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水火不相容??伞暗?,拆字卻是“一水傍二火”,自然天成、相依相偎。這是何種意境,何等氣度,寓意深刻,意蘊(yùn)悠長。自古文人似乎對“淡”,向來情有獨(dú)鐘。菊,便是絕佳的寄予。唐代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典雅》中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本罩?,與人之淡,相喻相通。這樣的淡,淡在榮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誘惑之外,卻淡在骨氣之內(nèi)。這樣的淡,能夠讓我們在物欲橫流的滾滾紅塵中擊破紛擾,洞察世事,淡泊明志,活出真我。
水,亦為淡之典范。水之品性,更當(dāng)為做官、修政,為人、處世之信仰。一生被名韁利鎖束縛,被其牽著鼻子走,不懂知足常樂、適可而止,不懂低調(diào)做人、淡入淡出,當(dāng)弄丟了幸福甚至自我,怕已追悔莫及,這是何等悲哀。
小時候,每逢生病厭食,母親總會煮粥或煲湯,端于床前,用勺舀起,吹涼送至嘴邊,哄我喝下。長大后,對母親的依賴漸淡,卻猶記這清淡之中浸融的厚重母愛。如今,父親記憶力下降,常會因炒菜忘記放鹽而自責(zé)。學(xué)醫(yī)的妹妹安慰父親:“少吃鹽,飲食清淡有益健康,您這是科學(xué)養(yǎng)生之道。”
牽手心儀之人,感情似乎卻被日子沖淡。卿卿我我的纏綿、你濃我濃的依戀,恍然已成往事,淡忘于柴米油鹽之中。白開水般的煙火日子,沒了激情,沒了情調(diào),兩人相處,常常各自忙碌,偶爾拉手卻如左手拉右手般不過電。但日久而成的默契,正如趙本山小品中老兩口“一個字一個字蹦”那樣心有靈犀。靜心品味,若真平淡到這般模樣,那生活也算過到了極致。
君子之交淡如水。若為朋友,便應(yīng)無半點(diǎn)私心、絲毫功利。真正的朋友,雖不朝夕相伴,卻可心心相惜。經(jīng)得起世事考驗(yàn)、時間打磨,最終陳釀成一壺老酒,如水般清澈甘醇。既為朋友,就當(dāng)至真、至純、真性情,隨緣、惜緣、不攀緣,高雅純凈,清淡如水。
淡,食之薄味,卻益于身心。品之寡淡,卻蘊(yùn)涵真味。淡,是飲食之上品,生活之真諦,更是處世之道義,人生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