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職學校教育中,對于學生進行的教育工作,不僅要注重對于其在技能上的培養(yǎng),還要注重在思想品德和法律意識方面的培養(yǎng),為其以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現階段的職校教學中,大多數學校的《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教學效果并不明顯,沒有達到國家教委要求的指標。通過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的方法,有利于提高職校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針對性;靈活性;現實性;滲透性
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基礎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指導教育、創(chuàng)業(y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陣地。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就必須加強中職學校德育教學工作。然而,據調查,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許多德育課存在內容單調乏味、課堂沉悶等現象;教師缺乏激情,學生缺少主動陛、積極性,厭學、缺課現象比較普遍;學生對待作業(yè)、考試無所謂,考試成績較差等。因此,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德育課的積極性,增強德育課教學實效,真正實現其育人教化功能,是當前擺在每一位德育課教師面前的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1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課堂教學觀念也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路之一——《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也在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于職校學生來講,成人顯然比成才更為切實。上好德育課,對職校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那么,如何上好職校的《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呢?筆者通過實踐探索,有如下認識和體會與大家交流:
1.1 導入的針對性
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只有學生從內心深處愿意學習,產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夠真正的吸收課堂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知識點的時候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取有針對性的導入法,這就需要對職校的學生進行心理和行為上的分析,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然后將知識點通過生動的有針對性的講解法滲透到學生的內心深處。其中可以用現實中存在的例子進行教學,在塑造形象方面的章節(jié)中,可以以學生的現實狀態(tài),比如說坐姿、站姿等方面進行闡述,這樣學生就會非常容易理解,親身感受到學習的生活化,并不是生硬的模式化。還可以通過對平時的所見所為進行道德上的引導,使學生深刻感受到良好的道德不僅可以幫助他人,同時還可以凈化自己的內心,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感受到道德教育的美好。這樣有針對性的導入式教學,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1.2 教法的靈活性
在教學方法上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要只是照本宣科,千篇一律的按照教材上的內容講授,在形式上要靈活多樣,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手段,豐富教學,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聲文并茂,比較直觀,并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興趣。由于本身這項課程的教材內容就比較枯燥,如果全部按照書上的內容講解的話,不僅學生在理解上有困難,同時還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說如果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利用一些在視覺上或者是心理上能夠使學生產生興趣的實際案例,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水平。
1.3 內容的現實性
對于這方面的課程往往理論性都比較強,講授的基本上都是理論層面的知識,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的心里,內容比較枯燥,所以從內心深處形成一種抵觸情緒,不愿意接受。在這方面教師可以借助現實中的案例,然后結合理論知識向學生進行講解。案例的選擇要具有普遍性,是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可以接觸到或者是聽說過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比如說課堂討論和知識競賽等,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親自參與其中,從而可以加深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更深刻的理解知識點。通過這些現實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在理論上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同時還對學生以后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4 教師的滲透性
教師的個人素質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首先教師要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都特別大。本身教師就是學生學習的典范,首先要樹立自己的形象,在言行舉止方面要有教師的風范,嚴格遵守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對于教授《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的教師就更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言傳身教,通過自己的良好素質慢慢的向學生滲透。
2 在教學實踐上,德育教師應與學校班主任加強聯系
利用各種途徑鞏固學生的學習知識,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育絕不僅僅只停留在課堂時間范圍內,應該把教育貫穿于學生的一生之中,而在學校期間,也要利用學校的各種活動來鞏固。
2.1 以班會課為重要陣地班。會課是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育的重要陣地,利用與否,以及利用得好壞,對班集體的發(fā)展,對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德育教師可以與班主任合作,組織學生開展有助提高學生德育效果的主題班會活動,使德育主題鮮明、內容充實、形式活潑、富有意義。例如在講到第十二課保護環(huán)境內容時,與班主任合作開展節(jié)能減排主題班會活動,讓同學們收集有關節(jié)能減排的圖片和視頻,在班會活動中給全班同學展示,讓大家討論節(jié)能減排對社會與人們的影響,組織同學辯論并寫心得體會,教師給予總結,同學們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的參與印象深刻,大大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效果。這樣的班會活動應該貫穿于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的教學中,可以使同學們的知識牢固記住。
2.2 以基本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為主要內容開展有利學習的途徑。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課余教育功能,培養(yǎng)學生關心和參與職業(yè)道德與法律實踐活動的良好習慣??梢宰屚瑢W們做到:①各班要訂閱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的報刊雜志,比如法制日報,同學們在課余時間觀看并討論,有的一些問題還詢問教師,教師可以聯系課本知識給予講解,效果良好;②引導同學們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收聽或觀看有關道德與法律的內容,比如同學們比較喜歡今日說法欄目,這個節(jié)目通俗易懂好理解,可以鞏固所學知識;③利用晚自習對道德與法律的熱點問題展開討論并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識別能力。例如在當今社會求職中,個人文明禮儀是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呢?又如中職生的不良行為會不會引發(fā)違法犯罪行為呢?通過這些問題的演講,培養(yǎng)同學們辨析是非的能力,加深知識的理解。
3 總之,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是一門極為復雜的人文學科,它既有嚴謹的科學性,又需要有生動活潑的實踐方法,大有學問可做。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發(fā)展,必須進一步提高德育教師素質,必須不斷進行教學探討和研究,必須深化教學改革。因此,對于教師的標準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德育教師要不斷的充實自己,在教學活動中,要在行業(yè)內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法,積極的參加各種課改教研活動,取他人所長,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素質。不僅要在業(yè)務素質上有所提升同時還要在個人品德方面有所提升,利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內心。所以說《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育不僅是在學校中可以學習,在社會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學習,并且對于學生以后走向社會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楊敏.中職學校《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芻議.《價值工程》,2011年18期.
[2]曾曉芳.《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堂的案例教學法運用.《世紀橋》,2012年1期.
[3]段林梅. 加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學習,幫助學生健康成長.《中華少年(教學版)》,2011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