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四單元。本文文言知識淺顯不艱澀,積累起來不是很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學可以把握。
本文雖是文言文,但其中項羽這一人物生動形象,情節(jié)分明緊湊,頗能吸引學生。鑒賞藝術形象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所以本課教學就從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應該能順利愉快進行。
學情分析
高二的學生在古代散文的學習上,已經(jīng)有一定的閱讀功底,文言知識的掌握也已達到相當?shù)乃?。但是,總的來說,文言功底還不扎實,實詞、虛詞、句式等各方面還需認真積累歸納,才能有質(zhì)的飛躍。
設計思路
《項羽之死》通過語言、行動描寫,刻畫出項羽這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反復朗讀文本才能品味其中精妙。鑒于此,我計劃在引導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層層深入文本,品味探究語言,貼近人物形象。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積累文言基礎知識。
2.通讀全文,理清思路,概括故事情節(jié)。
(二)過程與方法
1.分析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概況項羽性格特點。
2.品評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3.掌握鑒賞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結合歷史,正確評價項羽之死。
2.聯(lián)系寫作,感受英雄的悲壯和無奈,發(fā)表關于英雄的看法。
學習重點
概況項羽的性格特點。
學習難點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正確評價項羽之死。
學習課時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史記》曾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態(tài),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尤其是它的悲劇人物,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項羽是楚漢戰(zhàn)爭的失敗者,他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同時也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爭論——項羽是英雄還是懦夫?應該自刎還是應該渡江?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項羽之死》,一探究竟。
(多媒體顯示項羽自刎烏江圖及課題)
二、授課過程
(一)相關知識介紹
1.司馬遷簡介
2.《史記》簡介
3.項羽簡介
(先請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的司馬遷、《史記》和項羽的相關知識,教師再用多媒體展示,補充學生的不足之處)
(二)學生小聲朗讀,自學課文
(多媒體顯示學習任務)
1.分類(重要字音、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寫出重點基礎知識,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
2.思考并記錄遇到的疑難問題(如重要句子的翻譯等)。
(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課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收集學生的疑難問題)
(三)知識梳理
(師生共同梳理本文基礎文言知識)
1.學生展示分類整理的重點基礎知識,相互補充。
2.教師用多媒體明確重點基礎知識。
三、朗讀課文,復習文言知識,概括情節(jié)
學生富有感情地朗誦全文,復習剛才所講文言知識,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
同時用四字短語概括出文中敘寫的幾個主要場面。
1.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2.教師明確:
垓下之圍(四面楚歌、悲歌慷慨)東城快戰(zhàn)(東城之圍、東城快戰(zhàn))烏江自刎(拒渡、贈馬、賜頭)
四、布置作業(yè)
1.復習鞏固本課文言基礎知識。
2.思考:項羽的性格特點。
第二課時
一、回顧復習
1.《項羽之死》基礎知識練習題。
2.梳理情節(jié)。
二、研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一)學生聯(lián)系《鴻門宴》回答項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無謀、自負、婦人之仁等。
(二)結合本課情節(jié)分析項羽性格特點。(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分條列出)
通過?搖?搖 ?搖 ?搖這一動作/語言/神態(tài),我們可以看出項羽?搖?搖 ?搖 ?搖的性格特點。
如果學生分析得比較全面教師就不必過多干預,最后歸納總結便罷,如果學生分析不到位,教師可適當引導:
1.大家一起來朗誦《垓下歌》。朗誦這首詩歌,大家感受到的是怎樣一個項羽?(明確:勇武、柔情、悲壯)。人的性格是多面的,你還能從文章其他地方找到不同的項羽嗎?
2.項羽在“四面楚歌”時一連串的動作行為是什么?你能找出這五個動詞嗎?表現(xiàn)了項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3.第二段主要寫了項羽對部下說的話。請分析這些語言反映了項羽怎樣的性格特點?
4.第三段中項羽有三次行動,請分別找出并分析從中可以看出項羽是個什么樣的人?三次行動之后,有一段項羽與部下的對話,有什么作用嗎?
5.為什么項羽“欲東渡烏江”,卻又在有船可渡的時候不渡了呢?
(三)學生交流發(fā)言。研討完畢,教師多媒體展示明確
教師總結:通過我們的分析,項羽的形象躍然紙上,他是一個集柔情、自負、勇猛、知恥重義于一身的人。項羽由剛開始的一個干巴巴的名字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楚霸王站在了我們面前。所以我們要學會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點,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只有這樣語文學習才變成了有滋有味的享受。
其實之前在學習古代小說時我們就接觸過塑造人物的方法,如高一學的《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祝福》等。(師生共同回憶這些課文中人物描寫的片段和方法。)我們要學會從這一系列課文中掌握塑造人物的方法,學會鑒賞人物形象。
(考試中現(xiàn)代文閱讀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占4分)
三、質(zhì)疑
(一)老師質(zhì)疑,學生探討交流
1.四面楚歌之時,項羽慷慨悲歌,有人說項羽失天下的最后時刻所心疼的只有寶馬和女人,你同意這種說法嗎?項羽慷慨悲歌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思想性格?
明確:愛女人是重情,愛戰(zhàn)友是重義。項羽慷慨悲歌表現(xiàn)他多情善感,男兒有淚不輕彈,何況男兒中的男兒,這里寫項羽“泣數(shù)行下”,渲染出一個末路英雄的形象。
2.項羽悲歌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這個場面說明了什么?
明確:眾位勇士對項羽的畏懼和尊敬。左右隨從對項羽的憐憫,不忍心看到他哭泣,寫出項羽處于絕境時的凄慘狀況。
3.項羽面臨失敗時,多次強調(diào)“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表現(xiàn)了項羽怎樣復雜的心理?
明確:表現(xiàn)項羽對自己的戰(zhàn)斗能力充滿自信,又無法改變滅亡的現(xiàn)實,認為是天命安排。
4.你認為項羽失敗的原因真是“天之亡我”嗎?你認為是什么造成項羽失???
(本題允許自由發(fā)揮,學生可各抒己見,自圓其說即可)
提示:性格——優(yōu)柔寡斷,剛愎自用,目光短淺,足勇少智,缺乏寬宏大量的國君氣質(zhì),不懂以德感人。
軍事——劃江而治,埋下隱患。
命運——田父指路,命運弄人。
(二)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探討交流
四、人物評價
(一)詩人對項羽的評價
關于項羽,歷來是眾說紛紜,課后有杜牧等人的詩歌為證。我們一起朗誦每一首詩歌,大家說說這些詩人是從哪些角度去看待這一歷史事件的。
(師生共同探討明確)
1.杜牧:男兒當包羞忍辱,能屈能伸。
2.王安石: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軍民離心,敗勢難回。
3.胡曾:項羽面對一敗涂地的局勢,還是有機會東山再起的,只是羞恥之心讓他死了重起兵之念。
4.李清照對項羽的評價:做人必須要有尊嚴節(jié)氣。生作人杰,死為鬼雄。即使失敗了,面對不可逆轉(zhuǎn)的厄運,項羽仍然是“硬漢子”,是失敗的英雄。
5.毛澤東對項羽的看法:毛澤東認為項羽在處理和劉邦的關系上犯了沽名釣譽的錯誤,最終落得自刎烏江的下場。這里毛澤東引用這段歷史事實,意在號召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全軍指戰(zhàn)員利用占領南京以后的解放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的有利形勢,將革命進行到底,徹底消滅蔣家王朝。
(二)劉邦對項羽的評價(多媒體顯示)
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三)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最后一段對項羽的評價(多媒體顯示)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執(zhí)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1.用原句歸納出司馬遷對項羽的觀點。
明確: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認為項羽好戰(zhàn)喜功、窮兵黷武,以武得勢又以武失勢。
2.既然批評他“謬”,為何將他納入本紀?請用原句回答。
明確: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四)學生自主評價
你是怎么看項羽的?
如果學生無從下手,教師可做如下提示:
①項羽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他是英雄還是懦夫?
②項羽應不應該過江?假如當初項羽過了江東,歷史會不會被改寫?
③項羽應不應該自刎江東?
④從項羽身上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⑤……
題目:項羽,我想對你說
寫作要求:
①從文本出發(fā),以文中情節(jié)為依據(jù);結合歷史唯物主義,將人物放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中;要得出自己的結論,談一談對今人的啟示。
②10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種修辭。
(學生完成后交流、評價)
五、課堂檢測
1.本課基礎文言知識。
2.課外閱讀《燭心》,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六、課堂小結
《鴻門宴》是《史記》中極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馬遷對這位失敗的英雄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遠的人格魅力。他既是勝利的勇士,又是失敗的英雄;他勝得漂亮,敗得悲壯;活得痛快舒展,死得慷慨激昂。無論是獨夫的剛愎自用還是英雄的顧盼無奈,無論是扛鼎拔山還是別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是夕陽般的輝煌與悲壯。
七、配樂朗讀
播放屠洪綱的《霸王別姬》以營造氣氛,同時學生朗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全面加深理解。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高中生讀古文,往往淺嘗輒止,限于字詞,浮于表面。本設計旨在“授之以漁”,以誦讀、品鑒為法,引導學生在掌握字詞的基礎上,把握分析人物的方法,深入文本潛心研讀,開闊視野知人論世。以此激發(fā)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為進一步學好語文打下一定的基礎。
作者單位:山東福山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