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聽廣播、看電視新聞,時刻在關注著澳元匯率的變化,就像出行的人,關注天氣預報,就指望著自己的3000美元多換點澳幣。但你再怎么盼,它就是不跌,踞高不下。無奈,在一個月之內,我陸陸續(xù)續(xù)把手里的美元全換掉了,也了卻了一樁心事。
出門在外,沒錢寸步難行。此話不假,初到澳洲我就遇到了這樣的窘境。
出國前,我們給學校匯學費時,已包含了寄宿家庭一個月的生活費。有的人預交了3-5個月不等,因此這段時間的吃、穿、住都不用操心。但我得有零用錢吧,買個手機卡、車票什么的,可是手里分文澳幣沒有。
出國時,媽媽給我?guī)Я?000美元。說起來,這緣于媽媽的一個小小的失誤。她只顧搜集留學信息,從來沒想到關心一下外匯波動。04年6月10日,媽媽背了一個黑包,在迎澤大街光大銀行,給我辦了匯款,交了12926澳幣的學費,1300澳幣的監(jiān)護費。這個監(jiān)護費交得很冤,未滿18歲都得交這筆錢,而我只差2個月滿18歲。手續(xù)費花了220元人民幣?;貋砗?,她直抱怨:“這澳元該不是長了飛毛腿?聽說2002年時,還不到5元呢,噌,這一下漲到5.7元了?!蔽覀儾恢赖氖牵@幾乎是以后兩年的最低點,以后再沒有這個行情。
這一說不要緊,僅僅幾個月的工夫,澳幣從5.7直躥到6.3。到11月份,我已訂好機票,準備成行了。那幾天,她快成了外匯炒家了,天天早晨8點半,盯著中央電視臺的主要外幣匯率表,不見她喜形于色,只聽見她嘆氣:“唉呀!又漲了。”她望著手里的人民幣一下沒了主意。換了澳幣吧,她總是和6月份的匯率比較,越算越虧。正好媽媽好朋友,小陳阿姨的妹妹在美國芝加哥工作, 阿姨開有美元帳戶。那天,阿姨特意跟單位請了假,在中國銀行給媽媽換了3000美元,這下她高興了。那時候人民幣和美元實行捆綁匯率,一直都是1:8.27。
一下飛機,我想得也很簡單,抽時間去銀行換掉就萬事大吉了。想不到去銀行一問,澳元匯率奇高,0.8美元僅僅能兌換1澳幣,而且銀行要收取不菲的手續(xù)費,我實在沒舍得,一分錢沒換,垂頭喪氣地出來了。
晚上吃飯時,我無意中和艾倫說起這事,她胸有成竹地說:“你去二替所呀,那里是不收取手續(xù)費的,我已經(jīng)換過好幾次了,留學生們經(jīng)常在那兌換澳幣。”噢!原來還有這么個場所,可能相當于國內的外匯交易場所吧。那一刻,我才體會到,朋友的信息對初來乍到的我是多么重要,從英語測試、換打工簽證、兌換美元,艾倫不覺中幫了我很多。也許這對她是舉手之勞,但卻使我避免走很多彎路。
第二天,她就領我去了學校附近的一家二替所,這種場所幾乎每條街都有。進去后,看見廳并不大,窄窄的一溜,柜臺內有兩個人在辦公,墻上電子屏幕顯示著澳元兌美元、英鎊、歐元、人民幣的行情。我仔細一看,天??!又漲了,澳元匯率這么高,0.81美元才能兌1澳幣了?!白甙?!走吧!”我又被嚇跑了。
那幾天我的經(jīng)濟學、金融等還沒開課呢,但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也是被逼無奈投入到外匯行情的實踐中。每天聽廣播、看電視新聞,時刻在關注著澳元匯率的變化,就像出行的人,關注天氣預報,就指望著自己的3000美元多換點澳幣。但你再怎么盼,它就是不跌,踞高不下。無奈,在一個月之內,我陸陸續(xù)續(xù)把手里的美元全換掉了,也了卻了一樁心事。
此后,兩年多,我和全家與澳元匯率結下了不解之緣,它的升降波動,和我們的錢袋子息息相關。我相信,這也是每一位孩子在澳洲留學的家庭必做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