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去林區(qū),手里唯有一筆一本,記下山林知識與往昔的狩獵故事。那時,見到的許多美麗瞬間白白流逝:一截流出春液的斷樹殘樁上,落滿啜吸甜樹汁的蛾與蝶,組成一幅凄美的圖案;一段碧綠的江汊子,幾個光腚娃娃歡天喜地地嬉水;一叢李子樹上空,一只鷹在盤旋打轉(zhuǎn),圍追躲在其中的灰松鼠……
2007年5月初,搬家到長白山腳下的二道白河鎮(zhèn)租房住下,手中多了一臺相機,頓覺每天上山入林如魚得水,一段時間竟至癡迷,耽誤了我的主業(yè)—寫作。長白山原始林有太多太多可拍的自然景物,對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有無盡的素材和對象可拍攝、可描寫、可驚嘆、可贊美。這里有世界上最新鮮的空氣,最清澈的河水,最動聽的鳥鳴與泉聲,最美麗的野花與蘑菇,最甘甜的野果與漿果,最活躍的昆蟲與動物,最壯美的樹木與植物……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拍攝的對象!
漸漸地,看過這些片子的朋友把這叫做—生態(tài)攝影,我也認可了這種說法。這是一種記錄:記錄野生動植物千萬年進化的奧秘與成果;記錄在森林里點點滴滴的新發(fā)現(xiàn)新體驗;記錄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界隨時隨地展現(xiàn)的活力與生機。然而,還有另一種記錄:各種貪婪愚昧的人對野生世界的索取與破壞。對此你會痛惜、憤慨,五內(nèi)如焚。于是從良心出發(fā),你會站在野生世界的一邊,維護森林的繁盛,維護地球生態(tài)。這時,圖片也成為保護自然喚醒良知的手段。
有一次我在懸崖邊的陡坡上滑倒,整個人向崖邊滑下去。當時右手拿著相機,右側(cè)有樹;左手空著,但左側(cè)沒有樹。我只要扔了相機抓住一棵樹就可以止住下滑,避免跌落山崖。那時相機里2G的存儲卡馬上就拍滿,是我千辛萬苦跋山涉水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心血結(jié)晶?。∮谑俏易ゾo相機硬是不撒手。恰巧前方靠近崖畔處有棵樹,滑到那里被它卡住,才沒有跌下懸崖,人、相機和相機里的珍貴圖片都保住了!
在山上,我認花、辨草、識鳥、看蘑菇,處處離不開相機。久而久之,它成了我的最佳助手。尤其是自2008年秋我開始認蘑菇時,在專家的指導下,每天要拍20余種蘑菇,還要做必要的筆記。經(jīng)三個秋天的努力,終于寫出了近五萬字的大散文《蘑菇課》,實現(xiàn)了我來長白山的一個理想,揭示蘑菇對于森林繁育的巨大功績。現(xiàn)在我寫的熊題材紀實作品《熊冬眠樹》,以往考察熊所拍的熊足跡、熊巢穴、熊采食堅果及捕食小野豬留下的殘骸等活動痕跡都給我提供了那時那地的回憶與記錄,其中最重要的是熊對森林繁育的十二大好處。我結(jié)合考察,大多做了拍攝記錄,將來有機會向世人展示熊對森林的大貢獻,對生態(tài)的大貢獻,也是對人類的大貢獻。
我是個文人,本不懂攝影,更談不上技術(shù),拍東西時不想其他,只憑感覺。但是,這份長久以來的記錄對我的寫作、我的探索與思考起到了重要作用。草草總結(jié),千頭萬緒,歸結(jié)為一句話就是:森林是陸地上凈化空氣的最后一道防線,森林萬物都與我們息息相關(guān)。人人都應該感恩于它,尊重并愛護它,直到永遠。
責任編輯/李紅霞
猴頭蘑:2012年秋,攝于長白山原始森林。著名食用菌,位列百余種可食用菌的前五名。氣味芬芳,滑潤可口,不多見。
交尾的黃蜂:2011年晚春攝于進山路旁。黃蜂交尾時間長達數(shù)小時,所以邊交尾,邊各自在山高粱的花叢吮吸甘甜的花蜜,為花朵授粉。
側(cè)金盞花:2011年春,攝于長白山原始林地。春天里最美麗的花朵,又叫冰凌花。成片盛開于早春四月的林地上,黃燦燦的花朵十分醒目。
(上圖)灰松鼠:2010年春攝于長白山原始林。與花栗鼠把樹種藏于地下倉庫不同,它將松子、橡子等樹種三五粒一組分散埋藏在三平方公里的數(shù)千至上萬個小坑內(nèi)。春天,它吃?;蛲浀姆N子會發(fā)芽,長出小樹苗。
(中圖)花栗鼠:2010年春攝于長白山白龍水電站小路旁。三月,花栗鼠結(jié)束冬眠,最早見它是3月2日。出巢就尖叫著四處求偶,外號又叫“騷鬧子”。
(下圖)花栗鼠:2009年秋,在長白山保護區(qū)寒蔥溝拍攝到這只花栗鼠在頰囊中存儲搜集來的樹木種子,兩頰被撐得漲鼓鼓,然后搬到過冬倉庫中。它最多可儲藏6公斤松子。看似可愛,實則對森林有害。
(上圖)雌性大斑啄木鳥:2010年早春攝于寒蔥溝頭汊河畔。我長久不動等候鳥兒到來,這只雌鳥竟飛到我頭上觀察我到底有無危險,膽子真夠大的!
(中圖)針尾沙錐鷸:2010年冬攝于二道白河畔。秋天有些年老體弱的候鳥無力遷徙,只好留在北方。寒冬來臨,它找到一處相對溫暖的居民用水排水口度日,但愿它能挺過冬天……
(下圖)松鴉:2010年春攝于長白山原始林松鴉領(lǐng)地。這是一種會模仿其他聲音的聰明鳥類,我曾聽它模仿四聲杜鵑等鳥類的叫聲,它還會儲藏種子過冬,數(shù)量不多,但常見。
作者簡介
胡冬林,滿族,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專業(yè)作家。1955年12月19日出生在一個文學家庭,自幼喜歡閱讀各種關(guān)于森林與動物的書籍。曾插過隊,當過小學、中學教師,記者、文學期刊編輯。2007年到長白山北坡小鎮(zhèn)體驗生活至今,專心致力于以野生動植物為題材的自然生態(tài)寫作。出版散文集《鷹屯—烏拉田野札記》《青羊消息》,長篇動物小說《野豬王》,少兒長篇科普小說《巨蟲公園》,散文集《狐貍的微笑》。曾獲全國首屆環(huán)境獎,“好百年”杯全國散文大獎賽大獎,第三屆“在場主義”散文新銳獎,第八、九、十屆吉林省政府長白山文藝獎,第一、二、三屆吉林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