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例
小學(xué)生作文片斷一:小明總是給一些少年雜志投稿,希望能在上面發(fā)表一篇文章,但由于水平一般,屢試不爽。
小學(xué)生作文片斷二:他最近的狀態(tài)一直不佳,接連幾次考試都掛紅燈,屢試不爽弄得他心情糟透了。
診斷:誤解詞義
屢試不爽中“爽”的意思是“違背、差失”,屢試不爽的意思就是——屢次試驗都不錯,每次嘗試都成功。因此,不能把“屢試不爽”理解為多次沒有成功或是屢試不中。
原來,現(xiàn)代的“爽”和古代的“爽”是有差異的。現(xiàn)代人說的“爽”有“過癮”、“帶勁”、“有趣”的意思。而屢試不爽的“爽”是差錯、失敗的意思。因此,過去講屢試不爽是指反復(fù)試驗都沒出過差錯、沒失敗、沒出問題,用現(xiàn)代的語言來理解卻成了“每次試驗都不成功,不過癮”。因此,成語應(yīng)該按古文的原意來理解,很多現(xiàn)代名詞不能用于直接理解成語或古語的含義。
而前面兩個錯誤的示例中,這兩個小朋友都把屢試不爽誤解為了反復(fù)試驗結(jié)果都不成功的意思。
鏈接:屢試不爽的出處
清朝蒲松齡的名著《聊齋志異·冷生》里寫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人家里養(yǎng)了一匹驢,這匹驢的性情非常拙劣。每次他走到半路,遇見徒步行走的客人,便拱手答謝說:“剛好我很忙,無法下驢,請不要怪罪!”可他話還沒說完,驢子就躺在道路上,讓他難堪,而且這樣的情況反復(fù)發(fā)生,屢試不爽。
驢子的行為讓此人非常慚愧又很憤恨。于是,他便與妻子想出計策。一天,在家的時候,他假裝要去做客的樣子,騎在驢子身上,在庭院四周環(huán)繞,然后看見妻子,便向妻子拱手作揖,假裝遇到客人般和妻子說話。
驢子見此情景,以為他又是在路上遇到客人,果然又躺在地上讓他難堪。他便用趁機用尖刺來刺驢子并一次又一次重復(fù)。
剛好在這時,有一個客人來拜訪??腿藙倓傄M(jìn)入玄關(guān)的時候,突然聽到他在對妻子說:“剛好我很忙,無法下驢,請不要怪罪。”過了一會兒,他又重復(fù)對妻子說同樣的話。
客人心中覺得很奇怪,便向他詢問這是怎么回事。此人將這件事?lián)嵪喔妫瑑扇硕紭返门醺勾笮Α?/p>
后來,人們便用屢試不爽來形容屢次試驗都會成功,沒有差錯。
正確造句
1、老師教的方法真有用,多次考試都屢試不爽,真是要感謝老師啊。
2、我在家只要一撒嬌,父親就會答應(yīng)我的要求,這個方法屢試不爽。
3、每次考試前只要我認(rèn)真復(fù)習(xí),就會考出一個好成績,屢試不爽。