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大熱,我也參加了好幾個群,同事、同學、同好、同游,各種理由都可以建個群。好體驗就不說了,我說兩個壞體驗:一個是重復且同質的信息泛濫,一個是隨處可見難辨真?zhèn)蔚恼芰俊V貜屯|信息的泛濫讓人不勝其擾,每個早上,你都會收到來自各個群里朋友們的“早上好”;每個夜晚,“晚安”也不會低于百次。遇到有人的生日,小蛋糕的圖標能從早掉到晚。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提醒的聲音早關上了。而朋友們出于善良本意轉發(fā)的各種正能量,除了讀完讓你“感動”的,還有讀完讓你“不敢動”的:“得癌癥化療死得快”、“喝牛奶是自殺行為”、“中年人莫名其妙摔一跤要警惕”。要命的是,這兩種壞體驗還常常是交織在一起出現(xiàn)的。
不過,最近看到的一條名叫“迄今見過的最好的職業(yè)規(guī)劃文章”的微信倒是引發(fā)了我另一個思考:職場當中的不如意你躲得開么?或者說職場中的如意你能順利迎來么?如我標題所寫,這些問題的正解在于你得當個職場里的成年人。
當成年人意味著你得有主動的角色意識。撒嬌是被動的角色意識,擔當才是主動的角色意識。擔當?shù)囊馑疾恢皇侨コ袚熑?、義務,也有承受“不承擔的后果”的意思,比如說,跨國公司里的CEO多數(shù)有銷售和財務的經(jīng)歷,綜合性醫(yī)院的院長大多是外科大夫出身,如果你在一家制造型的跨國公司做安保,在綜合性醫(yī)院里做后勤,你就得承擔一個后果:你當CEO和院長的可能性不大,當然你也不用像他們那么壓力大。很多人的糾結在于并沒有擔當那個責任的機會,卻有得不到擔當那個責任后收益的苦惱。莫急!人生的完美不在于當不當老大,看看本期雜志中古典的專欄你就會受些啟發(fā),你還有發(fā)展興趣和建構生活的可能啊。
當成年人還意味著你得有“在場證明”。什么意思?當公司困難的時候,你在哪兒?當公司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時候,你在哪兒?當公司希望那件事有人做的時候,你在哪兒?當公司需要產生那樣的成果時,你的貢獻在哪兒?沒有這些在場證明,你很難獲得公司里的主流認可。關鍵時刻沒有你,你卻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現(xiàn)在升職加薪的名單里,可能性不大。一只雞蛋從外面打破只會變成一道菜,而從里面打破卻意味著生命誕生。在場證明常常就需要從里面打破。
當成年人你還得掌握些隱性知識。職場里的隱性知識有時候是經(jīng)驗,有時候是掌故,有時候就是適應。這些都是靠時間累積出來的。為什么你一張嘴就招領導不愛聽,同樣的事別人的表述卻能讓領導喜笑顏開,差距在于對企業(yè)文化的理解能力。企業(yè)文化就像黃色小說,很難下定義,但看見了就知道了。在這兒,事兒該怎么辦,這就是隱性知識。
當成年人還有個重要本事就是要學會自我加持。這想法來自于IBM中國公司的CMO周憶的新書《綻放》——真正的加持得于自我。加持好像是佛教用語,意思是加附佛力于軟弱之眾生,而任持其眾生也。職場里的不確定太多了,必須有周憶的心態(tài)——人生需要一點自我加持。
咖啡的苦與甜,不在于怎么攪拌,而在于是否放了糖。不要歸錯因,當個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