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回望這一年”作為攝影比賽的主題,意味著用照片回顧這一年的經(jīng)歷、收獲、難忘的人與事。
人生在世不過幾十春秋,幸虧有攝影才能把人生經(jīng)歷中最寶貴的記憶予以定格。于是,無論是景、是人、是事,或者某種情景和感受,都可以定格為永恒的畫面,成為珍貴的人生記憶,成為有意義的歷史鏡頭。
一年365天,8760個小時,幾十萬個分秒,我們當(dāng)然不必都拍攝下來。作為攝影人,一定要學(xué)會在頭腦中過濾,讓生活里精彩中的精彩,典型中的典型,成為定格中的影像,留給自己欣賞,留給影像園地,留給歷史檔案。
走過了一年,拍攝了一年,回望這一年,大約拍了成千上萬張,最精彩的,也就只有幾十張。攝影大師亞當(dāng)斯從14歲開始拍攝到82歲離世,共有幾十萬幅作品,傳世的不過四十張;解海龍歷時一年拍攝了上萬幅“希望工程”,團中央青少年基金會用以宣傳的也只是四十余幅,而且影響廣泛而深遠。由此看來,影像的拍攝是大量的,而精彩的定格是奇缺的。全民攝影,隨時攝影,處處攝影表明了攝影的群眾性和方便性。而典型的影像定格,永恒的人生記憶卻是攝影的精華、偉大之所在。
一年來我們對攝影的愛好、追求最后收獲了什么?年關(guān)一到,值得認真回顧與總結(jié)。
這其中,從年初到年末,我們走過了許多地方,拍攝了不少風(fēng)景,其中有哪些值得留存?
這其中,從春到冬,四季風(fēng)光都未放過,自己的作品可否編成“我的四季”?
這其中,人像也許會顯得特別生動。相識的、陌生的;都各有特點,熟悉而陌生。
這其中,社會的活動,生動的場面,有特別意義的節(jié)慶都曾被收入鏡頭,回顧當(dāng)時的情景,有無存留的必要?
這種回望極有意義,首先說明我們沒有虛度年華;第二,說明我們留下了心目中的典型;第三,如果作品有價值,我們的作品將為歷史影像的豐富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