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彌漫著水霧的車窗回頭張望,開滿黃色花朵的油菜田在清晨的微風中泛起層層波浪,遠處的濃霧里隱約顯露出半個村莊,晨光將山頂照成一片金黃,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xiāng)。而我,卻又要離開她了。想到此,坐在汽車上的我心里突然像被一把鈍刀劃了一下,似乎就連半山腰上招展的枯茅草和空氣里微微抖動的灰塵都感覺到了輕微的疼痛。我怎么有勇氣回頭看你呢,我可愛的故鄉(xiāng);我怎么舍得揮手告別呢,我美麗的荷城。
我的家鄉(xiāng)叫姚安,這是一個被群山環(huán)抱的山間小盆地,所以俗稱姚安壩子。歷史上,姚安縣城酷似荷葉,所以姚安縣城又有了一個清新悠遠的名字——荷城。就是這一張“荷葉”,在每一個想家的瞬間和夢回的深夜,接住了我每一滴露珠般的回憶和思念。
其中有一滴回憶,是我的童年。
小時候,姚安就像剛露出尖尖角的小荷,羞答答的蜷著身子,讓我看不清它的全貌。于是,家對于我,就只是一座青瓦泥墻的小院子,里面住著相親相愛的一大家子。家鄉(xiāng),就是滿田肥嫩誘人的白蓮藕,滿地任我撿食的老蠶豆。鄉(xiāng)親,就是一邊恨恨的跟媽媽說我偷摘她家小杏兒,一邊寵溺的遞給我一大兜兒黃杏的大媽。整個童年,繞村而過的小河里有我光腳丫的腳??;槐樹下的麥稈堆里有我躲藏的身影;小路旁的沙地上有我用樹枝寫下的一、二、三、四……最使我覺得神奇的,就是水田里戴著草帽,左手扶犁右手執(zhí)鞭的老爺爺。他們嘴里吼著我聽不懂的詞,拉犁的老水牛就會聽他們的指揮,在四方田里來回奔走,將坑洼不平的泥土研磨成小秧苗的溫床。我一驚異于他們口中的“壩子腔”居然能與樸實的老牛交流,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們都是我最想探尋的秘密。
還有一滴回憶,是我的豆蔻華年。
中學時,姚安這一張“荷葉”終于在我眼前緩緩展開,在我又驚異又激動的眸光中,展開了一幅韻味十足的水墨畫卷。
這時候,一個班的同學來自不同的鄉(xiāng)鎮(zhèn),我才發(fā)現(xiàn)姚安居然那么寬廣。第一次到洋派水庫春游,老師告訴我,這個巨大的水庫是人工修成的。當我細細地看我身邊憨厚的姚安人,原來這些可愛的鄉(xiāng)親也能做出“移山造?!卑愕膲雅e。第一次聽老師說起教室外邊山頭上的高塔,說起七仙女為了姚安能出文人造此“文峰塔”的故事,我便又為家鄉(xiāng)“受神仙眷顧”的神奇感到激動。第一次學歷史,聽老師說明朝的思想家李贄就在姚安做過知府,還知道外婆家路上的連廠大橋就是姚安知府李贄建造的。我又為家鄉(xiāng)的人文氣息和登堂入室的歷史文化感到深深地自豪。特別是游覽了姚安縣光祿古鎮(zhèn)之后,姚安的輝煌和偉大更加使我折服。原來光祿早在唐王朝時期就名震一方,致使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天寶戰(zhàn)爭”就在這里引起。歷史上的姚安路軍民總管府曾經(jīng)是元朝時的37路之一,集軍權政權于一身,還是出入四川、滇池、洱海之間的咽喉要塞。正如儀門前的楹聯(lián)所言:扼三川文治武功政通人和,撫四境經(jīng)韜緯略德潤民安,姚安光祿之戰(zhàn)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光祿古鎮(zhèn)后山,還藏著一古剎,供奉著大理國宰相之女“菩提”金身,所以又叫活佛寺。明朝時,地理學家徐霞客曾下榻于古剎后軒北房,更使得活佛寺在歲月沉淀之余,兼具書香淬煉的文韻。
總之,隨著我一點點長大,一點點步入豆蔻華年,姚安這張“荷葉”一絲絲展開,漸漸變成一張圓融柔韌的荷葉,我總會為它展現(xiàn)出的內涵所震驚、所傾倒。在一個小女孩成長的道路上,姚安毫不吝惜的賜給我縷縷郁而不饜、清而不淡的荷香,悄悄影響著我,給出身山間小城的我一種大家閨秀的涵養(yǎng)。
還有一滴思念,是我漂泊異鄉(xiāng)的青年。
第一次離家求學,年少的我顯得迫不及待,內心充滿了對大城市的憧憬和對未來的期待。然而身在他鄉(xiāng)獨自穿梭在擁擠的人群,舉目四望,到處都是毫無表情的陌生的臉,憧憬和期待終于被現(xiàn)實的冷漠捏碎的時候,家的美好和溫暖就瞬間浮上心田。離家不算太遠,但是遠處群山間的那一張“荷葉”,始終牽扯著游子的鄉(xiāng)思,使我歸心似箭。
離家五個月后,第一次回歸故土,聽著熟悉的的鄉(xiāng)音,看見八角亭下身穿盤扣繡花的民族服裝,手持彩扇和八角巾跳“姚安花燈”的姚安人民,遺失已久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將空蕩蕩的心塞得滿滿。我終于又站在“荷葉”上,手指間穿過的風也能讓我心安,微微抬起頭張望,我的家鄉(xiāng)——地闊天寬。
姚安,你是早已名聲遠揚的荷城,也是兼?zhèn)鋱A融堅毅的荷葉;你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新高潔,也是“佛祖坐下蓮臺”的寧靜悠遠;你是人們賴以容身的住所,也是心靈得以小憩的空間;我凝結的每一絲情懷,每一滴思念,就像一滴滴露珠,在你的額頭上滾動,最后糾纏成你眼中的一顆珍珠,落入我的心田,折射出你美好的瞬間和我成長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