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混凝土技術開始逐步運用到了土建工程當中,并廣泛推廣開來。本文從混凝土施工前準備工作、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施工工藝以及養(yǎng)護工作三個方面對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土建;混凝土;施工技術
1 混凝土施工前準備工作
1.1 施工前材料、器具及施工技術準備工作
施工準備環(huán)節(jié)主要分三個部分:施工材料準備、施工器具準備以及施工技術準備。其中,施工材料準備環(huán)節(jié),混凝土質量的好壞與原材料質量的好壞是息息相關的。施工單位在引進材料之前首先要確保材料要符合建筑要求,優(yōu)先選用含泥量低、熱膨脹系數小的骨料,并保證骨料的連續(xù)級配。在生產過程中,要對混凝土的原材料進行質量抽樣檢測,只有符合技術性能指標的才能給應用到建筑工程當中。具體來說,要保證采用低水化熱或者中水化熱的水泥配置混凝土,在骨料方面其要占混凝土絕對體積的80%到83%,表面清潔無弱包裹層、線膨脹系數小且級配良好。盡可能的按照規(guī)范和設計來摻用外加劑,減少水泥在工程建設中的運用。但是要注意外加劑要在有復驗單和質保書的前提下配置計量。水也要使用不含有害物質的潔凈水。施工器具準備環(huán)節(jié)主要內容是針對該建筑工程的需要準備所需的施工器具,例如:白線、鋁合金刮尺、平鍬、尖鍬、水泵、配電箱、平板振搗器等。在施工技術準備環(huán)節(jié)要注意在澆注這些混凝土之前,首先要在混凝土的供應單位辦理預拌混凝土的澆灌申請和委托單。所有的施工機具也要在澆筑混凝土之前配備專門的技工進行檢查,并在澆筑階段跟進檢修。
與此同時,施工準備工作也包含施工現場的準備工作,這對保證工程安全實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基礎底板的墻柱、鋼筋要分段盡快施工完畢,對積水坑、地坑等要采用組合鋼模板支模,對于不合模數的部位支模要要使用木模版。工程上下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施工、后勤等人員都要晝夜排班,各司其職堅守崗位,以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順利進行。與此同時,在澆筑過程中,項目負責人要與建設單位聯系好用電問題,從而保證照明、水電等能夠得到及時、充足的供應,在施工現場也要準備一定數量的人工及振搗攪拌的工具,一旦停水停電也不會中斷施工。
1.2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拌制
混凝土配合比與質量有關,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和供貨合同,根據混凝土強度等級、耐久性和工作環(huán)境要求進行配合比設計,根據實際常用材料進行系列化混凝土理論配合比設計,然后確定二到三個滿足試配試驗要求的理論配合比之后提交給監(jiān)理工程師進行審查,其中報送過程中要附加現場試驗抗壓強度報告、原材料質量證明以及其他相關必備材料?;炷敛牧系馁|量和級配等都要符合相關規(guī)定,待監(jiān)理工程師審核確認此配合比設計符合相關規(guī)定和要求后會予以批準。同時,根據原材料波動變化,及時進行配合比的再驗證和調整,提供施工配合比?;炷翑嚢柽^程中所涉及的各種稱重裝置和檢測設備,應經法定的計量檢測單位進行檢驗、標定,攪拌運輸車的運輸延續(xù)時間,不宜超過測得混凝土初凝時間的1/2。嚴禁在運輸或施工現場等待途中車輛停轉攪拌筒,嚴禁向攪拌筒內的混凝土任意加水。
2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施工工藝
2.1 混凝土的澆筑
在混凝土澆筑前,要首先嚴密檢測模板的尺寸、標高、位置和強度,并嚴格預埋件的數量、鋼筋的數量以及保護層的厚度,清理模板中遺留的雜物,并進行排水處理。在混凝土澆筑之時,要遵循從低到高的澆筑原則,嚴格把關每層混凝土的澆筑厚度,在正式澆筑以前要先在底部填入一定的水泥砂漿,當澆筑高度超過3m,則需要利用振動溜管、串筒等下落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要嚴密觀察模板、預埋件、鋼筋以及支架等使用情況,一旦出現位移或者變形問題,要及時予以解決。澆筑過后要保證混凝土的均勻性,確保全部模板空間都能夠得到有效利用。而且,要注意混凝土工作的連貫性,一旦因為設備、人員或技術問題導致連貫性受阻,則需要布置施工縫。最好能夠在澆筑前對施工縫位置進行選擇,將其布置在較小受剪力結構的位置上。
2.2 混凝土的搗實
混凝土搗實主要是為了確保入模混凝土能夠成型、密實,從而使混凝土結構外形具備完整性。一般在混凝土澆筑入模以后就需要馬上進行連貫的振搗工作,確?;炷羶炔康乃袣馀萑颗懦?。具體來說,混凝土振搗包括兩種方式:人工振搗和機械振搗。要根據具體的施工需要選擇不同的振搗方式。
2.3 混凝土溫度控制
首先,要控制混凝土的澆筑溫度、表面溫度以及濕度。盡量避免沙石直曬在陽光下,如果溫度過高也要對材料進行降溫,一般澆筑的時候溫度會控制在25攝氏度以內。對混凝土表面做到保溫保濕,不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強度,更能夠降低其內外溫差、減緩收縮速度。一般可以采用蓄水養(yǎng)護、澆水養(yǎng)護等方法。與此同時,根據氣候狀況,需要采取相應措施確?;炷羶韧獾臏夭畹陀?5攝氏度;其次,要采取\"一個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方法來澆筑,防止在較高溫度澆筑之時,混凝土出現初凝的現象;再次,混凝土表面處理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表皮龜裂以及控制板面標高,因此,在平板式震動器振實后,混凝土初凝前,要派專人將其表面抹平壓實,待泌水后用水抹子搓平以收縮裂縫。最后,要建立電子測溫系統(tǒng),組織采集混凝土澆筑以后內外部溫度變化的信息,并通過技術投入控制內外溫差,對于異常情況要及時處理。
2.4 混凝土的運輸
為了降低水化熱,配制混凝土的時候要摻加減水劑、沸石粉或者粉煤灰,從而減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合易性。如果其采用混凝土泵輸送并澆筑的話,可以摻加泵送劑。在使用泵車之前要先調試正常才能供料,每一臺泵車都有專人進行操作,其要服從指揮臺的統(tǒng)一指揮,并按照前臺的要求加快或者放慢泵送速度。使用振動器的操作人員要穿橡膠鞋、佩戴絕緣手套,電箱也要安裝漏電裝置。
3 混凝土養(yǎng)護工作
混凝土的養(yǎng)護方法有保溫法和保濕法兩種。保溫的作用為了使混凝土表面溫度不會過快的散失,減少溫度梯度現象的發(fā)生,以防表面出現裂縫。而且,混凝土的抗拉強度要大于其平均總溫差所產生的拉應力,以防貫穿裂縫;保濕的作用是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脫水產生干縮裂縫,順利的使水泥水化,并在混凝土澆筑完畢6-18小時內澆水覆蓋,以防由于干縮出現裂痕。一般情況,混凝土養(yǎng)護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8天,如有特殊部位則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的延長養(yǎng)護時間。為了滿足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確保其外觀質量沒有問題,對混凝土外露的掛簾、錯臺等都需要及時的進行處理。
4 結束語
混凝土方面的施工技術是當前土建工程施工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新型技術,如果混凝土出現裂縫問題將會影響整個土建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只有嚴格、仔細的落實每一個施工規(guī)范和施工環(huán)節(jié),確保澆筑后的保溫工作實施無誤,該項技術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宋振華.淺析土建工程建設中混凝土的施工技術[J].科教導刊.2012(3).
[2]彭卓琳.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土建工程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8).
[3]葛玉鑫.論述土建中混凝土方面的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