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譯題學生失分較多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翻譯時往往忽略試題的“采分點”。教師只要有針對性地強化培養(yǎng)學生抓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采分點的敏銳意識,就能讓學生將“考”“教”“學”三者結合起來,知道要找什么、學什么、梳理什么,使答題有指向性、預習有針對性、備考有系統(tǒng)性,從而提高翻譯與解答文言文選擇題的準確性,創(chuàng)造文言文閱讀得分新的增長點,突破文言文翻譯得不了高分的瓶頸。
高考文言文翻譯題綜合性強,難度大,從高考評卷和平時測試的情況來看,學生失分往往比較多。究其原因,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學生翻譯時往往只注重文句的大意,而忽略試題的“采分點”——高考評卷的得分點。
筆者以為高考文言文翻譯題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譯,但命題者對文句的設定是獨具慧眼的,他們總是選擇那些帶有特殊語法現(xiàn)象和關鍵詞語的句子給考生翻譯,并將其設定為高考閱卷的采分點。所以教師只要在平常的文言文教學與訓練中有針對性地強化培養(yǎng)學生抓采分點的敏銳意識,就能突破文言文翻譯得不了高分的瓶頸。
一、哪些是“采分點”
那么,什么是文言文翻譯的采分點呢?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譯的采分點從大處來說一般有三大塊,即句子大意、關鍵詞語和文言特殊句式;從小處而言,則主要包括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固定結構、特殊句式等。下面結合高考題加以分析。
1.通假字
通假字作為古漢語當中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在高考翻譯的句子當中不時出現(xiàn),是重要的采分點之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例如:
(1)貸公錢數(shù)十萬勞軍,沒后,親吏鬻器玩以償。(2010全國大綱卷Ⅱ,“沒”通“歿”,死亡。)
(2)又長于用車,卒不能辦。(2010山東卷,卒,通“猝”,倉猝。)
2.雙音節(jié)古今異義詞
古今異義詞主要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與用法卻不同的詞,最為特別的是,有些古今異義詞的詞形與今天的某些雙音詞相同,但其在文言文中卻是兩個詞,翻譯這類詞時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能以“今”釋“古”。例如:
(1)于是權貴人爭咎甫,而譏劉公、金公不知人。(2010山東卷,“于是”為在這個時候。)
(2)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前后令長,未有不受其指麾者。(2009全國卷Ⅰ,“交結”解釋為結交。)
(3)館陶眾庶,合境悲泣,因從而居住者數(shù)百家。(2009全國卷Ⅰ,“從而”解釋為跟從而且。)
(4)自以為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乃于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令足通行。(2009全國卷Ⅱ,“顛沛”在此處為跌倒之意)
3.詞類活用
作為文言文中一種特有語言現(xiàn)象,詞類活用主要表現(xiàn)為名詞作動詞;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作狀語等幾種情況。翻譯的時候需要我們根據(jù)它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它的語法功能等,確定它的詞性和詞義。例如: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有向池呼魚。(2010天津卷,“衣”,穿上:“袖”,袖子里藏著。兩者均為名詞動用。)
(2)入嵩山,復遇故童子時所見道人。乞其術,師事之。(2010山東卷,“師”,用對待師長的禮節(jié),名次作狀語。)
(3)愈賢黯,數(shù)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2011江西卷,“賢”,認為……賢能,意動用法。)
(4)韓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2011湖南卷,“衰”,衰頹(的文風),形容詞動用。]
4.固定結構
文言文中,固定句式具有一定的整體意義,翻譯時不能拆開理解。因此,牢牢地掌握常見的固定句式對正確、快速翻譯文言文顯然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例如:
(1)治中策蹇驢,時猶布衣,見先生風神高簡,問曰:“得非呂徽之乎?”(2011四川卷,“得非……乎?”固定結構,譯為“恐怕……吧”“莫不是……吧?”)
5.特殊句式
這里的“特殊句式”指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省略句、被動句、賓語前置、主謂倒裝、狀語后置、定語后置等幾種情況,翻譯的時候要體現(xiàn)出它的結構特點,同時要和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相符合。例如:
(1)會元遺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祎。(2010全國大綱卷Ⅰ,加點的句子為介詞結構后置。)
(2)彼知吾將用之,必不吾予也。(2009天津卷,加點的句子為賓語前置。)
(3)斂以嫁時之衣,甚矣吾貧可知也。(2010江蘇卷,加點的句子為主謂倒裝句式。)
二、強化“踩點得分”意識的四大益處
1.抓住采分點,學生會翻譯了(知道要找什么,答題有了指向性)
一道文言文翻譯題,賦分少則3分,多則5分,在所給的分值中,一般大意只占1分或2分,其它的都要答對得分點才給分。明白了這一點,學生在拿到一道翻譯題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從句中找關鍵詞句,找采分點。這樣,他們就不會或者少遺漏一些自己本來知道的字詞句,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了。
2.抓住采分點,學生會聽課了(知道要學什么,預習有了針對性)
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把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特殊句式作為重點來講,并且要求學生分類整理并強化記憶。但是學生往往不盡明白這樣做的好處,在執(zhí)行中打折扣。強化了采分點的意識后,學生自然就會懂得它們的重要性了,因為高考考的就是這些內容。搞清了這一點,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針對性大大增強了。每學一篇新課文,他們在預習時、在初讀時就注意了從課文中調關鍵詞句;在聽課的時候,注意聽這些關鍵詞句的含義;在復習鞏固的時候,也會把它們當作一課的重點來掌握。符號標注法的使用,讓一篇課文的重點知識一目了然,學生也不用專門再去作分類梳理,學習的效率也大有提高。
3.抓住采分點,學生會復習了(知道要梳理什么,備考有了系統(tǒng)性)
基于同樣的原因,學生在文言文板塊的復習與訓練中也糾正了過去的一些不良習慣,一是復習文言基礎知識時不注重基本字詞句的習慣,二是做文言文閱讀題時只做題而不讀文章、翻譯時只管大意而不挑采分點的習慣。以往做閱讀題,學生只是一味地去找答案,去選ABCD,這樣練習,收效甚微。強化采分點意識以后,每碰到一道文言文閱讀題,學生都會自覺地通讀全文,找出文段中的關鍵詞句并解釋。這樣持之以恒,久而久之,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課本以外的文言詞句,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對采分點的敏感與捕捉能力,翻譯句子的精度大有提高。
4.抓住采分點,學生會學習了(知道要抓住什么,三者有了促進性)
抓住了“采分點”這一點,并將它滲透到新課教學、日常訓練與高考復習中,也就是將“考什么”跟“教什么”“學什么”三者結合起來,一定會使學生頓生豁然開朗之感,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準星,提高文句翻譯與解答文言文選擇題的的準確性,從而創(chuàng)造文言文閱讀得分新的增長點。
作者單位:甘肅高臺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