太?!闭煞蚱届o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p>
(悟:學會體諒他人并不困難,只要你愿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7.一輛載滿乘客的公共汽車沿著下坡路快速前進著,有一個人在后面緊緊地追趕著這輛車子。一個乘客從車窗中伸出頭來對追車子的人說:“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須追上它,”這人氣喘吁吁地說:“我是這輛車的司機!”
(悟:有些人必須非常認真努力,因為不這樣的話,后果就十分悲慘了!然而也正因為必須全力以赴,潛在的本能和不為人知的特質(zhì)終將充分展現(xiàn)出來。)
8.甲:“新搬來的鄰居好可惡,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靜之時竟然跑來猛按我家的門鈴?!?/p>
乙:“的確可惡!你有沒有馬上報警?”
甲:“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xù)吹我的小喇叭?!?/p>
(悟: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會不一樣在你面對沖突和爭執(zhí)時,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愧,或許很快就能釋懷了。)
9.某日,張三在山間小路開車,正當他悠哉地欣賞美麗風景時,突然迎面開來一輛貨車,而且滿口黑牙的司機還搖下窗戶對他大罵一聲:“豬!”
張三越想越納悶,也越想越氣,于是他也搖下車窗回頭大罵:“你才是豬!”
才剛罵完,他便迎頭撞上一群過馬路的豬。
(悟:不要錯誤地詮釋別人的好意,那只會讓自己吃虧,并且使別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學會按捺情緒,耐心觀察,以免事后后悔。)
10.小男孩問爸爸:“是不是做父親的總比做兒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當然啦!”
小男孩問:“電燈是誰發(fā)明的?”
爸爸:“是愛迪生?!?/p>
小男孩又問:“那愛迪生的爸爸怎么沒有發(fā)明電燈?”
(悟:很奇怪,喜歡倚老賣老的人,特別容易栽跟頭。權(quán)威往往只是一個經(jīng)不起考驗的空殼子,尤其在現(xiàn)今這個多元開放的時代。)
11.小明洗澡時不小心吞下一小塊肥皂,他的媽媽慌慌張張地打電話向家庭醫(yī)生求助。醫(yī)生說:“我現(xiàn)在還有幾個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時后才能趕過去?!?/p>
小明媽媽說:“在你來之前,我該做什么?”
醫(yī)生說:“給小明喝一杯白開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讓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時間了?!?/p>
(悟:放松些,生活何必太緊張。事情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了,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對。擔心不如寬心,窮緊張不如窮開心。)
12.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他撬開。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鉆進鎖孔,只輕輕一轉(zhuǎn),大鎖就“啪”的一聲打開了。
鐵桿奇怪地問:“為什么我費了那么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他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p>
(悟: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桿也撬不開。惟有關(guān)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只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了解別人。)
參考答案
《中考議論文考點解題策略及訓練》參考答案:
1.使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利用反復寫出了有許多人物和事情觸動著人們,是他們的內(nèi)心在喧囂中有一份樸實的信仰,給我們的世界帶來慰藉。引起下文,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2.語段使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羅曼·羅蘭的名言證明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3.從反面論證了“小悅悅事件”、“食品安全”問題。人們沒有信仰,失去了信仰的可悲的場面,再次提醒讓人們堅定此刻最樸素的信仰。4. 信仰,可以讓人學會敬畏自然,學會和諧相處。5.信仰應(yīng)該是一份自覺的行動,只有將它實踐出來,體現(xiàn)在生活中,才是它真正的意義所在。但愿每個社會人能留有一份信仰,在喧囂的世界中,留下一份信任和寬容,留下一份敬畏和自覺。
《透明的紅蘿卜(選段)》參考答案
1.①突出了小鐵匠的痛苦與悔恨之情。②結(jié)構(gòu)上起過渡的作用,自然引出黑孩偷蘿卜的事。2.主要寫了三個場面。①小鐵匠走上滯洪閘橋上瘋舉的場面;②黑孩到黃麻地里偷拔蘿卜的場面;③黑孩被辱罵揪審的場面。3.相同:堅守崗位,兩人白天黑夜堅守在黃麻地里,不讓蘿卜、地瓜被偷了。不同:隊長①兇狠惡毒,對黑孩又打又罵,還扒光黑孩的衣服羞辱他;②擺小官架子,要瘦老頭向他報告。瘦老頭:①勤勞樸素,邊看護黃麻地邊捉害蟲;②善良(有人性),看到黑孩受到人格的污辱,傷心地哭了;③珍視勞動成果,看到地里大半的蘿卜被拔掉,痛心地說“作孽啊”。
《從“沙進人退”到“沙里淘金”》 參考答案:
1.破解世界性難題;“沙里淘金”不是神話。2.列數(shù)字、作比較。通過具體數(shù)據(jù)及數(shù)據(jù)的比較,說明我國逐步在總體上實現(xiàn)從“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歷史性轉(zhuǎn)變。3.將一米見方的麥草與旱生植物植入沙漠,多年后沙漠化逆轉(zhuǎn)形成“沙結(jié)皮”。4.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示例:這說明麥草方格“五帶一體鐵路治沙防護體系”意義重大,也表明了國家對治沙工程十分重視。5.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讓人們看到沙漠治理的希望,只要方法得當,沙漠是可以治理的。
《浮躁不是一個筐》參考答案:
1.本文是一篇議論文,文章采用逐層深入的論述結(jié)構(gòu),先通過具體事例說明“浮躁成了一個筐”的社會語言現(xiàn)象,然后講“浮躁”的具體內(nèi)涵,最后結(jié)合實際提出“遠離浮躁,追求沉穩(wěn)”的觀點。2.列舉具體事例說明“浮躁”逐漸變成當今社會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的流行語。3.很可能會掩蓋一些實質(zhì)性的東西,不利于對問題的性質(zhì)作出正確判斷。4.浮躁的華歆,受了“割席”的刺激,從此棄舊圖新發(fā)憤讀書,并取得很高的成就。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意在告訴人們要遠離浮躁的觀點。5.“急功近利”與“見利忘義”都有貪圖利益的意思。兩個詞語所表現(xiàn)的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不同,“急功近利”指急于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見利忘義”指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