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想到,在2012年的中秋國慶之際,我會和八十多歲的老父老母共同完成了一個讓我們自己事后都感到驚訝不已的壯舉——我們?nèi)司尤煌讲降巧狭税肷街慕鹫h烈士紀念塔和巍然聳立在群山之間的梅山水庫大壩。
父母都年事已高,身體早已不那么健康了。
一息尚存 便要折騰
父親是1926年生人,1996年在美國探親期間突然中風,半身不遂,大腦逐漸萎縮,日常生活需要人護理。83歲的母親,早在二十年多前,就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老年病纏身。醫(yī)生將其稱之為隨時都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2011年11月的一天,“定時炸彈”突然給我們來了一個下馬威,她突發(fā)腦梗,心肌大面積缺血,被緊急送往醫(yī)院搶救。時隔兩個來月,大年初二的半夜,老人家二度中風,幸好學(xué)醫(yī)的小妹妹、小妹夫在家,在搶救的黃金時間內(nèi)及時將她送到醫(yī)院。一天,一生好強不服輸?shù)哪赣H坐在沙發(fā)上顯得很無力地對我說:“謝湘,這一次我可能真不行了,現(xiàn)在怎么連洗個碗的勁兒都沒有了?!?/p>
本來,這一年的母親節(jié),母親早就許諾要帶領(lǐng)3個小姨和我們姐妹仨一起去馬鞍山給三姨過八十大壽。眼看母親身體一時成了這個樣子,我們心想,這回她的計劃可能要泡湯了。沒想到,經(jīng)過醫(yī)生一段時間的治療和調(diào)理,母親慢慢又緩過勁來了。
一息尚存,便要折騰。勤勞的她又開始在家里摸東摸西,登高爬低,伺弄她在陽臺上的小菜園或廚房里的小作坊。5月8日這天,我們分別從北京、上海、武漢團聚馬鞍山,母親的心愿終于實現(xiàn)了。
這一次冒著風險攜父母從武漢到安徽省金寨縣我婆婆家走一趟親戚,這一創(chuàng)意是無意間提起的。中秋節(jié)那天,我從北京回到武漢參加大學(xué)畢業(yè)30年的同學(xué)聚會,家人問我國慶節(jié)有何打算?我說,去金寨看看我婆婆。三妹接過話茬便習(xí)慣性地和坐在一旁的老爸打趣:“想不想跟著謝湘一起去金寨看看?。俊?/p>
和以往多次出現(xiàn)的情景一樣,老頭兒笑瞇瞇地連連點頭,用那湖南普通話慢條斯理地回答,“當-然-愿-意”。于是,全家人一陣大樂。自1996年腦梗以后,老人家只有瞬間的記憶,無論說什么事兒都是不能作數(shù)的。
我提前向我婆婆報告行程時,在電話中將這段玩笑聊給她聽,沒想到我婆婆一下子把這個玩笑話當成了正經(jīng)事來辦,“很歡迎呀!你就把親家公、親家母都帶到我們這個革命老區(qū)的小縣城來望望呀,多難得的機會啊?!?/p>
八旬爸媽 登上大壩
金寨縣地處大別山腹地,有“紅色故里,將軍搖籃”之稱。這里的人民曾在中國革命和建設(shè)的歷史上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奉獻了十萬名兒女和十萬畝良田。如今,梅山水庫這個國家“一五”計劃期間建設(shè)的著名水利工程已經(jīng)成為著名的旅游風景點,每到節(jié)假日,開車來這里旅游、探險的人絡(luò)繹不絕,全國各省區(qū)的車牌幾乎都有。
以前從武漢去金寨不易:要連夜坐火車到河南信陽,在候車室等到凌晨再換乘長途汽車,車行一天趕到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處的葉集,還要租用一輛蹦蹦車走上幾十里方可到達。自從武漢到上海的動車開通以后,兩地距離驟然縮短,僅50分鐘便OK了。
現(xiàn)在交通是便捷了,問題是老母能不能一起同行?我向母親咨詢是否愿意去金寨旅游的意見,她笑而不答,沒有否定。日后看到她在這天寫下的日記:以前謝湘每次回來,名義上是看我,但她不是忙著寫稿子就是發(fā)短信。只有這一次,帶我們二老去金寨旅游了一次??梢娎蠇寣@次出門還是很高興的。
就這樣,10月2日一早,我?guī)е改赋俗更c鐘開車的動車開始了我們的金寨之旅。這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當天下午我們便來到旅游第一站——金寨縣烈士紀念館。紀念館由紅軍廣場、革命烈士紀念塔和革命烈士紀念館三部分組成。烈士紀念碑矗立在半山腰上,依據(jù)不同紀念名義修筑的臺階,數(shù)字也各不相同。本想建議父母在紅軍廣場轉(zhuǎn)一轉(zhuǎn)就行了,可是酷愛歷史的母親興致勃勃,執(zhí)意要到上面的紀念館和洪學(xué)智的墓地去實地看看。
第二天清晨,我陪二老沿著史河岸邊的林陰路散步。沒想到走走停停,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竟不知不覺地來到梅山水庫大壩腳下一個Y字形路口。路邊一塊小的木制路牌箭頭分指兩端:右邊,盤山公路;左邊,自然野趣的小路。
本來,我并沒有帶兩位老人登大壩的宏大計劃,只想讓二老在晨曦中或夕陽下遠遠眺望一下聳立于群山之中的梅山水庫大壩的雄姿即可。可眼前卻讓老人作出登不登山、選哪條路的雙重選擇。
母親毫不猶豫地用手指點了點通往自然野趣的小路,說“再走一走吧”。
根據(jù)資料介紹,梅山水庫壩高88.24米,壩長443.5米,整個路程不算短。穿過一段茅草夾著的沙石小道,我們便順著褐色條石修筑的天梯拾級而上。路的兩旁是遮天蔽日的大樹,林中時時傳來小鳥“啾啾”的歡快叫聲,一路沒有其他行人,整個路程安靜極了。父親快步走在前面,不一會兒便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我攙著母親跟在后面慢慢地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上著,倒也從容。就這樣,走一會兒,坐一會兒,不到兩小時,我們終于順利地爬到壩上,一覽水庫美景。
上山容易下山難。在往回走的時候,考慮到兩位老人的身體情況,我提議打一輛的士,20元的車費也不算貴。老母執(zhí)意不肯,興致很高的她堅持要自己走下山去,“這個機會很難得啊,天氣這么好,風景也好,我們邊走邊看,走下去也不算難?!?/p>
就這樣,我只好陪著二老徒步下山,一路走一路用照相機不斷為他們留下美好的瞬間。
有志者事竟成。走到山腳下,走過橫跨史河兩岸的石橋,繞水庫大壩一周后我們終于回到了史河的右岸。不遠處有一家新開張的咖啡店,我?guī)Ц改缸吡诉M去,要了兩杯臺灣奶茶請他們品嘗。
看著杯子里往外飄溢的熱氣和香味兒,看著母親十分滿足的神態(tài),我思忖著:“老太太肯定覺得將省下來的車錢用來享受美味,特值!”
(責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