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原本怪獸模樣
木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古人稱之為歲星、福星。在《史記》、《漢書》等史書中,都明確記載歲星是主管農(nóng)業(yè)的星官,地位崇高。從《史記·天官書》中的記載來看,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政府就已專門建造廟宇來供奉歲星,而且這種祭祀制度一直持續(xù)到晚清。
現(xiàn)存最古老的星官畫像,繪制于1300年前的唐朝開元時期,名《五星二十八宿圖》,里邊描繪金木水火土5星和28位星神形象。排在眾星之首的福星,有著一副怪獸模樣,他的頭部似虎非虎,一雙豹目圓睜,身著簡樸長衫盤膝而坐,又酷似一位讀書人,而他的代步工具居然是一只碩大的野豬!這幅畫像的作者梁令瓚是中國古代天文技術(shù)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中唐時期著名的天文儀器制造家,也是一位卓越的人物畫家,他描繪的必定是當(dāng)時大多數(shù)人所認(rèn)可的星官形象。
福星形象的轉(zhuǎn)變是從唐朝開始的。《新唐書》里記錄了一個真實的清官故事,故事中名叫陽城的唐朝官員,后來成了福星的人間化身之一。
唐朝時期,道州每年需要把身材矮小的人作為貢品,送到宮中做太監(jiān)。但是道州并無那么多侏儒,歷任道州刺史便往往把好端端的兒童置身于陶罐中,只露出頭部,由專人供給飲食,用這種殘酷手段制造畸形侏儒進(jìn)貢,滿足皇帝荒唐的需求。陽城就任道州刺史后,冒死上書給當(dāng)朝皇帝,拒絕上貢,為當(dāng)?shù)匕傩彰獬藶?zāi)禍。這個真實的故事后來被大詩人白居易寫進(jìn)《道州民》詩中。于是,當(dāng)?shù)厝碎_始把陽城當(dāng)作福星供奉。
在500年后的元朝道教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這位福星陽城完全是溫厚的長者形象,已經(jīng)非常接近現(xiàn)在的福星樣子:天庭飽滿,地頜方圓,大福大貴之像。明清以來,福星的形象變化不大。
祿星:身份復(fù)雜多變
祿星是主管功名利祿的星官,也是由一顆星辰演化而來,它位于北斗七星的正前方,總與北斗七星相伴升起。
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記載,北斗七星正前方這6顆星統(tǒng)稱文昌宮,里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祿的祿星。進(jìn)入隋唐時期以后,科舉制度的興起讓祿星開始走紅。到了北宋,文昌星漸漸成為祿星的代名詞。
四川綿陽梓潼縣的七曲山文昌大廟,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文昌廟,也是天下所有文昌廟的祖庭。在七曲山文昌大廟,宋代鑄成的鑄鐵神像,每尊重達(dá)1.2萬斤。宋代文昌星的形象是一派朝廷大員氣度,幾位辦事員和貼身童仆侍立左右,更襯托出他高貴不凡的身份。
到了明代,祿星又被賦予了一個全新的角色——送子的神仙。明朝初年的戲劇唱本中,就開始出現(xiàn)“祿星抱子下凡塵”的唱詞。在流傳的民間故事里,祿星被稱為送子張仙?!稓v代神仙通鑒》記載,這位張仙是五代時期一位道士,名張遠(yuǎn)霄,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五代至北宋時期,張遠(yuǎn)霄在巴蜀地區(qū)已經(jīng)小有名氣。關(guān)于張仙送子的應(yīng)驗故事,蘇洵在他的一首詩《張仙贊》中記載,他的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就是張仙托夢送來的。蘇軾和蘇轍兩兄弟參加同一年科舉考試,在同一考場上雙雙高中進(jìn)士,一時轟動朝野。張仙也名聲大振。
祿星從一顆普通星辰下凡人間,演化為讀書人頂禮膜拜的科舉考試神,搖身一變又成為送子的張仙,最終成為福祿壽三星中不可或缺的一顆燦爛明星。
壽星:大腦門何來
壽星也是由一顆星辰轉(zhuǎn)化而來的,它在天文學(xué)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球南緯50度左右,在中國北方地區(qū)其實很難看到。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記載,秦朝統(tǒng)一天下時就開始在首都咸陽建造壽星祠,供奉壽星。
大家都知道,壽星手中有一柄手杖?!稘h書·禮儀志》記載,東漢明帝在位期間,曾宴請?zhí)煜?0歲以上的老人,盛宴之后,皇帝還贈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斑鳩手杖。魏晉以后,壽星的手杖產(chǎn)生了變化,斑鳩手杖換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漸被削弱。據(jù)說桃木能祛病強身,延年益壽,過去象征特權(quán)的王杖,現(xiàn)在成了壽星手中祛病強身的長壽吉祥物。到了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漢以來沿襲的國家祭祀壽星制度,壽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從此大跨步進(jìn)入民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后來由于道教養(yǎng)生觀念的融入,壽星形象也發(fā)生了相應(yīng)的改變,最突出的要數(shù)他碩大無比的腦門兒。壽星的大腦門兒,也與古代養(yǎng)生術(shù)所營造的長壽意象緊密相關(guān)。比如丹頂鶴的頭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壽桃是王母娘娘蟠桃會上特供的長壽仙果。或許就是因為這種種長壽意象融合疊加,最終造就了壽星的大腦門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