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臘月二十三,瓦窯堡城里便喜氣盈動,年味漸起。學(xué)生娃早早放假了,外地該回來的人陸續(xù)回來了,機關(guān)單位說是上班其實也就那么回事了,家家戶戶趕著刷窯洞、換窗紙、寫對聯(lián)、糊燈籠、生豆芽、磨豆腐、蒸饅頭、做稠酒,格外興奮忙碌。
費事的是做“八碗”。豬肉、羊肉、雞肉、牛肉都得有,蔥、姜、蒜、花椒、大料一味不能少。牛羊肉好說,剁好塊兒絞好餡兒到時候做都來得及;豬肉雞肉就麻煩得多,無論是酥是燒,都得先拾掇干凈切成大塊在調(diào)料汁里泡過,放進滾燙的油鍋炸至焦黃,盛到缸里在院子里凍好,等到年三十取出,再七碟子八大碗地擺到大鍋里猛火蒸熟。而后,一桌豐盛的年茶飯便伴著外邊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咚咚鏘鏘的鑼鼓聲,在全家老少的笑語歡聲中開席了。
“八碗”,即陜北的年茶飯。
為了讓全家人包括辛苦一年的主婦們都能在春節(jié)期間徹底放松下來,盡興地走親訪友看秧歌趕熱鬧,這樣的年茶飯基本上要準備得夠一個正月食用。這樣,起碼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這段時間里,瓦窯堡城里就成天飄散著這種炸丸子蒸酥肉的誘人香味。
天氣出奇的好。太陽暖洋洋的,空氣中能依稀察覺絲絲春意。午休過后,弟弟過來說,好不容易回一趟家,老抱著本書有什么看頭,街上可熱鬧啦,要不拉你們出去轉(zhuǎn)轉(zhuǎn)?弟弟在油礦當工人,原先有一輛桑塔納,去年賣掉了,換成原裝進口的本田雅格。我覺得這有點招搖,弟弟說什么招搖不招搖,瓦窯堡城里現(xiàn)在滿大街都是豪華車,咱這充其量只能算中低檔。我說關(guān)鍵是用項不大。弟弟說才不是哩,一大早先要送孫子上幼兒園,再趕四五里路去上班,沒這么個東西真還不行。我說那從前還不是……見我要“啰唆”,老伴適時攔住話頭:這有什么好爭論的,只要買得起,有總比沒有方便嘛;不過今天街上太擠,不如自己溜達溜達,也活動活動筋骨。弟弟說,那好,我陪你們。
大街上果然人潮涌動,市井聲一片。從南城到北門外的縣河橋,三華里的主街道上每隔一段一道彩虹門,最醒目的是“關(guān)注民生”“和諧發(fā)展”等幾幅標語。人行道樹上綴滿五顏六色的彩燈,縱目望去,恍如步入桃杏花盛開的野外。兩邊的店鋪,一水兒的落地玻璃門窗和古色古香的墻磚、牌匾,既亮堂,又雅致,據(jù)說是縣上出錢統(tǒng)一裝修過的。臨年臘月了,許多商店打出清倉狂甩的廣告,家電門市和家具市場顧客盈門,異?;鸨?。城管似乎也管得松了,一些商家把貨物成箱成捆堆積到門前的馬路牙子上兜售,個體攤販們隨處插空設(shè)點,用只有當?shù)厝瞬拍苈牰耐猎捀呗曔汉取?/p>
“年畫!買年畫啦!”正行走間,被左前方墻壁上一張巨幅“胖娃娃”吸引住目光。燦爛的陽光下,那黑眼睛骨碌碌的胖乎乎的小孩,正咧開紅嘟嘟的小嘴朝你笑著,憨態(tài)可掬,分外招人喜歡。這年畫太熟悉了。小時候過年,瓦窯堡城里哪怕是再窮的家戶,也會買這么一兩張,給家里添些喜氣,讓大人孩子高興好一陣子。只是說不清什么原因,后來就越來越少,以至再也見不到了。
什么原因?那時候不是提倡過革命化的春節(jié)嘛,修梯田打壩,“干到臘月二十九,吃罷餃子再動手”,人們哪有時間和心情置辦年貨?弟弟不無感慨地說。
“老漢家(老人家),快過來,甚都有哩,風(fēng)景,仕女,人物,書法作品,都有哩?!币娢抑活櫠嗽攭ι系呐滞尥蓿u畫的年輕人主動招呼。我問多少錢一張,答說最大的20塊,也有10塊5塊的。我說那么大的畫回去怎貼啊,小伙笑著說,這你老人家就別操心了,現(xiàn)在到處高樓洋房,有錢人多的是,專要大的哩。我說也不是都有錢啊,小伙說再窮也比過去強,誰家沒個自行車電視機,買張年畫算個甚!
臨了,雖沒想清要往哪里貼,但為了那些快樂的童年記憶,我還是買了兩張5塊的。
快到后晌了,逛街的人越來越多。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擠過縣河橋,便是近幾年新發(fā)展起來的“農(nóng)民街”。眼看要過年,人們大多是奔著這里的農(nóng)貿(mào)市場來的。市場占地30多畝,攤位少說有幾百家。一排排臨時搭建的涼棚下,賣熟食的,賣蔬菜的,賣水果的,賣服裝的,賣日雜百貨的,七行八作,應(yīng)有盡有,連多年不見的蘆葦席子、牲口籠頭、手織土布、木具鐵器都能買到。弟弟說,現(xiàn)在日子好了,人們也都有心勁過光景、懂得做買賣賺錢了,只要你想要,不愁有買不到的東西。
在熟食區(qū),我問賣羊雜碎的大嫂多少錢一碗,回答說25塊,我說咋那么貴呢?大嫂說這還算貴?賣得快著呢,眼看第三鍋都快完了,想吃趁早。弟弟向我耳語:貴倒是不貴,且不說物價上漲,關(guān)鍵是人家真材實料,做得細致干凈,吃著放心。
從市場北門出去,沒走幾步,又見街邊幾位戴白帽、袖套,懷里端著簸箕或秸稈鍋蓋的婦女熱情地打招呼,走前揭開籠布一看,賣的是雜面葉和年糕卷,也是多年未嘗的吃食,甚是稀罕。
這兩種食物,看似簡單,做起來卻難,是當?shù)貗D女私下傳授的廚房絕藝。雜面用豆面摻以少許麥面和榆皮面搟制而成,薄如宣紙,寬窄由人,下鍋稍一翻滾即須撈出,澆上羊肉哨子和芫荽、蔥花,香醇適口,在那些缺少大米白面的年月,是待客的上品美味。年糕更麻煩些,要將軟糜子面在大鍋里蒸熟,趁熱在案板上攤開,抹上棗泥豆餡,再卷成卷兒,表面抹上清油,即成金黃金黃的素糕。食用時一般會將糕卷橫切成片,在油鍋里炸過,吃起來香甜綿軟又耐飽。且“糕”與“高”諧音,寓意吉祥,是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民歌里唱的“熱騰騰的油糕擺上桌,滾滾的米酒端給親人喝”,指的就是這個東西。但平常時間,多數(shù)人家是難得吃上一頓的。
買吧買吧!想吃就買。大約是見我一副饞相,老伴從旁催促。一問價,便宜得都叫人不好意思。雜面一把才3塊錢;糕,一卷5斤左右,也只要10塊。“現(xiàn)在退耕還林了,國家又補糧又補錢,婆姨女子有的是時間,做點粗糧,也就掙個手工錢?!彼齻冋\懇地說。問為什么不到市場里去賣,答說劃不來,還得交攤位費。那在這兒沒人管嗎?答:不管不管,現(xiàn)在種地都不收稅,念書不交錢,看病都給補貼了,縣上那么富,還在乎這倆小錢兒!
轉(zhuǎn)轉(zhuǎn)悠悠,停停走走,大半天時間不覺就過去了。回到城里,已是薄暮時分,花燈競亮,爆竹聲聲,家家戶戶正忙著開晚飯,滿城又彌漫起濃濃的香味。這香味,傳遞著和平安詳?shù)男畔?,令人舒心恬適,又神魂沉醉。見我興致勃勃,意猶未盡,弟弟不無得意地問,感覺咋樣,比你窩在家里看書強吧?我說當然。但內(nèi)心卻說,這一下午的時間,不也是在閱讀一篇活色生香引人入勝的精彩之作嗎?
瓦窯堡的年味兒,真的是一年比一年濃了。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