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Beats耳機假貨泛濫說到魔聲的前世今生。
為什么很多女人喜歡LV?這個問題我想并不容易回答。
有關LV的傳說很多,最典型的一則是關于泰坦尼克號的沉船里有一只保存完好的LV皮箱——這種傳奇性的故事是否真實沒人在意,但它的確是品牌營銷案例的典范。
于是……
于是從機場到菜市場、從地鐵到地窖、從白宮美到買菜大媽,“驢牌”LOGO灑滿華夏。
最近有個叫做“魔聲面條”的耳機也頗有灑滿華夏的趨勢,但是鮮有人真正明白它是怎么來的,怎么火的。鑒于場面實在太過混亂,而本人自覺對音質(zhì)和耳機這些東西還算有些系統(tǒng)了解,便獻丑解惑一番。在此之前事先聲明:這件事情絕對沒有你們想象的那么簡單!
Beats By Dr.Dre是一家美國聲樂設備品牌,主要產(chǎn)品有耳機和揚聲器,由饒舌歌手Dr.Dre及環(huán)球唱片下屬的Interscope唱片公司董事長Jimmy Iovine聯(lián)合創(chuàng)建于2008年,獨家授權由魔聲(Monster Cable)制造和銷售。2012年兩公司宣布停止合作。作為營銷戰(zhàn)略的一部分,其耳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電影、MV和其他媒體中。
那么我們開始解讀:
1.Beats Bv Dr.Dre是一個品牌,但是他只負責設計推廣而不負責制造銷售;
2.Monster BeatsTour——就是滿大街我們所見過的“魔聲面條”是該品牌的產(chǎn)品之一;
3.Monster是一個一直以做線材為生的品牌,在這件事里她負責授權制造和銷售Beats By Dr.Dre耳機產(chǎn)品:
4.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雖然Beats和Monster倆LOGO都印在了耳機上,但是Monster只是個給Beats By Dr.Dre干活的代理而已。該系列在中國被陰差陽錯的俗稱為了“魔聲耳機”就相當于把Golf轎車說成了一汽高爾夫,而不是大眾高爾夫——假設一開始我們管這些耳機叫做Beats牌就不會有后來的混亂;
5.因為Dr.Dre的能量和該品牌執(zhí)行了徹底的明星戰(zhàn)略和大膽的廣告投放,所以成了史上曝光率最高的耳機品牌,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了空前的知名度和巨大的銷量(在內(nèi)地絕大多數(shù)是假貨)。
6.之前說的都是回憶,他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分手了;
7.分手后Monster單干,以Monster的LOGO設計銷售新的耳機,中文譯名自然也是“魔聲耳機”。兩個“魔聲”的混淆由此開始。
如果你讀到這里很凌亂也沒關系,這件事情本身就很凌亂,不如先靜靜心,我給大家講個開始很美麗、過程很精彩、結(jié)局很扯淡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
有個企鵝村,
企鵝村里有個狂野范兒人稱B哥,
還有個學術派小嬌娘叫做M妹,
前者覬覦著小嬌娘的技術實力,后者則打心眼兒里想借著前者的范兒攀登高峰,
于是優(yōu)勢互補兮,
歷九月兮,誕下一子~,
而這個孩子的命運也因此充滿了曲折和離奇。
這個學名叫Beats by Dr.Dre,小名叫做“魔聲”的孩子(大名隨爹,小名隨媽)因天賦異稟,腦門上長了很扎眼的兩個B字。
而他的爸爸B哥道上朋友無數(shù),大家成天抱著這孩子拍照,短短時間就為企鵝村的紅人,村民們爭相花錢抱這孩子,仿佛誰沒抱著拍張照片就沒臉繼續(xù)做人一樣。
B哥和M妹由此發(fā)家致富,卻也因此而分贓不均感情破裂黯然分手,MB二人轉(zhuǎn)就此絕唱。
按照離婚協(xié)議孩子跟了他爹B哥,但是M妹缺錢花不甘心,又領養(yǎng)了一個孩子,取大名叫“魔聲”。
操蛋就操蛋在這件事兒上!
好好的日子要離婚,離婚了還另起爐灶,另起爐灶還起同樣名字,簡直是唯恐天下不亂。蔣老總說的對“娘希匹的!”
觀眾們于是有些納悶,有倆孩子都叫“魔聲”,雖然大家更熟悉的自然是頭上有2B成天被拍照的那個但總歸是容易弄混;這倆熊孩子也都挺郁悶,重名這件事情是很容易讓自己替對方背罵名,或者讓對方冒充自己領大獎的。且倆人從長相到性情差距也不可謂不大。
企鵝村的日子仍在繼續(xù),但是企鵝村的大家腦子很亂。
故事講完了,我們說回正題之前說過,同樣叫做“魔聲”的倆孩子長相性情都差的挺多,正式說法就是Beats By Dr.Dre牌(頭上倆B的)和Monster牌耳機從各方面來說都不是一回事。
那么這倆“魔聲”有什么不一樣呢?
我們著重說下Beats,畢竟相比之下他的出鏡率要高得多。
傳統(tǒng)的發(fā)燒耳機品牌相對于外形更加注重聲音,在擁有了足夠真實準確而或優(yōu)雅、或甜美、或狂野的音色之后再去考慮外形之類。而BEATS則完全是作為潮流飾品而生,其聲音性價比若與傳統(tǒng)HIFI耳機品牌PK的話——毫不客氣的說:售價不足300的AKG K420可以將售價近2000元的SOLO打的滿地找牙!
開篇我說過LV的事,但是LV那種東西主要是因外觀、品牌、做工、品牌文化等因素而被矚目,有藝術設計價值卻缺乏科技含量。而耳機的音質(zhì)就像菜肴,耳機的調(diào)音師就像大廚,真正好的聲音不光需要好的用料還需要大廚常年積累的經(jīng)驗以及對音樂的高度理解,上升到百年品牌高度則可類比藏經(jīng)閣里的少林寺七十二絕學——那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東西。所以如果不在意音質(zhì)就想凸個造型追個風的話,Beats品牌是個好選擇,哪怕是買假貨也不妨事(曾有人說該品牌假貨都比真貨音質(zhì)好,對此言論林sir本人持保留意見)。
按照MB雙方的聲明,Beats和Monster的現(xiàn)有生產(chǎn)協(xié)議將延續(xù)到2012年底,也就是說在近幾個月內(nèi)(直到清空庫存)面條這代產(chǎn)品線的真貨還是買得到的,那么之后呢?
喜歡潮流服侍搭配的人大可不必擔心,首先Beats By Dr.Dre品牌又沒有消失,那個鮮明的“2B”LOGO隨時可以重出江湖,只是盒子和機身上未必會再有Monster這個標志(不排除某年某日重新合作的可能,離婚了也可以做老情人嘛);
其次,Monster近日也和diesel合作出了一款叫做Vektr的時尚耳機;
再者,ZARA、HM等很多品牌都找廠商合作了自己的潮牌耳機,像Skull candy則干脆不經(jīng)耳機渠道售賣而是擺放在服裝店。
這也是大勢所趨,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但是在潮流類耳機上奢求音質(zhì)的卓越,就如同在五星級酒店里想喝到平價酒一樣不切實際。潮流、高雅、奢華這些高附加值詞匯必然也必須在價格上體現(xiàn)出其低性價比,想又潮又便宜你只能買假貨。
當然,在天朝潮流品奢華品必然伴隨著假貨的瘋狂充斥——你以為菜市場大媽手里的“驢牌”會是從香榭麗舍的LV專賣店搶購的么?你指望微薄上“1折團購”的“魔聲面條”會是真貨么?你看到地鐵出口擺攤十塊錢一條的“魔聲面條”旁邊有十塊錢一只的抽搐驢時難道沒有會心一笑么?
假貨這個東西啊,在服飾鞋帽方面可謂隨處可見,但是那個圈子已經(jīng)漸趨成熟,賣方往往會告訴你他的產(chǎn)品是仿貨甚至告訴你哪里仿的還不夠像,買方則不至于很傻很天真的相信300元能買到LV的包包,上當?shù)谋壤彩怯邢?。且天朝造假業(yè)雖強大、品牌持有廠商卻顧及自身聲譽而大多在盡量維權。
但是到了Beats這兒,就出現(xiàn)了典型的爹媽兩不管現(xiàn)象,當?shù)膭e說中國分公司就連中文官網(wǎng)都沒一個——因為之前的合同簽的好好的,制造和銷售是你當媽的事兒,我只負責找科比姚明拍照片兒搞宣傳,有假貨應該也是你來管;當媽的則說現(xiàn)在這孩子歸你帶,我還有個叫Monster的兒子要捧紅呢,并發(fā)布官方聲明宣傳今后不再銷售Beats產(chǎn)品,親子關系切的比臍帶還決絕……
這下假貨商們樂瘋了啊!
乖乖~這么大名氣的牌子就這么沒人管了!我造個2B牌LOGO的充氣娃娃都不怕被起訴,那還等什么?“假一罰億、專柜驗證”的口號喊上、傳統(tǒng)的阿里巴巴-淘寶假貨渠道走起、新興的新浪微博營銷走起、從電腦城到地鐵口擺攤走起、甚至連人人網(wǎng)、58同城和新浪微薄官方窗口都出現(xiàn)了“魔聲面條一折”,各假貨廠商為了同一個偉大的事業(yè)而百舸爭流千帆盡,燃燒生命做標兵……
此等盛景,吾遍觀耳機行業(yè)十數(shù)年,未有之!
之前在說服飾鞋帽的時候,我說過“上當?shù)谋壤彩怯邢蕖薄?/p>
也就是說——都那么多年了,還有人買到假冒服飾鞋帽而不自知,蓋因國內(nèi)假貨生物鏈太過生猛且貪小便宜的心態(tài)人人有之。
何況很多人并不了解的耳機?
又何況這么一個爹不疼娘不愛的牌子給予了假貨銷售天馬行空創(chuàng)意無窮的廣闊天空?
但是我卻不得不痛心的承認:正是此等盛景讓更多人開始知道耳機也有音質(zhì)的區(qū)別、開始關心耳機的一些事情甚至開始愛護自己的耳朵,這正如當初MX500時代開創(chuàng)了天朝耳機屆的繁榮一樣,也正如這塊奇葩土地上的很多故事一樣——一個行業(yè)的破門人,往往都是山寨假貨,甚至我們有理由相信Beats和Monster對于假貨的縱容默許,是有其深意的。畢竟這是一個假貨火了品牌才能真正火起來的神奇國度。
前文說過,耳機有著服飾行業(yè)所不能比擬的技術背景,且任何長腦子的技術持有者都會留一手,所以就算中國是全世界制造業(yè)NO.1也在很多領域上做不到真正的高精尖,反映到LV包包上頂多是“不像”但你不會因為挎了一個假貨上街而影響身體健康,反映到耳機上則是假貨可以擁有和真貨近乎一致的外形卻無法擁有同樣的聲音,在有經(jīng)驗的聆聽者分辨下更無法收獲到一樣味道的音樂內(nèi)涵。在這個產(chǎn)品界定里,沒有超A、A貨之類的朦朧說法,只存在兩種定義:真貨和假貨。
我們再來說說M妹家的那個魔聲:Monster。
MONSTER
在耳機發(fā)燒友的圈子里,關于“魔聲”耳機的音質(zhì)評價有兩種主流觀點
一種認為那就是渣渣、垃圾、耳機界的恥辱、像面條SOLO這些貨色必須被掃進垃圾堆,戴魔聲的都是只會裝酷的小屁孩!
一種則覺得魔聲還是有幾款不錯的產(chǎn)品的,比如銅渦輪,比如JAZZ2,所以一棍子打死是不客觀的。
第一種偏激了,存在即合理,我說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是所有人都在意音質(zhì)的。
第二種說的則是Monster,畢竟這個牌子作為線材大廠,對于耳機調(diào)音還是有些心得的,其品牌下的這些東西,雖然依然有潮流耳機的定位存在雖然性價比依舊不能和傳統(tǒng)HIFI廠商同日而語,但的確有被耳機發(fā)燒友認可和接受的地方,當然之前說過的和diesel合作的Vektr這種貨色就別拿出來說事兒了。這個牌子的軟肋在于LOGO上不再有那兩個鮮明而碩大的“B”,而全世界對那個符號印象太深就算你說自己才是“魔聲”也沒太多人搭理,企鵝村的大家只會腦子很亂,所以說她是從頭再來的單親媽媽,也不為過。
這就是關于“魔聲”——Beats和Monster的一筆爛賬,
總結(jié)起來就是:
1.有兩個典型意義上的“魔聲”品牌;
2.大家所熟知的Beats現(xiàn)有產(chǎn)品線已進入停產(chǎn)倒計時,至于假貨肯定會賣到很多年以后;
3.Beats系列音質(zhì)就不要討論鉆研了,你知道其聲音性價比很差就可以了;
4.Monster還是有一些聲音不錯的產(chǎn)品比如銅渦輪、JAZZ2,但是它沒有“2B”LOGO;
5.有種說法叫“魔音耳機”,這純屬把張牧之叫成張麻子的以訛傳訛;
6.為方便區(qū)分,建議大家以后管Beats就叫Beats,管Monster叫魔聲;(至于之前這批你叫啥都沒問題)
7.這兩者目前在大陸唯一可靠的貨源是大昌影音,認準其防偽商標及防偽電話(若遇見代理商更替那是另一碼事),非行貨說的天花亂墜你也別去趟渾水;
8.百度搜出來的鏈接從第一頁開始很多都是假貨專賣,非要貪便宜碰運氣的建議你阿里巴巴轉(zhuǎn)轉(zhuǎn),反正都是假貨阿里巴巴便宜很多,何必被假貨商掙個十幾二十倍利潤(在這個品牌的假貨里這個利潤率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