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土壤調理劑對大蒜田土壤理化性質和大蒜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兩種調理劑均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兩種調理劑對速效養(yǎng)分的影響則有所不同:蒙脫石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和鉀含量,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麥飯石對土壤速效氮和磷影響不大,對土壤速效鉀影響表現(xiàn)為先升高后降低。蒙脫石、麥飯石均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對大蒜產量亦有所提高。綜合比較兩種土壤調理劑,應用蒙脫石效果較好。
關鍵詞:土壤調理劑;大蒜;土壤理化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S156.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3-0088-03
山東金鄉(xiāng)是聞名全國的大蒜之鄉(xiāng),常年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4~5萬公頃,占全國大蒜種植面積的30%。大蒜的生產、加工、出口已具標準化、產業(yè)化、基地化,是支撐當?shù)亟?jīng)濟的主導產業(yè)。但由于連年種植大蒜時間長,加之施用化肥農藥不合理,造成土壤理化性狀惡化,養(yǎng)分平衡失調,地力下降, 嚴重影響大蒜正常生長及產量的提高,成為制約大蒜生產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改善大蒜田土壤理化性狀,保持和提高其土壤肥力,是目前金鄉(xiāng)大蒜生產發(fā)展中需要研究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土壤調理劑能夠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改良土壤結構,調理失衡的土壤養(yǎng)分體系,促進氮磷鉀和有機質等養(yǎng)分供應,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本研究通過使用兩種不同類型的土壤調理劑,探討不同土壤調理劑對大蒜田土壤理化性質和土壤肥力的影響,為土壤調理劑在大蒜上的應用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2011~2012年在山東省金鄉(xiāng)縣進行。試驗地土壤肥力中等,土壤有機質為1.23%,堿解氮80.11 mg/kg,速效磷35.26 mg/kg,速效鉀130.41 mg/kg,pH值7.86。
土壤調理劑種類為麥飯石、蒙脫石,大蒜品種為金鄉(xiāng)雜交蒜。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3個處理,處理1:蒙脫石;處理2:麥飯石;處理3:以不施調理劑為對照(CK)。 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qū)面積為20 m2。兩種調理劑用量均為1 500 kg/hm2。各處理間留約0.5 m寬的隔離帶。復合肥(N∶P2O5∶K2O=15∶15∶15)用量為1 500 kg/hm2,有機肥用量為750 kg/hm2,復合肥及有機肥于播種前均勻撒入各試驗小區(qū);土壤調理劑于播種前一次性施入。
于2011年10月3日播種,行株距為18 cm×15 cm。2012年4月3日澆第一次水,并隨水沖施尿素160 kg/hm2,硫酸鉀120 kg/hm2。4月20日澆第二水,并隨水沖施甲殼素海藻肥300 kg/hm2,其技術指標為有機質>10 g/L,N+K2O≥100 g/L。5月7日提完蒜薹后,澆第三水,即“催頭水”。
1.3 土樣采集與測量方法
分別于2012年3月3日、4月15日、5月19日取土。每個小區(qū)采用“S”形五點取樣, 用環(huán)刀取土, 用于測定土壤容重、孔隙度;同時在旁邊取0~20 cm土層土樣,土樣經(jīng)自然風干后, 根據(jù)土壤各指標測定所需粒徑的大小過篩,測定土壤氮、磷、鉀及有機質。容重采用環(huán)刀法測定;孔隙度測定:測出容重, 根據(jù)公式計算得出,孔隙度(%)= (1-容重/比重)×100; 速效 N、P、K 含量測定分別采用堿擴散法,0.5 mol/L NaHCO3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定和1 mol/L 醋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測定[1]。有機質測定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調理劑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2.1.1 土壤調理劑對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施用兩種土壤調理劑4個月后,土壤容重均比對照明顯降低,而土壤孔隙度比對照明顯提高。施用調理劑蒙脫石和麥飯石的處理,土壤容重分別比對照減少6.7%和5.0%,孔隙度分別比對照提高8.6%和6.5%。處理5個半月后,雖然容重仍比對照降低,但只有蒙脫石下降明顯,比對照降低8.4%。處理6個半月,到大蒜生長后期,兩種調理劑處理的土壤容重雖然仍比對照降低,但已無明顯差異??紫抖鹊恼w變化趨勢與容重的變化趨勢相反??梢娛┯猛寥勒{理劑能夠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的孔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