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花會是中國傳統(tǒng)的大眾性民間藝術,也是百姓在喜慶佳節(jié)喜愛的一種文藝活動形式。它不像戲曲表演那樣受服裝、道具、動作招式等限制,表演方式可以根據(jù)條件因地制宜,不管在廣場、街道、鄉(xiāng)鎮(zhèn)小胡同,還是農家院都能演出。大場地可演上百人的節(jié)目,像威風鑼鼓之類;農家院可演扭秧歌、跑驢、跑旱船等。
春節(jié)期間,很多地方舉辦花會大賽,節(jié)目豐富精彩,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歡樂和美的享受。民間花會常見的項目有耍龍燈、舞獅子、扭秧歌、踩高蹺等。
耍龍燈 我們華夏民族創(chuàng)造了龍這個形象,將它作為民族神圣的標記和符號。不知哪位聰明的先人,設計出這種叫“龍燈”的道具,龍頭威武漂亮,兩只眼睛會動。幾個小伙子舞起來,上下翻飛,生氣勃勃。舞龍燈可以振奮民族精神,所以老百姓非常喜歡,成為慶祝佳節(jié)常用的一種娛樂項目。
舞獅子 舞獅在我國歷史悠久,各地區(qū)制作的獅子雖然外貌不一樣,但都把它當作喜慶祥和的吉祥物。表演舞獅須由兩人配合進行,訓練有素的表演者會表演上高梯、拋繡球、翻跟頭等高難動作,給節(jié)日增加喜慶熱鬧的氣氛。
扭秧歌 扭秧歌沒有什么高難動作,彩扇、彩綢、手絹都可作為道具,踩著鑼鼓點兒盡興地扭起來。如今的秧歌已成為老年人的一種健身運動,不少街道、鄉(xiāng)鎮(zhèn)都有老年秧歌隊。有的地方給老人祝壽、慶祝小孩滿月等,也請秧歌隊來表演助興。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技藝性表演,表演者腳上幫著長木棍在廣場、道路上演出。表演內容有走唱、簡單的舞蹈等,也有高難度的倒立、疊羅漢、劈叉等,生動活潑,逗笑取樂,深受百姓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