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草書是中國書法為最高境界的抒情藝術,宋代書家中黃庭堅獨善草書,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元祐初年,經錢勰、王鞏等指點后,感觸極深,于是潛"/>
>摘要:
草書是中國書法為最高境界的抒情藝術,宋代書家中黃庭堅獨善草書,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元祐初年,經錢勰、王鞏等指點后,感觸極深,于是潛心鉆研晉唐以來筆法,精研鐘、王書法和張旭、懷素墨跡,漸知提按起倒和擒縱收放之理。紹圣初,于黃龍山中因參禪而頓悟草書之妙。后又在貶地四川見懷素草書劇跡《自敘帖》,由此打破桶底,草書藝術進入輝煌時期。
書法以草書為最高境界,其既有嚴格的規(guī)約,又具最大的自由度,書家非天資出眾,且積學深厚,往往不能造次,故歷來書家能以草書名世者為絕對少數(shù)。黃庭堅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書法精妙,與蘇、米、蔡并稱“宋四家”。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chuàng)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jié)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杰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黃庭堅草書的成就很高,而千年無匹,但歷來知音稀少,這是一個有待深入挖掘的領域。
一、黃庭堅的生平簡介及草書淵源
(一)黃庭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后擢起居舍人。紹圣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圣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后來新黨執(zhí)政,屢遭貶,死于宜州貶所。黃庭堅草書十分強調節(jié)奏韻律,注重筆法腕法,綾條沉著老辣,極富振蕩感、立體感;在結字和章法上也有重大突破,形成獨特風格——蒼老跌宕。黃庭堅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詩與蘇軾并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詞風流宕豪邁,較接近蘇軾,為“江西詩派”之祖。晁補之云:“魯直間作小詞固高妙,然不是當行家語,自是著腔子唱好詩。”書法精妙,與蘇、米、蔡并稱“宋四家”。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
(二)草書的淵源
有大量的文字資料記錄了黃庭堅對草書的論述,有對書家的、有對法書墨跡的。大量的跋文中,對張旭、懷素、顏真卿以及魏晉和秦漢的書家、書跡多次評論,表達了他對草書的看法。漢魏間的索靖、張芝、皇象、二王等書家,他或針對其書風、或具體作品,都有精彩的品評。許多著名的草書法帖也見于他的跋文。即使他沒有臨習這些作品,但從記錄的文字可以看出他深刻的認識。一些秦漢的碑版文字,跋文中也有提及。我們可以從黃庭堅草書作品找到有力的佐證,以顯示出對它們的取法。
黃庭堅曾有一段學習草書的概括性自白:“余學草書三十余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字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后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于燹道舟中,觀長年蕩槳,群丁拔棹、乃覺少進,喜之所得,輒得用筆?!庇牲S此自道可知,其學草首先是學時人周越的。周越的書法我們現(xiàn)在難以得見,不過從一些文獻記載中還是可以想見其大概規(guī)模的。蘇軾以周越書為“險劣”,米芾則評周越書為“氣勢雄健而鋒刃交加”。黃后來在一則論書語中道出了其書法及書學思想成熟后對周越書法的看法:“王著臨《蘭亭》、《樂毅論》,補永禪師、周散騎《千文》,皆妙絕,同時極善用筆。若使胸中有書數(shù)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自勝李西臺、林和靖矣。蓋美而病韻者,王著;勁而病韻者,周越——皆渠儂胸次之罪,非學者不力也。”黃庭堅草書作品無疑,山谷對草書筆法的深刻認識和掌握,當是“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的
二、黃庭堅草書的特點及作品
(一)黃庭堅草書特點
1.學古創(chuàng)新
由于宋代“尚意”書風盛行,尚意支配下的個人抒情為主產生下的個性、人品對書法作品影響很大,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影響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黃庭堅極具個性的書法創(chuàng)新在北宋書法獨樹一幟。黃的老師蘇東坡不僅重人品而且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提出“不踐古人”曾云:“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作為蘇門四士之一的黃庭堅對蘇東坡的這個口號加以闡發(fā),在實際創(chuàng)作上更出新意,創(chuàng)出比其老師蘇東坡更具新意的書法作品。他曾言:“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這是他在詩學、書學上的典型的創(chuàng)新精神。他強調創(chuàng)意,主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博古創(chuàng)新,《宋史·本傳》稱:“山谷善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p>
2.高古自然
黃庭堅書法追求高古的同時,將個人的性格、感情、才氣等主觀的要素都化為客觀的表現(xiàn),使客觀境界代替主觀達到物我融合的境界,即所謂“天人合一,一一自然”。他的書法常以“韻”來體現(xiàn)其純樸平淡的“自然”,代表其“超逸絕世”的境界。他學古而不泥古,崇古而出古,依靠自己對書法上不同常人的理解,結合自己的個人性格、才氣、感情等特性,“學古而創(chuàng)新”,最后自成一家,將“自成一家”的“創(chuàng)新”化為“自然”,達到書法境界最為高尚的一種理想程度。
(二)草書作品
黃庭堅于草書用功尤勤,取法亦廣。先從小草入手,鐘繇、王羲之、張芝、智永無不涉足。后他又傾心狂草,黃庭堅于草書是竭力反對“弄筆左右殘繞”(《山谷提跋》)的造作之態(tài),他同樣追求自然,但他所追求的自然,既包含作書時的自然狀態(tài),又包含從生活、自然界的自然之理中獲得的用筆之意。黃庭堅草書十分強調節(jié)奏韻律,注重筆法腕法,綾條沉著老辣,極富振蕩感、立體感;在結字和章法上也有重大突破,形成獨特風格——蒼老跌宕。黃庭堅的狂草實乃是上承唐代張旭、懷素,下啟明朝祝允明、王鐸,是唐代之后傳遞狂草的重要黃庭堅的草書是隨著他對草書認識的不斷深化而發(fā)展的,這從他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來。
1.早期
《花氣詩帖》為宋代書法家黃庭堅早期所作。這件書作無款印,原是元祐二年(1087)附在寄揚州友人王鞏二詩之后,今已單獨成一帖。草書,紙本,縱30.7厘米,橫43.2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篇字用筆頓挫分明,遒勁雅健,墨色濃枯變化相當自然。但作此書時,但用筆生硬,少圓轉,結字缺乏生動,似乎尚未見到懷素《自敘帖》。還沒形成馳毫驟墨,飛舞盤旋,譎怪恍惚的風格。值得注意的是“詩”字右旁寫成“寸”,與“討”字不分,這在草書中是不多見的。山谷素善雅謔,是否怪王詵一再送花催討詩作,所以故意寫成這樣相戲?整幅字妙趣橫生,是一件難得的小品。前面原有識語,說:“王晉卿(詵)數(shù)送詩來索和,老嬾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頻送花來促詩,戲答?!痹娭姓f:你送來的花香氣襲人,彷佛使平日修行禪定的功夫都被擾亂了,但我畢竟已過了中年,今春欲寫詩,思路艱澀,像在逆水的灘頭行船一樣??芍娛菫橥踉査鳎_實有開玩笑的意思。
2.中期
《杜甫寄賀蘭铦詩》帖,黃庭堅書,紙本,草書,縱34.7 cm,橫69.6cm。北京故宮藏故宮博物院藏。
該帖系《宋元寶翰》冊中的一開。筆法圓勁,筆勢連綿,如龍蛇飛舞,達到心手兩忘的境界。尾“寄賀蘭铦”四字寫作行楷書,矯拔精健,與前草書詩文的飛動氣勢相映生輝。雖短短八行,卻是黃庭堅的草書佳作。此詩帖與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黃庭堅《花氣詩》帖堪稱雙美。《吳氏書畫記》卷五、《平生壯觀》卷二、《石渠寶笈初編》卷二著錄。
3.晚期
獨看黃庭堅的每個字,都不是正的,都東倒西歪,但正是這種歪,使字型有一種跌宕的節(jié)奏。他的很多字寫得很內斂,向里縮,但由于每個字重心的變化,有搖蕩的動感,有一個跌宕的整體,內斂的字不但不拘謹,反而顯得很舒展。黃庭堅的用筆好像很隨意,但通篇看來,字很精美。產生的原因是用筆的自如。黃庭堅非常隨意的使用筆尖,正如蘇軾所說的“點畫信手煩推求”。方筆極少,直筆極少,遇到轉折的地方,絕大部分都是旋轉而過。盡管圓筆多,但筆畫的圓都是不規(guī)則的,在黃庭堅這里,所有的圓弧都是不光滑的,不規(guī)則的。下筆直率,有落紙即行的掠筆,有落紙輕按的帶筆,有重按的蹲筆,很少有回鋒入筆。黃庭堅的行筆比較慢,所以不需要回鋒以蓄其勢。用筆很輕,沒有劍拔弩張的筆畫。章法是疏朗的,用筆是輕松的,線條是勻凈的,節(jié)奏是自然的。黃庭堅的《廉頗藺相如列傳》仿佛是一支悠揚而婉轉的小夜曲,靜靜地讀一遍,神清氣爽。
三、黃庭堅草書的影響
黃庭堅草書在數(shù)百年間,經歷了一個由不被理解重視,到漸漸接受,最后受到激賞的漫長過程。金元之后,山谷草書逐漸受到好評與重視。一時間王惲、王若虛、劉壎、陸文圭、吳師道等名賢皆有極高評價。《衍極》曰:“魯直環(huán)變,劉濤諸人所不能及,而有長史之遺法?!弊鳛樵局匾臅ɡ碚摷?,鄭杓關于山谷草書的評價頗具代表意義。
關于黃庭堅草書的影響,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從筆法、章法等外在的形式,即勢態(tài);另一方面,從黃庭堅的草書理念及人文精神,即意蘊。而歷來對后者的取法是占主要地位的,這恰恰與中國書法的傳統(tǒng)價值取向有著深刻的關系。
黃庭堅草書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體現(xiàn)在他對草書發(fā)展所作出的貢獻,他的草書在宋代書壇獨樹一幟,是繼唐代之后的又一座草書巔峰。宋代之后少有人能望其項背。他對草書的貢獻同時也表現(xiàn)在對后世的影響之中。黃庭堅草書對后世的影響遠不及他的詩歌,如著名的江西詩派。與同時代的書法家相比,他不及蘇、米對后世的影響廣泛、深遠。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書法史上有一個學習黃庭堅的草書群體。黃庭堅的草書,影響從他之后的南宋直至今天。
四、結論
北宋是一個文人治國的朝代,經濟文化繁榮,具體表現(xiàn)在書法上,宋代則是大興刻帖的時代,如果從淳化秘閣法帖開始,則一時翻刻者繼起且反復轉刻許多都離本來面目太遠。再加上士子們?yōu)榱丝婆e取士,常常“趨時貴書”,因而磨滅了很多士子的藝術個性。從宋代書法整體觀之,有見地的書法家選擇了最適應他們才情的行書,開始共同構造一個“尚意”的氛圍。我們常常提起的蘇、黃、米、蔡,即是當中的杰出代表,他們多以行書為主要書體。而對于草書而言,黃庭堅在不同于前人的理解上做出了有意義的探索,并取得的一定的貢獻??傊诓輹蛄愕乃未?,黃庭堅敢于獨辟蹊徑。他對草書情有獨鐘,他在實踐古法的同時,記錄下了大量的心得、體會,這些言論散見于書札、題跋和部分詩篇當中。這是他長期習草的經驗總結、深切體會。這些看似零碎的議論,表達出了黃庭堅對草書的觀念。這里,既體現(xiàn)了他作為一位偉大書法藝術家的自信,也反映了他對維護書法藝術精神,推動藝術進步與發(fā)展的強烈責任心與使命感。
【參考文獻】
[1]韓玉濤.寫意——中國美學之靈魂[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
[2]劉琳,李勇先,王蓉貴等.黃庭堅全集[G].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
[3]邱振中.書法的形態(tài)與闡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歷代書法論文選[C].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